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1)
洪武八年,舒雲頭一次跟朱元璋争吵起來,為的是朱樉的婚事。
其實這個時候,明朝的皇子公主的婚配對象還不像是後來一樣,都是在民間挑選,而是選擇的都是勳貴之家,皇子選這些公侯家的女兒,公主嘛,一般也就是嫁個勳貴家的子侄。
對此,舒雲并沒有什麽意見。包辦婚姻這種事情,在這個年代本來就是難免的,放到舒雲那個時代,一大堆靠着自己找不到對象的,巴不得父母幫他們将什麽都包辦了呢,最好從小就訂個娃娃親。而在這個時代,皇子與公主的婚姻某種程度上就充滿了一種政治上的色彩,別的不說,能夠被皇家選為姻親的,怎麽着起碼代表了皇帝的信任不是,除非這個皇帝一點都不在乎自個的兒女,他總不會前腳将女兒嫁出去,後腳就将自個的親家一鍋端了!
當然,這事歷史上的他也是做過的就是了,李善長的兒子尚了公主,照舊要治罪,朱元璋殺機上去的時候,甭管是公主,還是什麽免死金牌,丹書鐵券,統統沒用!
朱标之前就已經訂親了,娶的是常遇春的女兒,這下就輪到朱樉了。朱樉呢,原本打算給他娶的是鄧愈的女兒,鄧愈戰功赫赫,之前還帶兵平定了吐蕃,在西域那邊也頗有些名望,舒雲琢磨着,跟鄧家聯姻,回頭朱樉可以借助鄧愈舊部的力量開發中西亞那邊。
結果呢,朱元璋居然想要讓朱樉娶王保保的妹妹。之前明軍與王保保短兵相接,王保保受挫,不得不撤退,卻是丢下了不少婦孺,他最小的妹妹就在被俘虜的人裏頭。這還不是一般的妹妹,而是王保保的同母妹妹,這個關系就比較親近了,要不然,也不至于能被王保保帶在身邊。只是這可不是什麽武俠小說,就算那位真是那個趙敏,舒雲也不肯幹啊!王保保這樣的人,他的妹妹怎麽想也不會是那種為了男女情愛,不顧家國之恨的人。
王保保要是投降了明朝,那也沒什麽好說的,娶就娶了,但問題是,王保保還在抗明的第一線呢,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妹妹是個什麽立場,那就可想而知了!而娶了這一位,朱樉不光得不到來自妻族的助力,甚至還有拖累!
但是朱元璋也有自己的理由,前往草原打探消息的錦衣衛已經傳回了消息,王保保的身體出了大問題。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王保保這麽多年都在打仗,敗多勝少,還要面對北元朝廷內部的傾軋,心力交瘁,要是能有機會好好休養,那倒是能夠緩解一番,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北元那邊,正兒八經能打仗的人不多,內部還有人想要借助于明軍的力量消耗王保保的實力,王保保在草原上可是有一塊很大的封地的,草場肥美,不知道多少人眼饞呢。
朱元璋也很眼饞,王保保的封地很關鍵,他已經做好了準備,王保保一死,他就以兒女親家的身份直接奪取王保保的封地,然後以此為據點,席卷草原。
另外就是,當了皇帝之後,已經不能夠按照純粹的愛憎行事了!草原上留着已經腐朽的蒙古人是有好處的,當然,前提是先将他們打服了再說,如果有可能的話,朱元璋甚至願意冊封朱樉做蒙王,讓他統治蒙古。
朱元璋仔細跟舒雲解釋了一番自己的打算,舒雲頓時默然了。大家都覺得生在帝王家是什麽好事,實際上,的确是各種不由自主。舒雲嘆了口氣,說道:“那衛國公家那邊呢?”
朱元璋也露出了一個尴尬的神色:“那個,要不,将鄧家丫頭嫁給老三?”
舒雲差點沒氣笑了,這婚事哪怕是最終不成,也不能弄成這樣!
