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昨日謝彥揍那群書生的時候,明晃晃一副只為個人恩怨的模樣, 那些書生也是這麽以為的, 自然不知道謝彥是有準備的。
昨天那些書生念的詩文,後來蕭承洲和李文華又給謝彥念了兩遍, 謝彥可是還有印象的, 當然, 那些詩文篇幅對謝彥來說太長了, 全記住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斷斷續續地給昭元帝念了些, 有幾句還念錯了順序, 但最關鍵的幾句謝彥可是非常辛苦地背下來了, 他就一字不落地背給昭元帝聽, 然後還把他還記得的那些書生當時發表的感想、建議給昭元帝說了。
每個人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本來這些詩文其實從正面來看,就是對方懷揣一腔熱血, 迫不及待地想為國家效力, 但從過度理解的話, 就成了狂妄自負,配上那些書生當天說的那些感想、建議,反面效果出其的好。
一開始謝彥已經先往不好的角度引導了, 昭元帝難免會順着他的思路去思考,再向蕭承洲和李文華确認謝彥說的不假後, 昭元帝理所當然地被那群書生給激怒了。
昭元帝只是冷笑了一聲,定遠伯就立即出列, 惶恐道:“陛下,微臣的外甥他們絕對不是這個意思……”
“他們就是那個意思!”謝彥煽風點火,“整天湊一起大放厥詞,好像全天下就他們最能幹、最聰明似的。昨日是湊巧被我們聽見了,沒聽見的時候,這樣的話也不知道還說過多少次呢!”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定遠伯快要被謝彥氣死,今天本來是他們來告狀的,怎麽現在反過來了?
昭元帝天天被人催着立太子,本就十分介意,現在還有一群不知哪裏冒出來的書生,不知天高地厚地說他能力不行,是不是他們也覺得他這個皇帝應該識趣地給下一任皇帝騰位子?
昭元帝沉默着,在場便無人敢說話,他怒而不發,反倒更叫人忐忑,便是謝彥,這會兒也乖覺地閉上了嘴。
在這靜默的氛圍中,彎腰弓背的定遠伯,忍不住戰戰兢兢地擡頭,恰好與昭元帝沉沉的雙眼對上,頓時出了一身冷汗,他迅速低下頭,幾乎是下意識地,就替自己的外甥認了罪,“陛、陛下恕罪,是微臣教導無方,請陛下饒恕微臣外甥這一回,日後微臣必定對其加以約束,嚴加教導!”
忠誠伯也适時站出來,“今日之事是微臣魯莽,冤枉了謝少爺,望陛下寬恕。”他一轉身,又沖謝彥拱拱手,“謝賢侄,伯父在這,向你賠不是了。”
對于範家人,謝彥可沒有什麽謙虛的表現,連裝一下的樣子都懶得做,他大大方方受了忠誠伯的賠罪,才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說:“範伯父你也是愛子心切,我理解、理解的。”
說是這麽說,謝彥心裏卻很不屑地想,若此事是範俊遠鬧到禦前來,他是不會說什麽的。但小輩之間的事竟是忠誠伯這個做長輩的來出頭,那這哪裏是魯莽,明明是故意的。看來上次退婚之時他對範俊遠的那一頓爆揍,忠誠伯表面上一副鼓掌拍手打得好的樣子,其實心裏還記着仇吶。
呸,僞君子!
謝彥對忠誠伯半點不客氣的樣子,莫名取悅了昭元帝。在他眼裏,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好像只有謝家人沒有變,就比如謝彥,那被人一眼看到底的小心思,現在也一樣。
大齊不以言治罪,昭元帝還經常在朝堂上被朝臣指着罵呢,所以他再不爽,也不能大手一揮将那群書生叫來治罪,好在知道那群人已經被謝彥揍了一頓,心情好了些。
随後,昭元帝對定遠伯說,要他轉告他外甥以及其他書生:讀書人啊,以後長點心吧,亂說話冒犯了我這個當皇帝的沒事兒,我肚量大,不與你們計較,下次惹怒了其他人,可就不一定啦。切記,謹言慎行啊!
一番話說得定遠伯冷汗直冒,急忙點頭表示記下了,回去一定轉告給自家外甥聽。
然後昭元帝又說忠誠伯:你兒子的事既然與謝彥沒關系,那就想想是不是得罪其他人了吧,說起來你兒子教育是不是有問題啊,怎麽三天兩頭挨打?以後問清楚了再來吧,不過這種小事,你竟也好意思拿到我這裏來叫我做主,不嫌丢人啊?
直說得忠誠伯面紅耳赤,連連稱是。
最後,昭元帝又意思意思說了謝彥幾句,大意是你年紀也不小啦,以後不能這麽意氣用事,有什麽好好說,怎麽一言不合就打人呢,打人畢竟不好對吧。
謝彥卻沒點頭,一臉倔強地表示,那不行,該打時還是得打,那群人諷刺的不是別人是他最敬重的陛下您吶!再說他也沒把他們怎麽樣嘛,就是小小地掌了幾下嘴,叫他們明白一下禍從口出的道理,說起來,也是他的一番苦心啊!
