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有意撮合

何夫人正在跟崔老太太說孫家的事。

“......我剛剛才從孫家吊孝過來。爹娘一下子都死了,弟弟還年幼,靈堂裏面哭成了一團,聽了就叫人心酸。好在孫大姑娘倒是個沉着冷靜的。聽她吩咐下人辦喪事,有條不紊的,一點兒差錯都沒有。許是她心裏太悲痛了,面上看着倒不怎麽難過了。”

崔老太太聽了也嘆氣:“孫夫人我也見過好幾次,是個和善溫順的人。怎麽就這樣的想不開,丈夫死了,也要跟着他一起去?抛下三個孩子,叫他們靠哪一個?好在還有映萱支撐着,若不然他們孫家真的從此就要倒了。”

又說起今兒原是想要叫兩個仆婦過去吊孝的事:“陵哥兒竟是不允,下令說孫家的事與我們靖寧侯府再無幹系。若有人敢去,也不用回來了。”

崔老太太雖然是這府裏的老太君,但靖寧侯府的所有事都是崔季陵在管着,也就養着她罷了,其他的事全不讓她插手。而且他做的事也從來不對她說一個字,所以崔老太太也不知道崔季陵為何會對孫家這般冷酷。

母子之間的事,旁人自然插不了嘴。更何況還是崔季陵的事。所以何夫人安慰了她兩句,轉而就說起了其他的話:“......今兒明哥兒休沐,我想起他好些時候也沒有過來拜見過您了,就叫了他一起過來。昨兒晚上他知道要過來見您,還特地的給您寫了一個大大的壽字呢。就是想祝您壽比南山。”

就叫坐在一旁的何景明:“你還不快将那幅壽字拿來給老太太過目?”

何景明應了一聲,走過來将手裏拿着的一幅字打開。旁邊站着的碧玉看見了,趕忙過來幫忙。

這幅字已經裱好了,上下都是上好的青鍛,卷軸是檀木做的,中間雪白的宣紙上寫着一個大大的壽字。

是楷書,字體很端正。

年紀大的人,肯定是很喜歡這些吉祥話的。崔老太太自然要稱贊一番。目光打量了何景明一打量,對何夫人笑道:“明哥兒瞧着可是越發的俊了。又考了狀元郎,在翰林院當差,這也算是立了業了,你也該考慮給他成家的事了。你心裏可有合适的姑娘人選?”

何景明俊臉微紅。

這幅字其實是前兩天何夫人特地叫他寫的,當時他還不知道是要給崔老太太的。至于這狀元郎......

雖然他對自己的才學确實很自信,但是也知道自己考不了狀元郎。會試的時候他只是第五名。應該是皇上知道他是崔季陵的義子,所以殿試的時候才點了他為今科狀元郎。

“我也想他早點成家。”何夫人瞟了何景明一眼,又轉頭對崔老太太笑道,“雖然也看了幾位姑娘,但總沒有特別合适的。還要求老太太給我們明哥兒留意一個好的呢。”

何夫人心裏其實是很中意姜清婉的。不過若崔老太太當真能對何景明的親事上心,那對方的家世肯定差不了。

Advertisement

姜清婉雖然是永昌伯府的嫡女,但姜天佑的官職畢竟不高,手中實權有限。若能找到個比她更好的姑娘就再好也沒有了。所以就沒有提起這件事。

何景明聽到她們兩個人當着他的面談論起他的親事,一張俊臉不由的就越發的紅了起來,耳尖上也有些發燙。

就叫了何夫人一聲:“母親。”

不想她再說這件事。

“你這孩子。”何夫人嗔着他,笑道,“男大當婚,這有什麽可害臊的?趁着今兒你過來見老太太,快求她給你留心。趕明兒給你找到一個相貌生的如花似玉的姑娘,你還要過來給老太太磕頭謝媒呢。”

一番話說的崔老太太都笑了起來。笑了一會兒就說道:“你別說,我倒确實看中了一位姑娘,有心想要撮合她和明哥兒。”

何景明一張臉都快要紅透了。想要說什麽,但長輩面前他又不好插嘴,只能局促的坐在椅中,頭低着。

何夫人忙問是哪家的姑娘。就聽崔老太太笑道:“是我一位世交家的姑娘。相貌生的可真是如花似玉,現年十四歲的年紀......”

一語未了,就見寶珠走進來說道:“老太太,永昌伯府的老太太和三姑娘過來了。”

“你看,說曹操曹操就到了不是。你正好也可以見一見,看滿意不滿意。”

