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榮壽公主

? 負着通風報信重任的三人,終于到達京城,連夜趕到恭王府。

通過守衛傳報,三人進王府內見到了恭親王奕訢。霞珠看着此時的奕訢,與上次見面時那個意氣風發的樣子,完全判若兩人:他形容憔悴,眼睛紅腫,好似聞知兄長死去,他已經快成了一個空殼一樣。

小安子将兩宮太後交給他的密函上呈恭王,“王爺,這是兩宮皇太後差奴才等,冒死從熱河傳達給王爺的信函,請王爺收下!”小安子站着道,卻不跪,态度也不顯得卑下。

霞珠在旁邊看着這一幕,好像知道為什麽将來,以恭親王為首的軍機處想要置小安子于死地的原因。不夠會做人啊。

奕訢接過信函,打開一看,知是太後手筆。其字句不甚通順,字跡書法不美,可見是婦人所寫。他被裏面勸其擁護兩宮垂簾、誅八大臣、事成後讓其秉政,兩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字句,震驚得久久不能言語。

小安子又道:“太後有命,請王爺拿好主意後,速速到承德‘哭喪’ 去,與兩位太後共謀大事。而奴才,則先一步回承德複旨了。”

“……本王知道了。”奕訢輕合雙眼,這是他人生裏一件足以影響得失成敗的大事。

小李子接口道:“王爺,母後皇太後旨意,我與霞姑姑就不回承德了,暫時在京裏待着。”

此時,霞珠從袖口裏拿出一朵已經枯萎的花,這是大行鹹豐皇帝奕詝臨死之前交給她的,枯死得一如這個皇帝的生命,“王爺,王爺應該還記得我吧。這朵花,是大行皇帝在熱河的花園裏折下來,親手交給奴婢的,讓我轉交給王爺你。不過,這次奴婢是不敢自作聰明了……我也真的不知道這朵花是什麽意思。”

奕訢接過枯萎的花,瞬間流下淚來。

“……我知道。”他輕聲地道。“這花的意思。”

那天完成任務之後,小安子便啓程回承德了。霞珠和小李子留了下來,奕訢和六福晉的意思,是讓他們在恭王府裏暫時待着,等兩宮和小皇帝、先帝梓宮回銮後,再将他們重新送入宮裏。

恭親王拿到密函後,将裏面的意思和自己的心腹商量了多次,如文祥、勝保等。心腹們都認為,自古以來,幼主登位,都是女主垂簾,或者大臣輔政。但若遂了先帝的意,在輔政大臣的八個人中,卻偏偏沒有恭親王之列。為了讓自己不被埋沒,得到權位和重用,只有叁與政變一法,別無他途。歷史已經注定。

最後,他下定了決心。

在經過幾天的周詳考慮後,恭親王起程,前往熱河行宮。臨走前,他特意向霞珠解釋了那朵花的含意:

“當時,我與四哥共創的,除了刀法之外,還有一套槍法,皇父賜名,名曰‘棣華協力’ 。皇阿瑪這一句棣華,出自于詩經,指的就是這堂棣花。堂棣開花,都是一雙一對的,喻指兄弟友愛。沒想到,這原是四哥他,最後一次堂棣花……”

Advertisement

《詩》雲: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霞珠聽後,腦海中似是想到,那年紫禁朱牆裏,刀槍交映相依相偎的兩個身影……而今終是劃下了句號。

恭親王走後,外面就是要變天、要風雲湧現的時候了,但霞珠卻不是特別關心。她只當是一場體驗,她是歷史的見證者,這就夠了。

這段時間裏,直到兩宮回來,她都必須待在這座恭王府裏,打發着無聊的時間。

六福晉對她道:“姑姑,我知道你是代太後娘娘來傳遞信息的。即便你是皇家的下人,我也不敢将你當做一般的奴才來差使。但你也不能養尊處優,我見你也挺無聊的,我們府裏沒宮裏頭那麽多規矩,你自便。反正熊孩子也要人照顧,你就多陪陪小孩子,服侍一下他們呗。”

