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新婚(上)
衆人又大笑起來,梁大嬸已經笑的眼淚都出來,邊抹眼淚邊對蘇二嫂道:“蘇嬸嬸,你啊,還真是偏心你侄兒,哪有這時候就把新娘子交給他的?”裘媒婆也笑着接話:“就是就是,這啊,不難為新郎也就罷了,連別的事都給忘了。蘇嫂嫂,今兒這事,我的說一說你。”
七嘴八舌之中,茭娘一直低垂着頭,盡管蓋頭蓋着,茭娘只能從蓋頭縫隙中看到一點點地面,可茭娘還是聽到蘇桐的聲音,感到蘇二嫂又把自己攙扶着,往堂屋走去。吳能夫妻早早就在堂屋裏坐好,一條紅氈從樓上一直鋪到堂屋裏,這條紅氈,是柳二爺知道外甥女成親,特地遠道從杭州帶來的。此刻柳二爺坐在吳能下手位置,今兒他除了來賀喜,還要送茭娘出嫁。
蘇桐和茭娘兩人被衆人簇擁着在吳能夫妻面前站定,雙雙拜下,吳能夫妻說了該說的吉利話。茭娘也就要出門上轎,衆人簇擁着茭娘和蘇桐出去。柳氏站起身往外追了兩步,眼中全是依依不舍。
吳能眼中也不覺有淚,但還是用大拇指擦了擦眼裏的淚就高聲道:“略備一杯水酒,諸位還請入席。”除了送親的柳二爺蘇二嫂等人之外,別人送到門口也就各自轉來,各自入席。
今兒的席面備的很好,柳氏坐在堂屋裏,鄰居們都在誇贊茭娘這嫁的好,柳氏努力和她們說笑,但眼中還是有絲不安。梁大嬸笑着給柳氏倒杯酒:“嫁女兒就是這樣,我瞧着,蘇進士人極好,你啊,先喝一杯。”
另一鄰居也笑着道:“不說別的,你那親家母瞧着也是和氣的,等到三天後回門,那時候,你就放心了。”
柳氏收起思緒,端起酒杯和衆人說笑,眼卻還是往外望去,這會兒,只怕女兒已經到了蘇家,不曉得順不順利?
蘇桐家這邊就比吳能家要熱鬧的多,賀客更多,鼓樂更多。花轎一到了門,紅氈就從轎子下一路鋪進去,直到堂屋內。裘媒婆扶着茭娘下轎,茭娘心中難免掠過一絲慌亂。這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雖說人見過幾面,但這要長久相處,還是不同。
裘媒婆也不是頭一回送新娘出嫁,茭娘那傳來的些許顫抖,她心裏也明白,不由抿着唇笑了笑,湊在茭娘耳邊道:“這會兒啊,不用慌,做錯了什麽也沒人笑話你,慌的時候還在後面呢。”
前面一句茭娘還在心中感謝她想的周到,等聽到後面一句話裏的意思,茭娘一張臉頓時羞紅了,這一含羞心也就不慌了,紅氈已經走完,茭娘和蘇桐,站在紅氈盡頭,雖然看不見面前情形,茭娘也曉得,前面必定是蘇母滿面是笑的坐在那裏。
至于觀禮的賓客,茭娘只能隐約聽到蘇母和柳二爺在說客氣話。傧相已經高聲贊禮,茭娘收起思緒,一拜天,二拜高堂,三,就是夫妻對拜。茭娘伏身又起身,喧嚣的聲音都已遠去,耳邊清晰可聞的,只是對面男子的呼吸聲。
這一拜,從此之後就是永結同心,白發到老了。送入洞房四個字高聲響起時,茭娘心裏想着的,卻是另外八個字,就算隔了蓋頭,茭娘也想擡頭看看對面的男子,此刻他面上的神情是什麽樣的?是不是也和自己想的一樣?
蘇桐已經看見茭娘在蓋頭下擡頭,他很想對茭娘露出一個安心的笑,告訴她不要擔心,不要害怕,有自己在身邊,這一路,一定會走的很穩。
衆人已經簇擁着他們進了洞房,在床邊坐定,蘇二嫂拿過喜杆,蘇桐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蓋頭挑掉。蓋頭掉落時候,茭娘和蘇桐四目對視,看着眼前朝思暮想的人,蘇桐和茭娘都露出甜美微笑。
“新娘子好大方,也不害羞。”已經有人笑着打趣。是啊,這會兒,做新娘子的,該害羞低頭,而不是這樣大大方方地,和丈夫對視。茭娘曉得自己該低頭,露出羞澀笑容,可是面前的男子,是自己愛慕已久的男子,這世上有這麽多的人,可只有他一個人,自己願意嫁給他,願意跟着他,迎着風,對着雨,永永遠遠不變。
這樣的人,放在眼前瞧多久都不會厭倦,又怎舍得在此刻,低頭害羞呢?