如今立國已經好幾年了,因為壯年男丁在戰争中傷亡嚴重,男女比例嚴重不平等,許多地方都得女子出面養家糊口。舒雲搞出來的那些作坊一般就是簡單的手工業作坊,女子心細手巧,要比男性有優勢得多,所以,一直只招收女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這幾年看起來社會經濟恢複了活力,但是,女性出門做工,已經是大勢所趨,根本不可能再回頭了!大家都會算賬,一家子裏頭,少一個人就少一大份收入,跟這些女子做工的錢相比,家務什麽的,壓根算不得什麽!你不讓家裏的女眷抛頭露面,那麽,你就得受窮吃苦!
除了極少部分人,否則的話,沒有人會願意回到那個一家子只有男丁在地裏刨食,一年到頭都難得溫飽的時代。每年農忙的時節就這麽長,農閑的時候,想要多掙一點錢的,自然不能總是留在家裏,也是需要掙點錢的。要麽出去做短工,要麽就是做點手藝活。但是正常情況下,這些其實是掙不到什麽錢的,因為需求并不大。以前的時候,除了官府組織的一些工程,很少有地方需要過多的勞力,像是一些常年需要勞力的地方,這些一般都有固定的人手。
Advertisement
說白了,小農經濟時代就是這樣,大家都沒錢,大家也舍不得消費,自然也就沒那麽多的工作崗位,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個家庭之中,女性不再被不會産生直接經濟效益的家務之類的事情所困,她們可以直接參與勞動,獲得報酬,甚至并不比男人低,有的手巧的婦人,掙錢比只會賣死力氣,沒什麽手藝的男人強多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說什麽女子卑弱,就很不合時宜了!這年頭,誰掌握了生産力和生産資料,誰就有發言權!像是在江南那些地方,會刺繡,能織布的婦人原本在家就很有發言權,但是原本能夠掌握這些技術的不過是少數而已,而現在呢,稍微一培訓,只要不是太愚鈍,這些婦人很快就是熟練的女工。
總之,甭管賺多賺少,婦人賺的錢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麽,女性的社會地位自然也就提升了,至于什麽男女大防之類的,也就沒有太多講究了。
舒雲并不想讓皇子公主們變成那種長于深宮,不知道民間疾苦的人,所以,到了一定的年紀,他們就可以帶着人出宮,當然,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在外頭過夜就是了。
皇子公主們都經常在外頭抛頭露面了,勳貴人家的孩子自然也是差不多,倒是那些文官,家教比較嚴格,到了如今,還守着原本的規矩,不怎麽允許家中的女眷随意出門,畢竟,他們這樣的人家,也沒到需要自家女眷出面掙錢的地步。所以,宮裏頭的孩子和那些勳貴的孩子,互相之間自然也就熟悉了起來。
舒雲之所以選擇了鄧愈的女兒給朱樉做未來王妃,也是因為他們早就認識,互相之間已經生出了一些情愫。如果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将他們分開,各自嫁娶,日後也不過就是曾經的一點念想而已,但是,如果将鄧家的女兒像是作為補償一樣,給朱棡做王妃,這是嫌事情不夠熱鬧嗎?平白讓兄弟二人之間生出疑忌來。
朱元璋很快又出了個歪主意,表示可以讓鄧家丫頭做次妃。
舒雲差點沒氣樂了,什麽次妃不次妃的,讓人家開國國公的女兒做側室,這是結親,還是結仇啊!
舒雲擺了擺手,說道:“算啦,人家也未必樂意做這個王妃,國瑞你就別當自個兒子有多搶手了!只是,樉兒那個性子,這事還得先好好勸一勸他才行!”
朱元璋眉頭一豎,說道:“這婚姻大事,要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一個小孩子家家的,能有什麽想法!王保保在蒙元也是一方諸侯,他嫡親的妹子,還委屈了他不成!”
舒雲很想翻一個白眼,成婚是一回事,但是婚後怎麽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你促成這門婚事,為的是促成日後朱樉或者是他的兒孫吞并草原,既然如此,他們夫妻兩個之間的感情還是非常重要的。要是這兩位成了怨偶,回頭對方不肯配合,那就真的要事倍功半了!
何況,無論如何,妻子才是會跟朱樉生活一輩子的人,如果兩人之間一直不諧,朱樉這輩子,只怕也是不會舒心。
所以,舒雲直接說道:“陛下你是一國之君,這等小事,就不麻煩你了,回頭我來跟樉兒說便是了!”
