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放衛星
在趙三明眼中與首都來的倆知青聊得喜笑顏開的青梅也看見了地裏的趙三明,想着魚蝦蚌螺都要吐沙處理,青梅跟周堂叔他們說了一聲,抱着筐子就徑直往趙三明那邊去了。
今天趙三明的活是拔土坎上的雜草,這些草有的可以讓人帶回家喂雞,有的可以倒進糞坑裏沃肥,算是個細致活兒,所以多是尋摸輕巧活兒的女人家幹的。
對于趙三明能幹一天多少工分的活兒,青梅是沒有硬性要求的,只要求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啥也不幹就吃白飯。
有年紀大的嬸子看見青梅往趙三明這邊過來了,還笑吟吟的打趣:“三明啊,你媳婦兒過來了!”
趙三明心說,你甭廢話中不中?我媳婦……青梅那麽大個人快步走過來,他能看不見?
剛還嗖嗖往下沉的心噶嘣一下就跳了回來,并且還有往上面使勁兒跳的跡象。
趙三明沒理會瞅着他笑的那些人,抓緊時間飛快咽了口唾沫,不等青梅到近前,他就自己放下除草用的小鏟子站起來,沖青梅笑:“你、你咋過來了?忙完了就回家歇着呗。”
巡邏隊的人一半大半天就能忙完早上的巡邏任務,之後就可以休息,等到晚上的時候再出來轉一圈,就能領滿工分。
這在屯裏可是讓不少人羨慕的,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進民兵隊,也不是每個民兵隊的人都能參加巡邏任務。
這麽一想,趙三明好像感受到了其他人羨慕的眼神兒,不由悄悄挺直了腰杆,等着青梅走過來。
青梅看了一眼趙三明拔過的草,毛毛躁躁還剩不少雜草沒拔光,這活兒幹得夠糙的。
再一看趙三明,正對上一雙不知道為啥顯得有點兒小激動的茶褐色眼睛。
青梅:“em……你先回家處理這些東西,我來替你。”
趙三明發現從回來那天晚上開始,青梅對待他的态度就有了很大改變,今天甚至願意替他上工,反而讓他回去休息。
要是換作以前,趙三明早就啥也不問地跑了,可今天趙三明就是高興,心裏甜滋滋的,還不太想走。
“不用了,我一個大老爺們兒,幹點活應該的,還是你回去歇着吧!”
說着,趙三明就樂得重新埋頭蹲下去繼續拔草,結果卻被青梅一把拽着胳膊拉了上去。
那力氣大得很,趙三明腿兒都沒蹬一下就被扯了上去。
還不等趙三明回過神,懷裏就被塞了個濕漉漉的騰筐,裏面是還在滑來游去的泥鳅、裝死躺在原地随意被人晃動的蚌殼螺絲,以及奄奄一息的魚蝦。
“回去把這些都處理了,中午我想吃酸菜炖魚,螺絲蚌殼放着吐沙,晚上吃泡山椒爆炒螺絲蚌殼肉。”
青梅把剩下的魚跟泥鳅也給安排好了,“泥鳅還能喂兩天,明天幹煎跟紅燒,剩下一半的魚烤了做小魚幹。”
河裏野生的魚,能鑽進溝渠裏的自然不會特別大,最多的是鲫魚,另外還有油餐條跟尖嘴子、蝦虎魚這類小雜魚。
鲫魚最大的有巴掌大,最小的能是剛睜眼那種,其他小雜魚就多般是瘦長型,做小魚幹最好不過了。
對趙三明,青梅一向只有在點菜的時候話最多,平時基本上兩三個字就說完了。
趙三明抱着筐站在原地傻愣愣地,就那麽視線跟着青梅的身影,看見她跳下土坎,看見她卸下長棍弓箭麻繩,看見她彎腰埋頭開始重新拔他之前拔過的那一段……
忽然為自己之前幹活時瞎糊弄的态度感到羞愧。
中午青梅打了飯回家就吃到了她點名要吃的酸菜炖鲫魚。
酸菜是趙三明去秋老太那裏抓的,老壇腌水兒泡出來的酸菜,地道得很,青梅直接把湯倒進從食堂打來的稀飯裏,清湯寡水的稀飯頓時就變成了好喝的湯飯。
狗子年紀不大,趙三明有意表現,特意把大個兒的鲫魚撥給青梅跟狗子兩人。看着兩人吃得頭也不擡,趙三明比之從前多了一股子說不出的滿足。
收拾碗筷的時候,趙三明從褲兜裏掏出那根怎麽也不好意思掏出來的頭繩放在桌子上,撓了撓臉頰,放完就滿頭抱着碗筷轉身去了竈臺前,一邊就着鍋裏的熱水洗碗一邊狀似無意地說:“你看看這頭繩你用着中不中,不喜歡我就給娘用了。”
也沒好意思說這頭繩是為啥買的。
青梅也沒想着問,因為頭繩這樣的東西,無論是末世前還是末世後,頭繩都不具備過多的意義。也是她思維沒徹底轉變過來,一時想岔了,不知道這年頭男人給女人買頭繩一般是在啥情況下才會出現。
這會兒青梅只想着自己剛好得用,順手就拿了,當場把頭發拆了用頭繩綁起來。
原本青梅用的就是一根布條,沒辦法,窮得根本不可能有毛線,屯裏不少女人都是這樣湊合的,還有用搓得細細的麻繩綁頭發的。
趙三明側身用眼角餘光去瞥,見了忍不住偷着樂。
老支書家,陽臻跟韓江在食堂打了飯就跑回來了,唐稼不明所以,不過還是被韓江喊着一起跑了。
