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獲救
伊邪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漢中易守難攻,他等在這裏本就是要誘敵攻堅,将魏興和上庸的剩餘力量引過來,先行将他們拖至疲憊,等匈奴的後續部隊一到,便可從後包圍,合殲掉這七萬人馬!
他與阿巴古等着人前來搦戰。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齊軍安營紮寨後,并沒有要開戰的意思,阿巴古帶人出城,齊軍挂了免戰。
“他娘的”,阿巴古是個急脾氣,來回折騰兩三次,氣得直罵娘,卻搞不清齊軍到底是要作甚。
他們猜度,齊軍八成是要夜襲,因而,頭一晚提足了精神。
齊軍夜裏還真出來了,但并非像他們猜的要突襲,而是敲鑼打鼓,吼起了秦腔。
上庸和魏興也都地處秦州,軍裏兒郎多有副粗犷的好嗓子,秦腔高亢激昂,正是秦腔吼一吼,大地抖三抖。
齊軍裏專挑人輪番了唱,唱了整一宿,匈奴兵前半夜放着他們偷襲,高度緊張,後半夜被鬧得根本睡不成覺,一閉上眼睛,感覺耳朵裏面都在跳。
第二日,齊軍開時分成四班倒,不斷派出小股兵力在各處襲擊、放火,襲擊時是還操着一口秦州土話指着匈奴人的鼻子罵,因為聽不懂,伊邪和阿巴古都大動肝火。
但讓他們更着急的是,約定好的後續人馬并沒有按時到達。
——他們在城中放出信號,卻沒有收到回應。
這使得伊邪有些坐不住。
後續人馬未到,不外乎兩個可能:第一,有事耽誤了行程;第二,消息洩露,遭遇了伏兵。
若一旦是第二種情況,便十分糟糕,這意味着他們的計劃已被齊軍看穿,後方人馬被截,齊軍想将他們困死在城裏?
伊邪又放了一次信號,可是,依舊沒有得到回應。
Advertisement
城外的秦腔伴着梆子還在啊呀呀地吼,吼得人煩躁不堪,伊邪握着大刀在帳裏走過來走過去,繼而“嗬!”地一聲,抽刀出鞘,直接将面前地桌案一劈兩半!
“領兵的必不是魏立!”伊邪燥氣地揮刀:“去探明白齊軍主将到底是誰!”
阿巴古已急不可待,立即道:“我親自去,帶一千精兵突襲,必将齊軍主将給王子擒到帳中來。”
“從西門去”,伊邪道:“他們左側翼最是散亂。”
阿巴古立即前去點兵。
等他出了帳子,秦宛才慢慢從內帳裏走出來,伊邪跨步坐在被劈了兩半的桌案前,深呼了口氣,秦宛無聲地将地上的東西都撿起來,站在他身後幫他一下下按着太陽穴,頓了片刻,輕聲說:“此次領兵的,可能是蕭瀾。”
“蕭瀾?”伊邪眉頭不見松動,轉頭問:“那是誰?姓蕭,大齊的皇子?”
秦宛笑了下,沒有直接回這個話。
“你與他相熟?”伊邪道:“快與我說說,此人行事如何?”
“他……”,秦宛目光盯在虛空的某處,想着應該如何形容蕭瀾。
是啊,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秦宛驀然發現,自己竟說不出來。
在她的印象裏,大多還是蕭瀾十歲到十二歲之間的樣子,十歲之前蕭瀾如何長大她不清楚,十二歲之後,蕭瀾經歷過什麽,行事如何她更道不明白。
秦宛最終收回目光,搖搖頭:“不,我與他只是在甚久之前見過幾面。”
伊邪複又閉上眼睛,疲倦地在她胸口蹭了蹭。
——拜城外的齊軍所賜,所有的匈奴兵已經兩日兩夜沒有合眼。
然而更糟糕的消息是,阿巴古帶了一千精兵突襲齊軍左翼,開始一路順利,沖殺進了齊軍內營,阿巴古眼瞧左軍大将驚慌失措,不由貪功心起,欲要沖到中軍帳內擒住主将,結果,這一千精兵再沒能回來。
匈奴兵被齊軍吵得不得安寧,又折損一名大将和一千精兵,登時士氣受挫,伊邪長籲一口氣,他知道,後續的人馬應該是來不了了。
這種情形下,齊軍攻城正是好時機,他眼下兩條路,要麽固守城池,抵死一戰;要麽棄城而走,尚有生機。
……
城外。
中軍帳前立了根木柱,前頭生了堆火,阿巴古被五花大綁地綁在柱上,正受煙熏火燎,他左臂處鮮血淋漓,碗大的疤下空空蕩蕩,——被蕭瀾一劍削掉了半個臂膀。
他瞪着銅鈴似的眼睛喘氣道:“領兵的竟然是你!”
阿巴古實與蕭瀾有過交手,是在上一次的濮陽之戰,但蕭瀾不曾報過名諱,匈奴人都知濮陽守将常敘手下多了名很年輕的悍将,且知此人長得俊極,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花狼崽兒。”
蕭瀾并未因生擒了阿巴古而得意,只看了他一眼道:“你現在知曉也不晚。”
他随即叫了韓林和魏立進帳:“休整兩刻鐘,準備攻城,東西城門全部設伏,伊邪必然會棄城而走。”
說實話,這七萬人馬來時因朝廷旨意還未下來,有人反對,蕭瀾當場捆了兩個,軟硬兼施,又用蕭真的身份強壓,這才在幾日之內就奔了漢中。
然兩地的守兵在與匈奴交手時都是敗多勝少,士氣并不多高漲,若非前頭蕭瀾用戰術布了疑陣,匈奴人被弄得雲裏霧裏,束住了手腳,這才使得他們得了大轉機。
否則到這就直接殺将起來,他們八成的可能都是大敗而回。
但眼下,局勢大變,就在剛剛,蕭瀾親自誘兵,并帶着他們在半個時辰內生生滅掉了匈奴一千精兵,生擒大将阿巴古,士氣大振,正是衆心所向之時,魏立此時聽了命令,磕巴都沒打一個,立即前去整隊。
蕭瀾一身土氣,剛與阿巴古拼殺時,傷口掙得更大了,仍舊沒有愈合的跡象,他稍稍閉眼沉思,設想如果自己是伊邪,會從哪個門走?
