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章節
由八路軍總部轉達。不過,這是國共軍隊第一次共同抗日,出于禮貌,林彪還是派人把作戰計劃通報了閻錫山手下的第三十三軍軍長孫楚。
林彪和聶榮臻于23日在上寨召開了全師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林彪講了師部的決心,命令獨立團和騎兵營在靈丘和涞源方向活動,擾亂日軍後方,牽制和打擊日軍增援部隊;命令陳光旅的兩個團擔任主攻,徐海東旅一個團到平型關北面斷敵退路,一個團作為師的預備隊。攻擊部隊全部在平型關東側山地設伏,準備給日軍以猛烈打擊。會議結束後,師部率主力于當晚開進平型關以東的冉莊和東長城村地域。
24日,第二戰區楊愛源的第六集團軍給林彪送來《平型關出擊計劃》,拟定以第七十一師加上新編第二師及獨立第八旅一部,配合第一一五師向平型關以東的日軍出擊。
同一天,第一一五師的主要指揮員在林彪和聶榮臻帶領下,再次勘察平型關地區,确定了在平型關東北關溝至東河南鎮道路兩側高地,利用居高臨下便于隐蔽和突擊的地形,采取一翼伏擊的戰術,殲滅從靈丘向平型關進犯的日軍。勘察過程中,更加詳細地規劃了兵力部署,明确了各部隊的具體任務。
他們決定,陳光旅第六八六團占領小寨村至老爺廟以東高地,實施中間突擊,分割殲滅沿公路開進的日軍,然後向東泡池方向發展進攻;第六八五團占領老爺廟南面至關溝地域,阻擊東泡池的日軍回援,然後協同防守平型關的國民黨軍隊,夾擊東泡池日軍;徐海東旅第六八七團占領西村、蔡家峪和東河南鎮以南高地,斷敵退路,并阻擊從靈丘和渾源方向過來增援的日軍;第六八八團為師預備隊。
081平型關大捷(2)
打伏擊是林彪的拿手好戲。他在紅軍長征途中多次組織伏擊戰,當時國民黨軍隊沒少吃紅一軍團的苦頭。聶榮臻在回憶錄中對林彪的一個評價是“善于組織大部隊伏擊”,現在林彪要在這裏伏擊日軍的一支精銳部隊。
林彪的兵力部署,目的是攔截日軍先頭,切斷日軍退路,實施中間突擊,分割殲敵。他保證了伏擊日軍時在兵力上擁有優勢,又部署了足夠的兵力阻擊日軍增援。為隐蔽行動企圖,發揮作戰突然性,第一一五師首長決定各部隊當晚進入伏擊陣地,命令陳光旅在0點出發,進入白崖臺一線埋伏,徐海東旅随後開進。并要求各部隊于第二天拂曉前完成各項作戰準備。
24日夜,部隊開始向作戰地域運動。為了隐蔽,大多數部隊都選擇了最難走的羊腸小道。當晚,天空中烏雲密布,越來越濃,天越來越黑,黑得像是罩了口鍋。不一會兒,瓢潑大雨下了起來。戰士們沒有雨具,身上的灰布單軍裝被澆得透濕。
大雨如注,狂風不止,天黑路滑,部隊行動十分困難。參戰人員不僅成了“水人”,而且變成了“泥人”。山洪暴發更可怕,有些部隊要越過河谷,平時河谷沒有水,一旦下起大雨,很快就會浪濤奔騰。當晚雨很大,河水很快就齊胸深了。戰士們奮不顧身,跳進河水,洪水太急,把一些戰士卷走了。他們當中有些人,是經過二萬五千裏長征來到陝北的老戰士,對日軍作戰是他們多年的宿願,然而眼看就要面對面打日本人了,卻被洪水奪去了生命。
任何軍隊作戰,都無法避免非戰鬥減員。這些戰士卻是在戰鬥前幾個小時死于非命,實在令人惋惜。
第一一五師也有工兵營,可以架橋。但是水勢兇猛,大雨滂沱,短期內很難完成。戰士們只好把槍和子彈吊在脖子上,手拉手結成一條人鏈,強行渡河。如果洪水不大,這個辦法行得通。可是,最後出發的徐海東旅部分部隊,就被大洪水攔住了。聶榮臻看到許多性急的戰士被洪水沖走,就和林彪商量,建議徐海東旅已過河的一部分做預備隊,沒過來的就不再強渡,減少不必要的犧牲。林彪同意這個意見。
天亮前,楊得志和陳正湘率領的第六八五團與李天佑和楊勇率領的第六八六團,按計劃占領了預定伏擊陣地,迅速完成了伏擊準備。
獨立團和騎兵營已于23日分別向平型關東北和東面開進。24日,獨立團在靈丘與涞源之間的腰站與日軍遭遇,擊斃三百多名日軍,為平型關戰鬥開了個好頭。