朱元璋讪笑一聲,舒雲很少會叫他陛下,這麽說顯然是她有些不高興了,朱元璋心裏琢磨着,果然還是婦道人家,心裏頭都是想的些情情愛愛的事情,實際上呢,大丈夫何患無妻,在朱元璋看來,若是朱樉日後成了蒙王,就算是王氏不合他的心意,廣選美人又如何呢?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直到今天,舒雲仍然不可能愛上朱元璋的原因,這家夥就是個直男癌!朱元璋沒那麽多時間放在安撫兒子身上,他非常放心地将這事交給了舒雲,然後就忙着處理朝政去了。這麽多年下來,舒雲将一切都打理得妥妥當當,免除了朱元璋的後顧之憂。朱元璋的許多政策能夠順利推行,背後其實都有舒雲的影子。朱元璋一走,舒雲思索了一番,就叫來了朱樉。
朱樉差不多是舒雲三個兒子裏頭,體格最高大健壯的一個,而且雖說算不得天生神力,卻也頗有幾分力氣,在兵法上頭,也有一些天賦。這也是為什麽朱元璋會選擇朱樉去跟王保保的妹妹聯姻的緣故,一方面兩人年紀差不多,要是選朱棡的話,朱棡年紀就比王氏小幾歲了,這會兒還沒怎麽開竅呢;另一方面就是,朱樉的确是個好戰主義者,讓他去經營草原,算起來也是找對了人了,肯定能夠滿足朱樉的好戰之心。而朱棡呢,這家夥其實對于權力沒什麽野心,他居然更喜歡錢,或者說,更喜歡經營。當初他到了年紀,舒雲也準備弄個田莊給他練個手,結果他直接要了個鋪子,雖說沒弄得風生水起,卻也收益不錯。
朱樉很快就過來了,他之前還在外頭跑馬呢,這會兒滿頭大汗地進來,先給舒雲行了一禮,然後才問道:“娘,你找我什麽事啊?”
舒雲看着朱樉那副模樣,先叫宮人拿了水盆帕子過來讓他擦個臉,等他坐下來開始喝茶了,這才說道:“還能有什麽事,你大哥馬上都要大婚了,你也就比你大哥小一歲,也該定親了!”
朱樉抓了抓頭,沒錯,他認識的同齡人,差不多都定親了,有的都已經成婚了,像是朱标這個時候還沒大婚,都算是比較晚的了!
不過,朱樉的想法卻比較奇葩,他一拍大腿,興致勃勃地問道:“等我大婚之後,是不是就可以上戰場了?”
朱樉早就想跟着大軍去砍人了,可惜的是,他年齡還小,除非是朱元璋親征,否則,誰敢帶着他出去上陣啊,這不是給自個找不自在嘛,真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再多的功勞也不夠用的!好在朱元璋之前承諾了他,等他大婚了,他就算是大人了,到時候直接給他加冠,他就可以去見見世面了!
一聽朱樉的話,舒雲就有些發暈,合着這位想要大婚,就是想要出去打仗,這麽一說,大婚的對象是誰,對他也就沒太大區別了。
不過,舒雲還是說道:“那是你父皇承諾你的,自然不會不作數!不過,你就不問一下你跟誰定親嗎?”
“難道不是姣姣?”朱樉露出了一個疑惑的神情,姣姣就是鄧愈家中嫡女的閨名,雖說這事之前沒放到明面上,但是許多人心裏頭都默認了,朱樉也一直覺得鄧姣姣以後就是自個的王妃了。當然,目前來說,他們之間的感情也不過就是青梅竹馬一樣的,要說真正有什麽愛情,那估計是假話,鄧姣姣暫且不說,舒雲沒怎麽見她幾次,不知道她到底是個什麽想法,但是朱樉,那是真的是個沒心沒肺的家夥。
不過,看到朱樉的神情,舒雲還是覺得有些遺憾,不過,她還是搖了搖頭,說道:“不是姣姣!”
朱樉頓時有些茫然無措起來,他舔了舔嘴唇,很快就鎮定了下來,問道:“那是誰?”
舒雲也沒有跟他拐彎抹角,直接說道:“是王保保的妹妹,漢名叫做王明珠!”
