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皇帝
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
皇城寬敞的宮殿之中,角落裏擺放着四只大火盆,裏面的木炭盡情地燃燒着,卻沒有一點煙火氣産生,默默地溫暖着整座大殿。
楊堅放下最後一本奏折,活動活動筋骨,看向始終伺候在一旁的內侍太監大總管劉哲明,問道:“太子如今在做什麽?”
作為內侍太監大總管,這座皇城可以說都得在劉哲明的注視之下,否則皇帝若是問起什麽來,他不知道的話,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宮裏是必須要人伺候的,所以太監和宮女都必不可少,但在隋朝當太監可不是什麽好職業,至少比三國十常侍,比大唐高力士,比明朝劉瑾、魏忠賢來說,隋朝的太監是悲催的。
不知道楊堅是不是吸取了漢朝宦官幹政的教訓,他對于太監的使用一直很小心,絕不幹涉政事是必須的,甚至連提都不許提,其他宮內的事,太監們也基本不能有什麽自己的想法,只能盡量實事求是的來訴說,不能摻雜私貨。
再加上宮中還有一個不比皇帝弱勢分毫的皇後,隋朝的太監基本上可以算是各朝各代同行中最為苦逼的。
“啓禀陛下,太子殿下今日應該在東宮宴請臣屬。”
劉哲明很不想開這個口,畢竟一邊是皇帝,另一邊是未來的皇帝,得罪哪個都沒好處,可他又不能說假話,猶豫半晌之後,還是艱難地把實情說了出來。
果不其然,楊堅聽到這話,兩條濃眉頓時就皺了起來。
老子在這費盡心力批改奏折,你個兔崽子花天酒地,憑什麽?
作為皇帝,楊堅大概也是最苦逼的那幾個之一。這和他的天性有關,他崇尚節儉,從不鋪張浪費,能做到這一點的皇帝不多,但總算還有那麽幾個。
但楊堅的另一個特點卻可以算是皇帝之最——臨幸嫔妃最少的皇帝。
嚴格來說,楊堅是一個妻管嚴,獨孤皇後很強勢,楊堅作為皇帝,後宮有六十個嫔妃,這在皇帝同行裏不算多,但也不少,問題是,這六十個嫔妃,楊堅基本一個都沒臨幸過。
孤獨皇後善妒那是出了名的,這年頭不光皇帝,就連大臣納妾也得小心翼翼,否則皇後那裏可不好交代。所以楊堅的幾個子女都是和獨孤皇後所生,沒有一個是和別的女人生的。
“晉王呢?”
楊堅有五個兒子,如今年紀大一點,能夠幹點正事的就楊勇和楊廣兩個,既然太子已經讓他失望,做父親的不免關心起他的二兒子來。
劉哲明愣住了,要知道楊堅平日裏從來不會詢問楊廣的動向,他自然也就沒什麽準備,此刻被問起,冷汗頓時從額頭上滴落下來。
“啓...啓禀陛下,臣不知。”
“朕要你何用?”
一句話,讓劉哲明頓時戰戰兢兢地伏跪在地。
楊堅沒好氣道:“跪下作甚,命人去查查。”
“遵命。”
轉頭吩咐兩句,一名小內侍快步跑出大殿,片刻之後,又垂首進來,高聲道:“陛下,晉王殿下如今在太學。”
禦座上的皇帝擡起頭來,冷冰冰的臉上終于浮現出一抹笑容。
“晉王在太學做什麽?難道是讨教學問嗎?”
楊堅是皇帝不錯,但他還是一個父親,哪家的父親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進呢?
這時候,楊堅似乎想起了那個被自己遺忘多時兒子,難得的關切起來。
皇帝的話很溫和,可小內侍的額頭上卻出了一層細汗。
“陛下,晉王在太學翻找了半天,說是找什麽資料,後來又去了民部。”
“讓他來,朕倒要看看,這小子在搞些什麽。”
小太監去了,楊堅緩緩起身,走下臺階,然後活動着雙腿。
他感覺自己膝蓋的地方有些酸痛,尤其是在陰雨的時候更為明顯,而且他也清楚,這是早年奔波,戎馬生涯留下的後遺症。
劉哲明小心翼翼地跟在楊堅的身後,躲過一劫的他松了一口氣,可對讓自己出醜的楊廣卻不免怨恨起來。
沒錯,在他的心中,讓他出醜,甚至差點丢了官職的罪魁禍首就是楊廣,楊堅他是萬萬不敢怪罪的,太子他得罪不起,但一個不受寵的晉王,有什麽可怕的嗎?
