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聽說蘭芝想找她家老七搞整秧田,老七媳婦就道:“老七今天沒什麽事做,估計現在還在家裏編背簍,你現在去跟他說一聲,他今天就可以幫你把秧廂弄好。”
現在家家戶戶都幾乎把秧田做好撒上谷種了,蘭芝一來因為忙,二來則是家裏确實沒人做得了這種活,所以走在了後面。
聽老七媳婦這麽說,蘭芝也沒客氣,便去找老七說這事。
結果她剛走到老七那邊的大院,就見楊大婆從堂屋走出來,扯着嗓門喊:“老七!你幫我挑點糞水下在正溝田,下個月我好插秧。”
楊老七想起上次吵架的事,也很心寒,就道:“我這兩天肩膀痛,現在六哥也在家,你讓他幫你挑,我給你做了那麽多活,秧田也是我給你做的,也該六哥做點了。”
楊大婆罵道:“你給我做了多少活,我還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怎麽就不說?”
楊老七不想搭理她,任她罵,見蘭芝過來,就招呼蘭芝,“五嫂什麽事?”
“本來想找你給我處理秧田,你既然肩膀痛就算了,你好好休息兩天。”蘭芝說完,又淡淡掃了眼正在罵楊老七的楊大婆。聽她罵得難聽,蘭芝就道:“做長輩的一碗水要端平,才不會灑出來燙了自己的手。老七肩膀痛,你還是去找老六吧!”
“我找誰關你屁事!”楊大婆氣道。
“楊大婆,劉三娘也是好言勸你,你說話怎麽這麽沖呢?”
“對啊,你這當老人的,怎麽能這樣對下輩?”
“你家老五抛妻棄子,跟城裏人跑了,你還這樣對人家劉蘭芝,唉!”
“肩膀痛不是小事,你可別硬讓你家老七幫你挑糞,以後落下毛病了,可就是毀你兒子一輩子。”
……
灘口上那群人正好從這裏路過,大老遠就聽到楊大婆在罵人,他們來金溝村本來也是找劉蘭芝拿貨,這種時候當然要幫劉蘭芝說幾句。
要不是劉蘭芝,他們現在哪裏能天天賺錢,更何況楊大婆本來就是個惡婆子,連自家孫女都賣,生産隊沒一個不知道的。再加上楊老五那事,現在大家提起楊家這兩母子,都直搖頭。
Advertisement
楊大婆被衆人的口水淹沒,氣得躲進了屋子。
大家替蘭芝委屈,跟着蘭芝去村尾,又一路安慰蘭芝:
“楊大婆太不講理了,劉三娘你別跟她一般見識。”
“就是,我看我們生産隊那麽多人,也就屬她跟趙大婆兩個婆子最缺德。”
蘭芝倒沒覺得多委屈,她剛才也是看楊大婆罵老七罵得太難聽,楊老七又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她看不過去,才駁了楊大婆兩句。
“多謝你們,我都習慣了,不會放在心上。最近你們拿去的貨賣得如何?”
衆人聽她說已經習慣楊大婆這個樣子,心中更覺得劉蘭芝不容易。
“價錢沒有以前那麽吃香了,城裏和別的生産大隊也有人在學,不過他們的味道跟你做的差一截,沒我們的名氣大,那些買小吃的客人都只認我們。”
“還有人拿着別家做的,冒充你的名義來賣。”
……
衆人一五一十地把他們在外面遇上的一些趣事說出來,蘭芝倒不覺得奇怪,世上能人那麽多,這種素炸丸子也沒多少技術含量,有些經驗的廚師能研究出來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她的初衷也并不是壟斷市場,一個人做發財夢。
蘭芝聽他們憤憤地說起那些濫竽充數擾亂市場的人,便淡笑道:“沒事,等過幾天我再研究一些新品種給你們賣。”
衆人一聽都樂開了花,又給蘭芝吹了一陣彩虹屁。
“劉三娘,我剛才聽你說是不是秧田還沒弄好?”
