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下聘
趙二石的聘禮是按着村裏的風俗置辦的,豬肉、白糖跟雞蛋,想着崔家還有兩個孩子,他還有添了各色小食兩包。總之單反他能想到的,就沒有猶豫着摳唆那點銅板。之後是紅色青色兩匹棉布,雖說不是頂好的,但放在農家院裏也算是出手大方了。
至于聘金,其實村裏莊稼戶人并沒有那麽多講究,或是一兩或是半兩的也就成了。可趙二石覺得沒有花轎就已經很委屈人家姑娘了,索性就拿了二兩二出來,也算是有了成雙成對的好兆頭。
雖說定親的事兒沒那麽多講究,可一大早周氏還是催促着孫子穿戴整齊,又把趙小山跟趙朵兒托付給鄰家。然後才租了牛車跟着去接徐媒婆。這一路上,笑臉可是就沒斷過呢。
“老嬸子,您的命可真好啊,孫子孝順,眼看着又要娶一個能操持家的孫媳婦了。改過了年,還不得再抱個大胖重孫子?”在牛車上坐穩了,徐媒婆可就打開了話匣子。
原本就是靠嘴吃飯的人,說話中聽又喜慶,可不就哄的周氏眉開眼笑的直樂呵。
“那可就借你的吉言了,等倆孩子的事兒定了,嬸子請你吃一壺。”周氏坐在車板子上,看了一眼前邊趕車的孫子,心裏歡喜的不行。
“這感情好啊,回頭崔家閨女進門了,我可就厚着臉皮去蹭一頓酒吃了。現在遍着陳河溝,誰不知道崔家閨女做飯的手藝好啊,就連鎮上福來酒館的廚子也沒她會做呢。上次我可是見了,那閨女炒菜不費油不費鹽,連咱們家沒法吃的豬下水都能做出各種滋味呢。”徐媒婆笑道,“指不定還真是緣分呢,你說以前那閨女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的,你們兩家的親事這才剛那麽一提呢,日子可就紅火起來了。我聽人說,這樣的閨女最是旺夫發家呢。”
周氏細細一想,愈發覺得徐媒婆說的在理了。想到崔家閨女的好,心裏哪還有不高興的啊。
崔玉剛拾掇完菜園子裏的活兒,還沒來得及把茅草頂駁開空隙呢,就被李氏一疊聲的催着換上前幾天才做的新衣裳了。
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原本只算俏麗大方的崔玉,換上青色碎花的新衣裳,再細細打理了辮子,可不就成了一朵水靈靈的嬌花?
“等會兒趙家那邊就該來提親了,娘不求你跟着他大富大貴,只希望那家男人是個知冷知熱知道心疼人的。”李氏一邊幫着崔玉梳頭,一邊低聲說道,“過去戲詞裏多說敲鑼打鼓大紅花轎,十裏紅妝才是好的,可你瞧瞧咱們老百姓人家,哪有那麽鋪張不知道盤算日子的媳婦?日後當了人家的媳婦,可就不能再大手大腳了,也不興再惦記着娘家了。”
李氏可不是随便說說的,所謂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女兒眼看就過了二十,若是再因為接濟娘家的日子生了是非,誤了親事,那可就遭難了啊。
說實在的,村裏哪家閨女十七八了,還沒有嫁人?如今好容易續上了一門好親事,對方又是個老實巴交能幹的,可容不得再出岔子了。
“娘說的是什麽話,虎子跟三妮還沒長大,我這當姐姐的怎麽能不惦記着點?更何況,趙二石也不是那種狠了心腸的人,但凡有點血性總不能只盯着媳婦的兜兒看吧。”崔玉笑道,“更何況咱們菜園子裏冬日的菜,還能種兩茬呢。只要這個法子成了,您還擔心自個掙不到錢過不起日子來?只怕那時候,閨女還得回來從娘家扒拉物件呢。”
當然,關于炭木的事兒,還沒談成,崔玉自然就沒有提說,也省的李氏知道了白天夜裏的琢磨,再睡不着覺了。
這邊崔家剛拾掇好,點心糖果的剛端上桌兒,那邊周氏跟趙二石可就進了門。
跟着來的徐媒婆因着跟李氏見過,也不陌生。倒是崔玉細細打量了她幾眼,臉盤圓胖,加上開口閉口就是熱鬧話,自然是看着就喜慶了。
李氏先是抓了些吃食給虎子,這才打發了他帶三妮去廂房玩耍。
三人進了屋,媒婆幾句話可就逗的李氏跟周氏笑起來了,連帶着日子也定好了。所謂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李氏這會兒可就是這個心态,對趙二石滿意極了。
兩邊一合計,聘禮一下,婚書一換,這親事也就算是定下來了。