剛才韓江跟陽臻帶回去一筐魚蝦泥鳅,也不藏私,全部拿出來拜托江紅軍的媳婦江嬸子收拾收拾中午一鍋燴了。
到大崗屯後,老支書一家可沒少照顧他們。
一開始他們還不适應老支書家的房子炕床以及夥食,可等多生活兩日,他們也明白過來老支書把他們安排在自己家裏就是對他們最大的照顧了。
無論是陽臻韓江還是唐稼,都是知恩圖報的性子,當即就拿出了自己帶來的一些東西跟老支書一家子分享。
雖然不足以報答人家的照顧之情,可也是他們目前能拿得出來的全部了。
要不是知道他們三個是好孩子,老支書哪能容忍他們,特別是陽臻跟韓江成天在屯裏上蹿下跳的鬧騰啊。
特別是聽兒子從公社開完會回來說起其他知青的情況,老支書再看這三人,也不像剛開始那樣嫌麻煩了,真是有了對比就有了滿足感。
中午有了燴魚,老支書跟江紅軍也打了飯就回家跟大家一起吃飯,飯桌上,韓江跟陽臻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把太後墓上報給公社的事了。
老支書跟江紅軍聽了,覺得也在理,之前他們只是沒想過這玩意兒能有啥用。
既然首都來的娃娃說有用,那就試一試,反正也就是多說幾句話的功夫。
“剛好我過幾天還要上鎮裏一趟,唉,今年都擱這兒鬧春旱了,聽公社的意思,秋天交上去的糧食還要漲不老少。”
說古墓說到了這個上,江紅軍愁得連魚都吃不下了。
雖說卸了職務,可今天上午江紅軍不在,老支書也在田間地頭幫忙照看着,剛剛才回來,也沒時間跟兒子說話。
此時聞言,老支書不由一驚,連忙問:“咋回事?不是讓看救濟糧的事嘛?咋還把任務糧給漲了?”
埋頭苦吃的韓江陽臻唐稼也停下筷子,扭頭看着支書,眼睛裏也全是詢問。
江嬸子在旁邊給自家男人舀了勺菜湯,臉上也露出愁容,她倒是因為在家做飯,所以江紅軍中午趕回來的時候聽了一耳朵。
江紅軍說到:“去年天津一個村兒的試驗田,稻子畝産十二萬。也是那邊,另一個村子随後又打報告,說他們那兒畝産十二萬六千多,連偉人都去視察了,都上報紙了!”
這事兒陽臻他們倒是聽說過,可當時根本就不相信,難不成還是真的?
三個首都來的知青面面相觑,都想着難道是自己太孤陋寡聞了?
老支書吓得嚯了一聲,身子往後一退,晃得桌子都跟着搖了幾搖,一雙渾濁的老眼也是瞪得老大,想也不想出口反駁:“胡說八道!這世上哪可能有這種事!”
江紅軍連忙看了三個知青一眼,而後連連給老父親使眼色。
老支書也不是無知的村老頭,剛才也就是太詫異了才失态,回過神來就閉緊了嘴巴,啥也說不出來。
要是不把嘴閉緊一點,老支書怕自己忍不住說點更過頭的話。
江紅軍說:“到處都傳來糧食畝産放衛星的喜訊,咱們清水鎮哪能落後。”
上頭都直接給各鎮下發任務了,其他公社據說都有準備要報個畝産幾萬斤的數量了。
老支書沉默半晌,問:“那咱們這裏準備報多少?”
江紅軍搖頭:“現在哪知道,要報也得等秋天的時候。”
可消息這麽早就傳下來,讓知道的人肩膀上總覺得壓上了沉沉的擔子。
陽臻想了想,試探着插嘴:“既然還沒定下來,那也說明還有轉變的機會,老支書,支書,咱們要不然試試看太後墓能不能搞出大動靜。”
只要有了大動靜,引起上面的注意,那老百姓的訴求就能有個渠道遞上去。
當然,這也是比較理想化的想法,陽臻沒有多說,至少這樣也是一個辦法。
江紅軍跟老支書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沉默片刻,也點頭不再多說。
一頓飯,吃得有點沉重,還是韓江捧着江嬸子的廚藝熱情澎湃地吹了片刻,桌上的氣氛才算慢慢好起來。
下午,上午才剛火急火燎趕回來的江紅軍二話不說,又坐上了去鎮上的木筏,今晚上準備就在他女兒女婿家歇一宿了。
有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哪怕明知希望不大,江紅軍還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嘗試。
因為只要想到父老鄉親們這麽努力每日灌溉,用汗水種出來的糧食要因為上面的畝産放衛星就全部被收上去,江紅軍就覺得沒臉回來跟大家夥兒說這事兒。
說來也巧,剛好上面有建個博物館的意思,清水鎮公社的領導聽江紅軍報告有個太後墓,想來規模不小。
打了電話一層層上報,第三天,江紅軍就帶着兩位從省城趕來的考古專家回到了大崗屯。
這可是稀罕事,沉浸在辛苦與壓抑愁悶中的社員們也忍不住看起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