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2)
友良朋相聚在樓臺窗下,飲酒望月,細數着寧靜溫馨的流年。絲絲縷縷的記憶,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輕淺地浮動。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
蒼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湧動着蕭蕭秋意,那來自高古的天空将目光與靈魂漂洗得瑩潔透亮。今夜,誰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間月下,獨酌一壺佳釀,相期在缥缈的雲漢。誰在風清露白的中宵,空聞凄清的雁聲,遙憶故鄉的明月。誰在那玉宇瓊樓,乘風而舞,唱一阕“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的千古詞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見如夢的佳期。那無聲栖落的秋思,又悄入誰人家中?
月光下晶瑩的霜露,打濕了遠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來的是仗劍江湖的李白嗎?他飄逸浪漫的詩心在長風萬裏的雲海遨游。那飄蓬輾轉的是寄身他鄉的杜甫嗎?他憂國憂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間縱橫馳騁。那乘風而去的可是把酒問青天的蘇轼?他輕盈靈動的思緒在天上宮闕恣意揮灑。還有吟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他們帶着天南地北的風物人情,用濃淡各異的水墨将月亮點染得千姿百态,留給後人曠達溫婉的詩篇。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一曲《彩雲追月》從迢遞的古道飄然而來,弦聲撩撥起一池的秋水,餘音袅袅的意蘊在極遠極近處隽永起伏。夜已經很深了,那輪明月在很深的夜裏更加圓潤亮麗、剔透晶瑩。月光輕盈地流瀉在瓦屋、窗臺、回廊和石徑上,彌漫着歷史的深邃無垠,也攜帶着大自然的慈愛與平和。她沉落在澄淨的秋水中,就是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這樣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秋風打濕了悠遠的時空,那輪被水墨浸染的圓月,沉澱着的千秋不改的如畫江山,朝代更疊的煌煌政史,還有萬古長存的天地人和。
青鳥打遠處的南山飛過,穿過秋天的簾幕,落在故園的樓頭。青磚黛瓦的院牆衍生了斑駁的苔藓,帶着時光的痕跡,帶着歲月的性靈。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寧的老者,深情地守望着一段又一段悠遠的歷史。搖曳的燈光下,慈母那雙漸漸蒼老的手,顫抖着思念的撫摸,将遠方的游子呼喚。還有飲露的寒蟬,唱徹了夜晚的梧桐,将今秋的心事風幹。
靜夜思
Advertisement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秋水般明淨的風,自悠長的小巷吹來,輕輕拂過沿街高挂的紅燈籠,像一片片流動的紅雲。清涼的院落圍坐着歡聚的家人,潔淨的桌幾上擺放着新鮮的水果與精致的月餅。他們品茶賞月,感受着團圓的幸福,一種簡單平實的幸福。輕盈的桂花飄落在石階上,彌漫着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誰,臨着高樓,唱起了滿月的歌,一輪清澈,一輪明朗,徐徐地向幽藍的天幕舒展。
那一輪明淨如水的白月光,從遠古到今朝,從鄉村到城市。它沐浴過古人,又照耀着來者;它守候清風,又靜待白雲。它流淌過江南的水鄉,跋涉過塞北的煙塵,抵達了清秋的人間,将祥和與寧靜、團圓與溫馨留給天涯的旅人,留給芸芸衆生。
6.霜菊話重陽
紅楓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斓的色彩演繹着大自然的華美樂章。拂過歲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華夏文化在跳躍的音符中蘇醒。而重陽節,就是秋天詩卷裏一頁雅致的風景。菊花綻放,是馨香馥郁的盛筵;秋天行來,是雲淡風輕的際會。飄逸的芳菲,記憶遠游的步履,穿越魏晉與唐宋,采集一束束霜菊與茱萸,在詩人詞客的印象裏,寫下錦繡玲珑的辭章。
重陽節登高,清秋時賞菊。這是華夏民族傳統的節日,它被成熟的光芒所籠罩,蘊涵了秋天深沉高遠的思想。追溯到先秦,在秋季農作物豐收之時便有了祭天、祭祖的風俗。魏晉以來,重陽日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為一種時尚。直至唐朝,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而後随着朝代的更疊沿襲至今。九九重陽,如今又被增定為敬老節,年歲壓在雙九的日子,隐含着長長久久、延年益壽的寓意。在空曠的歲月面前,重陽這個綿延千載的佳節,不知被多少支溫潤的筆填充過。也許那些心曠神怡的片段,在翻卷的浪潮中只留存一些模糊的景象。但是憑着時光流淌的痕跡,我們仍然可以尋找出許多精致生動的細節。
