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登基
到了一月裏,登基大典也就開始辦了。就像是李清漪所說的,按照禮部依拟出來的一整個流程下來,皇帝确實是那個被折騰的人。
先是由公侯驸馬伯、文武百官、及軍民耆老等上書勸皇帝登極,三勸三讓,然後才有令旨俞允。
這是為了表現皇帝是“上順天意,下應民心”,這才“迫不得已”接受這皇位。
李清漪當初看到奏疏上關于這一步驟的說明,忍不住便想起趙匡胤所謂的“黃袍加身”——做皇帝的總是要比旁的人多一層臉皮,就算是金燦燦的龍椅,也要讓三催四請才肯“勉為其難”的去坐一坐。
仍於奉天殿設寶座。欽天監定時辰、尚寶司設寶案、鴻胪寺設表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鴻胪寺設诏案、錦衣衛設雲蓋雲盤……畢竟是新君登極,新朝初開,各部各方皆是動了起來,井然有序。
一早,皇帝便遣內閣諸臣祗告天地、宗廟、社稷,皇帝自己則是在大行皇帝幾筵前受命,這時候,則有人捧着嶄新的帝王冕服給皇帝換上,然後再行告天地禮。這是為了表示,皇帝他是受命于大行皇帝以及上天。
然後,皇帝最大的任務就是各處跑着跪着給磕頭,先去奉先殿拜祖宗,然後拜大行皇帝,拜母後,全都是五拜三叩頭。
奉天殿上,徐階和高拱起身獻上《登極诏》,皇帝接下令人蓋寶印,宣讀天下,算是正式即位。然後,皇帝起駕華蓋殿,在此接受文武百官的拜禮,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入丹墀內、候鴻胪寺引執事官進至華蓋殿行禮畢。
最後,錦衣衛鳴鞭。文武百官上表稱賀。
因為已過二十七天大喪,這又是先帝離世之後的天下的第一次全國性的大事,不僅宮內上下松了口氣,宮外也有人悄悄的點了鞭炮以作慶賀。
帝王衮冕本就是各類帝王服侍裏面最鄭重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最重的。這一天下來,皇帝自個兒就累得腰酸背痛,最後晚膳都是半靠在榻上吃的。
李清漪見他這般,雖是覺得好笑卻也有些擔憂:“你這身子也太弱了吧。”她順收舀了一勺子白粥給皇帝,道,“要不,以後你偶爾也做些運動吧?成天不是坐就是躺,肯定越來越禁不住動啊。”
皇帝“素”了好幾天,聽到“運動”這兩個字一下子就想歪了,眼睛亮的很:“我也想每天和你一起‘運動’一下啊……”
這麽污真的好嗎?
李清漪呵呵噠了一下,又塞了一勺子粥到皇帝嘴裏,直接就道:“你自己喝吧,我去瞧瞧鈞兒。”
朱翊鈞自從懂事之後,李清漪就想着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和自主能力,給他做了一整套的小餐具,偶爾就叫他自己拿着小碗用小勺子和小筷子自己吃。
小孩子對那種屬于自己的東西總是特別寶貝,朱翊鈞也很喜歡雕着小動物頭像的一整套餐具,偶爾自己吃的時候雖然一碗粥能倒出來半碗但總也是有滋有味的。
李清漪這會兒過去,朱翊鈞正有模有樣的吃晚膳,他還用不順筷子,先是用急匆匆的把一碗沒滋沒味的白粥都喝了,然後再小心翼翼的拿着筷子夾着醬菜吃。他如今很也知道講究面子了,生怕夾不住或者夾掉了,板着一張白嫩嫩的包子臉,雙眼炯炯的看着筷子上的醬菜,簡直是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李清漪看他這小模樣,簡直被萌到了,耐心的等兒子吃完了,這才上前給他擦嘴角,毫不吝啬的稱贊道:“鈞兒今天好乖,一整碗粥都自己喝完了呢。”她看着兒子亮晶晶的眼睛,想了想,從香囊裏掏出一根又扁又長,頭尾都經過圓潤處理過的玉簽給他。
這是宮裏特別制出的,上頭刻着一朵花,精致又小巧。
朱翊鈞連忙伸出手接過玉簽,然後放到自己的小口袋裏收好——宮裏頭自然是用不着金銀玉的,他也不知道玉的意味。可對于朱翊鈞來說,這個玉簽可是特別珍貴的,存到一百片能和母親許個小小的願望呢——可以和母親一起睡;可以吃一整盤的糯米糖糕;可以和父皇玩騎馬馬……
他高興的臉蛋紅紅,跳到李清漪懷裏,睜着一雙亮晶晶的眼睛,小聲問道:“那父皇他喝完粥了嗎?”
