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蓋寶鬥富

038蓋寶鬥富

美酒珍寶,怎麽不叫人心情舒暢?

透着瑩白的素紗,秋姜端着酒樽笑看這些人流水宴似的鬥富,偶有幾樣東西,倒也不錯,不過大多物件算不得稀奇,她第一世都見過。

“四娘這樣東西,雖然貴重,卻并不是什麽珍寶名器。”沈仲容對另一方的彭城縣主道,搖了搖手中布帛遮蓋的器物,“不過,縣主必然是比不過的。”

彭城縣主冷笑,伸手接了布帛。

那是一方原形瓷硯,是時下最流行的樣式,底盤自帶的并非三足而是多足,刻有繁複精巧的祥雲,簡直算得上巧奪天工。仔細一看,用的還是端州的端石,黑中帶紫,內有發絲般的紋路。

“這硯臺确實不錯。”沈仲容笑道。

“你認輸嗎?”彭城縣主不屑道。

沈仲容嗤笑一聲:“恐怕縣主要失望了。”說着便揭了手中的布帛,卻是一方黑硯,看着很是普通。

“你這個?”彭城縣主叉腰大笑,“沈四娘,你莫不是瘋了?看這石頭,用的只是普通至極的砂石,也無雕刻和樣式。就這破東西,也敢和我的瓷硯比?”

衆人也是不解,紛紛望向沈仲容。

沈仲容不緊不慢地笑道:“縣主,硯臺本身确實普通,但是,這是昔年‘書聖’王逸之曾經用過的。你還覺得,它普通嗎?”

元梓桐微微一怔,随即柳眉立起,哼笑道:“你說是便是了?”

沈仲容端着硯臺在她身邊走了兩步,笑道:“縣主讀過《蘭亭集序》嗎?”

元梓桐以為她又要譏笑自己學識淺陋,一瞪眼,不假思索道:“自然是讀過!”

沈仲容笑道:“那便是了。《蘭亭集序》,又名《臨河序》,是永和九年王公王逸之與謝公謝安石、孫公孫興公等諸位名儒高士于三陰蘭亭修禊所著。當時,謝公致辭,王公研磨,公言暢敘幽情因與山水同應,金玉再好,也不若花草林木自然,便棄玉硯,改而用這普通至極的石硯。”

此言一出,幾人看沈仲容的神色又與之前不同了。此舉,不僅顯示她的豪闊,也顯示了她的博學多識。

元梓桐面色鐵青,奪過婢子手裏的錘子便“咚”的一聲将那原形瓷硯砸落在地,大聲道:“我們再比過!”

“四娘奉陪到底。”

秋姜看着好笑,卻有些可惜那一方上好的硯臺,不料一會兒有婢子悄悄到她身邊道:“縣主在後殿,有請娘子。”

秋姜心裏疑惑,卻沒有猶豫,跟着她從後方悄悄退避。

元梓桐一見她,便拉着她的手道:“謝三娘,你可一定要幫我。”

秋姜環顧四側,心裏明白了個大概,笑道:“縣主有何難處?”

“你明知故問!”元梓桐松了她的手,憤憤道,“方才我與那沈家賤婢較量,卻落得如此慘敗,被衆人嗤笑,你也看在眼裏吧?若是不能找回場子,我這胸口郁結,都氣得要發病了!”她捂着心頭跺了數腳,當真是氣到了極點。

秋姜不再逗她,笑道:“要找回場子還不難?”

元梓桐眼神一亮,喜道:“你有何法子?快快說來。我這局若是扳回,必定重謝于你!”

“重謝倒不必,我等同為北地士女,怎能讓南地貉子看了笑話?”

貉子,意思就是土狗,是北方士人對南地士人的蔑稱。晉末時中原戰亂頻繁,士人大族為避禍而大舉南渡,占了江東大片土地和資源,朱、張、陸、顧等江東士族因此不滿,便蔑稱北方士人為“北伧”,而王、謝、郗、庾等北方士族則以“貉子”回敬。

秋姜附在元梓桐耳邊細語了幾句,元梓桐神色越來越亮,擡手便使婢子去前殿請人。過了會兒,李元晔在婢子的引見下進來,看到她們,略微颔首,卻有不解:“縣主、三娘子,為何不在前殿駐留?”

元梓桐哼道:“下一場,我要與那沈仲容再比過!一已殆,可不能再而三。邸下定要助我勝出,否則,我北地士女的臉面都要丢盡了。”

元晔心中笑她少女心性,面上仍是溫雅,微笑道:“晔材朽學淺,又無珍奇寶物随攜,如何助縣主?”

秋姜笑道:“下場比的是書法字帖。歷代名士的真跡再好,也不過是傳聞居多,怎能與今朝大儒相比?”

