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二十八
下午客棧來的客人比平日少了些,雲微在送走最後幾位客人之後,看看還挺多人穿行的街道,隐隐有些心動。知會了丁胖子一聲後,便獨自上了街。
太陽已西斜,走在街上不免有些許寒意,雲微伸出手搓了搓,随即縮回袖子中。各路的人在街上來來往往,提着面人跑過的小孩,挑着擔子的大漢,三兩坐在茶棚中閑聊的漁夫,以及挽着丈夫手臂巧笑倩兮的婦人。雲微一邊走一邊觀察着,不禁感嘆,轉眼間便過去好些日子,轉眼間這些日子中,就發生了那麽多事情。不過現在,似乎好了些。
張良在認了她這個朋友之後越發慷慨了,別的不說,單這個人情就還得分量充足。和石蘭每天一起打點客棧大小事務,也成了熟人。相處久了和墨家的諸位也熟絡了起來,雖然不怎麽見蓋聶和高漸離,但偶爾也會受雪女關照。至于直性子的大鐵錘,擡頭不見低頭見的丁掌櫃,還有話唠小跖,與他們坐在一起每次都能侃上大半天。
在路邊的小攤旁走走停停,小兄弟長小兄弟短的叫喚便也入了耳。雲微不禁扶額,要說什麽不順心的,估計就是總是被人認錯性別的事情了吧。她自覺得長得也不兇神惡煞,生得也不五大三粗,怎麽見到她的人就這樣肯定她是個小兄弟呢?
有意無意地觀察着路上三五成群走過的姑娘們,圍在一塊說說笑笑,談論着針線女紅,烹茶燒飯,衣裙的下擺盈盈搖動,頭上花簪裏吐出的串串珠子随步履輕擺。雲微再低頭看看自己腳上污泥還沒擦幹淨的鞋子,想想自己平時走路是個什麽架勢,心中已經明白了,無奈聳肩,這樣一對比,認錯也是自然,看來自己真的永無翻身之日了。
一邊想一邊走,不知不覺到了一個首飾攤前,雲微習慣性地掃了幾眼,卻忽然被吸引了目光。
她忍不住走近了一些,方才那一眼掃過,看見的是幾縷靜如深水的光,現在仔細看看,發現是一根簪子,在上面有一塊小小的墨綠色玉石。木簪頂端雕着三瓣花,雖是木頭做的,卻是薄薄的幾片,上面雕着些紋路,聚成一束,看上去真的像一朵欲吐而未開的花。而這一塊深色的小石頭,就嵌在花瓣之間。
“這位小爺,可看上了哪些個?”攤主見雲微站在攤前不動有了這麽一陣,便滿臉笑意地站起來詢問。雲微表情一僵,蒼天啊,這回更絕,直接從小兄弟升級成了小爺,她該感到高興嗎?
攤主立即不停嘴地讓雲微看這看那,雲微敷衍性地掃了幾眼,金紅銀翠,躍魚飛雀,攢珠掐絲,還真是五花八門。那攤主見雲微目光沒有定在某一處,便又開口問:“小爺這下挑首飾,可是要送給哪家的姑娘?得看看是怎樣的姑娘才好配上怎樣的首飾,這姑娘生得是清雅秀麗,還是明媚端莊?”
雲微原本垂首掃着攤子上的東西,聽到這句話之後擡頭:“送給一個和我長得差不多的姑娘。”
攤主受到了驚吓,嘴張得能塞下一只雞。
雲微見狀,吞了口唾沫補了一句:“我妹妹。”攤主的神色便恢複了正常,口中念叨着難怪難怪。雲微重新垂下頭,目光繞了個大彎,最終還是落在了那木簪子上。
攤主注意到了雲微的視線所在,便取出了那個木簪子,噼裏啪啦地誇了一串。雲微一邊聽一邊腦中篩着有用的信息,結果半天就只篩出來了“看那做工多精細”和“看那玉多漂亮”兩條。攤主叨叨了半天,把簪子遞到了她手上。雲微輕輕接過,拇指摩挲着幾片木刻的花瓣,再拂上那塊玉石,一股溫熱的感覺從手指傳遞而上,似乎驅散了些傍晚的寒冷。雲微執起簪子,卻一下子愣住了,她根本不知道該怎麽戴,該插在頭上哪裏還有怎麽插才不會掉下來,之前一直都是發帶束一條長辮在腦後,從來沒人告訴她該怎麽挽發簪。
或許是因為接近夜晚的緣故,雲微感覺周圍也似乎變得更冷了。左手在袖子裏面握了握,她猶豫了一下,舉起的右手終是緩緩放下。恰此時身後有三五姑娘慢步走過,一邊似乎很是興奮地聊着什麽,說的話有一句沒一句地飄進她耳中。
“剛才那位,可是儒家的三當家張良先生?”