劉蘭芝道:“是啊,最近太忙,所以這活就耽擱了。”
“我們都沾了你的福氣,這事今天就包在我們身上,順便幫你把糞土一并下了。等你今後研究出了新品種,可不可以先給我們賣一段時間?”唐二說。
蘭芝想了想道:“這樣厚此薄彼我會得罪一大批客戶,不過你們要是到時候把秧苗一并幫我移栽了,我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這個好說,就我們幾兄弟,絕對幫你把這些活做得妥妥當當。”唐二一聽蘭芝松口答應,便高興地爽快應下了。
劉蘭芝那四五畝地,他們盡心盡力的話,不出兩天就能幫她栽好秧苗。兩天時間也耽擱不了他們什麽,劉蘭芝每次做出來的新品都非常好賣,而且在市面上也賣得起價,這個交易對他們來說絕對超值。
當然,蘭芝得了一批免費又盡心的勞動力,和他們也算雙贏。
其實早些天劉家也曾開口說幫她做,但蘭芝知道劉家雖然人多,現在大鵬兩口子在賣豆腐,劉二娘又在她這邊做小吃,劉家老三老四還在上學,算下來也只剩劉大爺是個能下地的勞動力。劉家人口多,土地也多,家裏還養着豬崽,自己都忙不過來,她怎麽好意思讓他們幫忙?
至于楊家這幾兄弟,找誰都會被楊大婆嫉恨,倒不如找外人。
這幾人也都是積極分子,問劉蘭芝要了農具,挽起褲腿就下田去了。
老七媳婦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又氣憤地說了楊大婆很多極品事,她幫不上忙,便把自家的農具和糞桶都拿過來給這些人用。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是給蘭芝這個財神做活,衆人都賣力又用心,才一天時間,就幫蘭芝把田裏的活全部做完了,順帶還幫她把剛出苗的玉米蔬菜等也一并潑了糞。
傍晚收工的時候,唐二好奇道:“劉三娘,你土裏種的都是些什麽東西呀?泥鳅豆我倒是認識,那長得像高粱苗的我就沒見過了。”
“那是玉米,等今後長出來,你們就知道了。你們要種的話,一會兒拿點回去種。”
這個地方比較閉塞,蔬菜種類倒是挺多,但玉米在這裏還沒有得到廣泛種植,蘭芝也只見過隔壁生産隊有一戶人家在種。
衆人謝過蘭芝。
穆五道:“原來那就是玉米,我老丈人那邊有人種,不過人家寶貝得跟兒子似的,不肯把種子分享出來。”
“所以說呀,人太小氣就賺不了大錢,還是我們三姐腦子靈活,人又大方,這才是能賺大錢的人。”
蘭芝淡淡笑了笑,這樣的誇獎她每天都要聽很多遍,雖說這裏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但相對來說還是很樸實,給他們一點好,他們也都會記在心上。
他們幫她免費做了一天的活,蘭芝晚上也留他們一起吃晚飯,因為人多,蘭芝便讓劉二娘幾人多做了幾道菜,有蒜苗回鍋肉、炸酥肉、菠菜蛋餅、葷豆花、炝炒青菜、蒸餃等。
雖說現在他們也能賺錢了,但從物質匮乏的饑荒年代過來的人,無論在吃上還是在穿上都舍不得花錢,哪會像蘭芝這樣頓頓都是豐盛的菜肴。
衆人吃得開心,連誇蘭芝慷慨大方、劉二娘廚藝了得。蘭芝習以為常,倒沒覺得什麽不好意思,劉二娘卻是被他們誇紅了臉。
唐二玩笑道:“劉二娘這麽賢惠,今後誰要娶了她,簡直就是一輩子的福氣。你們有兄弟的,家境好人品又好的,可以給我們劉二娘介紹了。”
劉二娘羞惱道:“你們再拿我打趣,我就收了你們的筷子,看你們怎麽吃!”