朱樉雖說在大多數人眼裏,就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貨色,實際上,他并不傻,或者說,這只是個面具而已。
舒雲教導兒子,從來都是以史為鑒,何況,很早,朱元璋跟舒雲就告訴了他們兄弟幾個對他們這些皇子的安排,想要安享富貴,混吃等死的,老老實實留在中原這個花花世界,但是呢,相應的,他們算起來也就能富貴個三五代而已,後代子孫沒什麽機緣的話,除了頂着個宗室的名頭,也就沒啥值錢的了!
另外一條路就是,跟他們的父皇一樣,帶着大軍,打出自個的一番天地出來,他們可以開辟自己的王國,按照自個的想法世代承襲下去,只要不回過頭來攻打大明,那麽,随便他們怎麽折騰,大明都不會多管,大明就是名義上的宗主而已,不會幹涉他們的內政。甚至,按照舒雲的說法,他們要是以後能建立不亞于大明的國度,升格成兄弟友邦也算不得什麽。
好男不吃分家飯,跟做個守成之君相比,做個開拓之主自然聽起來更好一些!至于跟朱标争奪太子這個位置這回事,朱樉其實也曾經想過,但是後來他就發覺,這完全不切實際。第一,朱标自個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看着是個老好人的樣子,實際上呢,朱标胸中城府頗深,手腕也很是不一般。第二就是,朱元璋和舒雲這一關不是那麽好過的,要是他們兄弟阋牆,回頭朱元璋就能抄起棍子,打折他們的腿!
所以,朱樉其實早就想好了,等到自個成年,先去軍隊裏頭歷練兩年,等到有了經驗之後,就可以準備帶着人出去圈地了。現在,一聽說朱元璋準備讓他娶王保保的妹妹,朱樉很快就反應過來:“爹打算讓我去開拓草原?”
舒雲贊許地點了點頭,說道:“不錯!”舒雲想了想,幹脆叫人取了紙筆過來,大致畫了一個地圖出來,畫的就是中原往北,一直到北冰洋那邊的地圖,然後說道:“這裏是我們所知道的蒙古,而這裏,就是漠北,再往北,就是所謂的北海了!當年蘇武牧羊,應該就在這裏!這裏極為苦寒,每年到了冬天,都有寒潮從北海而來,一路南下!可以說,漠北往北,一年中,正常只有半年時間可以進行生産活動,另外半年就必須躲在避風的地方避寒,出門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凍死!”
舒雲擡頭看了一下朱樉,卻看到他兩眼放光,這也難怪,這些地方加起來,光是算面積的話,比現在的大明還要大,朱樉要是真的能打下這麽大的地盤,那真的可以跟大明做兄弟之邦,平起平坐了,于是,朱樉幾乎是立刻就精神起來了,兩眼放光地看着舒雲。
舒雲很想翻個白眼,這小子就看到地方大了,難道沒看到,這種地方,本來就不怎麽适合人類生存嗎?就算到了幾百年之後,西伯利亞那種地方,人口也是稀少得讓人淚目的!
不過既然朱樉對這裏産生了興趣,那麽舒雲也就不打算多費口舌,等他回頭碰個壁,自然就知道不要好高骛遠了!
舒雲并沒有跟朱樉談什麽感情,直接就說道:“所以,現在你可以選擇了!我知道你跟姣姣從小認識,只怕放不下她,如果你要姣姣做你的正妃,那麽回頭我會勸你爹,幹脆讓棡兒娶王氏,雖說年紀大一點,但是女大三,抱金磚嘛,也沒什麽好說的!但是,如果你選了王氏,那麽,以後你就得好好對人家,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以為自個受了什麽委屈一樣!”
不等朱樉說話,舒雲就直接說道:“至于什麽讓姣姣做次妃側妃的話,那是提也別提!”
朱樉也是極為果決之人,當下點了點頭,說道:“娘,我想好了,我娶王氏,我會好好待她的!至于姣姣那邊……”朱樉頓時有些為難起來。
舒雲嘆了口氣,說道:“放心吧,姣姣是個好孩子,趁着現在還懵懂,将事情解決了便是了!”舒雲心裏頭卻在想着,其實嫁到皇室,對于勳貴人家的女孩子來說,未必是什麽好事。這些女孩子在家被養得驕縱,多半是小辣椒一樣的性子,結果嫁入皇家之後,就不得不面臨什麽側妃庶子之類的麻煩,還不能多說什麽。要是嫁到尋常人家,心情不爽了,可以跟丈夫對撕,可是嫁到皇家可就只能忍着了!
