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學學學

□□,柳賀見到的下河村清晨都要比旁人更早一些。

一般他起之後再過一刻鐘,村中才會響起農人忙碌的聲音,太陽再上來一些,煙火氣便更足了,會有人經過柳家門口,分給紀娘子剛蒸好的面團,還有鄰居會送魚蝦給柳賀,因為知道他讀書辛苦,送給他一些補補腦。

柳賀眼下起床之後倒不孤單,他醒的時候滾團通常也醒了,待柳賀開了門,這貓就乖乖蹲在門外,等着柳賀順手開了屋門放它出去玩。

不過滾團的玩心不重,尤其是被滾地錦欺負過後,它寧願在院子裏轉來轉去。

若是柳賀晨起練字,它也不打擾柳賀,只是站在桌上一臉好奇地盯着柳賀瞧——柳賀平日讀書累了倒是很願意摸摸它的,可他寫文章時卻一點不能被幹擾,到這時候,紀娘子就會悄悄把滾團抱出去。

柳賀喂了滾團一條小魚幹。

通濟河裏魚多,尤其發大水那一回,村裏人用舊篾席擋住水流,就有魚直接跳上篾席,人只要在那守一會兒,就能收獲一桶魚。

魚一多,村裏家家都能沾到光,紀娘子分到了一些,給柳賀炖了魚湯,其餘吃不掉的抹鹽腌了,剩下的小魚則被做成了魚幹,讓滾團也能吃上一些。

有了貓之後,家中氛圍的确不一樣了。

滾團也很喜歡吃魚幹,這個年代畢竟是不存在貓糧這種食物的,滾團也只能跟着他們一起吃,他們吃什麽滾團便吃什麽。

柳賀仍如平時一般讀書,林華那年的府試寶典他細細讀了,看了程文,再對比他縣試中所作文章,不得不說,府試中的文章無論文辭還是立意都要更勝一籌。

只憑他縣試中的文章,想在府試中獲得青眼未必不能,但若是其餘士子實力強勁,被黜落的可能也是有的。

柳賀于是進入了瘋狂戰鬥模式,即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若是不讀書的時候,他沿着田梗走上一圈,摘花拈草,順便替滾團把身上的粘頭婆給摘了。

粘頭婆即蒼耳,據說蒼耳之名來源于《詩經·爾雅》,為“采采卷耳,不盈頃筐”一句,講一位女子采卷耳時思念良人的情景,但也有人認為卷耳并非蒼耳,女子采什麽不好,非得采蒼耳?

蒼耳不為人喜,有李白“不惜翠雲裘,遂為蒼耳欺”詩為證。

他家滾團顯然也不喜歡蒼耳,境界上已經與李太白相當了,它一身花毛照樣被蒼耳欺。

Advertisement

可一旦專心致志讀書,柳賀便會進入忘我的狀态。

他将手中的鄉、會試程文彙總了一遍,加上之前柳信的收藏,加上他自己去書肆買的,竟有十數本之多,加起來共有四書題六十道,五經題八十道。

柳賀便先從第一本開始,抄題,寫文章,與程文進行比對,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但也在程文的基礎上力求創新之處。

程文雖妙,但若只以程文為範本,他便已在心中為自己設了限,那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越這些程文了。

柳賀寫一篇,看一篇,再改一篇,從早改到晚,每日只與文章作伴,幾乎是寫到吐了。

上次這麽辛苦還是初習破題之時,一道一道破,一破便是一整天。

而現在,柳賀掌握的文章技巧又何止破題?他寫文章時既注意八股範式,又在已定框架內自由發揮,盡量讓自己文辭流暢言之有物。

柳賀雖沒有名師指導,可他本身讀書刻苦,以書本為師,雖比有名師指導者多走了一點彎路,讀得更辛苦一些,可他将所得融入文章,時日久了,倒也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當然,因為他所學甚雜,又沒有特定的流派,因而文章風格也有些雜,既有先秦兩漢風格,也有

唐宋文章的豪邁。

頭一兩天柳賀的确有些不适應,因為縣試前的一月,他溫書還是比較放松的,眼下驟然轉換為機械作業,着實讓他覺得疲累。

然而縣試府試再到鄉試會試,又有哪一場考試不疲累?

四書題六十道,五經題八十道,還有第三場的策問及第二場的論诏诰表判,柳賀一共花了半月時間全部練完。

這些題目對應的程文柳賀幾乎能夠熟背了,但柳賀背程文,卻不允許自己受程文限制,寫文時他将腦海中程文抛開,只憑自己意志去寫。

練到最後一日時,柳賀自己看到文章眼都花了,這又不同于破題,畢竟破題只一句話,一篇篇文章所涵蓋的內容卻極為豐富,縱然柳賀精力旺盛,這般練下來也有些吃不消。

但如此這般練也确實起了效果。

比如五經,比如策問,柳賀的功底又深了一些。

他在家中,與丁顯丁琅書信往來,丁顯誇他文章純實厚重,已到了将書讀薄的境界了。

但丁顯也和他說,自己僅是舉人,柳賀到了院試一步他還可以指點,若是到了鄉試一步,他恐怕只能分辨柳賀文章好壞,卻無法助他通過鄉試了。

柳賀其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這并非他眼下最該關注的事情,在院試之前,柳賀暫時不考慮這個問題。

他為何非要買時人文章呢?