“當然是他了,除了張良先生之外,又有誰能這麽,這麽……”
Advertisement
“唉,單是這般翩翩風度,桑海城便無人能比。可惜小聖賢莊在山上,不然天天都能見着他了。”
“不知道小聖賢莊收不收女弟子呢?”
“……”
聲音漸行漸遠。雲微瞟了一眼她們走來的方向,并沒有看見哪個認識的人,執着木簪子的手突然握緊了它,擡頭問:“這簪子怎麽賣?”
“小爺眼光真是好,”攤主臉上笑容愈盛,“這做工再加上這塊美玉,找遍桑海城恐怕也找不着第二家有了。既然小爺這樣喜歡,我這回就便宜些給小爺,六百個半錢賣了如何?”
雲微身形一頓,極短的一瞬之後将簪子放回到攤子上:“抱歉,不買了。”說罷轉身就走,也不管身後的小攤販是個什麽反應。轉進了一條小巷,除開巷口一家馄饨攤之外,裏面空無一人。雲微停住步伐,默默站在原地。
二層的窗戶半開,恰将這一段路收入窗框之中。
裏頭的人談天說地,侃着自己近來或許久以前在哪裏的見聞經歷。茶香随熱水傾出而升騰,張良望向窗外,看着巷子裏那個灰衣的人影。
指尖輕觸茶杯,點點溫暖傳來,而窗外的風吹入,又夾帶着冷意。張良默然看着,入夜的風一陣陣吹,她身上的衣服被風一次一次拽起來,但人卻沒有動。
張良眼神微微黯淡,輕扣着茶杯的手也停了下來。因為是俯視,方才在窗邊看得一清二楚,簪子遞到她面前時,右手緩緩從袖子裏伸出,小心翼翼地拾起它,好像面前的是一個從沒見過的稀奇玩意一樣。而在與攤主人說了一陣子之後,又毅然決然一般地,把簪子幾乎是拍着放到了攤子上。
這個年歲的姑娘,哪個沒有幾根漂亮的簪子釵子,而她把簪子舉在半空中的動作,卻是僵硬得笨拙,甚至有些滑稽。平日在客棧裏忙碌,若非劈柴燒飯滿臉灰塵,則是手挎食盒上山下山。除此之外,便是舌戰諸弟子,以一人之身對抗來歷不明的黑衣人,一手弓箭耍得流暢穩準。時間長了,大家似乎都忘記這其實是個小姑娘。
正想着,巷子中的人影忽然動了動,回過身走向巷子的出口,步伐一如平常。
張良握緊了手中的茶杯。香氣袅袅帶着濕意,卻又似乎太濃使人喉嚨發澀。
眼前蹿出一個影子,雲微略吓了一跳停住腳步,聽來者懶洋洋道:“難得見你也在街上閑逛嘛。”
雲微舒了口氣,吊着眼簾以同樣慵懶的聲音回道:“小跖你能不這麽吓人嗎。”
“我可不覺得雲微小兄弟很不禁吓。”盜跖雙手交叉在腦後,輕松地和雲微并排走着,後者嘴角抽了抽:“你欠打了是不是?”
盜跖聳聳肩不回答。雲微搖頭,她本來也是說笑,就沒理他了。盜跖瞄了她一眼,問道:“我看剛才你拿起來那個簪子,樣子還不錯啊,怎麽不買了去?”
