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就跟嘉宜預料的一樣,沒過幾日,那個管庫的徐嬷嬷就被調離了庫房,聽說是出了府,但卻沒有被發賣,而是被派去了看守顧家的別業,離京城二百多裏地的一處夏日避暑的莊園的房屋。

這麽一個處罰結果,嘉宜也毫無置喙的餘地,她總不能跑去嫡母跟前抗議江嬷嬷從輕發落了徐嬷嬷吧。如果那樣做的話,就真得會把跟江嬷嬷之間存在矛盾給坐實了,還把矛盾給公開并激化了。嘉宜想了想,覺得自己現在還在顧府裏面沒有一點兒基礎,跟江嬷嬷真鬥起來,絕對是自己落敗的幾率比較大。

所以,她只能把綠萍叫到跟前來,拿着筆,讓她把顧府裏幾百個男男女女的奴仆,從外院到內院,在各處幹活當差的叫得上名兒的人都說給自己聽,還有這些人都有些什麽姻親關系,以及誰跟誰來往都說給自己聽,然後記下來。

當然這一份兒資料裏面,綠萍跟嘉宜說的也是她在顧府裏面呆這幾年,對一些人的最基本的一些了解。至于有些人跟誰私交比較好,她卻不一定了解完全。

做這一份兒顧府幾百號奴仆的資料前前後後花了嘉宜一個多月,這中間斷斷續續的,因為顧家的姑娘們在入了伏之後放假,嘉珍又常常到她這院子裏來找她玩,所以被打斷。

好在出了伏之後,等到顧家的姑娘們重新進入家學去讀書後,她的這資料也做完了,心裏也就對顧府裏面這幾百號奴仆的情況有了大致上的了解,總不會兩眼一抹黑,得罪了甲之後,還不知道連乙也給得罪了。

做這個資料的時候,嘉宜也常常嘆氣,覺得她這個顧家的庶出三姑娘真是不好當的,她以前做何家的小丫鬟時,不過是動手耗費體力,晚上回去睡一覺第二天就恢複了。可是做顧家的庶出三姑娘,卻是要動腦子,連睡覺也不能像以前那麽踏實了。

連着經歷了香冬,徐嬷嬷的事情之後,這兩人背後影影綽綽又有江嬷嬷,這讓嘉宜比從前更加小心了,對于江嬷嬷也防備起來。為了避免以後類似于香冬,徐嬷嬷跟江嬷嬷相關聯這一類的事情再發生,她才做了這一份兒資料。

從她開始做資料到出了伏,跟着其她幾位顧家的姑娘去家學裏上學,這一個多月時間裏清芷居裏面倒是沒有再出什麽事情。

一切都很平靜,嘉宜在伏天裏早上起來去顧老太太那裏請安,然後陪着吃早飯,完了再跟着顧老太太一起去澆花,學種花,除草。一直忙到日上三竿,再回去伺弄下她的那幾盆花,然後讀幾頁書,寫兩篇字,就到了中午了。

中午吃完飯後,照例睡會兒午覺,大約半個時辰左右,醒了起來,嘉珍就過來了。兩個人湊在一起下棋,做女紅,說說笑笑又是一下午過去。到晚上,嘉珍或者留在這裏吃了晚飯才回去,或者不吃就走。

嘉宜也到嘉珍那邊的挽月居找她玩,不過是跟在清芷居一樣的玩法。

在要正式去學堂裏上學之前幾日,山茶按照嘉宜所說裁剪了一塊厚實的絨布,顏色是深綠色的,給嘉宜做了個書包。當然嘉宜不會讓山茶做個雙肩背包,那樣感覺太低齡了。她讓山茶做了個既可以挎着,也可以斜着背的大號形似軍用書包那樣的包。

不過,即便這樣,她也不會背着,自有人替她背書包。

小柳兒和向菱兩個小丫鬟負責陪着她去家學裏讀書,所以她的書包由她們背着,裝文房四寶以及一些糕餅的籃子也是她們提着。嘉宜作為主子只是甩着空手去就行了。

顧家的小姐們上的家學和少爺們上的家學都在顧府第二進,只不過中間擱着一個花園子,西邊是顧家的少爺顧世安和顧世榮上學的地方,教他們的老師跟教嘉宜她們幾個姑娘的老師不一樣。