李清漪簡直不知道這孩子的好勝心和攀比心是從哪裏來的,明明她和皇帝都沒什麽好勝心,說不定是糟心的隔代遺傳。不過為了這麽萌的兒子,她立刻毫不猶豫的插了孩子他爹一刀,白刀進紅刀出:“我剛剛來的時候,你父皇他還沒喝完呢。”
朱翊鈞更加高興了,喜滋滋的抿嘴笑了一下,把頭趴在李清漪肩頭,和她說起了悄悄話:“父皇他好不乖哦~~~~”話尾都翹起來了,語氣得意洋洋的。
李清漪忍俊不禁,抱起兒子,起身去內殿:“好啦,我們一起去看看你父皇現在喝完了沒有。”
朱翊鈞連忙點頭。可是,等進了內殿,看見案邊已經空了的粥碗,沒了炫耀的機會,他不由得十分失落。
李清漪看了眼失落的兒子,便推推他鼓勵的道:“你父皇今天累了一天,腰很疼呢,你去幫他按一按,好不好?”
朱翊鈞連忙點頭,從李清漪的懷裏掙紮下來,蹬着小腿跑去找皇帝:“父皇,我幫你按腰好不好?”
皇帝瞧瞧他那肉嘟嘟的小手,也笑了起來:“鈞兒還小呢,”他伸出自己的手掌,和兒子貼在一起,笑道,“手也很小呢。”
朱翊鈞呆呆的看着父親的大手掌,眨了眨眼睛,臉一下子就紅了,好像很不好意思。
皇帝順勢把兒子抱起來,舉得高高的,然後放到榻上。他自個兒躺在床上,轉頭和兒子說道:“要不,你來給父皇才踩背?”
朱翊鈞用力“嗯”了一下,點點頭,然後很是高興的在皇帝背上踩了一個來回。等他跳下來的時候,皇帝也給了他一根玉簽。
朱翊鈞喜滋滋的把自己的小金庫數了一遍,然後興高采烈的跑出去玩了。
李清漪這時候也過來替皇帝按了按腰和穴位,有些擔心的蹙着眉頭:“會不會疼啊?鈞兒現在大了,也重了許多呢。”她想了想也覺得不放心,連忙掀開寝衣瞧了瞧皇帝的腰部,見着上頭并無青紫,這才放心了些。
皇帝卻覺得自己被李清漪那又柔又軟的手按得渾身發麻,嘴上打趣道:“放心好了,他小人家,我還覺得太輕了呢,就算是你來,也不會有事的。”
李清漪見他這時候還有工夫玩笑,用力擰了一把腰部的肉,直接道:“我看你精神很好嘛,明天上朝大概沒問題了?”
皇帝一聽這個,立馬就覺得腰部又開始疼了:“啊,好疼好疼……”他試探着道,“今天都這麽累了,要不我讓人傳旨,先休朝一天?”
李清漪瞪他。
皇帝只得哈哈笑了一下:“我就開個玩笑。”
帝後兩人正說得起勁,外頭的李芳卻是卻是雙手舉着一個裝了折子的木盤,跑了進來,垂首跪下禀告道:“陛下,江南急報!”
按理,新帝剛剛登位,若有不是特別的急事,地方官員是不會上報的——否則,人人都是上表恭賀新帝登基,他卻上表說麻煩事,豈不是新帝留了個不好的印象?就算地方官員真有什麽報上來了,內閣那裏也會自己看着處理,不會故意給皇帝添堵。
如今折子既然入了宮,想來必然是不得不上報的大事。所以,一聽着這話,皇帝和李清漪都沒了說笑的心思。
李清漪收斂了面上的笑意,親自起身,拿了那本折子。她先是打開看了幾眼,神色跟着一變,伸手把折子遞給皇帝。
她心中思忖,口上不禁感嘆了幾句道:“胡宗憲做官不錯,但是為帥為将,确是差了一籌。此回之事,他為浙直總督,當負全責。”
皇帝此時也已經一目十行的把這折子看完了,他比李清漪更氣,氣得臉色發白,直接就把折子丢到地上:“胡宗憲該死!”他咬牙切齒,聲音都是擠出來的,“當初他依附嚴黨,若非我力保,豈能在這總督的位置上再做下去?可他不思感恩,反倒是在這個時候,給我送江南戰敗的折子。”
李清漪心裏亦是有幾分疑慮,道:“佛郎機偏偏選了這個時候,說不得也是別有用心。陛下還是請內閣來議一議?”
自從皇帝在先帝面前谏言,明朝江南幾處的港口也開了,對外通商之事也做的頗為順利,皇帝的內庫這才漸漸有了底子。可如今新君登基,佛郎機卻忽然再次率領千餘人的艦隊進犯松江港口,打了明朝一個措手不及。而佛郎機的特使則是仗着船堅炮利,借初戰即勝之餘威,直言自己是“攜國王書信,要來拜見明朝皇帝,商談兩國建交之事”。
這事一鬧大,胡宗憲眼見着再也兜不住,只得先行上報皇帝和內閣。
——————
登基儀式參考《大明會典》,當然,文言文可能我理解會有錯誤也省略了一些,你們就當做是張居正安排上面的自我創新吧……
然後佛郎機主要指葡萄牙,《明史》裏是記為“佛郎機”的。不過這次開戰,史書上沒有,是因為男主和女主推動下開了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