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傅氏

西林今天要回娘家,各位親們都去哪呢?繼續求推薦票,求收藏和點擊,姑娘們看在今日更新比較早的份上支持一下吧!

********

傅氏說着漸漸激動起來,聲音也大了起來,擡頭看着自己的夫君,雙眸像以往那樣,柔情似水,可卻神情堅定的說出了以往壓在心裏,不敢吐出口的心裏話。

“大河哥,雖然我們現在什麽都沒有,可想一想,以前我們又有什麽呢?你種着地,收獲着全家人的口糧,可我們的兒女卻吃不飽飯。你打着獵,供着大哥父子三人念書,供着三弟讀書,可我們的兒女卻穿着補丁撂着補丁的舊衣。過年了,連學武都能有一件粗布的新棉襖,可你看看冉兒,這麽大了連條裏面穿的小衣都沒有,剛才死活都不肯脫棉褲,說是怕冷。其實是姑娘大了,覺得怕羞了才不肯脫呢。”

“大河哥,窮,我不怕。每年你打獵賣的獵物,雖不能讓咱們一家人錦衣玉食,但完全可以過的比現在更好。大河哥,你不會是回家時爹娘又跟你說了什麽吧?你後悔了?”傅氏想到這個可能,有些驚恐的望着他,她不想回去,不想回去沒有尊嚴的活着。

李小冉先聽了傅氏的話有些驚訝,覺來爹爹這麽厲害,光是打獵就能養活了一家老小,怪不得他敢帶着家人搬出來,原來是有倚仗啊!可聽到後來,她的小臉又皺了起來,不行,可不能再搬回去受氣,那個極品大伯母可真讓她受夠了,還有爺爺明顯的偏心。明明自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可在那個家不僅受氣挨打,還要忍受別人吃喝你的血汗錢,還不把你當人看。

她正想着如何才能讓爹娘同意不搬回去,就聽到李義河清朗的帶着安撫的聲音:“你別怕,咱們既然搬出來了,怎麽可能再回去。不為別的,我也得為你和這幾個孩子考慮。”卻沒說爹娘到底跟沒跟他說什麽。

李小冉松了口氣,這心思一放下來,濃濃的疲倦感襲來,她又沉沉的睡去。傅氏聽了也放下心,上炕鋪了她帶來的破舊的被褥,原本李義河并沒注意炕上的新被子,可傅氏這麽一鋪,一新一破,一厚實一又薄又硬的對比,讓他覺得今天做出的分家并搬出來的決定,是他這一生做過的第二正确的決定了。至于第一正确,當然是他去縣裏大姐家,領回家的妻子傅氏了。

“大河哥,咱們手頭一丁點銀錢也沒有,這個年可怎麽過呀?”傅氏想到這又有些犯愁,剛才說搬出來的喜悅也蕩然無存。李義河掏出一串錢遞給妻子,“這是剛才老三偷着給我的五十個大錢,緊着點用,夠咱們過幾天的了。”

“老三夫妻倆都是有情義的。”傅氏晚上将帶過來的行李和糧食都整理出來,意外的發現藏在筐下面的菜和油鹽,心裏還是很感動的,她把這事跟李義河說了。

男人點了點頭,“不枉我從小對這小子好。”又勸慰妻子,“你別急,咱們既然已經麻煩長生哥這許多了,這些天就厚着臉皮叨擾他們吧,等過了初五我就上山,看能不能打點獵物,也給冉兒補補身子。”

“嗯,日子會好起來的,大河哥,等開春了我想養幾只雞,到時候撿了雞蛋每天給你和孩子們煮一個,把身體養的棒棒的。咱們辛苦一年,等蓋了房子,也壘個豬圈,到時候再抓兩頭豬,過年的時候賣了,再給孩子們多留些肉,讓他們吃個過瘾。”傅氏絮絮叨叨的說着,話裏有對新生活的企盼和渴望。

李義河靜靜的聽着,臉上露出一抹滿足的神色,有妻如此,哪怕他一窮二白什麽都沒有,也沒有什麽可怕的。他聲音溫和的也跟着暢想道:“咱們把房子就蓋在長生哥家後面,那片林子前邊,那塊的地勢平坦,離河也近,到時候再養幾只鴨子和鵝,讓思兒和冉兒沒事趕了去放,峰兒和堅兒跟着我上山打獵,到時候再買幾畝好地,等孩子大了給他們娶房像你一樣的好媳婦……”

“大河哥——”

“嗯?”李義河低頭,看到妻子猶豫的神色,伸手握住她那過度勞作而布滿繭子的手,溫聲問道:“玉娥,有什麽話你就說吧。”傅氏咬着唇道:“我,等咱們有了銀錢,我想送峰兒和堅兒他們去念書,你說好不好?”

李義河一怔,突然覺得眼睛有些酸澀,他忙擡頭,“好,就依你。咱們好好幹,争取明年就能讓他們都上學堂。”

他少年時也是念過兩年書的,只是那時頑皮,又喜歡拳腳,成天跟着葉長生上山打獵,下河摸魚。

李義源是長子,家裏為了供他讀書,就讓當時也念書的李義河下來種地。後來老三李義海大了,很羨慕大哥可以讀書,他看三弟喜歡讀書,就跟父親商量了,送三弟也去了學堂。

李義海不像老大似的不通農務,平時也知道幫助家裏做活。原本李老實是想着讓三兒子念兩年書,認得字就也下來種地,可李義河見三弟實在喜歡讀書,心裏有些不忍,于是跟父親保證,他種地之餘多進山打獵供三弟讀書。

李老實自然希望兒子們都有出息,都能考出去做官才好呢,可家裏條件實在有限,既然李義河應承了打獵賺錢供老三念書,他也就答應了。

原本他對這個二兒子也是心懷愧疚的,老二一直任勞任怨,每天像個陀螺般轉個不停,賺的銀錢都交給自己,家裏供兩個讀書人是很吃力的事,可有了李義河時不時上山打獵貼補家裏,日子過的雖然緊巴,可也撐得下去。

他知道,這全虧了二兒子。可自打十年前,他去縣上賣獵物,順便給大女兒家送年貨,領回個孤女傅氏後,李老實心裏就一直梗了根刺。

傅氏被領進門時才十五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人又柔弱溫順,又識字知禮,李家幾個小的都非常喜歡這個姐姐,小女兒玉蘭和四兒子李義江更是願意跟着她。

李老實無意中發現,自家在鎮上讀書不願意回家的大兒子回家的次數明顯多了,對待原本就不滿意的妻子張氏也沒有了耐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