忙叫寶珠快将姜老太太和姜姑娘請進來。

寶珠答應着出去了。不一會兒的功夫姜老太太和姜清婉就走了進來。

何夫人一見,心中就明白崔老太太口中說的那位世交之女就是姜清婉。

巧的很,倒是和自己看中了同一個人。

心中就歡喜起來。面上堆着笑,站起來跟姜老太太和姜清婉寒暄。

因為彼此都在周輝和李燕如的喜宴上見過,這會兒見着也親熱。不過考慮到何景明和姜清婉彼此都沒有見過,就笑着拉何景明過來對姜老太太和姜清婉行禮。

姜清婉其實是見過何景明的。不過是十歲大的何景明,現在一晃眼他都已經十九歲了,出落成一個很俊秀的青年。

不過還是個腼腆的性子。躬身行禮的時候,姜清婉能看到他耳尖上都已經紅成一片了。

雖然以前何景明看到她的時候要叫她嬸嬸,對她行禮,她受着就好,但此時不同彼時,身份不同,還是要還禮的。

就屈膝對他行禮,叫了一聲何公子。

何景明的耳尖越發的紅了起來。

彼此厮見過,坐下說話。

姜老太太主動提起了孫家夫婦過世的事,用言語試探了兩句,見崔老太太并不知道孫映萱到他們家鬧的事,心裏安穩不少。面上的笑容也多起來。

何夫人這時卻是越看姜清婉越滿意,覺得她什麽都好。不過也知道自己兒子雖然性格腼腆,但其實是個很有主見的,他不願意的事她也強迫不了。

就有心想要撮合何景明和姜清婉獨處一會兒,回去之後再問何景明對姜清婉的印象如何。若可以,不妨就将這門親事定下來。若他心中實在不喜,那她也沒法子強求。

就笑着對崔老太太和姜老太太說道:“我們在這裏說話倒罷了,要拘着他們兩個年輕人坐在這裏,話也說不了半句。依着我說,老太太您這府裏後花園子裏的荷花應當都開了,不如讓他們兩個人年輕人賞荷去,咱們在這裏自在說話,如何?”

姜老太太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也樂于撮合何景明和姜清婉,就笑着點頭。又問姜老太太的意思。

姜老太太也是個聰明的人,如何會不明白她們兩個人的意思。

不過看何景明相貌生的很俊秀,又年輕有為,确實是個難得的良偶。可惜就是父親早死了,家世一般。不過好在他是崔季陵的義子,和靖寧侯府的關系匪淺,這也很不錯了。

左右現在也沒有更好的人選,不妨暫且先看一看。

就對姜清婉笑道:“何公子是侯爺的義子,說起來你們兩個也是世兄妹,是該親近親近。你就同何公子去後花園子逛一逛,賞賞荷。”

這番話就說的比較高明了。話裏話外的只将何景明說成是姜清婉的世兄,既沒有直接拒絕催老太太和何夫人的意思,但也算給自己留了餘地。就算旁人知道,也不會壞了姜清婉的名聲。

又叫綠羅和紅藥都在姜清婉身邊,小心的伺候着。

肯定是不能讓姜清婉和何景明獨處的。

何夫人精明,聽出了姜老太太的言外之意。崔老太太卻渾然不察,只叫了丫鬟下去準備。

長輩決定下的事,晚輩自然沒有拒絕的餘地。姜清婉和何景明只好都站起來,同崔老太太三人辭行後,跟着崔家的丫鬟往外走。

兩個人沒有并排走,何景明一直落後姜清婉兩三步遠的距離。也沒有開口說話。

姜清婉也不知道要跟他說什麽。

以前他還小的時候,她叫他明哥兒,會親手拿果子和蜜餞給他吃,問他最近學了什麽功課。就像個長輩對待晚輩一樣,心裏沒有絲毫不自在。但是現在,他是個即将弱冠的青年,而她才是個十四歲的小姑娘。

而且剛剛聽何夫人和崔老太太的意思,竟然有心想要撮合她和何景明。

姜清婉又想笑,又笑不出來。只能沉默的跟着崔府的丫鬟往前走。

還是上次她來過的那個水閣。不過剛剛崔老太太吩咐過,所以現在角落裏用黃銅盆裝着放了冰塊,石桌上放着冰鎮過的酸梅湯。人一走進去,就覺得渾身一涼。

已經有兩個崔府的丫鬟在裏面伺候了。見姜清婉和何景明過來,就請他們兩個人落座。然後手腳麻利的倒了酸梅湯,放在他們兩人面前。

兩個人依然都沒有說話。

何景明偷眼看姜清婉,就見她正低着頭,素手拿了勺子在慢慢的攪動碗裏的酸梅湯。

她皮膚白皙如玉,竟是比手裏拿着的白瓷勺子還要白。睫毛也很長,這會兒眉眼微垂着,也不知道想到了什麽事,眉心微微的蹙着。

仿似是察覺到了什麽,她又忽然擡起頭來。對上他的目光,先是一怔,過後就展顏,對他點頭笑了笑。

雖然只是個很淺淡的微笑,但一瞬間卻如同是清晨霞光裏的一朵芍藥花徐徐開放般的嬌美動人。

何景明心中猛的一跳。竟然是不敢再看她,別過頭去看旁邊的槅扇。面上也開始發燙。

姜清婉看着他面上的紅暈,心中暗嘆了一聲。

這孩子這樣腼腆的一個性子,竟然讓他跟一個姑娘家單獨難處。想必這會兒他心裏肯定尴尬的很。

到底是自己以前喜愛過的小孩,姜清婉也不忍心看他這樣的尴尬。就叫綠羅和紅藥去将水閣上的槅扇都打開。

綠羅和紅藥應了一聲是,走過去将四面的槅扇都推開,立刻就有一股風吹了進來。

到底是盛夏,縱容有風也是暖的。不過好在這處水閣建在水邊,還是帶了一絲涼意。

姜清婉拿起剛剛放在石桌上的绫絹扇,一邊搖,一邊對何景明點了點頭,溫和的問他:“何公子,你可覺得熱?”

語氣還是比較随意的。畢竟眼前的這個人雖然已經是個長身玉立的青年了,她還是記得當初他小的時候的模樣。

何景明這會兒不單是臉紅了,也緊張起來。放在膝上的雙手都握了起來。

嗯了一聲之後,他越發的不敢看姜清婉,目光只望着槅扇外面。

看了一會兒,忽然站起來,走到槅扇旁邊仔細的往外望了望,然後回頭對姜清婉說道:“義父在那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