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林家賈府

林家子抛父進京都賈家衆正門齊相迎

這日,林如海将兩兒一女叫來書房。林如海之妻賈氏已于雍正十三年元月過世,留下一子名林赫玉,一女名林黛玉的。林如海還有一庶子,名叫林玄玉。

“赫玉,我兒也有整十歲了。如今新帝登基,為父本是先帝的舊人,到底身份尴尬。往後林家還得靠你支撐門戶了!”

“赫玉悉聽父親教導。”

“我兒可知我為何給你取名赫玉?”“赫者,明也,火赤貌。”

“恩,說的不錯。”林如海點頭道,“還有一句,以赫厥靈,可知出自哪裏?。”

“詩經,大雅,生民。”

“很好。”

林黛玉牽着林玄玉,在一旁靜靜聽着。卻又聽得林如海說,“赫玉,為父想讓你去參加下科的科舉。”

“父親!”林黛玉忙說,“黛玉聽聞今年乃是科舉之年,即便三年一科,哥哥也才十三歲啊!”

“不是那科,是乾隆二年丁巳恩科。”林如海說道。

“恩科?”五歲的林玄玉不解。

“今新帝登基,本該開恩科取士,偏恰巧遇上了科舉之年,便将這恩科往後挪了一年。為父也知道,十一歲着實小了些,便是中了狀元,也是不得大用的。只可惜為父乾隆三年便要卸了這一任差事,卻是等不到下個科舉年了!”林如海嘆了口氣,“你便是中個三甲,在翰林院清清閑閑熬資歷才好!”

“赫玉自當盡力。”

林如海又招手讓玄玉過來,拉着玄玉對赫玉說:“自你母親去後,你京城外祖家時常有信來,恐你們兄妹二人無人依傍教育,欲遣了船來接。先前我托辭熱孝在身,都給推拒了。而今已過了周年,再做推脫難免遭人诟病。你就帶着黛玉去你外祖家先住些時日,好好溫書吧。”

黛玉年紀尚小,只覺得有所不妥,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赫玉卻已出聲:“只我和妹妹?玄玉呢?”

Advertisement

“今兒叫你們來就是為着這事。你們可記好了,你這外祖家原是不入八分的一等奉恩輔國公,封號為榮。今這爵位已有你們大舅舅賈赦襲了,乃是一等輔國将軍。這榮國府最是長了雙勢利眼,見玄玉是庶出便不願提及。如今為父官居從二品巡鹽禦史,他們自不敢薄待了你們去。若有朝一日為父有什麽不測,你們倒不如去尋為父舊友,他向來心慈,定會照料你們的。”

“舊友?”

“忠孝侯薛天相。我與薛賢弟相識的早,赫玉百日之時,他曾攜夫人及一雙兒女來過。前幾年他們府上好一陣忙亂,我也不便去打擾。此番你們進京,我便是想着将玄玉托付到他家。”

“玄玉不要和姐姐分開!”林玄玉與黛玉關系最為親厚。

“玄玉聽話。那家有位寶铉姐姐,你若是想你姐姐了,便去求她将黛玉接來小住幾日也是可以的。”林如海摸摸玄玉的小腦袋,又對黛玉說,“那榮國府裏很是沒個規矩。你也不必搭理,多多想着自己就是了。薛家大姑娘早年因救駕有功,被太上皇收為義女,現已是封了和碩純敏長公主了。她若使人去接你,想那賈家也不敢攔着。但且記着,那薛家二姑娘的生母也是榮國府的親戚,只這母女二人心思狠毒,已被逐出薛家。我兒若見了,需得提防着些!”

赫玉上前,“父親請放心,赫玉定當護得弟妹周全!”

“為父現在最擔心的,便是那府拿黛兒的親事來說事了!若有這麽一日,也只有去求忠孝侯和長公主出手相助了。切記,若見着合适的,便寫信告知為父,也好先為你妹妹定下。還有便是玄玉,他是庶子,又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倒也不盼着他有什麽大造化。黑而有赤色者為玄,為父為他取這個名兒,便是希望你們能多多照顧着他些。”

“謹遵父命。”

在去京的船上,黛玉獨自坐于房中思量。

昨日哥哥已是将賈府諸事說了個大概。大舅舅既襲的是一等輔國将軍的爵,便早該将門匾換成将軍府,再者這府邸的規制也該改了。府中諸多逾制,若有有心人上告,必成大禍!再有,既是大舅舅襲的爵,斷沒有讓二舅舅住了正堂、大舅舅反隔斷了花園辟了院子令住的道理!外祖母再偏心,也不能不顧規矩禮法啊!