恭親王的子女目前只有兩個,一個七歲的大女兒,還有一個才三歲的兒子。長女叫榮壽公主,她是後來被兩宮太後收為義女,在宮中撫養長大的掌上明珠,沒有人敢得罪。

至于長子,叫做載澄,這個更厲害,他是後來同治皇帝載淳的義兄弟,帶同治皇帝外出微服游覽的人,小時候已經是個外向的大男孩。當然現在,他只有三歲。

小載澄還需要保姆照顧吃飯洗澡拉便便,所以,霞珠只能去陪伴榮壽公主。

卻沒想到,這是她和大公主的相遇。在這場邂逅之後,她将花上五年時間帶大榮壽公主,直至公主出家。

霞珠記得,很多人對榮壽公主的印象,就只有一張七十八十,十分醜長得十分難看的老婆子黑白照片。但是,現在出現在自己眼前的這個七歲大妞,一點也不醜,就是個相貌普通的小姑娘。

霞珠在這裏的每一天,幾乎都陪着榮壽格格。榮壽也不介意自己來了個隸屬皇宮的“空降” 玩伴,她平時就是個自來熟,很快也與霞珠熟絡了起來。

榮壽天性好動,不喜歡呆在屋子裏寫大字、做刺繡、剪紅紙,她喜歡在屋外看風景,放風筝。

霞珠老是端着個大托盤子,上面盡是放着些風筝、竹蜻蜓之類的玩意,小女孩就在那裏放得倒是寫意。

榮壽拿過一只風筝,熟習巧練地順着風向将它放起,不出一會便讓風筝被拉着絲線飛翔于天上,“霞珠你看!我的風筝飛到天空上面了。”比起侍婢或者姑姑,榮壽會對她直呼其名。小小年紀,卻已經有了嚴格的尊卑觀念,知道上下等級規矩方圓怎麽劃。

所謂三歲定八十,很多年後榮壽成為了清朝最後一位公主,她自幼住皇宮,十二歲下嫁志端,十七歲而志端死,從此守寡大半生。

但她驕縱桀骜,不可一世,老佛爺賜乘黃轎,她便坐着黃轎出入,把膽敢攔她的禦史捉起來,送到官府問話。連官衙都說叩求公主讓路吧,她才放過了那個禦史,害得時人寫詩諷刺。

即使是在清亡後,在大清遺老遺少心目中,她還是大公主。第一是因為她确實有這樣的資本,第二是繼承了她爹恭親王那股倔脾氣。

榮壽小姑娘看着霞珠,似乎在等聽她的恭維和稱贊。“對!大格格真是厲害。”霞珠誇獎道。

小李子也在一旁,擡頭望着天上的風筝,悄聲道:“在天上飛翔的感覺,真是好呢。”

“你也想玩嗎?”榮壽探過頭來,問小李子道。見是一個年紀相若的同齡人,她拿起一支竹蜻蜓,給了小李子,“這個賞給你,你拿去玩吧。”

“謝格格恩典!”小李子正想跪下謝恩,被榮壽立馬拉住,“不要這樣!”

小李子愣住了。

榮壽淡淡地道:“真是的,這又不是在宮中。在王府裏玩,我也不是那些娘娘主子,還講求那些虛套,幹什麽呢。”

小李子聽了,只是一笑。然後,他将手中的竹蜻蜓,輕力旋轉放出。竹蜻蜓離手後,快速地飛到了空中。“真有趣哩!”

霞珠看了,也覺得興趣,“格格,我可以一起來玩嗎?”

榮壽轉頭微笑,眼睛也彎了起來,“當然可以呀。霞珠你就自己拿吧。”

霞珠取出一只竹蜻蜓,旋轉一松手,回旋飛出了天上。

竹蜻蜓旋轉着在空中飛啊飛,停留了好久才降落回到大地。在恭王府那不像紫禁城那麽窄的天空下,這裏擡頭看到的空間,藍天白雲,是皇宮的幾倍以上。

在與小孩子們的玩耍裏,她從來到這個時代以來,第一次發自心腑地覺得輕松而自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