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長公主府
琅琊長公主府坐落于昌平街,這條街上住的無不是皇親宗室,遂私下又被稱為龍鳳街。
淑陽郡主正抱着姜瑤光坐在車內,忽覺馬車緩緩停下,掀開簾子問窗外的姜進,“怎麽了?”
騎在馬上的姜進溫聲道,“前頭是七公主的辇轎,讓她們先行。” 七公主,封號泰寧,與端王都是繼後所出。
淑陽郡主點頭。
姜進低頭伸出一根手指頭撥了撥姜瑤光的手,“今兒風大,小心着涼。”
淑陽郡主颔首,放下窗簾。
七公主得知遇上的是姜進和淑陽郡主,便停下辇轎打招呼,隔着窗戶笑道,“原來是表姐,表姐這是要去看姑姑?”
淑陽郡主含笑道,“正是。”
七公主瞄一眼車旁姜進,掩嘴輕笑,“表姐可真是好福氣,姐夫剛從前線回來就陪着你回娘家探望。”
“驸馬難不成不好,京城誰人不知,驸馬對你千依百順。”
七公主嘴角上揚,她知道有人說驸馬畏妻如虎,可那又如何,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七公主美目流轉,“聽說今兒太子妃邀了不少姐妹到宮裏賞櫻,我們卻是沒眼福了。我倒是想看看呢,可惜了太子妃都沒給我下張帖子。”穆磊死了,穆家的事可還沒完,之前大理叛亂尚未平定,太子一幹人等也未還朝,衆人這才按下不表。如今該封賞的都封賞了,今天早朝就有人參太子,參穆家了。太子妃邀人賞櫻,那是宴無好宴,求人呢!
淑陽郡主含了笑不接話茬。要她說,這的确是太子妃的疏忽,太子和端王一日未撕破臉皮,那規矩就得都做足了。七公主作為妹妹,又是出了名活躍愛湊熱鬧,太子妃身居後宮,輕易不得邀命婦,只能邀宗室皇親,把大半公主郡主都請了卻拉下七公主,就是失禮。
七公主唉聲嘆氣了一回,“我這個被拉下的只能去叨擾五嫂了,幸好端王府的櫻花也開了,表姐要不要一塊去,不如把姑姑也邀上。”
“七表妹的美意我代阿娘心領了,只今天阿娘那還有些事,怕是不能前往。”
七公主惋惜,“那倒是可惜了,改日姑姑和表姐得閑了,我再給你們下帖子。”
Advertisement
淑陽郡主笑着應了。
“那我就不耽誤表姐行程了,表姐代我向姑姑姑父請個安,改日我再登門請安。”
“阿娘知道你這份心意必是歡喜的。”淑陽郡主道。
四郡主放下簾子後,臉上的笑容便隐了。
車廂內的侍女翠玉遞了一杯蜂蜜紅棗茶上前,揣摩着主子的心思道,“奴婢瞧着淑陽郡主未去宮裏,這是存了心思和東宮劃開道呢!”
