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流的汽車品牌?”蔣妤看着陳軻,“給一份資料給我。”

“沒問題。”

關于贊助商,蔣妤其實有自己的想法。

早些年也有出過節目的贊助商品牌陷入産品質量風波,而危及節目信譽等問題,所以,找一流的贊助品牌才是上策。

但贊助商看重的是節目的知名度和收視率,蔣妤節目前期沒有贊助商聞訊,但就目前的形勢而言,贊助商找上門洽淡的可能性很大。

只是蔣妤想不通的是,現如今蔣嫣的《法政時刻》的贊助商品牌有兩個,一個國際護膚品牌,另外一個是稍稍遜色一些的手機品牌,怎麽說,都比那三流的汽車品牌強,怎麽會如此愚蠢,退而求其次?這不是打自己節目的臉嗎?

不過,關于蔣嫣的事,她沒那個插手的準備,既然她喜歡那個汽車品牌,給她就是,原本她也就沒打算與那汽車品牌簽約。

陳軻的辦事速度快,第二天便和他口中所謂的一流汽車品牌的贊助商約好了時間。

蔣妤看着面前的汽車負責人,“我不是很明白,您為什麽會看中我們節目,而不是其他節目,畢竟臺裏比我們優秀的節目數不勝數。”

負責人似乎早有準備,笑道:“其他節目或許很好,但是蔣小姐您的節目,會是最好的,所以我為什麽要放棄最好的,而選次要的?我是商人,利益第一。”

蔣妤微楞,當即愉快與負責人定下了贊助事宜。

有了贊助商,節目組衆人心裏一顆石頭終于落地,在選擇第二期節目選題時,蔣妤在臺裏,感受到了與先前不同的待遇。

她如今名聲暴漲,網絡上關于蔣妤在節目中自我剖析的過往有不少的探讨,就連臺裏,最近的流言蜚語也有不少。

起初不少人覺得蔣妤當初靠着許薄蘇上位成功,現如今的蔣妤展現自己的實力後,此類聲音少了許多。

以及節目播出當天,蔣妤獨自一人抱着孩子離開星光園的照片傳了出來,單瘦的女人,堅強的單身媽媽,以及悲慘的過去,颠覆了臺裏對蔣妤有所看法的人的觀點,反而開始有了些對許薄蘇的非議。

當初許薄蘇與蔣妤結婚的消息,整個臺裏可是傳遍了,這結婚沒幾天,妻子還懷着孕,你就離婚了?人幹事?

Advertisement

簡直渣男行徑!

蔣妤名聲遠揚的同時,許薄蘇的形象,可是一跌到底,但畢竟是副臺長,明面上也不敢說得太過。

而就在此時,蔣妤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她爸的。

手機屏幕上蔣士予的名字赫然出現,看着來電顯示,蔣妤一時間竟有些棘手。

她和蔣士予的關系不冷不淡,逢年過節也只是打個電話問一兩聲,她心裏一直哽着一根刺,她只比蔣嫣大上一歲。

蔣妤沉默片刻,最終還是接聽了電話。

還沒來得及說話,電話那頭蔣士予沉穩略帶急切的聲音傳了過來,“回家!馬上回家!”

蔣妤垂眉,“爸,我這邊工作走不開。”

電話裏沉默了片刻,“小妤,為什麽不告訴爸爸?”

“沒必要,”蔣妤說:“我現在挺好的。”

“什麽叫沒必要?這麽大的事,你一點都不肯告訴爸爸?”

蔣妤永遠都忘不了她媽死了之後,蔣士予将蔣嫣母女帶進蔣家的那一天,她不願意蔣嫣的媽媽住她媽媽住過的房間,睡她媽媽睡過的床,用過的東西。

可是她沒有任何能阻止的力量,唯一能做的,是拖着行李箱,遠走國外。

“爸,沒事,都過去了,您身體還好吧,過段時間……我帶小蹊回去看看你,我工作忙,就不和您多說了,先挂了,再見。”蔣妤将電話挂斷。

父女二人也都習慣了這樣的突兀。

蔣妤揉着太陽穴,繼續看着底下人送上來的選題。

查出真相,點出現實,是節目宗旨,但接連兩天的選題蔣妤都不太滿意。

蔣妤翻到最後,一則新聞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一個偏僻的山區,有一個小村莊,路況不好,小村莊幾乎與世隔絕。

但兩個月前有幾名背包客誤入這個地方,偶然之間距離小村莊十裏之外的一處大山深處,發現了十幾具屍骨。

白骨森森,全數在一個隐蔽的山洞內。

背包客當即報警。

警察發現,一共有十四具屍骨,經過DNA的檢測,全是小村莊裏現居住的村民的親屬,而且,死者年齡普遍大于六十五歲,死亡時間從最長的五年前到半年前,沒有明确的致命傷,倒是不少屍骨檢驗出有不少陳年舊傷,譬如,斷腿,斷指等。

