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

來的是方家鋪子的老板跟老板娘,這倆人可是鎮上倒賣木炭最大的一家了,這些年都是打縣城進貨,然後加了錢賣給一些寬裕人家。也算得上是掙錢的行當。

前幾日鋪子裏的活計送了一小包銀碳過去,倒是驚了倆人。許是別人不清楚,可他倆心裏明白,這種銀碳可是比黑木炭更難得也更貴。

倆人先試了試,發現果真是無煙而且耐燒。原想着再抻一抻,讓那農家女憋不住再去找他們賣。這樣他們也好壓一壓價格,從中得了大利。

誰知道哪上個集上以後,去賣炭的人可就再沒出現過。到如今,他們又該去縣城倒騰炭木了,可不就琢磨着對比一下兩邊的價格呢。

崔玉也不是磨蹭的人,炭木這生意這會兒對她來說也不是什麽掙錢必須的。左右有千金難買的各種新鮮瓜果蔬菜,若真的收獲了,只怕也會是供大于求呢。

更何況這次談生意,主動權也在她手裏,對方緊趕慢趕的湊上來談,她總不能因為這個樂的找不到北不是?

而方家夫妻倆也是為着利益來的,也不想啰啰嗦嗦。尤其是看到崔玉的态度,更認定她是找了下家了。

方掌櫃的媳婦笑着對崔玉道:“今兒進村就聽到了大妹子的喜事兒,看來我們來的可真是時候呢。”

“您可別打趣我了,不然指不定今兒我就要羞在屋裏不見人了呢。”崔玉迎了倆人進客堂,又倒了熱水。反正對方不提生意的事兒,她也是絕不會開口的。

幾個人又說道了一會兒,直到方掌櫃的忍不住給自家媳婦使起了眼色,崔玉才一拍額頭說道:“哎,最近忙的狠了些,一時間忘了問大嫂上次我送的銀碳怎麽樣了。咱們到底是鄉野人家,也不知那物件能不能得了二位的肯定。”

雖然是自謙的話,可話裏話外可不是對自己燒的炭木的質量有信心,只怕是對這次的生意也是胸有成竹呢。

“既然大妹子問起來了,咱們也就不說那些個沒用的了。那炭木當真不錯,只是不知大妹子能月供多少,銀錢怎麽算。”跟女人談生意,自然是女人開口了。畢竟崔家沒有頂事兒的男人,許多話方掌櫃說就不方便了,若是說的好還行,若是說不對了指不定會被認為是欺壓孤兒寡母呢。

“月供千斤沒有問題,至于價格,自然是按着您到縣城進貨的價格。”崔玉頓了頓,見方家兩口子面上帶了猶豫,心中暗笑,難不成以為她燒炭就不需要成本,就不承擔風險?別的不說,只拿銀碳來說,就極容易受潮,一旦有不謹慎,可就全部作廢了。“您也看到了,我是小門小戶比不得大頭人家,所以利錢方面卻也很是看重的。雖說您看似進貨沒有便宜,可相比之下卻省了周轉的車馬費。再者,還剩了夥計一路吃喝住的費用。長久的算下來,裏面的利可也不低呢。”

方掌櫃的聞言,腦子迅速動了起來。千斤銀碳十兩多,而他去進貨也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進的到,而且其中周折頗多,費用每千斤也要額外多出一兩五錢來。

雖說并不算多,可若長久算起來,一個冬日就能省下八/九兩銀子。這還不算去買黑炭的價格呢。

如果真能省下來,那其中可以運作的東西可就多了。尤其是自家拿下眼前這處供貨,就算囤了一部分日後往別家倒手,也能占了大便宜呢。

“大妹子果真能月供千斤銀碳?”并非方家夫婦不相信,而是他們倆進村後早就打聽過了,崔家壓根沒有正兒八經燒炭的土窯。雖說有人說見她家用過炭,可想必也是竈火裏燒剩下的火炭,根本不能跟買賣的相提并論。“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去瞧一瞧你燒炭的地方?”

