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魏時一直等天色完全暗下去,這才回府,一覺睡到大天亮。

考完試的人輕松惬意,但是遠在千裏之外的燕縣知縣府就不是那麽回事兒了。

夫人李氏的心尖子,整個魏家二房的寶貝疙瘩,得了風寒。

這可不是小事情,小孩的夭折率高,輕易病不得,不是吃了藥就能好的事兒。

李氏已經讓人把燕縣頂頂好的郎中請回府了,還派人去了州城請郎中,什麽藥材都不缺,伺候孩子的下人也精心,房間裏燒的也是上好的無煙炭。

總而言之,李氏已經把能做的全都做了,最好的東西全都給自家兒子用上了,但是高熱一直未退,生生愁死人。

魏仁對這個嫡子還是很看重的,一開始沒少過來,但是随着李氏的脾氣越來越差,魏仁幹脆借着縣衙有事躲了。

縣衙有沒有事,李氏還不知道嗎,自家老爺是個憊懶的,連百姓都知道,知縣不管事兒,就是個白領俸祿的,兒子病了,倒是積極起來了。

魏仁躲在外面不敢回來,府裏的其他人可躲不出去,下人哪有不服李氏的,被罵、被罰甚至被打,都不敢吭一聲。

府裏頭的兩個姨娘,按理來說也算是半個主子,可照樣被遷怒了,撿佛豆的撿佛豆,抄經書的抄經書,連點兒緣由都沒有,就直接被罰了,上哪兒說理去。

總之一句話,夫人不好過了,整個府上誰也別想好過。

好在,州城的郎中到達之前,達哥兒的病總算是控制住了,高熱已退,風寒雖然還沒有好利索,但不發熱了總歸是沒那麽吓人了。

等收到魏時考取縣案首的信時,魏達的風寒已經好了。

雙喜臨門,魏仁心裏頭高興,面兒上卻是不發一言,對他來說是雙喜臨門,對夫人來說就是一好一壞了,好不容易消停幾天,他才不想再去招惹那個母老虎呢。

大哥上次來信,不光要讓時哥兒長期留在柳州城那邊讀書,還要把白姨娘也接過去,這事兒他還沒跟夫人說呢。

說實在的,時哥兒留在大哥那邊讀書,魏仁心裏頭是一千個一萬個願意,大哥學問比他好,柳州城也比燕縣要繁華的多,關鍵是時哥兒不在府上呆着了,夫人也能氣順幾分,他能不樂意嗎。

但是把白姨娘接過去這事兒就不行了,他攏共就收了兩個姨娘,一個周姨娘,比他還要大一歲呢,早就不去那邊了,另一個就是白姨娘了,二十七歲,還是好時候,長得好,性子柔,頗得他喜歡。

關鍵是把白姨娘送走了,夫人也未必肯再給他一個通房,他總不能一直去夫人的正院吧,那非得把他逼瘋了不可。

所以讓白姨娘去柳州城這事兒,能拖就拖,實在拖不下去了再說,他就不信,大哥堂堂一個知州,府上還能缺了照顧時哥兒衣食起居的人,非得把白姨娘弄過去。

魏達得風寒這事兒就算是過去了,整個府裏都是李氏管着,所有人都覺得魏達這場風寒是意外,畢竟天氣冷,哪怕屋裏頭燒着炭,開門關門的也會把寒氣帶進去,小孩體弱,得病是很正常的。

不過李氏還是對兒子更上心了,伺候的人又加了好幾個,除非魏仁留宿,否則的話,她都跟兒子待在一個房間裏,自己瞧着才能放心。

當然了,魏仁是絕對比不上兒子在她心裏頭的分量,之所以哪怕把兒子送到隔壁,也要讓魏仁留宿,還不是因為想再生一個嘛。

她雖然年紀不小了,可小兒子生下來也才一年多,未必不能再懷一胎,自個兒親生的兒子,誰還會嫌多。

魏時只寫了四封信,一封是給自家父親的,一封是給姨娘的,一封是給大伯的,還有一封寫給的是自家堂兄,壓根兒就沒有母親的。

所以李氏根本就沒有收到庶子考中縣案首的消息,當年她有了自個兒親生的兒子,便直接放棄了從白姨娘那裏抱過來的庶子,下人基本上全都抽借掉了。

但是她不屑于在庶子身邊安插人,愛怎麽着怎麽着,她不管也不問,這孩子是好是壞随便,對于她來說都無所謂,反正二房這些東西都是她兒子的,她手裏的這些東西更是她兒子的,跟姨娘所出的庶子沒有一丁點關系。

李氏從來都不覺得庶子可以壓過她的嫡子去,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命,從出生就決定了,從白姨娘肚子裏出來的庶子會讀書,那從她肚子裏出來的嫡子就更會讀書了。

以後她再讓哥哥給達哥兒請位名師,達哥兒的将來豈是魏時可以比的。

總而言之,李氏是沒把魏時這個庶子放在眼裏。

同樣收到消息的魏大伯,直接跑到後院跟母親報喜去了,魏家下一代的領頭羊,就得是這個樣子,光指望定哥兒不行,達哥兒太小,現在還使不上勁兒。

“案首好哇,咱們家還從來沒出過案首呢。”魏老太太喜不自禁,老魏家讀書是從老頭子開始的,從老頭子到兩個兒子都沒給她拿過案首回來。

“準備準備,待會兒去給你爹上柱香,告訴他這個好消息。”老頭子就盼着家裏的小輩兒會讀書,這要是還活着,聽到這個消息,怕是要樂的跳腳了。

“應該的,應該的,是得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爹。”魏仁樂得直撚胡須。

大侄子去趕考之前,他就覺得有可能會考中縣案首,但是沒敢跟孩子說,就怕有壓力,再者,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萬一出個什麽天才神童,他也怕這案首沒了。

好在,他怕的那些事兒都沒發生。

“父親這是也收到時哥兒的信了吧。”

魏定看了信之後,就立馬去了前院想跟父親分享這個好消息,聽父親來了祖母這兒,他又慌着往這邊趕,瞧兩個人高興的,應該是知道消息了。

“你也看到了,時哥兒再有幾天就過來了,回頭讓你娘好好準備準備,到時候咱們一大家子坐在一塊慶祝慶祝。”

二房那邊,二弟和二弟妹不可能過來,但是可以把白姨娘接過來,以後就留在這兒照顧時哥兒的衣食起居,蓉姐兒那邊兒一家人倒是可以過來。

其實要不是時哥兒還要準備四月份的府試,他還想多請幾位下屬,好好慶祝一番。

魏大伯滿面春風的回了衙門,不到半炷香的功夫,衙門裏頭的人就全都知道了——魏知州的侄子考中了縣案首。

縣試雖說只是科舉的第一個臺階,可并非是所有的人都能邁上去,而且這邁上去的人裏也分三六九等,最好的自然是案首。

更何況魏知州的侄子今年才十一歲,就已經是縣案首了,以後妥妥的是個舉人,考中了舉人,那可就能當官兒了。

再好一點兒,考個進士,跟知州大人一樣,光宗耀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