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走進同治

? 不久,兩宮回銮,與小皇帝共走一路到京。肅順等八大臣護送大行皇帝梓宮,分另一路回到北京,不想恭親王奕訢早已布下天羅地網,整個北京已在王爺黨勢力手中。

肅順等一到京師,即被恭親王捉拿。在太後頒布旨意之後,他們就被殺了。

群臣為兩宮皇太後上徽號,東太後叫慈安,西太後叫慈禧。上奉兩位太後在養心殿垂簾聽政,主宰國家大事,主掌皇權,從此權傾天下幾十年。這一年,她們還不過二十六歲。

兩宮太後決定,改元同治,是兩宮與皇帝、臣子君臣同心,同治天下的意思。從此,清朝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國勢亦走進了同治中興的年代,恭親王上奏推行洋務運動,兩宮太後認為可行,準其所奏,并以師以之長技以制夷作為朝廷既定的施政方針。

幾年後,擾亂江南十數載的太平天國之亂平。及後,陝甘回亂又平。天下莫不稱贊兩宮太後和恭親王的賢明。

同治三年,從主管聲樂的升平署那裏傳出了一個名號,傳出沒多久就人盡皆知。有人把那麽兩個掌握着皇帝權力的女人,叫兩宮佛爺,因為畢竟不能叫萬歲爺,這樣就可以“萬歲爺” 、“佛爺” 一起叫,相得益彰。

之後,大家漸漸地開始把慈安叫東佛爺,把慈禧叫西佛爺。 至于“老佛爺” 這一稱呼,則是兩宮撤簾歸政之後的事了,這時候她們又不老。

兩宮皇太後的地位因奕訢而得,奕訢也因為她們的當政而得到權勢。兩宮太後必須得對奕訢大大地賞。

因此,不僅将他命為軍機大臣中的首領,總攬中央樞紐大部分的政務,更将其封為議政王,食親王雙俸,免去跪拜之儀,風光一時無兩。

其他叁與政變有功的人也有份聽封,七王爺奕譞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發跡的,在其手下的助手榮祿也從此開始發跡。當然,此時沒有人知道,這兩號人物在光緒年間,會成為像恭親王那樣地位的權臣。

兩宮太後不止加封奕訢本人,更澤及妻女。兩宮太後沒有女兒,所以特別喜歡恭親王有的那麽一個大女兒。

于是,下旨将其長女榮壽公主,破格封為固倫公主;連着麗太妃所生的榮安公主,也一拼封為固倫。

這在清代可是莫大的榮耀,一般只有皇後所出的嫡女才有資格封為固倫,不然就只是和碩公主而已。在乾隆朝,可是只有最得皇父寵愛的十公主,才能破例封作固倫的。

不過,可能是清朝氣數盡了,在鹹豐之後,三代帝王均沒有子嗣。她們這兩個固倫公主,卻成為了清朝的末代雙公主。

然後,兩宮太後下令,要将榮壽公主收為幹女兒,讓榮壽公主進宮居住,陪在兩個太後的身邊。

Advertisement

榮壽拜別了父母親之後,就在霞珠和小李子的陪同下入宮,兩個下人也在這時順道回到宮裏。

榮壽臨走的時候,抱着父親恭親王淚流不止,六福晉見了也覺傷感。恭親王自是極度舍不得的,他就這麽一個女兒,還這麽小就要從他身邊被分開,不能再共同生活。不過,榮壽心裏也沒有很不願意。她将這視為皇太後的一個特殊的恩典,并光榮地接受了這份加恩。

榮壽叩見兩宮太後的時候,霞珠自然陪在身邊。西太後仔細端詳了她的容貌,笑道:“不錯,長得像六爺。”

東太後還是那樣溫柔,她摸了摸榮壽的頭,“大妞,剛進宮來肯定是會不習慣的,住久了,就慣了。你以後要是想家的話,額娘能夠找機會讓你回宮看你阿瑪去,沒問題的,當自己家就好。”

“女兒叩謝兩位皇太後恩典。”榮壽跪下,叩了兩個頭道。人小鬼大,她人雖然小,禮數倒是學得十分足。

“好了,起來吧,”西太後道,接着,轉眼望向站在後方的霞珠,“慧兒,這些天來,你都住在恭王府吧。跟大公主有過交流接觸嗎?”

霞珠恭敬道:“這些天來,大公主時常與奴婢一起放風筝,公主待奴婢,那實在是極好的。”如今,固倫榮壽已貴為居住宮中的公主,不适宜再在皇太後面前稱呼“格格” 了。

榮壽也接口道:“對,女兒跟霞珠談得來,也玩得來。”

西太後轉頭對東太後說:“姐姐,依我看,不如就讓慧兒服侍大妞的飲食,你說好不好?”