不過,這也就是舒雲自己的心思,她也不能拿自個的這份心去衡量其他人,誰知道鄧姣姣是個什麽想法呢?這天底下,最荒謬的言論之一就是“我是為你好!”實際上,一切都是自己的私心。
舒雲從來都不是什麽聖人,她自然也有私心,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當然,這也有個前提,那就是盡可能不要傷害到別人。
舒雲不知道鄧姣姣這個小姑娘是個什麽心意,要是這位對朱樉有心,如今破滅了一個少女的初戀,難免叫舒雲有些負疚感,只是這該如何補償,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朱元璋想法就很簡單,一個小姑娘嘛,多賞賜點頭面衣料,然後封個爵位,這個最是實惠!回頭小姑娘要是心有所屬,他直接親自賜婚,不就裏子面子都有了嗎?
朱元璋那邊應該是跟鄧愈通過氣了,鄧愈也覺得頭疼,他之前是真的默認了讓朱樉做自個女婿了,哪知道平白出了這麽個變故,俘虜誰不好,偏偏将王保保的妹妹給俘虜了呢?不過事已至此,自家女兒的婚姻大事,顯然是沒有對草原的謀劃重要的,朱元璋都舍得讓自個的兒子娶一個蒙古女子做正妃了,那自個要是不識相的話,只怕之後更沒什麽好結果。
鄧愈琢磨了一番之後,決定先去問問自個女兒的心思,然後,他就得到了一個非常意外的回答。
“爹你說二殿下啊,他人挺好的啊!”鄧姣姣吃了一口蜜餞,然後随口說道,“爹,你問這個幹什麽!你不會也聽人家胡說八道,說我們是一對吧!”
鄧姣姣瞪大了眼鏡,見鄧愈愕然的神情,頓時急了:“爹,二殿下那性子,做哥哥挺好的,但是女兒喜歡的是那種,嗯,那種斯文一點的!”說到這裏,鄧姣姣都有些扭捏起來了!
雖說鄧愈對于女兒的擇偶觀頗有些異議,但是這還是讓他長松了一口氣,如果鄧姣姣真的喜歡的是那種斯文秀氣的書生的話,那麽也難怪朱樉在鄧姣姣那裏僅僅就相當于一個比較讓她有安全感的鄰家兄長的形象了!朱樉人高馬大的,長相雖說不顯得兇惡,但是也算不得斯文秀氣,而是那種比較硬朗的相貌。搞到最後,倒是顯得朱樉自作多情了!
不管怎麽說,這事算是解決了,除了朱樉覺得自個有些失落之外,其他人都覺得挺好的!
而舒雲呢,總算也見到了即将成為自個次子媳婦的王明珠。
王明珠是漢名,她的蒙古名字是格根塔娜,正是明珠的意思。她其實是遺腹子,生下來的時候,父親就已經過世了,然後跟着王保保投奔了舅舅察罕帖木兒,與王保保而言,她與其說是妹妹,其實跟女兒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麽朱元璋看重王明珠這一層身份的緣故。
看他們兄妹都有漢名就知道,他們這一支其實漢化程度已經很深了,王明珠來見舒雲的時候,穿着一身襦裙,俨然就是一副漢家女子的模樣。
王明珠看起來有點緊張,不過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她其實目前名義上還是俘虜呢!她心裏頭其實是有些惶惑的,王明珠出生的時候,元廷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了,作為家中頂梁柱的舅父和兄長,幾乎都是在馬不停蹄地平叛,征戰,後來察罕帖木兒被手下背叛刺殺,還不到二十歲的王保保不得不以養子的身份站出來,接手了察罕帖木兒的軍隊,為這個舅父兼養父複仇!