“收了筷子還有五爪,我們就吃手抓飯。”唐二道,衆人一陣哄笑。
“可別說,現在想打我們金溝姑娘主意的人家可不少,去給我們大嫂說媒的都比以前多了幾倍,劉太爺那邊更別說了,門檻都要被那些說媒人給踩斷了。”老七媳婦說道。
“七表娘,你也拿我取笑!不和你們聊了,我去竈房吃飯。”劉二娘說完,果真端着飯碗想去竈房。
蘭芝這才道:“二妹是個姑娘,臉皮薄,你們就別開她的玩笑了。不過婚姻這種事急不得,她現在才十六歲,自己又有一身手藝,不用怕嫁不出去。”
原書中劉二娘嫁得并不好,蘭芝和她天天相處,知道她是個勤勞能幹踏實純樸的好女孩,蘭芝可不想她像書中那樣過得那麽凄慘坎坷,她值得更好的。
“還是我們三姐人最好,我還想跟着三姐多學一些手藝,可不想這麽早的嫁人!”劉二娘說道。
“幸虧有我們的劉三娘,不然我們哪裏能吃得起這麽好的飯菜,以前都是吃紅苕稀飯,炒個莴筍也不敢放太多油,就在鍋上抹一圈,便算是放了油。現在我們附近都被蘭芝帶動起來,大家手上也有幾個閑錢,不像以前那樣過得緊巴巴了。”楊大嫂感慨地說。
“大表娘,你們家已經算很不錯了,至少還有個表爺在鐵路上修路賺錢,我們家最窮的時候,一天就只吃兩頓,鍋裏放幾顆米,摻上一瓢水,煮成一鍋清湯,那哪裏算得上稀飯?所以還是得感謝我們的劉三娘,若不是她不藏私幫着大家,哪有我們的現在。”唐二道。
“你們也別誇我了,互惠互利,共同富裕才是我們的目标。”蘭芝道,“我這邊人手不夠,想請一個長期幫工,幫我照料田地,不知你們有沒有合适的人選?”
田地裏的活全靠人工勞作,蘭芝吃不消,這該花的錢還是得花,培養一個助手出來,也方便自己今後行事。
“我有個外侄,就是我大舅子家的兒子,爹媽都死了,跟着叔嬸住在一起。他那個嬸娘不是個好相處的,經常對他又打又罵,其實我那外侄什麽農活都會,我還想讓他過來和我一起幫着賣小吃。要是三姐你這邊想要找人,那我讓我外侄過來幫你,工錢你都不用開,管他吃就行了,我那裏離你這裏也近,到時候他就住我家。”穆五道。
蘭芝問:“他多大了?太小可不行,地裏面的活很累,怕吃不消。”
雖說這個時代很小的孩子就已經要幫着家裏幹活,但蘭芝可不想用未成年童工。
“已經十八了,農村裏長大的孩子哪有吃不消的,他十歲就跟他爸一起下田插秧打谷,吃得下苦。”穆五說道。
蘭芝這才點頭,“行,那你改天把他帶過來吧。”
穆五謝了蘭芝,衆人吃完飯,又讓蘭芝給他們撿了貨,便挑着走了。
晚上,蘭芝給幾個小豆丁檢查了作業,學校教的都是很基本的東西,沒什麽難度,三個小孩目前還跟得上進度,倒也省了蘭芝一件事。
沒出兩日,穆五果然把他的外侄給蘭芝帶了過來。外侄姓陳,大家叫他陳二娃,長得不高,黑黝黝的,看上去憨厚老實。
蘭芝讓他把一塊較為偏遠的土地打理出來,打算過一久還是把番薯種上。原本蘭芝是沒打算種這種東西,因為本地最多的東西就是紅苕。不過這裏的紅苕太難吃了,她打算種一點香甜軟糯的南瓜芍,到時候會很有用。
日子漸漸步入正軌,家裏請了人手之後,山頭上的農活也不用蘭芝耗費精力澆水施肥鋤草,家中又有劉二娘幾人幫着做豆腐和小吃,蘭芝終于可以閑下來着手研究新的賺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