Advertisement

顧世安和顧世榮是要奔着科舉去的,而嘉宜等人只不過是為了多認識兩個字,對詩書有些基礎的了解就好。嘉宜等人的老師是不會讓她們做八股文章的,可是顧世安和顧世榮卻要見天地做這種應試的文章。他們是連伏天都沒有假的,也是每日都要早起去學裏讀書。

教嘉宜的老先生姓譚,頭發胡子都花白了,可是背卻挺得很直,他頭一個要求嘉宜做到的就是“站如松,坐如鐘”,為此頭七天,他都沒有安排嘉宜跟其她人一樣讀書寫字。他只要求嘉宜一半時間站着聽課,一半時間坐着聽課。

譚老先生的上課時間基本上是一個半時辰左右,到午時初就放學。

上兩堂課,一堂是讀書,一堂是習字,中間休息小半個時辰。

連着七天,嘉宜到家學裏就只是“站如松,坐如鐘”了,還別說,在譚老先生的嚴格要求之下,嘉宜最後也是勉強達到了他的要求,無論站着和坐着腰背都不會松松垮垮的了。

譚老先生說,要是持之以恒,将來等嘉宜老了,像他這歲數也能夠身板兒挺直,走到哪裏都顯得有精氣神兒。

嘉宜認為,這位譚老先生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不管将來書讀得如何,一個人身姿挺拔,就顯得精神面貌好,往人堆裏一站,不卑不亢的,人家也願意多看你兩眼。

所以,她認真地按照譚老先生的要求練習這個站姿和坐姿,不但在課堂上練,回去也練。

因為她認真刻苦,所以,七天後譚老先生就點了頭,讓她和嘉書等人一起讀書寫字了。

不過,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到底如何,譚老先生還是拿出來了《三字經》《千字文》這一類的蒙學讀物考嘉宜,一要會讀會認,二要會背,三要會寫。

嘉宜在嘉珍她們放假的那四十來天時間裏面,翻來覆去把那幾本蒙學讀物給讀了背了,還默寫了。

這些東西在好歹穿前是個大學生的李小冰同學看來真得算是兒童讀物,她都沒費什麽勁兒就把這基本蒙學讀物給背得滾瓜爛熟,還能默寫。

所以,就在譚老先生考她這些蒙學讀物來考她時,她舉重若輕地過關了。

接着他又随便抽了幾句來考嘉宜,讓她解釋都是些什麽意思,嘉宜便說了。

很顯然這些蒙學讀物對嘉宜來說并不難理解。

譚老先生贊許地點點頭,撚着下颌的稀疏的花白胡須說:“還好,這樣的話,我教的課你也能跟上了。”

就在嘉宜被譚老先生準許像嘉書等人一樣上課不久,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中秋節這一日,學裏放假,顧家長房和二房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吃晚飯。

至于中午飯,是長房和二房各自吃的。

長房的這個中秋節午飯地點在顧老太太的壽康堂,就在正廳裏擺了幾桌,顧老太太,顧金枭和唐氏,還有顧家的少爺和小姐們坐了一桌,剩下的就是姨娘們坐一桌了。

吃完飯,顧金枭帶着長子世平去了書房說話。

太太唐氏則是叫了袁姨娘還有章姨娘一起陪顧老太太打葉子牌。

章姨娘在進顧府之前,對這個葉子牌可說是一竅不通。後來進了府,嘉宜又搬走了,一月也就能回來看她兩三回,嘉宜住那裏她又不能随便去,故而只能做針線活兒打發時間。

後來她跟前的陳嬷嬷就勸她說不能老埋着頭沒日沒夜的做針線活兒,仔細虧了眼睛,再說了顧府針線上有的是人,她空了做幾雙襪子和荷包就行了,何苦裁衣做衣服。

章姨娘就說不做這些覺得日子難混。

陳嬷嬷便讓她學打葉子牌混時間,說打起牌來一下午一會兒就混過去了,況且府裏老太太,太太都喜歡打葉子牌的,就是老爺有空還要去老太太跟前湊趣兒,陪着老太太打葉子牌呢。

章姨娘原本根本就不想學打牌的,因為她知道打牌就有輸贏,她不想贏人家的,更不想輸錢。

只不過聽陳嬷嬷說府裏的老太太,老爺,太太都會打,她若是不學一學,将來若是叫上她了,她打不來,可不是煞風景了嗎?