元晔望向她,微微挑眉,試探道:“三娘子的意思是——”

秋姜與他露了個心領神會的眼神,又道:“邸下如此聰慧,怎會不明白三娘的意思呢?南北士子大儒,何人能及琅琊王子封?王公學富五車,詞賦精妙,論書法,更是冠絕南北,無人能及。邸下是王公的首徒,常随侍王公身側,想必對令使的字跡、行文習慣極為熟悉吧?”

元晔輕嗽一聲,好似不經意般避開了她的目光:“欲步蟾宮,奈淺薄驽鈍,未得蜚沖。家師時常訓誡,督導晔勤學苦練,不過晔過于懶怠,太過辜負,亦極為羞慚。”

“邸下這推脫之詞,大類相似,可以換個花樣不?”秋姜懶洋洋地掀起唇角,“‘江陵檀郎’若是淺薄驽鈍、散懈懶怠,天下士人豈非都是瞎子?昔年範陽登高雅集之時,少傅、少師莫非都吃錯了藥,大霧蒙了眼?”

元晔苦笑一聲:“三娘何必如此咄咄逼人?晔敬重家師,怎可肆意僞造家師字跡?豈非不恭不敬、不孝不義?”

彭城縣主見他這樣為難,心有不忍,神色不由有些動搖。

秋姜卻毫不退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不到處說,誰會傳出去?你若真的敬重令師,何以在意一副書貼?又非冒認自取,就當學習臨摹了。”

元晔被她逼得沒有辦法,卻也生不起氣來,終是妥協:“三娘切記,出了此間,此事便都爛在你我心裏。”

秋姜雙手一抵,朗聲笑道:“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婢子不刻搬來書案,鋪展開一卷藤紙。李元晔卻皺了皺眉。元梓桐道:“有何不妥?”

他伸手拂過這張藤紙,道:“家師幼時适逢戰亂,舉族遷移時流落坊間,貧寒困苦、幾乎無幾生計,便用麥稭在地上練字。雖然後來回歸祖地,生活優渥,卻極為珍惜紙張,素來只用最普通的粗麻紙。”頓了頓,又道,“既是仿造,哪有用新紙的道理?”

元梓桐了然,忙叫婢女去置換,回頭道:“郎君心思缜密,阿奴嘆服。”

“縣主嚴重。”

這次,婢子按照吩咐換來了質地粗糙、又有些舊損的麻紙,元梓桐便要為他研磨。元晔擡手微微擋住,對她一笑:“晔始自習字,大兄便教導‘研磨需自己’,是以不敢假手于人。縣主身份尊貴,請于一旁稍後。”

元梓桐捉着披帛一角輕輕應了聲,退後一步,面頰有些緋紅。

李元晔寫的不是什麽名家字帖,而是一卷《佛遺教經》,很醇正的行書,秾纖間出,恍若行雲流水,大氣端方,還未寫完便氣象天成。

秋姜心道:像王恭的喜好,若是這人自己,恐怕喜好更為靈動跳躍的小楷居多。寫的也不會是什麽《佛遺教經》,而是《洛神賦十三行》什麽的了。

秋姜的書法也是一絕,自然能看出他的功底絕非自己可比,心底又是欣羨,又有些妒忌,頗為微妙。

寫罷,他将簪筆輕輕擱在一旁,道:“若要以假亂真,還應蒙些灰塵。”

秋姜莞爾笑道:“正是如此。”回頭卻見元晔負手而立,笑望着她,目光深沉,忙回過神,若無其事地告辭退了出去。

沈仲容等得久了,心裏就有不耐,好不容易元梓桐出來,立時便笑:“縣主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不知這次準備可充分了?”

元梓桐道:“你別得意,這次定叫你輸得心服口服。”

沈仲容回頭就揭了婢女手中的緞布,底下捧着的赫然是一貼《宣示表》,沈仲容笑道:“這是王獻之的真跡。若有人不信,可上來查驗。”

當下就有人圍過來看,幾番下來,都啧啧贊嘆。

元梓桐冷笑着揭了自己的,親自捧了展示給衆人看:“《佛遺教經》,琅琊王恭的真跡。我朝大儒,還比不上一個已作古的學士?”

真要論談,這還真的分不出個所以然。但是人都有偏好,在座衆人無一不是王恭的擁虿,先代的大儒,終究比不上實實在在的。

又有人道:“王子敬擅書法字畫,确實高才,但也僅僅如此,不若王恭博學廣闊,無一不精,無一不識。”

剩下的人紛紛附和。

沈仲容氣不過,左右環顧,忽然對元晔所在的方向道:“是真是假還不可知。檀郎是王公高徒,還請上前一觀,以免雞鳴狗盜之徒烏鴉作鳳凰,欺世盜名。”

元晔口中的酒差點噴出,忙忍住,低頭用帕子遮掩,起身上前。衆人也都看着他,他只得似模似樣地鑒別了會兒,神情凝重,過了會兒才道:“确實是家師的字跡。”

秋姜躲在衆人身後,強忍笑意。

元梓桐終于扳回一局,看着沈仲容親手撕了那張《宣示表》,天可憐見,她的手都在顫抖,可見痛惜到了極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