“我倒是想呢,”七公主抿一口茶水,“可哪有這樣的好事,姜氏自來是惟皇命是從,父皇保太子一日,姜氏便不會支持別人。淑陽表姐不肯赴宴,那是怕了太子妃,太子妃這個人自以為是又沉不住氣,她娘家出了事,這下肯定是急的團團轉,見着淑陽表姐,還不得求人幫她娘家,穆磊幹的是人事嗎?若是不應,保不準太子妃就要口不擇言,鬧起來,傳出去,外人看來那就是姜氏和東宮的矛盾了。”
“那可真難為淑陽郡主了,可只怕淑陽郡主避而不去,照樣得被太子妃記挂。”
七公主轉了轉茶盞,笑容愉悅,“那真是再好不過了。”以太子妃心性,這真說不準,她巴不得太子妃把一幹人的心寒透了,最好讓父皇對東宮失望。
穆氏是太子自己選的,那時候太子還只是個普通皇子,皇帝自然不會幹預太多,若非大哥英年早逝,哪輪得到她得意忘形。不過要是大哥還在,端王自然生不出奪嫡的心思,實在是争不過,可如今這位太子,除了原配嫡出,哪點比得上哥哥。
姜家一行人到了長公主府,尹氏親自在二門等候,淑陽郡主見了她道,“我又不是第一次來,哪用得着你在這裏候着。”
尹氏低了頭看看被裹在襁褓裏的姜瑤光,神色有些許不自在。前陣兒琅琊長公主說想定了姜瑤光和鄭謹,尹氏對姜瑤光沒有意見,她和淑陽郡主之間也無龌龊,姜氏門第更沒話說,然而她早在三年前就在口頭上答應了她姐姐聘外甥女申嘉玉為媳。
長姐遇人不淑,婚後只得一女,彌留之際都在擔心女兒被夫家磋磨,将女兒托付于尹氏,為讓長姐死後瞑目,尹氏一口應下。
事後心中忐忑,她越過丈夫公婆定下兒子婚事,定的還是自己外甥女,申家門第上又略低了點,到底理虧。尹氏情怯之下,想着等嘉玉出了母孝再說,等孝期過了,又想讓嘉玉投了長公主的喜歡再說也不遲,便時不時把外甥女接過來小住,一拖就拖到了琅琊長公主開口,不得不說。
琅琊長公主當時臉色就變了,在鄭學士和鄭熙哲的轉圜下,這門親事過了明路,她卻着實被長公主冷落了一陣,尹氏自知理虧,不敢有怨言。這次出迎到二門也是有意向淑陽郡主賠禮。
尹氏抿了抿嘴角,“久不見姐姐來,我便自請來迎一迎。”
淑陽郡主攜了尹氏的手往裏走,“難不成還怕我迷路了不成。”
尹氏見她神色如常,松了一口氣。
淑陽郡主看在眼裏,笑了笑。事成定局,她這個大姑子多說無益,沒得鬧得家宅不寧。尹氏想聘外甥女為媳,這事并不過分。說句不吉利的話,若遭難的是哲弟兒女,她也會動同樣的心思,尹氏錯在先斬後奏,且還是被逼無奈再奏。
進了正屋,琅琊長公主把姜瑤光從奶娘手裏搶過來之後才開口,“阿進精神不錯,在外頭沒受傷吧?”
姜進道,“一切安好,勞岳母為我挂心。”
淑陽郡主接話,“他在南邊帶了一些東西過來,阿娘和弟妹要不要瞧瞧?”
琅琊長公主眉開眼笑,“難為你有心,那便看看吧!”作為和皇帝感情很好的妹妹,琅琊長公主這裏從來都不缺好東西,她歡喜的是女婿的心意。
琅琊長公主又詢問了女婿在外情況,便對姜進道,“你岳父和熙哲在書房,你過去吧,咱們讨論那些東西,想來你是沒興趣聽的。”今天雖非休沐日,但是鄭家父子卻是在家的,兩人挂了個清閑又清貴的官職,并不需要上朝坐班。鄭熙哲随父,無意經濟仕途,不同的是,甄學士好經傳,甄熙和好丹青。
姜進賠了笑告退。
侍女将一匣子又一匣子的珠寶擺放在桌上,各色寶石,珍珠、瓷器琳琅滿目,光看着便非凡品。
尹氏愣了愣,姜進打了一場仗回來,旋即就帶了這麽些珠寶首飾來,這些東西的來歷顯而易見。之前便常聽人說勳貴的萬貫家財是戰争財,來路并不那麽光明正大,萬萬沒想到姜進也會如此。尹氏心念電轉,面上便帶出一些來。
琅琊長公主人老成精,稍一想便明白過來,是有人會趁着戰亂趁火打劫,人品好點的打劫為富不仁的當地豪強,人渣就沒那麽多講究的,可還有一些将領卻是不屑幹這個的。
這世上還有個詞叫戰利品,敵人都被你砍了,他的庫房可不會消失,這才是大頭。一部分上繳,一部分分賞屬下,還有一些幾個頭頭腦腦瓜分,這是潛規則,打仗那是把腦袋別在腰上,沒有好處誰樂意拼命。這些不能明目張膽的說,卻可光明正大的做。
“你去廚房看看菜做的怎麽樣了?那鳌花魚可別做壞了。”琅琊長公主笑對淑陽郡主道,“今年比去年上貢的晚了小半月,今早才送到,你還沒嘗過吧?”
