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種子
第一百零二章 種子
“這兒以前種的都是些什麽東西?”
站在自家那座不大的院子裏,秦風伸手一指那些早已荒蕪的土地,開口問道。
秦華觀察了一下秦風的臉色,開口解釋道:“少爺,聽那些下人們說,這以前種的是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
牡丹不是唐時人們最喜歡的嗎,大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今年不種那東西了。”
不知道是不是被河陰縣公府的景色給刺激了,秦風大手一揮道:“今年改種辣椒,另外,華叔,去告訴莊戶們,莊子裏也趕緊開始育種,千萬要注意,這東西可是咱們賺錢的機會。”
秦華點頭表示贊同,“少爺,等皇家開始大肆種植辣椒的消息傳出去以後,咱們的種子可就值錢了。”
大隋真的很缺一種這樣的作物。
在北方,辣椒可以禦寒,在氣候濕熱的南方,辣椒則可以除濕,順便還可以拯救一下大隋百姓貧乏的味蕾,秦風覺得自己有将辣椒推廣到整個大隋的責任和義務。
秦風躊躇滿志道:“咱們要讓整個大隋的百姓都能吃上辣椒,都喜歡吃辣椒!”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這買賣最多就能做個幾年,等辣椒種植徹底鋪開以後,秦家的種子別說不再緊俏,只怕想賣出去都是一件難事。
想到這片不算很大的園子日後都會接滿紅彤彤的辣椒,秦風心中無比舒暢。
“華叔,你相信嗎?我一定能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秦華回想着秦風自清醒過來這半年的所作所為,不禁連連點頭道:“老奴自然是相信少爺的,不僅如此,老奴還等着小少爺的出生,護佑着他平平安安的長大呢。”
聽到這話,秦風的表情頓時聳拉了下來,因為秦華不只表達了對他的信任,而且還隐晦的提出了建議。
少爺啊,您趕快下個崽子吧,大家夥都等着呢。
憂心忡忡的秦風走了,本來秦華不說的話,他還沒覺得有什麽,可經過他的提醒之後,秦風猛然發現,自己都已經成親半年有餘了,怎麽劉婉婷的肚皮還是沒有一點動靜呢?
難道是穿越導致這身體出了什麽問題?
不應該啊,這半年來,秦風除了剛剛穿越的時候有點營養不良之外,無病無災,甚至連感冒都沒有,每天晚上也是龍精虎猛,壯得和頭牛一樣,怎麽會...
要找個大夫來看看嗎?
剛剛生出這個念頭後,就被秦風果斷給否決了,這事目前來看還不急,劉婉婷的年齡也還小,現在生孩子沒啥好處,還是等等再說,反正兩口子都還年輕。
“夫君,你怎麽了?”
一聲輕喊讓秦風回過神來,原來他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後院,而且離正在記賬的劉婉婷不過三五步遠。
可這話是什麽意思,嫌我游手好閑了嗎?
秦風有些怨念,不過他确實沒啥事幹,從前在莊子裏的時候,還能每天出去巡視一番,可自從進了城,他就徹底閑了下來,成為整個秦府內最多餘的一個人。
幹咳一聲,秦風裝作不在意道:“沒事,就是過來看看你們,婉兒那丫頭呢?”
“那個野丫頭。”秦風轉移話題的功夫爐火純青,劉婉婷一聽到婉兒的名字,就沒好氣道:“誰知道她又去哪裏瘋了,夫君,你可得好好說說她,旁人家的女兒像她這麽大的時候,連孩子都有了,可她自己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是,是,是,為夫一定說她。”
本着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秦風連忙答應了下來,然後才道:“那什麽,馬上就要到上課的時間了,我先走了。”
擦着冷汗出了後院,秦風還沒去書房,就見剛剛被他賣了的婉兒正在角落裏抱着一只全身通體黑色,只有胸腹部有幾撮白毛的小狗玩耍。
“這小東西是哪來的?”
小狗看起來很可愛,聽見聲音後擡起頭來看看秦風,嘴裏嗚咽着往婉兒的懷裏鑽。
婉兒擡頭給了秦風一個白眼,似乎是在責怪他吓壞了自己的小狗,但還是一臉高興道:“是楊英送來的,聽說是吐蕃那特有的一種狗,能長得像驢子一樣大呢。”
卧槽,那不是藏獒嗎?可像驢子一樣大...這話也有點太誇張了吧?