在警察調查之下,這才知道,原來小村莊這些年陸陸續續有老年人失蹤,都是腿腳不便的人。

村裏的年輕人曾經翻遍了方圓幾十裏的地方,那個所謂的山洞從來沒有找到過。

這一調查結果發布後,引起社會轟動,得到了廣泛關注。

傳什麽的都有,最離譜的還是莫過于鬼神之說。

偏遠的山區,與世隔絕的山村,似乎也就只有這鬼神之說能圓。

蔣妤看着這則新聞良久,當即決定做這期報道!

她在警察那了解到,山上發現的白骨,其實是山村裏曾經幾十年的住戶,有兒有女,孫子都滿地跑,家庭幸福,屍骨也沒有他殺的痕跡。

唯一的可能性只能是自殺。

但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十多人連續五年內自殺在同一個山洞裏,實在令人猜不透。

警察還告訴蔣妤,他們在調查那個山村時,民風淳樸,村民都很和善。

蔣妤決定做這期節目時,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就連陳文洲也說,那地方偏僻,案情還不明朗,有危險,你是記者又不是警察,還想查明真相嗎?更何況,你向來主張以小見大,你這個‘小’是十幾條人命,能點出什麽‘大’?更有可能,你這個‘大’,還不如那個‘小’。

畢竟是十幾條人命。有什麽能大過人命的?

蔣妤直言說不知道,但她知道,如果不去,永遠不知道背後的‘大’是什麽。

勸說無奈之下,蔣妤最終還是踏上了去山區的火車。

跟着她的,還有攝影師陳軻,記者陶蓁蓁,以及節目組脾氣火爆的主編徐甘。

去往山區的路很長,從北京到貴州火車晃晃蕩蕩十多個小時,到了貴州再次轉大巴又坐了幾小時,最後更是委托了當地的居民,坐了四個多小時的牛車,翻越一座大山後,終于到達了山村。

因着兩個月前的事情,上面得到了高度的關注,連帶着山區通往外面的路也被絡繹不絕的記者媒體踏出了一條,一條僅容一輛小車經過的小路被修建成功。

一路下來,幾人被颠得沒了脾氣,蔫頭耷腦,一點精氣神都沒了,唯獨背着攝影器材的陳軻,還生龍活虎。

依得他的話說,當年他去了非洲,穿了雨林,這麽一座大山算什麽。

蔣妤一行人氣喘籲籲,看着還在原地蹦噠的陳軻,翻了個白眼。

帶他們來的人和山村裏的居民介紹了蔣妤等人的身份後,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款待。

來之前幾人其實已經做好了窮山惡水出刁民的情況,但一進村,就被圍了個水洩不通的四人這才發現,警察說的一點沒錯,民風真是淳樸。

“你們也是記者吧,前兩天剛走了一批記者,俺家的床現在還是熱乎的,記者同志,你們幾個可以直接住俺家。”大哥操着一口不标準也不流利的普通話。

蔣妤打起精神問他們:“來了很多撥記者嗎?”

“很多!都是在問兩個月前山上發生的事,但都沒什麽發現。”

蔣妤四人面面相觑,最終決定先住一晚,休息後再來調查這事。

這個小山村裏大約有五六十戶人家,蔣妤一行人住的這一家,是全山村家裏人口最少的,只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父親,以及一個三十多歲的大哥和十多歲的孩子。

因為人口少,家裏的空鋪就多。

蔣妤到大哥家裏時,破舊的大門口,一位腿腳不太便利的老人家坐在一把破舊的木凳上,靠着牆。

“爹,這些都是記者,他們今天要住咱們家。”

老人家一直看着遠處的大山,聽到這話,這才轉頭看向蔣妤一行人,渾濁的眼球沒任何情緒,只是淡淡點了點頭。

“記者同志,你們別介意,我爹就是這樣,”大哥撓頭,帶着蔣妤一行人往裏走,“不愛說話。”

蔣妤回頭多看了老人家一眼,問道:“大哥,大爺看的那是什麽地方?”

“那邊就是那座山,”他們都不敢有過多的描述,只敢說那座山,“都是一個村子的人,擡頭不見低頭見的,幾年前消失後,再見就是一堆白骨,心裏不好受。”

蔣妤看向老人家望着的那座山。

青山綠水,枝葉繁茂,青青翠翠的一座大山,映得天愈發的藍,越發的蒼茫遼闊。

只是,誰能想到,那裏有個山洞,埋葬了十幾條人命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