抱着這個目的,章姨娘開始跟着陳嬷嬷學打葉子牌了。

陳嬷嬷就叫上春蕊,半蓮兩個丫鬟,再加上章姨娘,正好四人湊成一桌可以打葉子牌。

一開始,她被那四種花色和四十張牌給弄糊塗了。

陳嬷嬷教她邊認,邊打,學了三天,她才認識了那些牌,然後又耗費了七八天的時間,她才勉強會打牌了。

只是等她一會打,她就有了瘾兒,一吃完晌午飯,下午便會叫上陳嬷嬷,春蕊,半蓮,四個人湊在一起打牌。

陳嬷嬷說打牌沒有輸贏不好玩,不如玩小一點兒,增加點兒興致。

章姨娘猶豫了好半天,答應了每局輸贏不超過三文錢,不然就不打了。春蕊和半蓮卻是連三文錢都不願意出,她們說這跟前的四個人裏面就陳嬷嬷打得好,她們一打錢準輸,而且她們一月也就六七錢銀子的月錢,這打一場牌下來輸個幾十百把文,那可是敗家呢。

聽了她們兩個的話,章姨娘便說那就一局一文錢,而且她還會每人發十文錢給她們做本兒,若是誰輸完了十文錢就可以不打了。誰要是贏了錢就要把她出的十文錢還給自己,那贏走的就算那贏錢的人的。若是打到最後,她們三人的錢都沒輸光,那還是按照贏錢的人得超過十文錢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十文還給她,其她的人輸了的,剩下的錢也要還給她。

陳嬷嬷就說這個法子極好,這麽着大家打牌又有興趣,還能長遠的打下去。畢竟章姨娘每天發三十文給她們打葉子牌,要是這三十文不回一部分回去,章姨娘後面心疼錢,那麽大家都玩不成了。

所以,章姨娘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成。

于是章姨娘就開始沒事的時候就發三十文給陳嬷嬷等三人陪她打葉子牌。

還別說,雖然陳嬷嬷等三人只有十文錢,可是誰也不會連輸十局,只打十局就輸完章姨娘發的十文錢,除非手氣背得很。這種情況在章姨娘邀約陳嬷嬷等三人陪她打葉子牌的過程中還沒有出現過一次。

最多的時候,就是四人打一下午,到吃晚飯的時候,也沒人輸得精光,那贏的人基本只能得幾文錢。況且章姨娘是新手,手氣比較好,往往她還要贏。最後她發出去的三十文錢又都回到了她的口袋裏。

自從章姨娘開始學打葉子牌,一個多月的時間她實際拿出去沒有收回來的錢不到二百文,但大家還玩得很開心。章姨娘覺得這錢花得值。有兩回嘉宜去探望她,見到正和屋子裏的陳嬷嬷等人打葉子牌,打得那個帶勁兒,她便也坐在旁邊看着,有時候還跟她娘出個主意。

葉子牌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後來的國粹麻将的老祖宗,況且只有區區四十張,比起後面的一百四十四張的麻将牌的打法可簡單多了。嘉宜不用刻意去學,在她姨娘身邊坐了兩回,看她打了兩下午,就學會了。只是顧家的姑娘們卻沒有賭博打葉子牌的習慣,賭博這種事情,在顧府,不管是少爺還是小姐,都是不準許的。

能打牌的僅僅限于內宅的婦人們,而且也不是天天打,而是隔三差五地湊個局,打一下。

今日是中秋佳節,顧家長房的人聚在一起吃了飯後,顧老太太想要打葉子牌,唐氏等自然是要湊趣。

唐氏也曉得章姨娘學會了打葉子牌,常常在屋子裏跟她跟前伺候的嬷嬷丫鬟等人打,所以今日她叫上了章姨娘湊局。至于往年都會叫上的任姨娘,今年唐氏卻是沒有叫,将她晾在了一邊。