Advertisement
蘇桐看着茭娘,那雙明亮的大眼依舊像記憶中一樣美麗,不,比那時候還要美,畢竟那時候是在水中,是很狼狽。可現在她脂光粉豔,笑靥如花。這是一個多麽美麗的姑娘,多麽有主見的姑娘,失去她,會追悔莫及的。
“不但新娘子大方,新郎也忘了該坐下了。你們兩個,難道要這樣一起看到明兒一早?”蘇二嫂和裘媒婆雙雙開口,兩人說完,相視大笑。
都忘了,揭了蓋頭之後,該并肩坐好,等人撒帳的。吳能的面微微一紅,坐在茭娘身邊。接親人已經上前,把蘇桐的衣襟蓋在茭娘衣襟上,取其夫在上,妻在下,妻子柔順的意思。
等人一放開,蘇桐悄悄地把自己的衣襟拿開,和茭娘的衣襟并排在一起,夫妻夫妻,是要同心協力,分什麽高低上下。蘇桐這個動作做的很小心,很多人都沒看到,茭娘卻看的清清楚楚,她唇邊又現出美麗笑容,這樣的笑容落在蘇桐眼裏,讓他又有一瞬的失神。
蘇桐還沒回神過來,就被一把棗和桂圓砸在頭頂,接着吉利話連串響起。茭娘又笑了,這個人,似乎一直沒變呢。
這樣的笑容該常看見,而不是深藏不見,蘇桐望着茭娘的美麗笑容,心中暗自這樣想。
洞房內的喧嚣似乎和他們兩個都沒有關系,直到撒帳結束,有人請蘇桐出去坐席,蘇桐這才站起身,但還是看着茭娘。蘇二嫂已經推侄兒一把:“快去罷,這裏有我們呢,我們啊,不會把茭娘給吃了的。”
洞房內外又傳來一陣大笑,蘇桐對蘇二嫂腼腆一笑這才走出。蘇二嫂讓惠兒把床上撒帳的這些桂圓蓮子大棗銅錢都收拾了,這才坐下對茭娘笑着道:“我是曉得你娘是不放心的,所以我才來送親,這會兒見了我侄兒這樣,我回去和你娘說了,你娘也高興。”
茭娘嗯了一聲,蘇二嫂拍拍茭娘的手:“怎麽這會兒反倒腼腆起來,不肯說話了?我和你說,你也知道,我嫂嫂你婆婆是個和善人,你沒什麽好擔心的,等去赴任之前,你還能多回兩趟娘家,這多好。”
茭娘這才伸手摸摸肚子:“蘇嬸嬸,我不是害羞,我是……”茭娘湊到蘇二嫂耳邊:“我是有些餓了。”新娘子上轎,這一路直到進了洞房再到新郎去坐席再回來,洞房內都有人,水火之事自然不方便。因此新娘子這一天從起來到這會兒,都沒有吃東西也沒喝水。
蘇二嫂抿唇一笑:“得,我就知道你不是這樣腼腆的。”說着蘇二嫂就自己動手,給茭娘倒一杯茶,又給她拿兩塊點心:“你先墊一墊,等我再給你要碗雞絲面來。”茭娘一杯熱茶喝下肚,這才覺得舒服些。又三口兩口把點心吃下去才有空招呼蘇二嫂:“嬸嬸,不用了,這會兒我聽着,似乎又有人來了。”
果真外面響起笑聲,還有人說來瞧新娘子,想來是四周的鄰居。蘇二嫂把茶杯放回桌上,又拿過帕子,茭娘趕緊擦了手,重新在床邊坐好。就有人說笑着進來,她們和蘇二嫂多是熟人,蘇二嫂招呼着,也有人誇幾句茭娘生的好,有福氣這類的話。
那杯茶和點心,也只夠溜一個縫,茭娘邊聽着她們在說笑,邊覺得又開始餓了。面上卻要保持笑容不變,正在坐立難安時候,已經有人進來說新郎進房來了。有人起身笑了:“好着急的新郎,這會兒天還……”
“也不早了,方才就掌了燈,算着,都快寅時了。”蘇二嫂的話讓衆人又說了幾句閑話,蘇桐已經走進洞房,衆大娘嬸子又打趣他幾句,這才各自離去。蘇二嫂離去之前,還把洞房的門關上。
蘇桐坐在茭娘身邊,剛要說話就走到門口:“你今兒一定餓了,我剛才讓他們下了碗面,好讓你墊墊肚子,怎麽還沒送來?”蘇桐這樣體貼,茭娘唇邊露出一絲笑,對蘇桐:“也不算太餓。”
“那就還是餓了。”果真門被輕輕敲響,蘇桐打開門,一個小厮手裏端着碗面站在新房門口:“這是您要的面條。”蘇桐接過,也不讓小厮進來,把門關好走到茭娘身邊:“你先吃,吃完了再說話。”
這種語氣怎麽覺得和自己很熟?茭娘起身走到桌邊,蘇桐把碗放在桌上,一碗細面,上面飄着細細菜葉,湯很清,聞着也很香。茭娘拿起筷子挑了一根面,還沒放進嘴裏就把面條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