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要買三妮?

妯娌見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一個觀望,其他人自然也不願意上去先出頭。所以最後也就陳嬸子跟王大娘同李氏一起上了山。

等到日頭偏了西,幾個人才提着滿滿的柴胡根回來。陳嬸子想着自家男人三天兩日的趕着牛車去鎮上,就留了個心眼想讓他先去長春堂賣一回先看看價格。而王大娘早就從自家男人那裏知道,這新鮮的柴胡并不值錢,一兩兩文錢已經不低了。所以當下就借了稱,點好了分量跟玉娘跟前換了現錢。

一次七文錢,在農家可算不得少了。就算出去當小工,也就一個月一百五十來文,一天五文罷了。

等晚上時候,李氏還念着又少了的七文錢而心疼了半天。虎子今兒帶了三妮在村裏瘋玩了大半天,瞧着吃了蘿蔔跟肉渣包的餃子都有些犯困了。

虎子年紀不小了,可因為家裏屋子不夠,只能跟着李氏睡。這會兒崔玉哄了三妮睡覺,才又到了李氏的屋子。

“娘,你可不敢心疼那幾文錢,王大娘到底是相信咱們才把藥材賣過來。要是您總惦記着,只怕會惹了人不高興。”崔玉其實心裏是有計較的,可是她也知道,就算自個說出來,只怕見不到收成李氏也不會相信。所以只能換個法子勸說。

李氏心裏也是明白的,要是自個再糾結下去,為難的只會是玉娘。最後只能嘆口氣,笑着應下了。不說別的,要實打實的論起陳家跟王家對自家的恩情,也不是幾文錢能說的清的。

她擡頭看了一眼自家閨女,自打上次發熱以後,閨女一天比一天懂事兒。人情來往上,甚至比她這當娘的都要強了。相比于過去的木讷寡言讓人心疼,現在的她可真是讓人喜歡到了心坎上。

瞧着倆小的,現在一睜眼都會先找大姐呢。

一時想到閨女開朗通透了心裏歡喜,一會兒又因為想到初六趙家那邊會有人來提親而有些失落。李氏這神情也是幾經變化,最後嘆口氣讓閨女自個去休息。

崔玉并沒有多想,只以為她是舍不得銅錢。不過等以後她掙了更多,李氏一定會回過味來的。當下也不再解釋勸說了。

第二日,果然王大娘跟王家那四個媳婦都拿着小鋤跟籃子上了山。而陳嬸子也跟着自家男人陳二狗的牛車去了鎮上。

李氏知道自家閨女要把昨兒的柴胡曬上,所以也就沒再出去,而是在家裏幫着摘洗幹淨。倒是虎子人小鬼大的帶着三妮在外頭玩耍,時不時還要看一眼自家門前,防着有人進去偷學。

他以前就是孩子王,現在又被自家大姐教了許多新游戲,所以村裏的孩子當然樂意跟着他跑了。哪怕是離了正村,跑到挨着前山的地方,那些皮孩子也是願意的。

幾個小姑娘也為着三妮,一塊玩。說是游戲,其實就是崔玉用來鍛煉三妮反應能力的抓石子兒。

真當崔玉跟李氏把藥材在北牆邊背風的地方擺放好時,就聽見有人在敞着的門前吆喝了。這個聲音崔玉并不熟悉,可也知道是外村常到來陳河溝村串親戚的花嬸子。

Advertisement

這人是個善談的,見着誰也能拉上關系。又因為穿着體面,聽說兒子在縣裏有營生,而被人高看一眼。

可崔玉卻打心眼裏不喜歡這個見面不多,甚至沒有什麽印象的人,大抵是因為她曾勸說李氏把三妮賣了的緣故吧。

“娘,一會兒她說什麽,您可千萬別應下。咱家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賣兒送女的傷天理,您可不敢糊塗啊。”李氏臨迎上去的時候,崔玉趕緊在她邊上嘟囔了幾句。最後因為不放心,她幹脆也找送水的機會湊到了倆人跟前,坐在炕邊上聽着倆人說閑話。

果然花嬸子剛誇了崔玉沒兩句,就話鋒一轉再次提起了三妮的事兒。這次說的倒是好聽,說縣裏有戶好人家,開着個饅頭坊。家裏就個三兒子,沒個閨女。這些年,人家兩口子怎麽盼也沒盼上閨女,一來二去的就愈發稀罕要個閨女。

話裏話外,說的可都是為三妮好,什麽日後必定能想員外家的小姐一樣過活,頓頓都能吃白米飯就肉,日後還能找個好婆家。

這話無論聽在哪家貧苦人家耳朵裏,都算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可偏生崔玉多了個心眼,按理說,村裏七大姑八大姨的,哪有個風吹草動不得可勁兒的傳,以彰顯自個知道的多。要是真有這麽一茬事兒,只怕花嬸子也不會瞞着一村子人,只跟李氏說。

可她這些天,卻并沒有聽說過這類消息。

當下她就笑呵呵道:“嬸子心裏想着三妮,我娘可是感激的很呢。但到底是自家的一口人,不到活不下去的時候,哪能說送人就送人啊?”