王明珠那時候就開始跟着王保保的大軍東奔西走,某種意義上,也算得上是颠沛流離了。後來被明軍俘虜,王明珠內心深處甚至覺得松了口氣,總算是要結束這樣看不到盡頭,看不到未來的生活了。
她來觐見舒雲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給她透過底,她會被嫁給一個皇子,還是皇後嫡子。對此,王明珠是非常意外的,她被俘之後,其實是做好了成為人質的準備,朱元璋幾次去信招降王保保的事情,她是知道的,所以,她并不擔心自個有性命之憂,但是她之前的時候,做過的準備是自個可能會成為明朝皇帝的妃子,哪知道如今竟是嫁給明朝的皇子?
王明珠很早就做好了為兄長,為自己的家族聯姻的準備,之前的時候,如果不是她那時候年紀還小,她已經成為了如今宣光皇帝的皇後,因為宣光皇帝需要王保保的支持。
如今雖說自個的婚姻有了類似于和親的味道,王明珠固然有着對未來的惶惑,卻也很快接受了事實,不管怎麽樣,嫁個同齡人做正妻,總比給皇帝做妃子自由得多。
頭一次見面,舒雲只是跟王明珠随意交流了一些,其實就是拉了些家常話,比如說王明珠在家的時候喜歡做什麽,喜不喜歡騎馬射獵之類的,王明珠也都斟酌着答了,她漢語非常流利,一開始的時候有些緊張,後來便略微放開一些了,看起來有了點小女兒的嬌俏模樣。
舒雲跟王明珠的交流還算是愉快,別的也就罷了,王明珠不是個喜歡鑽牛角尖的女孩子,相反,性格應該比較堅韌,這樣很好。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王明珠的立場問題。她要是嫁給了朱樉,還站在王保保的立場,那樣就要難辦一些了。
“那丫頭如何?”當晚,朱元璋就過來了,看着舒雲坐在鏡子前面梳頭,順手接過了梳子,幫着舒雲梳理着頭發,嘴裏問道。舒雲的發質很好,就算沒用什麽頭油,也能一梳到底,極為順滑。
舒雲一邊享受着朱元璋難得的殷勤,一邊說道:“現在看着還行,不過我們看着行沒用,還是讓他們小孩子自個處一處!王保保那邊可有信過來?”
朱元璋放下梳子,在舒雲邊上坐了下來,搖了搖頭,說道:“他要是那麽容易就低頭,那也就不是王保保了!”話是這麽說,不過朱元璋看起來心情卻是很好,他再次确認了王保保的身體狀況,琢磨着之前的打算現在已經可以準備起來了。
王保保現在在北元看似位高權重,實際上也是危機重重,王保保其實也想要找一個退路,但是以他如今的身份,投降大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如今這個身體狀況,何必弄個晚節不保呢?
但是,朱元璋派出去的錦衣衛在與王保保的手下接觸的過程中卻發現,這些人已經有了想要與大明接觸的意思。
這也是正常的事情,草原上的部族一直以來,也沒什麽所謂的忠誠可言,王保保如今在的時候,還能夠勉強保證他們的利益,王保保一旦出了什麽事,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或者說,如今草原上的日子都不好過,雖說北元王廷還是冊封了一個又一個的官職,但是,中樞的官職現在不值錢了,在外頭的那些貴族又不拿那些官職當做一回事,最重要的是,王廷那邊缺乏足夠的力量,除了有一個名號之外,對外已經失去了掌控能力。王保保倒是對宣光皇帝頗為忠心,這才算是維持了王廷的體面。但是也有人覺得王保保是想要學那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王保保頗有敵意。王保保一死,只怕那些貴族就會直接反撲。
而大明這邊呢,許諾的條件也很好,只要他們肯投降,就能內附,在靠近河套的地方獲得一大片的草場,當然了,他們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說,幫着大明攻略草原。
這些人忠心的對象就是王保保,王保保若是死了,他們自然就得為了自己的将來考慮了。
雖說蒙古人已經撤離了中原,但是,中原的變化,他們還是能從一些走私商人還有其他人那裏知道的,他們撤離中原之後,中原簡直是日新月異,別的不說,中原那些走私商人帶來的好東西放到他們還在中原的時候,都不容易弄到,如今這些在中原據說竟然很平常!
這也讓這些蒙古人對自己産生了懷疑,大概他們真的不适合統治中原,要知道,元朝中後期的時候,因為對漢人的殘酷手段,經濟已經非常凋敝了,蒙古人固然搜刮了許多珍寶,但是許多東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從人家庫房裏面搜刮出來的,在他們破壞了生産之後,許多東西,想要都不容易了!