正這須臾的工夫,韓林進來禀道:“侯爺,馮添回來了。”
——馮添被遣回金陵,接霍氏到颍川,怎到這裏來了?
正想着,霍氏一身灰色披風,已經挑了簾子進來,見了蕭瀾,沖口便道:“二郎,母親有話與你說。”
蕭瀾一皺眉:“母親怎到這裏來了?”
馮添趕緊道:“老夫人聽聞侯爺在此處,放心不下,不與屬下到颍川去。”
蕭瀾看着他,語調平靜:“馮添,你受誰的令?”
馮添一怵:“自然是侯爺。”
“你清楚就好”,蕭瀾道:“程邕,将他帶出去,就地打二十大板。”
馮添臉色微變,卻明智地噤聲,未敢求饒半句。
霍氏不想蕭瀾竟如此不給她面子,臉色氣得發青,道:“我話還沒說一句。”
“我知道母親想說什麽”,蕭瀾恭恭敬敬施個禮,說出的話卻全然沒有沒有商量的餘地,“但此刻是在軍中,母親若是擾亂了軍心,就莫怪兒子不客氣。”
說着示意韓林:“派人将老夫人看起來,若沒看不好,同樣軍法論處。”
霍氏頭上冒火,她用一種全然陌生的目光打量自己的兒子,韓林已上前躬身道:“老夫人請,您若不走,屬下可能要用捆的了。”
霍氏氣得一甩袖子,伸指點了點,咬牙出了中軍帳,話頭還沒起,直接被看管起來。
蕭瀾的确猜到了她要說什麽,——如今皇上被擄,金陵中必然亂了,她覺蕭瀾應趁此機會直取金陵,暫不該在這裏浪費時間。
但她并不明白,蕭瀾此時救的,并非是皇帝這個人,除了延湄外,還有大齊的國威。
四更天,正是人最困頓的時候,城外的秦腔終于停了。
匈奴兵實已猜到齊軍要攻城,但是三個日夜地不停折騰已使他們人困馬乏,只覺天地間一下子安靜了,只想倒頭睡覺,士氣低迷,城防松動,蕭瀾穿了薄甲,一聲令下,齊軍開始攻城。
東門處看起來匈奴兵力最多,而齊軍兵力最少,伊邪最大可能從東門走。
但蕭瀾并未到東門去,而是帶着兩千親随,守在伊邪最不可能走的中門。
五更天,城池西門已破,齊軍和匈奴人混在一處,亂成一鍋粥,韓林打東門疾馳而來,緊報:“侯爺,匈奴人帶着聖駕打東門沖出來了!”
程邕也道:“侯爺,咱們包抄過去麽?”
蕭瀾道:“等。”
韓林只好先回去。
五更正點,正是天色最暗之際,城池正門終于轟然而破,齊軍一舉而入,同時地,有一股兵馬,做齊軍禁軍打扮,從側面疾馳沖出,蕭瀾目光遽深,猛然揚鞭打馬,“追!”
伊邪東西門各派了一股疑兵,自己換了齊軍的禁軍服,的确從中門而出。
蕭瀾帶了兩千人緊追在後,程邕打個野哨,另五百人狠命甩鞭,随着他和蕭瀾直沖向前,他們身下這五百匹馬正是上次打烏孫帶回的,越跑越野,約麽兩刻多鐘,戰馬打個突,堪堪将這對匈奴人逼停。
蕭瀾已經看見了與伊邪在一匹馬上的太和帝,也看見了秦宛,但沒有望見延湄。
他話也不說,手拉滿弓,一箭直指秦宛心口,沉聲道:“把人交出來。”
伊邪抓着太和帝,道:“過了渭水,自然将你們的狗皇帝交給你。”
太和帝鼻涕淚水滿臉,凄凄又欣喜地往過來,叫道:“阿瀾。”可惜嗓子啞了,只出了個鵝聲。
蕭瀾箭尖不動,指着秦宛:“你知道我說的是誰。”
秦宛卻打馬上前幾步,笑道:“蕭瀾,你敢傷我?”
她賭的是蕭瀾決然不敢。
但這次賭錯了。
她話音兒還沒落地,蕭瀾手裏的箭已經松了手!箭矢如飛,徑直奔向她的左耳,光火之間,秦宛被箭風帶的往後一仰,耳珰被箭矢帶飛出去,左耳處撕裂直接流了血。
在這一瞬間,秦宛腦中懵了一下,但蕭瀾第二箭已經搭在手裏,指着她,語氣仍舊沒有太大起伏:“夠了。你若覺得還不夠,憑本事來拿我的命。現下,把我的人交出來。”
秦宛摸了一手血。
伊邪倒先喊了一聲,在他眼裏,帶的那兩個俘虜完全沒有秦宛重要,他示意把人帶過來。
蕭瀾終于看見了延湄。
她被捆在馬上,因俯着身子,頭貼着馬背,這樣看過去,根本尋不見人。
不過她身後還有一個人,同樣被捆着,頭貼在延湄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