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章節
也好,言語也好,個個都有出處,但它不是學術著述。雖然不是學術,卻表達了我的一點關于辛亥的一種觀察,由觀察生出的雜感,由雜感彙成的集子。希望它的問世,能對人們認識辛亥革命,提供一個稍微不同的視角,一個野路子野狐禪的視角。如果有人看了此書,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這場革命符號化,從教科書的雷池裏爬到了邊上,我就心滿意足了。
盡管自己不滿意,醜媳婦早晚得見公婆,作品必須進市場,接受讀者的檢驗。雖然沒有能提供更好的産品,但畢竟我盡力了。感謝賀聖隧先生,謝謝他的建議。感謝廣西師大出版社的劉瑞琳總編,感謝她總是盯我盯得那麽緊,讓我無法偷懶。也要感謝責任編輯曹淩志以及衆多為本書出力的編輯們。是他們的辛勞,才讓這本小書像點樣子。
文獻 主要資料來源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一至八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辛亥革命回憶錄,一至八冊。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文史資料選輯,第13、19、23、24、26、34、74、75、76、82、103、113、134輯。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史料輯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晚清、北洋,上、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辛亥革命史料選輯,上、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三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雲南辛亥革命資料,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辛亥革命在湖北資料選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近代史資料,1961年第1號,辛亥革命資料。
Advertisement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民變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
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一至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廣東辛亥革命史料,政協廣東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內部本。
近代稗海,一至八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上、下,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海關與辛亥革命,北京,中華書局。
英國藍皮書有關辛亥革命資料選譯,上、下,北京,中華書局。
楊玉如編:辛亥革命先著記,北京,科學出版社。
蔡寄鷗:鄂州血史,上海,龍門書局。
楊世骥:辛亥革命前後湖南史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劉成禺、張伯駒:洪憲紀事詩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美)史扶鄰: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大鵬: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英)埃德溫·丁格爾:辛亥革命目擊記,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劉鳳翰主編:民初紀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存萃學社編:辛亥革命資料彙輯,香港,大東圖書公司。
國防部史政局編:開國戰史,臺北,正中書局。
眭雲章:中華民國開國記,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薛君度:黃興與中國革命,香港,三聯書店。
莫永明、範然:陳英士紀年,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個日本記者筆下的袁世凱,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尚明軒等編:孫中山生平事業追憶錄,北京,人民出版社。
羅爾綱:晚清兵志,三冊,北京,中華書局。
陳孟堅:民報與辛亥革命,臺北,正中書局。
鄒魯:回顧錄,長沙,岳麓書社。
鄒魯:中國國民黨黨史略,臺北,商務印書館。
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厄·莫理循書信集,上海,知識出版社。
包天笑:钏影樓回憶錄,香港,大華出版社。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憶,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馮自由:革命逸史,北京,中華書局。
王闿運:湘绮樓日記,岳麓書社。
部分的上海文史資料,湖北文史資料,湖南文史資料和山西文史資料。
附錄 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些事】
關鍵詞「首義」:作為常識,人們都知道武昌的首義,是革命黨人的事,但事實上,這個首義也有立憲黨人的參與。如果沒有立憲黨人,武昌的首義能不能成功,其實很難說。
關鍵詞「情勢」:1911年9月24日,武昌新軍也發生了一次偶然性起義,但是槍響了,并沒有像後來10月10日引起普遍的響應,因而悄然流産。兩個事件所差的,只有一個東西,那就是情勢。
【第二幕 異哉!晚清!】
關鍵詞「會黨」:革命黨的歷次起義,策動會黨參與占了多半,但每次起義,組織領導者都是革命黨,革命黨出錢,出槍械,拉會黨進來,略似雇人造反。
關鍵詞「尚武」:清末時髦之一,就是提倡尚武精神,號召士人棄文從武。人們到了日本,尋找日本強大的原因,說是西方乃至日本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有這尚武精神。
【第三幕 過場的角兒們】
關鍵詞「軍國」:亂兵被姑息了,軍人幹政的禍端卻開了頭,東也是東洋刀,西也是東洋刀,民國沿着這條路,一步步走上了軍國軌道。以至于後人一想起民國,就會想起軍閥來。
關鍵詞「留日」:從晚清到民國,留學學軍事的中國人,絕大多數是從日本士官學校出來的,前前後後差不多有幾百位,但是,在清朝新政之前畢業的,卻寥寥無幾。
【第四幕 末世貴胄:王帽子底下的人】
關鍵詞「八旗」:在晚清那陣,真實的八旗子弟,真的是沒用。任何一群人,無論當初如何生猛,如将他們放在那裏,管吃管喝管住管錢花,什麽都不讓做,一放放了兩百多年,結果會怎樣?
關鍵詞「殉節」:革命發生之後,各地的旗人官僚,基本上沒有抵抗的,不走即降。駐防八旗首領,走的最多,其次是降,戰或者表示要戰而死者不多,殉節自盡者最為罕見。
【第五幕 誰在革命,怎樣革命】
關鍵詞「商團」:武昌起義中,就有商團的參與。這樣的參與,在很多發達地區都有過。江南的無錫和江陰,革命的光複,基本上沒有外來的革命黨人什麽事,竟然全是商團包辦的。
關鍵詞「學堂」:辛亥革命期間,中國的學堂,扮演了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由于學堂是新式教育,教的是新東西,教材要引進,教師也得用留學生,所以,就給了革命黨人以可乘之機。
【第六幕 匆匆上下的龍套】
關鍵詞「辮子」:要追求文明的清政府,也不怎麽好意思堅持辮子主義。所以,原本就不怎麽在乎辮子的清政府,在武昌起義之後,為了防止投名狀的效應,也下令剪辮。
關鍵詞「旗幟」:袁世凱接掌大總統之後,臨時參議院遷到北京,旗幟之争得到最後的解決。五色旗作為國旗,成為定論。鐵血十八星旗,被定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被定為海軍旗。
【第七幕 暗殺與炸彈】
關鍵詞「暗殺」:刺殺五大臣的革命黨人吳樾,曾經寫過一本小冊子,叫《暗殺時代》。在中國進入20世紀之後的頭十年裏,的确是個暗殺時代,尤其是在新政開始之後的那些年裏。
關鍵詞「炸彈」:革命黨人最喜歡的武器,是炸彈。無論是暗殺,還是起義暴動,革命黨人首選的利器,不是槍,也不是炮,而是炸彈。這種炸彈,多半是手擲的,類似後來的手雷或手榴彈。
【第八幕 筆杆子和槍杆子】
關鍵詞「報禁」:中國進入傳媒時代,是20世紀初,清朝的新政時期。朝廷逐漸開放報禁,使得媒體一天天活躍起來,逐漸地不再需要托庇于租界,也敢放言無忌。
關鍵詞「新軍」:自從兩次新軍起義之後,清朝各地大員對新軍更加不信任,防範更嚴。連訓練演習,都限制子彈的使用。最後,我們發現,最終還是有槍沒子彈的新軍,推翻了清政府。
【第九幕 國人的民主旋律】
關鍵詞「國會」:中國人的頭一個國會,是1912年,即民國元年選出來的,1913年正式成立。此前清朝搞的那個,叫資政院,裏面的人自己以為自己坐在國會裏了,但在法律上說其實還不是。
關鍵詞「選舉」:無論清末預備立憲時的地方自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