東慈安太後打量了一下霞珠,覺得她也是個單純可靠的宮女,“好,我看她,也是個聰明伶俐的姑娘。”東太後看向霞珠,道:“那以後就由你來照料大公主起居吧。”

“奴婢遵旨。”霞珠回道。

那天之後,霞珠便有了新的工作,負責到榮壽公主宮裏幹活去。鹹豐皇帝死了,現在她要伺候榮壽這個刁蠻的主。

從此時到同治五年,從霞珠十六歲到二十一歲,她都在榮壽公主身邊度過。這段時光是她人生裏最青春,最燦爛的一段時間,然而,這幾年的宮中生活,于她而言,卻是平淡的。

她每天就是陪一下大公主,伺候一下公主吃飯,和公主玩,生活有點淡,也有點無聊。

說實話,她對榮壽并沒有很深的感情,某程度上,榮壽只是一個十歲八歲的小屁孩而已,只不過生了好命,生在帝王家,天潢貴胄的一個小屁孩。榮壽的年齡,與心智,注定霞珠無法與她真正深交。

這時的她還不知道,在她的人生裏真正劃下深刻痕跡的人,還沒有出現在她的生命裏。

同治三年的時候,榮壽公主鬧了一場很大的脾氣,當然那是只對着下人鬧的,皇上皇太後都不知道。原來,當時恭親王奕訢位高權重,自恃甚高,兩宮太後奪去他的職務雖又再複用,卻減去了他的議政王頭銜。彼此關系略僵,搞得很不愉快。

這讓作為恭親王女兒的榮壽很難做,她在兩宮太後面前,又不敢亂說話,又不敢幫自己阿瑪胡亂求情,恐會有反效果。只好繼續扮乖,西太後總是對她說,要是你阿瑪像你這麽懂事,那該多好。

但是,榮壽回來後便不忍了,對着下人老是發脾氣,讓下人做她的出氣筒。另一方面,她又很是擔心,自己的阿瑪在朝中的前途。

霞珠勸她道,你聽過《石頭記》嗎?

榮壽說:讀是沒讀過,聽那倒是聽人說過的。

霞珠說,當初江南曹家,那是何等風光,四次接駕南巡。可是康熙一死,曹家就被雍正抄家了。人世間很多東西都是這樣,一個人适逢其時,可以很風光,但紅樓金粉,原是一場夢,康熙一死,就夢醒。你阿瑪也是這樣,先帝在位時,他就好些次大起大落,起落浮沉,官場患得患失本就是這樣的。

榮壽又問:先帝那會兒?我知道的不是太多,你可以說說嗎?

霞珠道:有件事我不知道應不應該說,然而,先帝的确是親口告訴過我,你阿瑪曾經矯诏,封他病危的親生母妃為太後。這罪本來足以殺頭抄家,只是先帝狠不下心來,沒有追究而已。

你阿瑪的性子就是這樣,有一份屬于自己的驕傲,不屑低調卑微地做官、做人。

有時,霞珠心裏面覺得,奕訢和榮壽真的是兩父女。都那麽具有驕縱桀骜的資本,都那麽有一股不奉迎權貴,自大的倔脾氣。

兩年後,同治五年,這一年榮壽實歲十二,虛歲十三。兩宮太後可能是太過疼愛她了,亦可能是覺得她要是住在宮裏太多個年頭的話,終是不太好,就早早給他指了婚事。

榮壽公主的夫婿是志端,他是景壽的兒子。景壽是當年的八大臣之一,但并未受到殺頭滅族之禍,畢竟當年殺的,也就八大臣中為首的三人。

志端工于詩畫,謙讓君子,什麽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身子太差,是個典型的病弱公子。可兩宮太後為幹女擇偶時,只重點考慮了對方的身家人品等,并未特別留意這個因素。這後來,令兩宮太後與恭親王夫婦後悔莫及。

那一刻,霞珠親手服侍大公主穿上大紅嫁衣。以現代人的角度,實在是無法想象十二歲的女孩是怎樣嫁給人做媳婦的。公主的童音未泯,臉上稚氣未脫,卻已經要下嫁驸馬了。

出嫁那一天,所有宮女太監親眼見證着,大格格身穿喜慶的紅色嫁衣,坐上轎子,之後轎子的窗,被蓋上了朱紅色的簾。

霞珠看完這一幕,這是一場謝幕,她與榮壽公主的緣分,就到這裏了。

她不是能夠陪她走完一生的人。

公主出嫁。五年後,而志端死。

丈夫死時,榮壽才十七歲,她守了大半輩子的寡,從十七歲開始永遠地失去了她的夫君。

其父恭親王有時接她回娘家住一會,慈禧太後也憐惜她,後來時常召她來頤和園坐坐船,聽聽戲,不至于無聊。而她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那座大公主府裏,那本身是榮安公主的,榮安公主死後轉讓給她,是她一個人獨自居住的府邸。

她就這樣一個人走着孤單的路,直到清亡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