如此人家,将來必有禍事。今至其家,必得步步留心,時在意。不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免得被人暗害了去!

黛玉一行棄舟登岸時,便見有幾個婆子上前打探,問明了确是榮國府姑爺林大人家的少爺小姐,忙不跌的表明了身份。原是榮國府遣來的三等仆婦,特地來到碼頭候着的,現終于等到人了,連說要給黛玉請安問好。

赫玉聽了,心中不喜。既連連去信揚州要接人,怎就派了幾個三等仆婦來!自家妹子身嬌肉貴的,豈有叫她們近身的道理?便是尋常人家,三等仆婦也是進不了內門的,要給大家小姐請安問好,像什麽樣子!因而命小厮将她們領了來,只說路途辛苦,黛玉身子不适不便相見。

那幾個婆子問了安後,便急急的開了口,“表少爺,咱們榮國府早已打發了轎子并拉行李的車輛來此等候多時了,還請表少爺帶着表小姐早日啓程。”

赫玉聽着竟有催促之一,強忍了怒意,“嬷嬷們且等等,家父命我兄妹二人先将玄玉送往京中舊友的府上,再去拜會外祖母。”

不想那婆子竟撇撇嘴,說道:“表少爺慈善。交由小厮送去便是了,何必親自跑一趟。”

雖有林如海一句“這榮國府最是長了雙勢利眼,見玄玉是庶出便不願提及。”赫玉也料想不到榮國府一個三等仆婦也敢看輕玄玉!正待斥責,卻又有一小厮來報,“大少爺,忠孝侯府的管事求見。另有純敏長公主身邊的嬷嬷,要向小姐請安。”

“快請進來。你去告訴小姐身邊的丫頭,好生為小姐準備着。”

那幾個婆子本是榮國府的粗使婆子,輕易不進內門的。原想着王夫人只遣了自己幾個來,又聽聞自家姑娘已經過世,這姑爺也不過是在揚州為官,揚州哪比得上京城?想也不是多看重這表少爺表小姐的。聽聞有侯府管事求見,倒也吃了一驚,再聽得這表小姐竟有長公主身邊的嬷嬷來請安,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了。

只是到底想着老太太的吩咐,老太太挂念外孫外孫女,定要盡早把人接到才好。躊躇多時,終于有一人開口,“這...不知表少爺準備何時啓程?這榮國府在魚眼胡同,倒是還有好些路呢。”

“倒是不必,由東便門進城,再走崇文門,去鐵獅子胡同才是便宜!”只見一青年笑着進來,正是薛家管家的長子薛安,現已做了侯府的管事,修心也做了寶铉身邊的管家娘子。薛安對赫玉行了個禮,“林少爺一路可好。怎不見玄玉少爺?我們侯爺自得了林老爺的信便一直挂念着,想請您過府敘話。”

“那赫玉就打擾了。”

林赫玉帶着弟妹拜見過薛天相,便有丫鬟來請入內見女眷。赫玉已有十歲,便推脫不去了,只黛玉領着玄玉去了。

薛天相見其知禮,很是滿意。又心中可惜,到底年歲差了些,不然說與寶铉也是好的。

且說賈家,那幾個婆子回去向賈太夫人回了話,賈太夫人雖心中不喜,倒也樂得與侯府和長公主攀個交情!故遣了人往侯府接人。

寶铉來此多年,終于是見着了林黛玉,心中歡喜。在與之交談,更深覺其不負才名!薛夫人頭次見着玄玉,才五歲,正是可人疼的時候!薛夫人見了便抱在懷裏撒不開手,好一陣喜歡。

此間高興着,修心卻走了進來,與寶铉耳語了兩句。

寶铉冷笑一聲,轉頭問黛玉,“我與你在這說的開心,你外祖家倒急急遣了人來接,你可去?”

黛玉還沒回答,玄玉倒先哭着嚷了起來,“姐姐別去!父親說那府不讓玄玉去,姐姐去了,玄玉就只能在外頭想念姐姐了!”