任姨娘心中不痛快,可卻又不能表現出來,只能在一邊坐着喝茶嗑瓜子兒。

自打安哥兒被唐氏抱去了養之後,有兩個多月任姨娘都沒有見到安哥兒了。剛才吃團圓飯的時候,|乳|娘抱着,竟然不認識任姨娘了。唐氏也沒叫他在這裏呆多久,不過是抱來見了老太太之後,又用雞湯泡了半碗飯給他吃了,就讓|乳|娘抱着他回去了。說他每日中午吃了飯都要午睡,到點兒就要睡,故而不适合呆在外面,萬一睡着了,受涼了就不好了。

任姨娘看到安哥兒,眼淚水包在眼裏都差點兒落下來了,她真想撲到安哥兒身上去抱住他。可是有老太太跟前,還有老爺見她蠢蠢欲動的樣子也嚴厲地看了她一眼後,她不敢動了。

她曉得要是在今日的場合鬧起來,打擾了一家人過節的興致,怕是老太太會更加讨厭她。

來之前她的|乳|母方嬷嬷可是一再叮囑她,要是去見到了安哥兒一定要忍住,千萬不要再鬧起來,以免招致老太太的責難,讓老爺不歡喜。

這兩個多月來,在她隔壁的章姨娘很受|寵|愛,等到老爺到她屋子裏來歇宿的時候,她明顯地感覺到老爺對她沒有以前那麽熱情了。這種事情也不明顯,可她就是感覺得出來。以前老爺一來,夜夜她要伺候他兩三次,可如今只不過一次老爺就說乏了,甚至還有一次都沒有的時候。這讓任姨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更讓她恐慌的是她在安哥兒被抱走後,一心一意想要再懷上一個兒子的,可是兩個多月了,她的肚子裏面竟然沒有一點兒動靜。要是擱在以前,要是她一心一意想要孩子,那麽很快肚子裏就會有消息的。但是這一次,卻跟以前不同了。

所以,任姨娘變得有點兒不自信了,這也是她今日不敢撲到安哥兒身上去抱住他的原因。

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被抱走。

不過,好歹她覺得安慰一點兒的是,安哥兒長得比以前白些胖些了,看起來身子的确是比以前好多了。

很顯然,唐氏并沒有虐待安哥兒,不然,安哥兒不會長得這麽好。

想到這裏,任姨娘把眼睛裏包着的眼淚水硬生生給逼回去了,趁着端起酒杯喝酒的功夫,拿袖子把眼中的淚水給擦了。

她打起精神陪笑着把中午飯吃完,然後在太太唐氏故意不叫她上桌子打葉子牌後,坐到了章姨娘身邊看她打牌,這也算是參與了集體的娛樂活動吧。

章姨娘一打起葉子牌後,就集中了全部的精神,因為這一回輸贏的銀錢可比她在自己個兒屋子裏叫上陳嬷嬷她們打牌多了不少。

唐氏最開始說一局二兩銀子,這把章姨娘給狠狠地震了一把。

後來還是袁姨娘出口反對,她說這也太大了,要是輸得狠了,一年的月例銀子都沒了,務必要打小些。

唐氏聽了撇撇嘴,道:“那就折半,一局一兩銀子吧。”