“今年已經貓冬了,幹脆就二月初八吧,那可是個大好日呢。”周氏之前是找人看過日子的,這會兒聽媒人提起來,自然笑道。
這個時候嫁過去,也不算緊張,餘下一個多月準備,自家那邊也能留個空檔。
徐媒婆自然趕緊笑着搭腔:“說的就是,那可是開年最好的黃道吉日了。”
聽媒婆都這麽說了,李氏自然也沒再說什麽。她心裏也算計着呢,還留兩個來月,能找人給閨女打幾口嫁妝箱子,縫制嫁衣,再趕做兩套被面枕巾,當然還要備置幾身新衣裳。
這麽算下來,不足倆月的日子也算不得寬松。
兩家說定後,周氏可就拉着崔玉的手笑道:“二石是個嘴拙的,日後有啥不順意的你直接跟奶奶說,萬事都有奶奶給你做主。”說着,還從懷裏摸出一個小布包,“這銀簪是早些年打的老物件,也算是咱們趙家給你添的聘禮。你也莫要嫌棄,先戴着玩,等以後了讓二石給你買新的。”
原本周氏并沒想着定親時候拿出來,不過她瞧着崔玉當真喜歡,眉目清秀,幹淨利索,待人說話也不浮躁羞怯。這般好的閨女,配自家高大莽撞的孫子,倒是她老趙家得了便宜。
崔玉看着周氏手裏的銀簪,是喜上眉梢的老花樣子,雖然有些發舊可也是實打實的真銀呢。依着她的估計,少說也有一兩半呢。看得出老人家是十分珍惜的,這會兒拿出來添做聘禮,算得上是大件了。
這一回她是真實的感受到了夫家的看重跟情意,要說之前,她心裏不說期待不說忐忑都是假的。她不是不信那憨子的心意,只是擔心嫁過去以後家長裏短的家務事纏身,有時候她也擔心對方的親人會不會不講理,會不會倚老賣老總折騰。
可如今,她的心算是踏實下來了。至少親眼看到周氏的慈善,她也不再太排斥嫁給一個農家漢子,日日為他操持家事了。
趙家來提親的事兒不過片刻可就傳遍了陳河溝,那一牛車的物件,豬肉雞蛋還有簍子裏看不到的點心吃食,可是羨煞了不少人呢。等徐媒婆一出來,說到了聘金跟銀簪,可是又引的一群人猛然吸氣。
這可都能趕上說裏正家的閨女了呢,之前裏正家大閨女成親,也不過是多了兩只活雞兩只活鴨而已。
送走了趙家一家子,李氏可就開始收拾起聘禮來。看着那些個物件,她的眼眶可就又紅了,一轉眼的工夫閨女就要嫁人了。就好像之前那個小不點一樣的娃,昨兒還在她腳底下打轉呢。
念起自個跟那個死鬼男人這些年攢下的,準備給閨女打嫁妝的木材之前都被抵賬用了,她心裏就又難受起來,好似被戳了心窩子似得。自打男人沒了,玉娘跟着她是一日舒心日子都沒過過,現在這光景還是閨女費勁的折騰起來的。可還沒享福呢,自家玉娘就要嫁到別人家再去張羅了。
索性她就從炕櫃裏拿出玉娘之前給她留的一些應急的碎銀子,準備去陳木匠那定制些嫁妝箱櫃。當然,這兩日也少不了去鎮上一趟,多置辦點雜項。
剛過晌午,崔玉正往柴房邊上那個小土坯屋裏填土。雖說山前那個茅屋,她們還租着呢,可到底是不方便的。再者,那邊地當也有些小,她又不能真的在那邊再蓋房屋種植。還不如,直接騰出自家這邊放雜物的屋子,重新來弄。
還真別小看這層肥土,這可是崔玉早在茅草屋那時候就開始漚起來的,肥料帶着地裏的泥土混着,再過幾遭日頭。臭味散了,土卻肥沃起來了。
也虧得崔玉自個琢磨出了燒炭的法子,能一直保持屋裏的溫度,不然指不定還種不成呢。
有了之前種小白菜青菜茄子的經驗,加上現在條件遠比之前的兩塊菜地好,所以崔玉是信心滿滿。
翻看着籃子裏的種子,崔玉念起了各種青菜的生長期。最後幹脆就拿了黃瓜、西紅柿、絲瓜,別的倒是小事兒,但是要想又早又好的收獲,溫度的把握卻是關鍵。比如西紅柿發芽适于二十到三十度之間,生長則要在十八度到二十八度之間。
好在崔玉前世在大棚裏呆多了,對大概的溫度把握算是得心應手。所以也不會因着爐火炭木燒的太旺而上了菜苗,更不會忘記添柴凍傷了菜種。
這廂剛種下一攏,還沒開始另外一塊地呢,李氏可就匆匆忙忙的進了屋。
“玉娘,家裏來了客人,說是鎮上方家來買炭木的。”李氏說着就把閨女拉到了身邊,低聲問道,“咱家哪來的炭木啊,之前自家燒的那些還值當的賣啊?”
除了自家屋子裏燒的,加上崔玉種菜在土坯房裏烘着的,可就不剩多少了。要是說賣,還不得笑掉別人的大牙?
“娘,咱有這門手藝,就不能浪費了。而且村裏不少人都種樹賣樹的,總少不了能掙下一門財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