被謝彥反駁,但又被小小拍了下馬屁的昭元帝,心情可見的更好了。點點謝彥,昭元帝無奈笑道:“你這張嘴呀,連朕都說不過你。”
之後,昭元帝便叫散了。
出了崇華殿,定遠伯陰陽怪氣地看謝彥一眼,鼻孔朝天地走了,忠誠伯還知道做做表面功夫,與謝彥打過招呼才走,不過謝彥已經知道忠誠伯僞君子的真面目了,因此态度十分敷衍,倒把忠誠伯氣得夠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最後身邊只剩蕭承洲和李文華,謝彥一問,才知道兩人也是被叫進宮的,時間只比他提前一點。
謝彥略帶歉意道:“連累你們跑一趟了。”
蕭承洲凝視他,“你我之間,無須這麽客氣。”
李文華則用折扇敲了謝彥的額頭一下,“是呀,你這麽說就太見外了。”雖然這才是第三次近距離接觸,但其中兩次都目睹謝彥動手揍人,李文華自覺他和謝彥的交情已經不一般了。
三人說說笑笑,出了宮門,約好地方聚會去了。
謝彥以為,這件事應該到此為止了。
沒想到,過了兩天,他就聽他爹說,忠誠伯世子不知哪裏惹怒昭元帝了,在朝堂之上被昭元帝當着衆臣的面申饬一頓,還被降了官職;定遠伯世子也是,在忠誠伯世子被降職的第二天,也在朝堂之上被昭元帝申饬一頓,同樣被降了官職,但結果比起忠誠伯世子,還要慘一點。
謝楓當時沒說清楚,謝彥也不關心這兩人是犯啥錯被罰了,只在第二天見到蕭承洲時,幸災樂禍地跟他把這事講了。
對于兩位伯府世子的懲罰,多數朝臣都稀裏糊塗的,覺得昭元帝對兩人的懲罰過重了,但如蕭承洲這種知情者,便明白這是昭元帝在遷怒撒氣。甚至蕭承洲知道得更多,因為這整件事情的走向、結局,其實一直都有他在其中引導。
書生在明珠園聚會是湊巧,李文華發帖邀請謝彥赴約明珠園,卻是他的授意。甚至那天那群挨打的書生裏,就有受他指使混進去的,故意在裏面煽風點火,适時引導。第一個念酸詩酸文,就是他的人。
那天書生的聚會,表面上的發起人是範俊遠,但背後的真正發起人,其實是宋逸春。宋逸春是豫王的人,幾乎無人不知,豫王有什麽事,都喜歡交給宋逸春去辦,但只有蕭承洲和李文華知道,宋逸春其實是端王的人。
說來蕭承洲會知道這件極隐秘的事,還是因為當年謝彥和小夥伴們在清風樓的那一架。
将昭元帝當時交給他的任務完成回到京都,聽說那件事時,時間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那是他封王前夕,那時候他手底下的勢力在不斷壯大,根基已穩,也敢開始打聽一些與謝彥相關的事,他不喜謝彥被宋逸春欺負,便想尋個機會給宋逸春套麻袋教訓一頓,縱然不敢告訴謝彥是自己為他出的氣,但把宋逸春揍一頓讓謝彥幸災樂禍一番也是好的。
就在這麽機緣巧合之下,他還沒來得及給宋逸春套麻袋,便窺見了宋逸春與端王手下密會的一幕。
姚寄月家的遭遇,罪魁禍首其實是端王。端王想借售酒斂財,看重了姚寄月家的釀酒秘方,将事情交給那五品官員去辦。不料謝彥與謝缈承插一腳壞了端王的事,端王不得不将那官員推出來做替罪羊。宋逸春表面上為豫王差遣,暗地裏卻為端王所使,于是做了不少給豫王拉仇恨的事,比如與謝彥他們處處針對,其實都是端王的授意,為的是杜絕豫王拉攏這幾家的可能。謝彥“強搶民女”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宋逸春惡意傳出。
清楚整件事的蕭承洲,從一開始就不相信謝彥“強搶民女”這件事,那時候謝彥才十一歲,搶回去了他也只能幹瞪眼啊。
這次的事情,昭元帝表面上輕輕揭過,但實則後面越想越憤怒,當天崇華殿裏散了後,昭元帝便叫來心腹去調查了明珠園的事,于是知道背後的發起人是宋逸春,範俊遠受邀在內。
昭元帝龍顏大怒。
宋逸春是端王的手下,就連自己家人都瞞着的,昭元帝也不知道。昭元帝只知道,宋逸春是豫王的人,宋逸春所有的言行,很大程度上都代表着豫王的授意。在昭元帝眼裏,豫王輕視血緣兄弟,破壞兄弟婚事,如今被自己罰關禁閉,居然還不消停,指使宋逸春宴請一群書生,在背後諷刺他這個當皇帝的政治能力不行,這是想幹什麽?@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而這忠誠伯府,先前因範俊遠與一向中立不站隊的謝家是未來姻親關系,所以昭元帝對他們還挺放心。但如今婚約一解,皇室宗親眼看攀不着了,便為未來的榮華富貴着想,開始另找人攀附了?
在昭元帝看來,範俊遠代表着忠誠伯府,宋逸春代表着宋家與豫王,他們兩人聚到一起,肯定是商量着兩家人怎麽為豫王争權出力!
範俊遠與宋逸春都無官無職,罰不着他們,我罰你們在朝當官的兒子總行吧!
昭元帝罰了這兩家世子,卻給了謝彥賞賜,只是現在謝彥還不知。但從這兩罰一賞,不難看出昭元帝的态度。
那些目前還稀裏糊塗的朝臣,等事情打聽清楚後,便知道這是昭元帝給範、宋兩家的警告,其實也是給他們這些已經站隊或者快要站隊的臣子的警告。警告他們都老實點,別每天盡盯着他屁股底下那張椅子,這椅子給誰坐,不是你們誰催得多,也不是哪邊站隊人數多就能決定的。決定它的,是他這個做皇帝的。
這背後的彎彎繞繞,蕭承洲和謝楓一樣,沒對謝彥說明白,免得他聽多了頭暈。在他心裏,謝彥就該永遠是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侯府纨绔。
作者有話要說:
謝彥:you bad bad
蕭承洲:乖巧.jpg
麻袋:兄dei!感謝你幫我加戲,我記住你了,以後有需要,随時找我,不收你出場費喲,愛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