袁姨娘這才答應了,坐到了牌桌邊。

要不是為了陪老太太,章姨娘說什麽也不會打這麽大的,遂硬着頭皮坐了下去。唐氏一發牌,她的眼睛就盯到了牌上,完全無視了身邊坐着誰。

這邊廂顧老太太等人在打葉子牌,那邊廂嘉書嘉琴等人卻是在那裏下棋說笑。

嘉柔則是纏着嘉宜和嘉珍玩翻繩子兒和丢米包。

所謂的丢米包,其實和嘉宜穿來之前從電視上看到的小朋友一起玩的丢沙包差不多。只是她這包裏放的是米,畢竟官宦之家的小姐們喜好潔淨,不喜歡玩的時候弄得一手沙土。

這種米包有拳頭那麽大的,可以在院子裏玩兒,三個人裏面兩個人互相面對着,中間留出一段距離,然後彼此扔出米包來,中間那個人可以用各種招式抓住米包,抓住了就贏了。

還有一種是核桃那麽大的用小花布縫制的米包,往往有五六個那麽多,這種玩法有跟上一種不同。

這一種是用各種手法一個兩個三個地抓起來,然後手掌翻飛,将小米包扔起來,再用複雜的抓法将抛起來的小米包抓在手裏。

老實說,如此古老的玩法,嘉宜穿來之前都沒玩過,就算她傳來之前也是個成年人了,但被嘉柔和嘉珍抓住一起玩,她倒也能玩得下去。

她們三個到外面的院子裏的空地上玩了一會兒丢米包,接着又進來在屋子裏的小圓桌上抓小米包兒玩,正玩得起勁兒,忽然在顧老太太那邊的牌桌上傳來一陣騷動。

嘉宜擡起頭望過去,只見她姨娘正在那裏彎着腰,貌似在嘔吐。

姨娘怎麽了?

嘉宜立即緊張起來了,她扔下嘉珍和嘉柔,站起來往顧老太太那邊的牌桌疾步走去。

等到走到章姨娘身邊,她就趕忙問:“姨娘,你怎麽了,可是哪裏不舒服麽?”

任姨娘在一邊笑着對嘉宜說:“你姨娘方才連着輸了三把,都差點兒哭了,那臉色難看極了,三兩銀子而已,至于嗎?”

“啊?”嘉宜不太相信任姨娘的話,不過,她回頭一想,還真有可能,她娘比她還更加財迷,三兩銀子對任姨娘不算什麽,可是對她娘來說,真輸了三兩銀子出去,那可真是會難受的。

拍了拍章姨娘的背,嘉宜安慰她:“姨娘,不就三兩銀子麽,你要不舒服,就坐一邊兒去,讓任姨娘打吧,老太太還等着呢。”

章姨娘并沒有因為嘉宜的話而止住嘔吐,而是又幹嘔了幾下,這才擡起頭來,抽出手腕上的銀镯子上掖着的汗巾子擦嘴,她眼圈兒紅紅地對顧老太太說:“老太太,對不住,我方才心裏好一陣難受,忍不住吐了……可又吐不出來……”

顧老太太仔細地打量了她一眼,忽然問:“你是不是幹嘔?”

章姨娘點頭:“是。”

顧老太太忽然吩咐跟前的姚嬷嬷來,道:“去把我們府上常請的白郎中請來,給章姨娘瞧瞧。”

章姨娘忙說:“老太太,我沒事兒,就是心裏不太舒服,一會兒就好了,不用去請郎中來瞧。”

顧老太太微微一笑:“白郎中可不是給你來瞧腸胃的,而是診一診你是不是害喜了?”

“啊?”章姨娘一驚,怔愣之後,臉又發紅,不好意思地垂下頭去了。

“行了,你下去歇着吧,任姨娘,你來替章姨娘打吧。”顧老太太随即笑着吩咐道。

章姨娘忙應承了,站了起來,嘉宜則是喜滋滋地上前扶着她說:“姨娘,我扶您下去歇着吧。”

“好。”章姨娘滿面是笑。

這會兒回過味兒來的她,心裏是又激動又喜悅,當着大家的面兒,還不敢笑得太燦爛。

臨走之前,她沒有忘記向太太打招呼,說她下去了。

唐氏冷着個臉淡淡地“嗯”了一聲,算是表示她知道了。

任姨娘在章姨娘走後,頂替她繼續跟顧老太太還有太太打牌,不過,她卻是怎麽也沒辦法集中精神打牌,心中總在想,該不會那個章姨娘是真得有喜了吧?要是她真有喜,再懷上個哥兒,那麽在這府裏的地位可就要跟她一樣了,甚至超過她去也不一定,這可如何是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