現在她們家裏雖然窮苦,可到底也沒苦到要賣兒賣女上街乞讨的地步。就算是從她跟李氏嘴裏均出一口來,就能喂活三妮。再說了,花嬸子那話裏裏外外可都禁不住推敲呢。

按着原身的記憶,花嬸子在村裏雖然得意,可并沒有誰真的見過她那成事兒的兒子,更沒見過她家漢子。所有好聽的話,都是打她自個嘴裏說出來的。

“你這閨女說的,難不成還見不得自家妹子享福了?那家好人家,可願意出五兩白花花的銀子呢。”花嬸子沒想到會突然被攔了話,之前來的時候,也沒見崔玉娘大膽的插話啊。而且李氏雖然沒拿定主意,可也是動了心思的。想到這門事兒有可能跑空,她面上就有些不好看了。

那家饅頭坊的确有三個兒子,只是老三是個傻子,七八歲了都還流口水。那家男主人沒了法子,才想着打小養個身形好的閨女,給兒子當童養媳,以後好傳宗接代。

原本那家是出了十兩銀子的,她計劃着給李氏一二兩就能辦成這件事兒,誰知道今兒這麽一打岔,生生讓她多割出了三四兩。想一想,她就覺得肉疼的很。

這話一出,崔玉心裏咯噔一下子。看來,花嬸子是真的有別的心思呢,不然上一次也不會只說人家願意給割半扇肉了。

按着李氏的本心,她也不舍得把閨女送人,至于賣掉那更是舍不得了。她雖然不知道什麽事理,卻也明白把閨女賣了只怕閨女落不下好。更何況,現在家裏有了進項。再有玉娘被高人指點過,萬一要是犯了天理,只怕會連累兒女的。

所以如今自然也推辭了這事兒。

花嬸子臉色不好看,但也沒有撕破臉面,索性又說了幾句皮肉不癢的就走了。等離開的時候,瞧見乖巧的跟着別的孩子玩耍的崔三妮,她下意識的皺了皺眉心裏有了主意。

沒過幾天,就有人傳起了閑話,說崔玉娘忒不是好歹。花婆子那麽體面的人要給三妮張羅個好人家,可沒等當娘的開口呢,崔玉娘就把人趕了出去。

總之話都是不中聽的,弄得村裏原本就看熱鬧不夠的人,沒事兒就湊到一塊說道幾句。

也虧得村裏有幾個明白事兒的,覺得不是鬧荒災的時候,誰家舍得把孩子送人啊。

“崔家現在可比鬧饑荒也強不了多少了,瞧着那房頂,再有一場風可就都吹飛了。指不定把三妮留下,還是害了她呢。”水根家媳婦忍不住說道。她是本村的娘家,做閨女時候,她就算待嫁時候也要跟着家裏下地。倒是崔家大閨女,跟個大小姐似得不過是鋤個地,都能讓她爹娘心疼壞了。

後來崔家遭了難事兒,她也同情,但看到崔玉狼狽的挖野菜撿柴禾時,心裏也莫名的有些解氣。

可這兩日,聽說她竟然識出沒人要的野草是能換錢的藥材,還跟長春堂做起了生意。雖說不知道她到底得了多少錢,但自己的心底就是覺得不服氣。怎麽好事兒都讓崔玉娘一個人占了,難不成自己就不比她好?

旁邊陳婆婆斜了她一眼,這種站着說話不腰疼的人,她最是懶得搭理。可眼瞧着那人越說越過,連帶着都有人也覺得崔玉娘這閨女沒教養了,她可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你不是常說自家四閨女是個讨債精麽,幹脆老婆子我豁出面子,去跟花嬸子說說,把你家四閨女送過去得了。”水根媳婦生了四個孩子,老四已經兩歲多了,成天被她叨叨說是讨債精,成天只會饞嘴。

“這倒是,水根家的,這可不就合了你的意?還不趕緊謝謝陳婆婆。”邊上正在搓麻繩的一個老嬸子,也插了嘴。她倒不是看不中水根媳婦的樣子,只是習慣性的湊個話罷了。

水根家媳婦落了臉面,瞪了一眼多嘴的婦人,一扭身就端了跟前的針線笸子就走了。到底人家輩分大些,她是不敢跟陳婆婆幾個頂針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