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畫中魂.華章
仲裁者歸,九幽寂然。
下一個千年,又是一場輪回。
愛的恨的,痛的甜的。
江山美人,青絲白首。
恩恩怨怨,是非糾葛。
昙煙領着江斯年。
三生石,黃泉路,與君決別。
還清前緣,但願我們,再不會從頭來過。
遠遠瞧見其它幾位仲裁者。
永安低垂着眉目,烏衣墨發,執着傘。
一旁的淩落落後幾步,雙臂虛張,隐隐保護的模樣。
再遠些,秦滄瀾站在另一邊。
昙煙忽就很想笑。
其實很好。
真的很好。
這是地獄。
Advertisement
這是幽冥。
這是她的歸途。
萬丈紅塵,千尺寂寥。
幽冥花開,三途河老。
江斯年走了,投胎轉世前,最後看一眼黃泉。
他嘆,“因着我,江家怕是再難延續了。”
對不起一個妻,對不起一雙父母,對不起一整個江家。
薛憐再機敏聰慧,也扶不起山河日下的江家。斷掉的四代乃至五代,意味着一切官場人脈的從頭再來。
江家起于盛世,也曾外戚專政,威武一時。
而今……不提也罷。
昙煙笑道,“上路吧。”
千金萬金,多少風光。
全部虛無。
她的面目染上地獄的昏黃。
杏仁眼,柳葉眉,長發潑墨,三千悲涼。
紅衣朱傘,傘上冷冷寒光。
幽冥的燈火點點,漫過濃霧照于她臉上。
仿佛是泛黃的紙上描出來的模樣。
江斯年竟想起幼時在家中,尋見的書房裏珍重放着的一本古籍。
那書說是當年孝慈太後崩前,最後一次省親時留下。
厚厚一本,上面反反複複只有兩字。
“憐伊”
寫得密密麻麻,有的仿若被水霧染過,糊成一片。
不知是什麽意思。
書裏還夾着張更久遠的畫,畫上仕女相貌平平,臉頰還有着黑痣。
族裏也曾争論,有人說那是孝慈太後少時畫像,被反駁道孝慈太後自小貌美,何曾有痣?
便又猜,那紙想必是畫着個孝慈太後歡喜的婢子,不然何必用“憐伊”二字?
憐惜伊人。
又有人嗤笑,“怎麽不說,沒準那婢子就叫憐伊呢?”
“又或許,孝慈太後閨名憐伊?”
至此已有些冒犯天威,于是趕緊住了嘴,暗地裏竊竊私語。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孝慈太後再權勢滔天,也畢竟一代女流,史冊記她是孝慈太後秦江氏,名喚什麽,根本未曾留下。
而此時他看她。
就好似不是真人,而是千百代傳下的一副古畫。
比孝慈太後那張還要老舊的畫。
濃墨重彩一點點褪去,線條模糊暧昧。
人影浸了寒霧,隐隐綽綽。
早已看不清晰,卻惟獨留着個傾國的顏色。
他忽然覺得,她同那些畫沒什麽區別。
畫在紙上,訂在史冊。
扯也扯不下的紅塵華章,唱也唱不停的江山離歌。
她之前有許多這樣的畫。
她之後,必定還有更多這樣的畫。
人間不老,轉瞬千秋。
紅顏白骨,相思成灰。
他終于是喝下孟婆湯。
沒有聽見她低語。
“江斯年,你做的,其實不是夢。”
那只是一場不該記得的往事,因着一雙相似的杏眼,而濺起前塵碎片。
誰能想當年一別,竟有個人,思念了整整千年。
長情最是桃花。
長情最是桃花。
他當年究竟在想什麽?
會不會只是希望激她離去,保全她性命?
又或許是真得惜命,不複曾經年少柔情?
不知道,也不會再知道了。
她轉動竹傘,一寸寸,抹去他魂魄中的印記。
千年太久,我已不需要你們中的任何一人。
癡情也好,相思也罷。
都不要了。
他被鬼差一步步領着,進了輪回。
她轉身,走入黃泉的重重濃霧。
這是地獄的十九層,這裏背對了一整個人間紅塵。
妾身是這地獄的仲裁者,給生者,帶去幽冥的音色。
君,可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