溫暖的秋陽落在古藤攀附的城牆,那一束束金色的亮光,折射着過往時間的沉香。在這天高雲淡的清秋午後,選擇離開城市高樓擁擠的叢林,離開市井巷陌的攘攘冠蓋,輕盈地推開重陽這個古老節日虛掩的門扉。紅葉內斂的山頭,一片深秋的風景就那樣生動起來。漫步于楓樹林中,在寫意的空間撥弄流水清音,靜讀煙霞性情。流轉的山風順着季節的方向,将深深的情愫傾瀉到逶迤的峰巒,蔓延至幽深的谷底,浸潤到秋天的脈絡裏。那憑高長嘯的曠達,飲酒賦詩的閑雅,醉卧白雲的灑脫,是天空與大地的心靈對話,是古人與今人的思想疊合,讓豪邁快意的人生變得深邃悠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置身在雲煙蒼茫的山巒,俯覽着城廓的黃昏景致,那些或高聳或平和,或古典或現代的建築,靜靜地沉醉在酡紅的夕陽裏,呈現着歲月行走的痕跡。遠處飛翔的大雁,它撥開層雲,丈量故鄉的路程,将思念與祝福帶向那個遍插茱萸的地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最是這吟哦千載的詩句,給重陽增添一抹濃濃的鄉情。登高望遠,穿行在歷史的奔流中,感悟更豁達、更高遠的人生意境。那個絢麗繁華的朝代,随着變幻的時空,濃縮成淡淡的記憶,在水墨古卷的文字中沉澱成重陽登高的典故,唱和了千古風流。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低眉遙望南山腳下,籬院故圃裏,一朵朵悄綻的黃花,洗去歲月的鉛華,以奪目的清雅,點染出重陽的色彩。那個獨倚斜陽的瘦影,守着東籬,飲一壺菊花佳釀,賦閑歸隐,形骸無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菊花,以它孤标傲世、卓然離俗的淡泊情操,融入文人揮灑的墨中,寫進我們編織的夢裏。于薄暮的風中獨醒,獨醒間猶見其悠然超逸的風骨。在有流水的地方,秋天的船筏滿載菊花的清香,它從鄉村籬舍的溪邊放逐,流經古鎮石橋,流入雪浪江濤,邁着文明的步履,載着歷史的碎片,在流淌的歲月裏漸行漸遠。行經之處,刻錄了千年的光陰,也見證了世事的風雲。
沉醉東風·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禦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目光越過遠方那些斑斓的秋樹,落在了蘆花飄飛的江畔。觀江濤渚影,聽沙汀雁聲,在寧靜至極的意境中感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純然清遠,也體會着秋天深邃的人生況味。“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那輪刻着“重陽”二字的秋月,宛若一塊遠離繁華的美玉,靜靜地鑲嵌在天邊。一半是明鏡曉霜,一半是歲月蒼茫。在季節如此頻繁的交替裏,有多少過往的記憶悄然地呈現?被時光閑置的靜谧空間,連文字與意念也顯得多餘。遠山的輪廓在無邊的暮色中走失,只餘下低低吹弄的簫聲,于輕漾的微風中徐徐渺渺、若有若無。
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大浪淘沙,千年的存在也仿佛只是短暫的一瞬。回到盛世的天空,一種來自內心的熱流驅散了所有飄忽的思緒。“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已經遠去,風雨湮沒了硝煙戰火,鏽蝕了戈矛刀槍,一切歸于和平寧靜。但我們仿佛還能看到那位開拓者在烽火連天的戰場裏顯露英雄本色、王者之風。如今,又是重陽,那些脫去征袍、回歸故裏的老者,在風和日麗的午後閑坐品茗,在楚河漢界的厮殺中回憶當年的刀光劍影。唱一曲大江東去,于壯麗的山河中懷想風流人物,享受夕陽無限好的晚年時光。
一路行走,将浮華的世事擱置,流連着重陽節于不同朝代所呈現的剪影。在追夢的旅途中,一次次被深遠高曠的意境打動灼熱的心靈。擇一棵茱萸佩戴,或摘一朵菊花簪頭,抑或是醉倒在青天之下,擺放一秋的思想。清風翻開許多塵封的記憶,那些被收藏的文字,像是一個沉靜了太久太久的夢。即使是傍晚的餘照,也作一次璀璨的光芒,把波光灑在粼粼的秋水間,留看明日的思量。
蟬聲漸老,低吟驿路的垂楊;大雁始飛,回看故林的落葉。那些明淨的秋水長天,飄逸的菊花夢境,都随着重陽散落在一頁頁封存的典籍中。曾經萍聚,而後雲散,許多沉積在歲月深處的迷霧已飄然遠去,歷史還原了它本來的清晰與真相。怒放的黃花邂逅了秋天的情懷,那些古典的印象,宛如一泓清泉,緩緩地流入華夏民族的精魂。
一葉秋風已成往事,明月在歷史長河裏悄然流淌。重陽,這個凝聚着古老文化、民間風俗的傳統節日,像一壺陳年佳釀,讓古往今來的華夏兒女們品味出濃郁的醇香。一歲韶華,雲煙過眼,趁這重陽日、佳節時,邀約兩三好友行舟泛水,登樓詠月,超然以風物,放達于人情。在江山如畫的中華大地,踏着一條浮光躍金的道路,浩歌天下,勁舞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