尹氏面上一臊,知道自己被婆母看穿了,忐忑的垂下眼睛,定了定神後退下。
淑陽郡主不動聲色的看一眼尹氏,道,“我這不要來這兒用午膳,難不成還要在家裏吃一頓再出門。”因着她愛吃這魚,每年鎮國公的都能分到不少,今早就有人回她了。
“這廚子是新請的,就擅長做魚,你和阿勤就喜歡吃這些,待會兒你嘗嘗,要是合意就帶回去。”
淑陽郡主道,“阿娘留着便是,我正好有由頭帶着阿勤來打秋風。”
琅琊長公主掐她的臉,“我哪兒委屈你了,說話跟個破落戶似的。”
淑陽郡主後仰,“你外孫女還在這呢,阿娘怎麽着也得給我留點面子不是。”
琅琊長公主低頭就對上眼睛瞪的大大的姜瑤光,“咱們長生可別學你娘。”
姜瑤光沖着她咧嘴笑。
“你弟妹見識少,回頭我她說兩句就明白了,你別上心。”琅琊長公主冷不丁道,她唯有一兒一女,萬不想姐弟之間出了隔閡。
淑陽郡主笑,“阿娘多心了,弟妹這人我知道,出自書香門第,她自個兒也是個清雅人,哪知道這些彎彎繞繞。”比起口蜜腹劍,尹氏這樣單純的人還算好的。
琅琊長公主嘆氣,“是啊,他們都是清雅人!” 尹父是才子,尹氏的兄弟也薄有才名,尹氏是才女。這媳婦進門,琅琊長公主就有些頭疼,手把手帶了幾年,總算有點當家主母的範兒。
一家五口,丈夫,兒子和兒媳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人物,琅琊長公主是不肯叫孫子再當神仙的,鄭家名聲大大的有,但是無實權,她在尚好,若是她沒了,怕是被人怠慢了也無法。遂琅琊長公主給孫子請的先生也是務實派,而不是讓文豪丈夫才子兒子啓蒙,還打算等明年滿了五歲就央了皇帝送到宮裏頭上學。
淑陽郡主見她神色郁郁,便從匣子裏揀了一副紅玉镯,“阿娘膚白,帶這個好看?”
琅琊長公主接過來一看,顏色均勻剔透,“南邊兒倒是有些好物。”想起這镯子的來歷便問,“太子妃也邀你進宮了?”
“昨兒一大早就送了貼子過來,我要回來,就推了。”
琅琊長公主點頭,“推了好,去了也是麻煩,穆家的事哪是能沾的,要不是她撺掇,太子怎麽會帶上穆磊,太子啊,耳根子軟心也軟。”
這可不是什麽好評價。姜瑤光耳朵動了動,她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人用這種無奈語氣提及太子了,琅琊長公主、姜進、淑陽郡主。這可真不是什麽好兆頭,姜瑤光小眉頭皺起來。
琅琊長公主見她逗趣模樣,愁緒便淡了幾分,摩着她的眉間道,“不說了不說了,這些糟心事,且讓他們男人愁去吧。” 随手揀了一珠釵在她面前晃來晃去,“長生快快長大,外祖母的好東西都給你,把你打扮的漂漂亮亮。”
與此同時,輕裝簡行的武成王出現在京郊,卻沒急着進京觐見聖駕,而是進了清泉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