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富春山居圖(1)

見此,盛蘭這才明白過來。

原來可以撿漏的這件寶貝是在這個男人身上,難怪一直在移動。

看他一臉神色匆匆的樣子,應該是過來出售手裏的寶貝的,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準備賣個什麽價。

盛蘭裝作邊走邊看,不動聲色地繼續跟着。

最後看到這個中年男人走進了一家看着十分正規的古玩店。

盛蘭擡頭一看,店名‘聚財閣’,正是她前兩天去取清代雙鈎鴛鴦佩的那家店。

都說同行是冤家,何況聚寶閣和聚財閣只差一字,讓人傻傻分不清,更容易産生交易糾紛。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兩家店的老板福伯和老吳,非但沒有因為店名相似産生矛盾,反而好得跟結拜兄弟似的。

福伯經常帶她來聚財閣喝茶,盛蘭也認識老吳,便大大方方走進來跟老吳打招呼。

“吳叔好!”

老吳是個胖胖的中年人,一臉慈眉善目的,笑起來像一尊彌勒佛。

此刻,他正在熱情地問這個中年男人想賣什麽給他,見盛蘭過來,也沖她笑了笑。

“是,小盛啊,你今兒怎麽有空過來,是不是有人又把我的貨送到福伯那裏了?”

聚寶閣和聚財閣,裝修相似,店名相似,經常送錯貨,早就見怪不怪了。

盛蘭微笑道:“沒有,我今天放假,在附近一帶溜達,走着走着就不知不覺走到這裏,所以才進來看看。”

“哦,是這樣啊,那你先坐着,等我服務完這個客人,再跟你泡茶聊天。”

“沒事兒,您忙吧,我看看就行!”盛蘭笑着說。

老吳點了點頭,再次看向那個神色匆匆的中年男人:“你想賣什麽東西給我?”

中年男人說:“一幅畫,一幅祖上傳下來的畫。”

老吳問:“什麽畫?”

“富春山居圖。”

“你說什麽?”老吳神色劇變,連忙追問:“富春山居圖,你沒說錯吧?”

盛蘭對古玩這一行還不熟悉,但還是知道《富春山居圖》。

此圖乃是名揚海內外的華夏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真跡因種種歷史原因一分為二,一半留在大陸,一半留在寶島,這畫又怎麽可能在這裏出現呢?

中年男人說:“沒錯,我要出售的就是《富春山居圖》,但這畫不是元代黃公望的真跡,是明代的臨摹之作。”

“原來是臨摹之作啊!”老吳恍然:“我說呢,《富春山居圖》真跡已現,分藏大陸和寶島,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

他頓了頓,又問:“是誰的臨摹之作呢?”

一般情況下,臨摹之作的價值是比不上原版的。

可凡事皆有例外,就比如五代南唐著名畫家董源所繪的《江堤晚景圖》。

原畫作市場估價三千萬,億的天價,比原作多出整整一個億。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只因臨摹這張畫的人是張大千。

張大千在畫界的名氣地位比董源高了不知道多少,他的畫自然比董源的原作要來得珍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