薛夫人見了心疼,便對黛玉說:“你就留在我們府上住幾天。”

“長輩有命,本不該推辭。只是外祖母那裏......”黛玉猶豫道

“這有什麽。”寶铉笑道,“修心你去同賈府的人說,就說本公主見了黛玉喜歡,先留下住着。過幾日再派人護送了去。”

三日後。

一行車馬停在了榮國府門前。門房過去詢問。

“我們是忠孝侯府的。侯爺派我們護送林家大少爺、大小姐來貴府。”薛安說道。

那門房忙說:“太夫人命備了轎子日日等着。還請表少爺和表姑娘下車,乘了轎子進府。”話音未落,西邊角門裏便有幾個轎夫擡了兩乘小轎來。

薛安見其不開中門,也沒有開側面的意思,想起修心同自己說的,長公主聽聞榮國府最是勢力,又有二老爺之妻王氏是原王姨娘的親姐妹,與林夫人不睦,怕是會讓林家少爺小姐走角門入府!冷笑一聲,轉身向馬車行了個禮,對門房說道,“和碩長公主與林家小姐一見如故,親自送了回來。還不趕緊進去禀報,開中門相迎!可別怪我沒提醒你,以長公主的身份,本應于路旁相迎。只今日長公主未列儀仗,又已到了門口,便輕省些。有爵位者着朝服,有官職者着官服,命婦做大禮妝扮,餘者相從,于正門外跪迎。”

榮府一陣忙亂,好容易才将人迎入榮禧堂,賈府男眷們都避了出去。

寶铉于正面左側紫檀雕螭上坐了,見衆人都立在堂上,便指了左首的交椅讓賈太夫人坐了,又指了次座與邢夫人。那王夫人暗恨邢夫人越過了自己,卻見寶铉指了第三張交椅對王熙鳳道,“宜人也請入座。賈同知雖說是捐的官,一時沒有诰命下來,到底也是正五品。”又對着王夫人說,“賈員外郎乃從五品,委屈宜人下首就座。”趙姨娘正暗笑,寶铉環顧了下,也指了她坐于王夫人下首。而後是周姨娘。賈赦侍妾雖多,卻沒個正經的姨娘。

後又指了右側座,一次是黛玉、李纨、迎春、探春、惜春。賈寶玉早被寶铉打發了跟着賈政一同避出去了。

終于坐定,寶铉開口道,“我見了黛玉很是喜歡,因而留了幾日,賈太夫人莫要怪罪。”賈母忙起身行禮,連說不敢。寶铉虛扶了一下,又說,“黛玉身子弱,如今還常吃着人參養榮丸,我見那藥方子對人參挑剔的很,往後便由我府上配了給她送來。黛玉住哪個院子?”

賈母忙說,“因是冬日裏,還未及收拾。便先暫安置在老身房裏的碧紗櫥。那兒原是老身孫子寶玉住着,今将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兒裏。等天兒暖些,再與他們收拾房屋,另作安置。”

“胡鬧!哪有讓來作客的官家小姐同自家少爺同住一屋的道理?再有,林家大公子又住哪裏?”

王夫人賠笑道“原是想着讓侄兒侄女住了我院子裏頭的東小院。”

“東小院?”寶铉皺眉,“既有東小院,那西邊呢?”

“西邊是趙姨娘與周姨娘住着。”

“從沒有這般薄待客人的道理”寶铉拍桌道,“偌大個榮國府,竟找不到一個清靜可住人的院子?”

邢夫人忙說:“若說清靜,便是梨香院了。原是榮國公暮年養靜之所,小小巧巧約有十餘間房屋,前廳後舍俱全。有一門通街,西南另有一角,通一夾道正房的東邊了。長公主以為如何?”

王夫人原是想将這梨香院留與自家妹子。放妻文書說得好聽,王氏到底是被休棄的,與寶釵在金陵過的很是不自在,已來了信,準備着來京投靠。聽了王夫人的話,忙插嘴,“這梨香院到底過于清淨了些,小孩子家住着,卻是不合适。”

寶铉拍板道,“清靜好,正好關起門來守孝。林家帶來的仆從不多,十餘間盡夠了。就住梨香院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