其實說出能月供千斤來,也并非崔玉胡扯瞎蒙的,而是早在有了做這門生意打算的時候,她就細細計算過了。按着之前自己燒炭的經驗,千斤木材也就是五棵硬木大樹,平均能燒出大概六七百斤的銀碳,十棵樹主杆就能到一千二百多斤炭。

這樣的出貨量,自家壘的土窯也并不需要多大,頂多就是燒制的頻繁一些罷了。十日左右,就能燒出來了。

只要是簽下了契約,拿到了定金,無論是建立廠房還是雇人來幹活,那都不成問題了。

“你我簽訂一期契約,到日子就交貨拿錢,銀貨兩訖的事兒,又何必非要看我燒炭的地方?”崔玉不動聲色的笑道,“哪家都有哪家的營生,若我的法子真被人學了去,那只怕也會斷了您倆位的財路呢。”

大抵是覺得崔玉脾氣軟,加上旁邊端茶倒水,滿目忐忑的李氏,讓方掌櫃覺得眼前的人頂多是有些小心思的婦人,并非是見過世面知道行情的人。所以在被反駁後,他直接冷哼出聲。

“做生意可是大事兒,你個小丫頭片子可莫要從別處尋了銀碳糊弄我。月供千斤,你是可着陳河溝幹呢?人不大口氣倒不小,誰知道是不是就為了哄騙我們銀錢!”

聽了這話,崔玉也不生氣。左右別人對她客氣,她也會對別人友善,若對方覺得她好欺負,那她還真不在乎這一門的生意呢。大不了費些時間,在鎮上尋下另一家來合作,難不成活人還能憋尿憋死?

當初之所以尋了方家,還不是因為在炭木這個營生行當裏,方家最是誠信,家大業大給錢自然也會痛快一些。不過若對方以為吓唬幾句,說幾句下馬威就能哄了她讓步,倒也小瞧了人。

“既然簽契約,自然是裏正做見證,再去官家蓋了紅印子入冊,怎就成了哄騙人?若方掌櫃無心購置,那還請早些回去吧。所謂和氣生財,咱們這回談不成,那還有下回不是?”說着崔玉就起身,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方掌櫃的媳婦瞧了這,趕緊跟着起身去拉崔玉,笑道:“大妹子別着急,他就是那麽個脾氣,這生意自然是能談成的。有裏正做擔保,加上官家的印章,我們哪會那般不知好歹的懷疑啊。”

聽到擔保二字,崔玉眼神一閃,原來是在這等着她呢。怪不得這倆口子,一個唱白臉一個□□臉呢。

“娘,您讓虎子去請一下裏正,就說這邊有生意要他來幫着當個見證。”說罷,她又轉頭道,“這一期的契約,我們交貨時付錢,若有差池就拿崔家剛剛置辦下的田地當保。”

用田地做抵押,也是她曾問過李氏的。而李氏覺得家裏的田産家産,無一不是閨女掙錢置辦的,所以自然對她的話并無不可。如今還真的用得着了。

如此算下來,方家就算誤了這個月的炭木供應,也不過是少掙了幾兩銀子。有田地在手,轉出去又是現成的銀錢。

陳裏正得了信兒,自然沒有耽擱的就來了。崔家尋了新的財路,能喚了他來見證,也算是看重了他。再者自家跟崔家走的近了,還怕日後沒有好處?要知道,前幾日崔玉可還送了不少肉去他家裏呢。

話說回來了,剛剛虎子學的話裏,可是說了若是這門買賣談成了,少不得讓半個村的人幫着幹活。不說會不會是跟葉柴胡那般各家都能掙了錢,便是雇人做工那工錢都不會少了的。

他做了幾十年裏正了,盼的可不就是村裏人人都能過好,日後出了村子也能仰頭挺胸的應別人一句陳老哥?

接下來的事兒進行的很是順利,兩方商量定後,直接乘了方家夫妻趕來的馬車去了鎮上簽訂契約。

眼看着銀子快到手了,崔玉可就又忙活起來了。先是尋了裏正幫忙通知村裏人家,說要收木材。當然,價格也是比外面鎮上多一文,而且這次是給結現錢。

話一出,可就有不少人湊起了熱鬧。當知道崔家是準備燒炭後,許多人都來打問了,只可惜問的多真下手敢幹的卻是極少的。一來是要壘土窯,多少有些不方便,二來也是大夥兒都不相信木炭跟銀碳是那麽容易燒出來的。果然,也有人嘗試着燒,但效果都不理想。

這麽一弄,不過七八日的功夫,來賣木材的可就不下十來戶人家,可再來打聽燒炭手藝的人就并不多了。

當院子裏的一人粗的木頭一根根的壘起來的時候,崔玉托了陳嬸子幫忙找的工人也都來齊了。

說是工人,其實就是村裏一些手腳利索,肯幹活不怕累的後生,大多是因着家裏有事兒耽擱了除外做工。偏生趕上了貓冬,沒有農活兒,山裏也沒什麽活物能逮,可不就正犯愁着一個冬日裏怎麽過呢。聽說崔家要招工,一日管一餐還給十五文錢呢。這相當于啥,差不多可就相當于一天一斤大肥肉了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