正是因為其中包括了當代名家著書作文的感悟,其中有如何讀書、如何作文、如何融情如何敘理的,雖然不及名師親自指點便利,但即便有名師耳提面命,最後能否學成還要看各人本事。

過了這半月之後,柳賀覺得,自己文章的境界又精深了一步。

他以往的積累全部體現在了文章上,身體是疲憊的,大腦卻極為通暢,以往他常有文章難以下筆之感,縣試之中便是如此,那時他的文章并不空洞,可以說是很踏實,但為了達到踏實的結果,他需要經歷漫長的準備期。

而現在,他下筆時揮灑自如,只需看一遍題目,便知該如何作答,加之積累充足,于文章的體悟比以往更深,一篇數百字的文章寫下來,與以往的文章對比,柳賀幾乎不敢相信這出自自己之手。

策論同樣如此。

柳賀自己愛讀史書,小說話本一樣不落,丁氏族學的書堂中亦有時務文章,柳賀全都一一讀了,寫策論時可選的角度便多。

當然,策論要想真正寫好還得靠實踐,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的狀元林大欽便是以策問獲得皇帝青眼的,他的《廷試策》與他家貧教書的經歷息息相關。

若是一點民生疾苦也不知曉,策論便會空洞無物,連立意也是亂的。

可惜科舉考試只中頭場,策論的作用常常被忽視。

……

柳賀練了半個月文章,成日在書房埋首作文,忽然間停下來,他有種從牢裏放出來的感覺。

紀娘子忍不住埋怨:“你讀書便讀書,連吃飯都顧不上了嗎?”

她又指着滾團,說柳賀讓貓擔心了:“它日日在家陪你,連滾地錦找它玩都不去了。”

柳賀:“……我昨日還看它和玄貓在一處玩。”

兩只貓感情甚好,以至于那只玄貓都登堂入室,被滾團接到院子裏了。

柳賀默默替那只滾地錦悲傷,讓你兇,你與滾團相識一年還不及這只玄貓三天!

但不得不說,從顏值上說,玄貓比滾地錦确實好看得多,一身黑色皮毛油光水滑,看着特別有精神。

紀娘子又問柳賀:“賀哥兒後面不必那麽辛苦了吧?”

柳賀點點頭:“府試的準備我已做足了,再多看看文章,就等府衙張榜了。”

于是自這天起,紀

娘子開始變着法的給柳賀做好吃的。

按理說她該前半個月做些好吃的,但柳賀心思全在讀書上,匆匆扒完飯就去寫文章了,紀娘子做的菜再好,他的注意力也不在上面。

紀娘子雖然不懂府試的流程,但之前縣試時柳賀也是如此,張榜前刻苦讀書,一旦衙門出了榜,他反而能外出走走。

“你少往山裏去,山上有蛇,路也不好走。”

“知道了,我等府衙出了榜再出去。”

“又要去上十日吧?我提前給你準備。”

“娘,不用着急,府試還沒開考呢。”

紀娘子收了碗,忽然嘆了口氣:“當初家裏有些餘錢,你爹想在縣裏買套宅子,将你爺爺也接上,這樣他去縣學、與同窗往來都是便利,可惜……”

其餘的話紀娘子沒有多說,柳賀也能猜到,想必是二叔哪裏又出了纰漏,他爹花錢給他滅火去了。

紀娘子心疼柳賀,住店花些錢她倒不心疼,她只是想,若是住在城裏,柳賀的飯食好歹不用擔憂,在客店中恐怕只能喝些粥吃些包子,哪有在家裏舒适?

這幾日柳賀在家讀書,二叔二嬸又上門了,說是請柳賀為禮哥開蒙。

紀娘子直接将人趕了出去,柳賀自己讀書尚且疲累,哪能再抽出空教禮哥?

周氏倒是有臉說,自家人開蒙能省錢,且柳賀過了縣試,指點禮哥倒是綽綽有餘的。

紀娘子一想到縣試前她的冷嘲熱諷,終于忍無可忍請了族老,将柳義夫妻在族老面前指責了一番,柳義也被族老狠狠教訓了一通。

這些紀娘子都沒告訴柳賀,她将擀面杖放在院內,下次那兩人再上門,她就動棍棒了。

然而柳賀雖然讀書用功,紀娘子請了族老的事他其實是知道的,因為他的書房就在院子圍牆邊上,村裏有人閑談時便聊到了這事。

柳賀打算府試後去城裏看看,縱是買不起房,先租一套住着也是可以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