秦風搖頭道:“這是獒,不是狗,放在咱們家真是浪費了。”
如果秦風沒記錯的話,後世純種的藏獒可是金貴的很,有錢都不一定能夠買到,就算是一些摻雜了一點藏獒血脈的雜種狗,價錢都不便宜。
這種狗若是訓練好了,甚至能夠和獅子、老虎一較高下,單挑一只狼簡直不要太輕松。
大概是敏銳地察覺到了秦風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小狗從婉兒的懷中露出一個腦袋,一臉讨好地沖着秦風吐出粉紅色的舌頭,看起來可憐巴巴的。
“那就叫它...”
“少爺,我已經叫它大黑了,秦大黑。”
...
這個名字,先不說好不好,可一條狗,你給它加個姓幹什麽?如果少爺我沒記錯的話,你個小丫頭片子都沒姓吧?
“大黑就大黑吧。”
秦風頗為無奈地伸手摸了摸大黑的腦袋,在它舒服的呢喃聲中,轉身就走。
“記住,不要關着它。”
藏獒可不是什麽土狗,甚至不應該讓它來看家護院,呼嘯在山林的寒風之間才應該是它們的歸宿。
自從進了城以後,楊廣就再也沒有出過早操,這倒不是他偷懶,而是城中的耳目太多,如果被人發現的話,本來就十分困難的處境将會雪上加霜,連秦風只怕也再也得不到安寧。
大步踏入書房,兩個學生已經規規矩矩地坐好,秦風腦海中還在想着種植辣椒的事,張口便道:“馬上就要開春了,除了冬麥之外,其他的作物都會在這個時節下種,從前有無數王公貴族,飽學之士叫嚣着農為國家之本,可又有幾個人真正懂農事?今天你們不妨來說說,影響糧食畝産的因素有什麽?”
“土地。”楊廣不加思索道:“子玉兄,土肥則糧産高,不知可對?”
“沒錯。”秦風點頭道:“還有呢?”
“精耕細作。”魏徵不願自己被比下去,緊接着道:“土地再肥沃,可不願精耕細作的話,只怕收成還是不能夠盡如人意。另外風調雨順也很重要,旱澇之下,顆粒無收并非不可能。”
“你們說的都對,可還是忽略了一個問題。”秦風語重心長道:“種子!”
“什麽樣的種子結什麽樣的果,種子的好壞對于整個大隋來說都是重中之重,可到目前為止,我只看到民間百姓自發培育種子,這很不好。”
初春的陽光從窗戶照射進來,秦風看着坐在下面的兩個學生,突然有一種又回到了後世的恍惚。
“子玉兄,你的意思是,這種子的培育應該由朝廷來做?這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了?”
“一點也不。”秦風鄭重道:“民間的資源弱小,而且財力有限,普通百姓為了生計奔波,哪有財力和時間進行培育和試驗?”
“但朝廷不一樣,那些閑官已經不知養了多少,如今再多一些也不打緊。更何況但凡有一點收獲,就比如培育出一種新的糧種,能在原本的基礎上,提高畝産一鬥,這便是大功。你們想想,一畝多一鬥,看似微不足道,可整個大隋能多多少糧食?”
“更別說山林之中還有多少像辣椒這樣有大用,但還未被人們發現的東西,若是能夠都找出來,功勞只怕不亞于攻破南陳,你們以為呢?”
說到這,秦風毫不猶豫地指派楊廣道:“阿英,你查找資料方便,回去之後不妨去查一查,從有史料的記錄以來,我中原地區各朝代的糧食畝産是多少,還有糧種的進化過程,甚至你還可以找一找什麽東西是我們現在有,而古代沒有的。找到之後和玄成好好交流一下,再寫一篇文章上來。”
“在這裏面,其實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而且這些數據不會作假,更不會如那些飽學鴻儒一般,誇誇其談什麽農為國本,它們只會實打實的告訴你,秦時,畝産多少,漢時畝産又是多少,而到了現在,畝産又是多少。”
“當你們真正明白這些以後,就會發現,以農為本絕對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而已,而是無數人苦心孤詣,可能一輩子,甚至幾代人努力才能鑽研出來的一點東西。但就是這一點點的東西,在彙聚起來之後,才養活了大隋數千萬百姓。”
“今日便講到這裏,你們先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