雲微嘴角又抽了抽:“盜跖大哥,我一個普通店小二不比你偷王之王不愁錢兩不夠用。就算我從今天開始日以繼夜地砍柴,不吃不喝,一天頂作兩天算,一年也不知能不能湊得夠。”
盜跖的嘴張得能塞進兩只雞,片刻後搖頭:“這麽貴,唉,其實遠遠看着上面那塊玉,我也猜到是好東西了。果然身為墨家弟子,就擺脫不了窮這一個字啊。”
“這還只是粗略算算。”雲微撇嘴,“誰知道天明什麽時候又會下山來纏着讓我給他買烤山雞,一只烤山雞差不多也得兩個半錢,最近還漲到了三個半錢。你們巨子可真真不好伺候。”
“嗯……”盜跖深有同感地點點頭,轉而又說道,“或者――你試試找丁胖子借錢?或者找張良先生?天明這小子吃了咱們這麽多燒雞,就讓他去找張先生求情就好了。”
“……你覺得丁胖子有這麽多閑錢嗎,”雲微閉眼搖頭,“能不能借到是一回事,就算借到了我該怎麽還,把我賣了都不知道還不還得上。”斜眼看了看盜跖,“不過把你賣了好像可以啊,你賞金多少來着?七千還是八千兩黃金?”看着盜跖一臉的緊張,笑了笑,“開個玩笑,其實那根簪子也沒什麽用。”
“真的?”盜跖一臉不相信。
“真的。”雲微點頭,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倒是可以拿來戳人,但是太短了當竹箭用射不出去。”
“戳人?這想法倒有意思。”盜跖打趣地笑笑,随即低下頭思考起來。雲微也不說話,就這樣走在路上。面前有一塊小石頭橫着,雲微擡腳剛想踢一下,卻又像想到了什麽一樣邁步跨了過去。
“要不我把那簪子送你算了?咱們見面還沒有個見面禮呢。”盜跖突然停住腳步,冒出一個主意。雲微慣性地往前走了幾步,反應過來後停下,回頭看向他。
張良坐在窗邊,此時這一前一後兩個影子差不多已經到了窗框的邊緣。盜跖面對着他,舉着一只手指,一臉精光。雲微背對着他,看不見臉上的神情。
他突然想起身下樓去,但這個想法只是一瞬而逝。将茶杯放下,張良定定地注視着樓下半晌沒有發話的雲微。
張良皺眉,不知怎的,心中生出一種猶豫之感,就像在面對無法做出決定的一件事時,只能姑且由它發展。
盜跖被雲微看得心裏發毛,舉着的手也不由自主的放下了。雲微意味不明地瞟了一眼他的動作,似笑非笑地挑了挑嘴角:“算了吧,我可不想明天看見你的賞金翻個倍。”
“哎,”盜跖像是被人說中了心中所想一般,急得跳了起來,“我可沒說要去偷啊!”
“你如果要去買也是偷別人家銀子去幹這事。”雲微一句話再次把他戳穿,轉過身來繼續走回客棧,“最近局勢混亂,小心點總歸好。”頓了頓,補上一句,“為了一根簪子被人抓住,人家還以為堂堂盜王之王是采花賊呢。”
“誰是采花賊?”盜跖徹底炸了,“我對漂亮女孩的那都是欣賞!”
雲微沒忍住,噗的一下笑出聲來。
将這一幕收入眼底,張良微微松了口氣,随即心裏泛起了一絲不可言說的感受。
一面不希望她收下那支簪子,一面又希望她收下那支簪子,張良執起茶杯,将裏面的茶水一飲而盡,片刻,兀自搖了搖頭,自己這是怎麽了。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秦朝的貨幣(來源:百度百科)
秦規定黃金為上幣,單位“镒”(合20兩);銅為下幣,單位“半兩”。半兩錢在戰國秦即已鑄行,秦朝統一使用。
黃金與半兩錢的比價沒有明确記載。商鞅時代1兩黃金的價值等于12石粟,秦簡《秦律十八種》規定:1石粟值30錢,1兩黃金可折360枚半兩錢。吳鎮烽據《管子?輕重甲》的資料推測:齊200釜等于秦200石,值黃金2金,則100石值1金,1金即1镒,1镒20兩,20兩黃金可買粟100石,2兩買粟10石,1兩買5石,可折半兩錢150枚。由此可見,大約1兩黃金的比價是150枚至360枚半兩錢。
*關于貨幣的換算(因為沒找到秦漢的記錄,這裏參照唐朝之後的記錄)(來源:百度百科)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
*關于換算(糧食産量的部分參考:漢代物價和當代物價的考證,西漢吧)
根據《漢書,食貨志》中的記載,戰國時期魏國丞相李悝曾對單位土地內産糧數做了一次精算,平均每畝土地最低獲得糧食為1.5石,但是在後來又補充說,豐收年每畝土地上獲得糧食為平年4倍,也就是每畝6石,而嚴重的災荒年每畝只能獲得糧食0.3石。忽略極端的數據,事實上,按照合理的方式耕種,在戰國時期每畝地的收成通常應該是不低于2石的,甚至還要更高一點。
《食貨志》中所記載,漢文帝執政之初,晁錯曾聲言,一個五口之家所占地不足百畝,年收入不足百石糧食,應該是為了政治需要而采取的誇大說法,而不是實際情況。那麽我們按理想的标準來判斷,每戶五口人,占地百畝,畝産糧3石。那麽―年收入應該是300石,扣去十分之一的稅,剩270石。
于是大致推得普通人家一年可有約六十兩黃金的收成,則每月約五兩。按一兩值360半錢計算,六百個半錢約占一月收成的1/3
(考慮到小二是一個人,工錢肯定比家庭的收入少很多……所以說三百個半錢是天價了)
如有錯漏歡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