第12章 章節

陣,對何木林說:“皇軍念你忠心,不予治罪,把槍都拿到集賢鎮重新起照,明天去取吧。”

何木林趕緊叫兒子備上三匹好馬,馱上那些槍,把“皇軍”送走。

東滿地區的抗日游擊戰也是有聲有色。1931年11月,童長榮奉命擔任中共東滿特委書記,很快就建立了幾支抗日武裝。朝鮮人金日成來到安圖縣明月溝,創建了安圖游擊隊。游擊隊從日軍手裏奪取槍支彈藥,自己也制造武器。

當時流行着一個詞彙,叫做“牛皮步槍”。日軍在深山密林裏呆上幾天,就會斷口糧。他們把農民的牛搶來宰了吃,先把牛皮剝下扔掉,等到牛肉吃光了,又把牛皮撿來烤着吃。游擊隊埋伏在附近,等三三兩兩的日本兵來撿牛皮時,把他們幹掉,奪取武器。用這種辦法奪來的步槍,就叫做“牛皮步槍”,奪槍的游擊隊員,叫做“牛皮步槍同志”。

東滿各地的游擊隊,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小型兵工廠,有的還生産出自己的拳頭産品。延吉游擊隊有個小兵工廠,生産出了日軍最害怕的“辣椒面炸彈”和威力更大的“延吉炸彈”。

021義勇軍抗戰(4)

正是在童長榮到達東滿的時候,一支日軍測繪隊闖入延吉原吉林省防軍第三營的駐地,旁若無人地走到炮位窺測。擔任警衛的班長史忠恒命令戰士鳴槍示警,日軍根本不理。史忠恒火了,下令開槍射擊,擊斃兩名日軍,把其餘的吓跑了。

第三營打死了日本兵,營長王德林把部隊帶到延吉小城子,宣布起義抗日,號稱“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

中共綏寧中心縣委聞訊,立即派出與王德林私交很深的李延祿去找他。李延祿匆匆趕到救國軍駐地,但是,有三撥人比他來得更早,而且是帶着禮物來的。

第一撥代表國民黨吉林省黨部,給王德林送來“自衛軍第一路軍總指揮”的頭銜。第二撥代表抗日将領李杜,他帶來的禮物實惠多了,是一萬現大洋的支票,外加一個團的番號。第三撥,便是吉東三縣的紳商代表。

這些人喋喋不休地勸說王德林,而他就是不表态,只是一個勁地抽煙。李延祿年輕氣盛,毫不掩飾對他們的厭惡,叫王德林把那些人打發走。

王德林說:“李杜的代表說要收編咱們,怎麽辦?”

李延祿想了想,對王德林說:“李杜要收編咱們,還帶來一萬元軍饷,斷然拒絕恐怕不好。但咱就這樣變成他的一個團,也不合适。我倒覺得,不如收下一萬元軍饷,另外為他組建一個團。”

王德林喝着酒,聽着李延祿的話,覺得在理。他請李延祿給他當參謀長,兼任李杜改編的補充團的團長。李延祿滿口答應下來。

李延祿從各地來投軍的青年中精選出了四百多名,組成了三個連,又從原來的部隊裏挑了有進步思想的史忠恒和李鳳山,加上跟他一起來的共産黨員左征和樸重根,到補充團當連長和副連長。

不久,補充團建立了秘密黨支部。一支由共産黨人掌握的隊伍,在救國軍中悄悄出現。

Advertisement

1932年春天,救國軍收複寧安,共産黨人田寶貴組織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抗日隊伍,很快發展到二三百人。他們找到李延祿,要求合編。李延祿經請示王德林,把他們收編為第二補充團,由李延祿兼任團長。這樣,救國軍內由共産黨直接掌握的力量進一步發展。

日軍為了加快從朝鮮向中國吉東和北滿地區運送兵員和物資,在占領東滿地區後,便着手修建敦化至圖門的鐵路。王德林多次派人破壞和威脅這條鐵路的修築,使日本人十分惱火,本莊繁一再下令,要關東軍迅速恢複吉敦路的“治安”。為此,日軍派出了號稱有萬人之衆的天野第十五旅團和上田支隊前來“進剿”。

王德林接到一封用火燒掉一角以示“火急”的信件,立即召集手下人商議怎樣應敵。副總指揮孔憲榮主張躲,參謀長李延祿主張打,王德林則暫不表态。

救國軍裏的共産黨員召開支部會議。書記孟泾清說:“就是只剩下補充團,我們也要抗日。”怎麽打法?李延祿提出:把隊伍拉到鏡泊湖山區去。

王德林再次召集軍事會議,李延祿力排衆議,主張打。會議開到第三天,李延祿說:“就是只有補充團七百人,我們也要打。”