25日,天剛蒙蒙亮,板垣師團三浦旅團的後衛部隊乘坐一百多輛汽車,攜帶兩百多輛大車的辎重,共計約兩千多人,沿靈丘至平型關的公路一字前行。
第一一五師的戰士們,在伏擊陣地上警惕地注視着公路。經過一夜冒雨行軍,他們非常勞累,但誰也沒有困意。大戰之前的緊張和興奮,彌漫在陣地上。他們先是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馬達聲,接着就隐隐約約地看到日軍汽車的影子。汽車越來越近,這才發現後面還有一大溜馬車。頭一輛汽車上插着一面太陽旗,坐着幾十個日本兵,頭戴閃光的鋼盔,身着黃呢大衣,帶刺刀的步槍抱在懷裏。這些軍人裝備精良,侵華以來很少遇到有力的抵抗。他們得到的都是東京發來的賀電,上級頒發的嘉獎。他們在車上指手劃腳,叽哩哇啦地交談。在中國的土地上,他們旁若無人,不可一世。
這就是板垣征四郎的部隊。板垣算得上武士道的代表人物,在日軍中很有些名氣。他選擇平型關作為迂回路線,是因為他知道,這裏是山西與河北交界的地方,是中國守軍比較薄弱的環節。因此,板垣的部隊在這裏疏于防備。
戰士們瞪大了雙眼,看着進入伏擊地域的日軍,北上抗日,是八路軍戰士夢寐以求的事情,但這是他們第一次親眼見到日本人,幾乎每個人都瞪大眼睛,想把東洋的對手看個清楚。以前心裏總是想:“日本人到底是什麽樣子呢?”這下他們看清了,原來日本人的長相與中國人差別不大,沒有三頭六臂,但是據說很能打仗。大敵當前,戰士們上好刺刀,在槍膛裏壓滿子彈,機槍射手們已經瞄準了目标,只等着指揮員一聲令下。
7點左右,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由于道路狹窄,雨後道路泥濘,日軍的車輛人馬擁擠不堪,行動十分緩慢。第一一五師抓住有利戰機,全線突然開火,給日軍以大量殺傷,并乘日軍混亂發起沖擊。日軍最前面的汽車已被打壞着火,後邊的汽車、大車和騾馬擠在一起,走不動了。日軍被突如其來的伏擊打暈了,跳下車四處散開。他們大約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在白天遇上這樣猛烈的打擊。
日軍精銳三浦旅團的驚慌失措很快就過去了。這些經過長時間訓練的日軍官兵,本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他們從最初的懵懂中清醒過來,像一頭傷口初愈的猛獸,恢複了驕橫兇狠、毒辣殘忍的本性,指揮官舉起軍刀扯破嗓子嚎叫,躲在汽車下面的士兵爬了出來,拼命往山上攀登。
執行攔頭和側擊任務的是楊得志的第六八五團。這個團原是紅軍主力部隊,下轄的三個營都有光榮戰史。第一營是朱德從南昌起義帶出來的;第二營是跟着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上井岡山的;第三營是黃公略領導的紅三軍的底子。許多戰士都是經過長征的老戰士。第一營營長劉正、第二營營長曾國華和第三營營長梁興初,都是紅軍幹部,當過團一級的領導。
082平型關大捷(3)
當日軍進入伏擊地域後,楊得志團迎頭截擊,首先打亂了日軍隊形。日軍清醒過來,拼命地想占領制高點。楊得志立即派通信員向各營傳達命令:“附近的制高點一個也不準鬼子占領”這時,劉正已指揮第一營把公路上的日軍切成了幾段。他接到命令後,馬上指揮第一連和第三連向公路邊上的兩個山頭沖去。山溝裏的日軍也在往山上爬,可是不等他們爬上去,第一營的兩個連隊反沖下去,一頓猛砸猛打,把這股日軍大部分消滅。第四連行動稍慢一步,被日軍搶先占了山頭。連長在沖向山頭時負傷,第一排排長主動代替指揮。他用兩面夾擊的辦法,很快把山頭奪了回來,将日軍重新逼回溝底。
正當楊得志團與日軍反複争奪制高點時,兩架日機順着公路來回盤旋。但雙方部隊交錯,日機無法掃射和投彈,只好飛走。
最激烈的白刃戰在楊得志團曾國華營和梁興初營的陣地上展開。曾國華營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