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富春山居圖(2)
當然,這種仿作比原作還要貴的情況少之又少,畢竟張大千只有一個。
何況,《富春山居圖》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國寶中的國寶,後人無論再怎麽臨摹,都不能超過原作的文物價值和經濟價值。
可即便如此,若是臨摹之作出自名家手筆,那同樣也是價值不菲。
盛蘭心想,這幅臨摹版的《富春山居圖》應該出自明代某個大畫家之手,否則不可能有這樣的寶光。
果不其然,就聽中年男子說:“是董其昌的臨摹之作。”
“董其昌?”盛蘭更驚訝了。
福伯曾跟她說過,董其昌是明朝最有名的畫家,堪稱殿堂級的一代宗師,書畫雙絕,名氣之大,尤在以唐伯虎為首的四大才子之上。
他的書法和字畫,動辄數千萬乃至上億,屢屢在拍賣會上創出天價,同時也是假冒僞劣泛濫的重災區。
與此同時,更大的疑問随之而來。
董其昌名氣如此之大,作品價值如此之高。
一旦鑒定是真跡,那就是千萬起步的天價,幾乎沒有撿漏的機會。
為什麽鑒寶系統會提醒她這幅畫可以撿漏,還讓她看到這麽耀眼的黃光?
盛蘭想不明白,只能耐着性子繼續看下去。
老吳一聽說董其昌的臨摹之作,不敢怠慢,忙讓中年男子将畫拿出來給他看看。
中年男子從身後的背包裏取出一副卷軸,說:“這就是我祖上傳下來的畫,您看看,給個合适的價吧。”
這畫一拿出來,盛蘭眼中看到的黃光越來越亮,如同一堆金子似的。
盛蘭暗想,這寶光如此耀眼,難不成這畫有什麽問題嗎?
老吳拿來一塊無塵無垢的軟墊子,指了指畫,說:“放在這裏,讓我先看看吧。”
中年男子依言将畫放了下來。
因是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圖》,又可能是董其昌的仿作。
老吳不敢大意,取出一雙白手套,戴好了才小心翼翼拿起卷軸看起來。
卷軸徐徐展開,露出了一張墨色淡雅的山水畫面。
說起這《富春山居圖》,那就不得不說創作此畫的黃公望了。
黃公望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精于山水畫創作,曾得趙孟頫指授,以草籀奇字法入畫,氣勢雄秀,妙筆如神,卓然成一家,是古代山水畫裏程碑式的人物。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晚年的得意之作,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于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并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随時寫生。
前後歷時七年時間,直到黃公望去世前不久,他才完成了這副古代山水畫的曠世神作。
《富春山居圖》在古代書畫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譽為‘畫中之蘭亭’。
《蘭亭序》在書法界是什麽地位,自然不必多說,這幅畫能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可見其藝術價值。
《富春山居圖》一出世就震驚了畫壇,引得無數畫像争相模仿,各種臨摹之作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