王德林最終下決心打了。他知道,補充團平均每人只有三十發子彈,便下令将庫存的手榴彈全部運到補充團。

李延祿選好的陣地是鏡泊湖南頭的“牆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扼守着從敦化直通寧安的咽喉要道。路在巉岩底下,緊靠大江。補充團隐蔽在山崖邊,七百名戰士靠大塊的岩石作掩護。山坡光禿禿的,只是山腳有些岩石,日軍不會想到這裏有埋伏。

一切布置停當,補充團開始了戰前焦急的等待。他們最擔心日軍不走“牆縫”。不過,他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有人“牽大驢”。

陳文起是南湖頭一帶有名的獵戶,當他知道救國軍要伏擊日軍,跑到隊伍上來,想在戰鬥中露一手好槍法。可是,他呆了兩天還不見動靜,便在夜裏回瓦房店去探聽虛實,不想這一去竟被日本人抓住了。

“你的什麽的幹活?”

“打獵的。”

“槍呢?”

“沒槍。都是借人家的圍槍用。”

“前邊馬胡子的有?”

“沒有。”

陳文起對答如流,身上又沾有野物的血跡,日本人不懷疑他是打獵的。他們非常得意,以為找到了一名合格的向導。

淩晨,陳文起領着天野旅團八千多名日軍,仿佛牽着八千多頭驢,直奔“牆縫”而來。

雞叫頭遍的時候,補充團陣地上的哨兵喝道:“什麽人?”

“老百姓,給部隊送信的”一個女聲回答。一個老頭的聲音接着說:“她是俺姑娘,咱們找補充團指揮部。”

老頭名叫史振德,一見李延祿,便說:“陳文起已經牽大驢往這邊來了,你們快準備打吧。”他還說,他帶女兒來,是怕部隊誤會。

不久,望遠鏡裏出現了日軍的隊伍:紅肩章,長槍刺,扛槍的臂膀。李延祿一聲令下,戰士們一躍而起,手榴彈沿着五裏長的狹路紛紛下落,爆炸聲四起,臨近死亡的慘叫聲不絕于耳。日軍指揮官下令的聲音顯得瘋狂、驚慌而凄厲。憑依崖石猛攻猛打的七百戰士,扔掉棉衣和帽子,身上只剩下短褂,猛力朝日軍扔手榴彈。

補充團打得正來勁,負責堵口子的地主武裝悄悄開溜了。李延祿接到報告:日軍在狹路口外停止前進,動向不明。他念頭一閃:日軍随時可能從背後襲擊,便果斷下令:撤!

022義勇軍抗戰(5)

幾天後,李延祿派人回到“牆縫”察看,發現日軍在那裏留下了三個火葬點,把槍支随同日本兵的屍體燒毀。救國軍得到一千五百多件被火燒毀的殘槍筒,還搜出兩千多支完整無缺的三八式步槍。可見日軍傷亡将近四千人,最少也在三千六百人以上。

這一仗,補充團犧牲七個人。

“牽驢人”陳文起在槍響後飛奔到一塊石崖後邊。趕車的問他怎麽不逃命,他說:“我還得弄杆好槍”這位獵手還沒把槍弄到手,就被日本人抓住了。日軍把他吊在房梁上,挑開了他的胸膛。

人們把他葬在離“牆縫”不遠的地方。

從“牆縫”逃走的日軍,幾天後又在松乙溝落入李延祿設下的火陣,被工人游擊隊消滅了約兩百,天野少将也被擊斃。

1933年元旦前那幾天,李延祿帶領部隊堅守磨刀石車站附近兩個小山坡。壞消息接踵傳來:鐵路工人報告說,日軍乘鐵甲列車抄了他們的後路;廣播裏說,自衛軍第二十一旅旅長關慶祿已經在綏芬河投降,李杜和王德林先後撤到國外去了,丁超則乘專機到長春就任僞滿洲國的內務府大臣。

李延祿想,抗日救國的大旗,只有靠共産黨人來扛,共産黨必須打出自己的旗幟了。他馬上召集骨幹和士兵代表,宣布這支隊伍從今以後正式歸共産黨領導,名稱就叫“抗日游擊總隊”,不久擴編為“抗日救國游擊軍”。

日本人把游擊軍視為勁敵,調來鳌剛村的第一旅團進行“讨伐”。3月3日,日軍飛機和大炮猛轟馬家大屯,游擊軍頑強抗擊。戰鬥結束後,李延祿帶着部隊清理戰場,發現烈士遺體中混有一個日本兵的屍體。李延祿沉着臉,找到負責打掃戰場的別動隊隊長李光。

“你是怎麽搞的,啊?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