而漢人呢,才奪回中原多久呢,中原不僅已經開始恢複元氣,竟然又有了新花樣,這怎麽能不讓他們覺得沮喪,甚至是覺得恐懼呢?
總之,王保保的手下,不少人都開始動搖,王保保自己,也得考慮着為自己的心腹手下,還有自己的後人留一條出路。返回北元王廷是不可能的事情,王廷那邊自顧不暇,根本不可能庇護他們,至于自立,那就更別提了,王保保遍數自個的手下,根本沒個能獨當一面的,他們缺乏戰略眼光。
思來想去,比較靠譜的也就是大明了!大明那邊才傳了信,表示會讓他們的二皇子娶自己的妹妹,王保保幹脆利索地就将自個名下最肥美的草場,當做是嫁妝給了自己的妹妹。反正自己一死,這裏也就保不住了,不如給個由頭給大明那邊。另外,他直接挑選了一批人,決定讓他們作為王明珠的陪嫁,這些人裏頭有的是王保保的親衛,還有一些牧民,另外就是一些在歷次戰鬥中俘獲的漢人,幹脆借着這個機會送回去,緩和一下關系好了!
王保保做下了決定之後,一支堪稱是龐大的陪嫁隊伍就從草原出發了,一路上自然引起了不少議論,北元王廷那邊,已經有人跳着腳,表示要懲罰王保保這個叛逆了!而大明這邊,不知道的人也很懵逼,知道的人裏頭,一部分覺得漢人跟蒙古人仇深似海,不該就這麽和解了,另一部分卻是覺得挺自豪的,自古以來,都是中原拿着自家的公主跟外族和親,如今卻是蒙古人中的實權王爺用自個的妹子來和親,這的确滿足了不少人的民族自尊心。
而朱元璋這邊,也非常滿意王保保的表态,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因此,朱元璋大張旗鼓地冊封王明珠為義寧郡主,而原本還沒有封王的朱樉也跟着沾了光,被封為秦王,緊接着,賜婚旨意就下來了。
鑒于朱标還沒有大婚,所以,也僅僅就是賜婚旨意下來了,距離正兒八經地成婚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欽天監要選日子,王明珠也不能一直住在驿館,得有個正經的地方出嫁,要知道,人家好歹還有那麽豐厚的嫁妝呢,那些金銀珍寶什麽的也就算了,最貴重的就是王保保陪嫁的那一塊草場。
在地圖上确認了那塊草場的位置之後,朱元璋就打算回頭在那裏築城,以此為據點,征服整個草原了!
可以說,這一場婚事,算是滿足了幾乎所有人的要求,除了元廷那裏。
元廷在知道了王保保的做法之後,只氣得要吐血,那些原本恨不得王保保立刻死了算了的蒙古貴族,如今只能祈禱着王保保繼續堅持下去了。
沒辦法,如果說剛開始的時候,明軍在武器裝備還有其他上頭跟元軍還算是持平的話,到了如今,元軍已經很明顯是處在下風了。就這,還是元軍占了地利的光。
草原太過遼闊,就算是有着指南針的幫助,在沒有向導的情況下,也很難辨別清楚準确的方向。另外,明軍其實也有些顧忌,主要是草原上如今生态已經非常脆弱了,他們也不願意對草原造成太嚴重的破壞!如果不是如此的話,他們都要肆意使用火炮,直接對元軍進行覆蓋式的打擊了!擔心的就是火器的使用會引起草原大火,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欽天監那邊已經證實了,北方如今連年幹旱,多有沙塵暴的情況,跟草原的荒漠化脫不了幹系,甚至綠化程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可能會影響降雨量,連同黃河和其相應的支脈,乃至是地下水源都會受到影響。所以,總不能為了消滅蒙古人,讓北方那邊也跟着過不下去吧!有了這樣的認知,明軍這邊就很克制,雖說帶了火炮,不到萬不得已,并不會大肆使用。當然,如今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的火槍還是要用的,雖說過了一定的距離,準頭很有問題,但是比起弓箭可是省力太多了!
總之,蒙古那邊,越是了解大明如今的情況,對于未來就越悲觀,都有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