微微醞釀了一下情緒,劉哲明仿佛不經意間開口道:“陛下,臣聽說晉王殿下每日清晨都要去秦府消磨,想那秦風不過一介罪官之子,臣鬥膽...”
話沒說完,語氣也很平靜,但其中的意味卻十分值得深思。而且這事也不算什麽朝政,最多只是皇帝的家事罷了,不用擔心會犯什麽忌諱。
楊堅仿佛根本沒聽到劉哲明的話,他就站在門外,看着漸漸走來的楊廣,臉上逐漸升起一絲的笑意。
不論怎麽說,他這個兒子沒有花天酒地,沒有為非作歹,再加上楊廣不是太子,楊堅不會對他有那麽高的要求,如今楊廣願意學一些東西,哪怕只是雜學,他也是樂于見到的。
“父皇。”
看到楊堅等在門外,楊廣連忙一路小跑着過來,氣喘籲籲道:“不知父皇召見兒臣,所為何事?”
“沒事就不能叫你來了嗎?”
楊堅斜睨了楊廣一眼,沒好氣道:“今日內侍說你在太學,可是去向人請教學問了?”
劉哲明雙眼一眯,他很希望楊廣答是,皇帝是不喜歡聽謊話的,雖說不至于治自家兒子一個欺君之罪,但遭到厭棄卻是少不了的,正好能夠讓他氣順一些。
楊廣卻搖搖頭,一把攙住楊堅道:“父皇,外面太冷,您的腿不好,我們入殿去說。”
“好。”
楊堅雖說還沒到七老八十,含饴弄孫的年紀,但對于兒子的關懷卻還是感到老懷大慰,任由楊廣把自己給攙到了殿中。
楊廣看到了劉哲明那意味深長的眼神,他有些不明白這個往日裏陰森森的家夥今天是怎麽了,但只能裝作沒看到他,等把楊堅扶着坐好之後,才有些眉飛色舞道:“父皇,兒臣今日可是找到一些好東西。”
楊堅看着自己這個平日裏得不到關注的兒子,心中突然有些愧疚,便大笑道:“你這豎子,還要跟朕賣關子嗎?速速說來。”
豎子,這可不是什麽罵人的話,反倒透露着一絲親昵,就像民間的父母罵自家孩子為小兔崽子一般。
“父皇,今日清晨秦子玉讓我去查歷朝歷代的糧食産量,和百姓口糧的變化,您知道我查到了什麽嗎?”
秦子玉?
這個名字,楊堅不是第一次聽到,不過上次那個辣椒還真是好東西,禦寒祛濕,就憑這東西,封他個小官倒也并非不行。還有那連弩,不管能不能用,至少在楊堅看來,這秦風是個願意辦事的,成與不成暫且不說,至少比朝堂上那些占着位置卻沒任何貢獻,只會誇誇其談的家夥要強。
這一次,那小子又要搞什麽幺蛾子?
楊堅眯了眯眼睛,不動聲色道:“趕緊說來,讓我看看你跟着他到底學了些什麽東西。若是不能讓我滿意的話,還是我給你找兩位名師,你跟着他們學才好。”
楊堅是皇帝不假,但卻不是天生的,他前半生奮鬥不止,最後才坐到了如今這個位置上,所以他的自稱很多,朕、我、吾都行,把他氣急了,說上一句乃翁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楊廣心裏一咯噔,他可不想回到當初每日跟着那群所謂的名師,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日子。
不過對于自己在幹的事,楊廣有十足的信心,這些可不是什麽雜學,更不是無關緊要的東西,農事不管放到哪個朝代都是一國根本,只要自己說的能讓楊堅滿意,不談能得到什麽好處,至少能博得楊堅的好感不是?
更重要的是,他沒看見自己那個太子兄長,按往常的情況來看,楊堅在每天處理完政事之後都會召見太子,然後給他講解一番政事,以及應該如何處理,今日卻沒有。楊廣不知道是楊勇已經走了,還是發生了別的什麽事,但他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至少自己不能錯過這個和楊堅單獨相處的機會。
想到這裏,楊廣不敢怠慢,連忙從禦案上取過一張宣紙,然後準備拿筆,可手伸到一半,突然意識到這些東西都是皇帝禦用的,頓時有些結巴道:“父...父皇,兒臣...”
劉哲明冷笑一聲,正準備借機擠兌兩句,舒緩一下自己心中的怨恨,可不想楊堅根本沒給他這個機會。
“無妨。”楊堅大手一揮,不在意道:“你我父子,一些紙筆而已,當初你剛剛開始學習寫字的時候,還是為父手把手的教你,一些死物,用用又怎麽了。”
楊廣心中大定,雙手接過楊堅遞過來的禦筆,開始筆走龍蛇,在紙上書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