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章

?作者有話要說: 當初看完電視劇《步步驚心》開始寫小說,斷斷續續寫了三年。謝謝大家的觀看……

雍正五年冬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剛進十月,便連着下了好幾場雪。因國庫日漸充盈,禮部與內務府奏請皇帝萬壽節大辦,依然被胤禛駁了回來。只是各地大員搬運貢品的車馬一輛一輛陸續趕到京城,連帶賞賜也比往年豐厚不少。

萬壽節後第五日,胤禛下旨晉常在李氏、常在郭氏為貴人;此外,皇後烏拉那拉氏下懿旨:晉慈寧宮福榮嬷嬷、坤寧宮桂嬷嬷為正四品內廷女官,翊坤宮畫屏嬷嬷封為正五品女史,乾清宮佟佳氏則為正六品司記女官,仍在養心殿禦茶房行走,其餘依次晉升的女官也有五六人之多。

懿旨一下,又在後宮掀起一陣波瀾。雍正皇帝志在朝堂,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封兩位貴人不過是例行的恩典,反倒是幾位女官的前程引發頗多猜測:大清自入主中原,內廷女官、宮女皆以正三品代诏女官為首,康熙四十四年蘇麻喇姑以九旬高齡作古後,代诏女官空缺至今,如此,四品內廷女官雖為諸女官、宮女之首,卻無管人調人的實權,而五品的女史依祖制只在皇後、皇貴妃與貴妃寝宮設立,由此衆人猜測熹妃加封之日不遠矣,有了坤寧宮與翊坤宮之間的明争暗鬥,玉墨的晉升反倒少了議論,畢竟乾清宮應有三品代诏一人、六品司記一人、七品诏訓一人、八品采女一人、九品奉儀二人、宮女十人,如今代诏依然空缺,封個六品司記并無紮眼的地方。

西六所,翊坤宮

熹妃擺下筵席親自為畫屏慶賀,兩人名為主仆,卻情同姐妹,畫屏年三十有三,早過了婚配的年紀,随着熹妃步步高升已是她此生最好的歸宿。

畫屏仍守着下人的本分,只坐鼓凳一角,為熹妃布菜,“主子,果真不用奴婢去給桂嬷嬷道喜?”

熹妃娘娘低頭飲了幾口參湯,不甚在意道:“你去了也是遭人家的白眼,何苦?說到底,中宮的懿旨仍要萬歲爺的首肯,皇後娘娘眼見呈上去的折子被批得面目全非,一定咽不下這口氣!”

“幸好主子早就得知坤寧宮奏折的內容,來得及應對。中宮只會以為這是萬歲爺的意思,哪裏猜得到折子早換過了”。

“是啊,”熹妃将手中象牙筷重重扣下,眼神頓時犀利起來,“該賞的本宮是斷斷不會虧待的,說到底,咱這位萬歲爺看上那位佟姑娘,見不得人家受委屈”。

“娘娘可要想個法子,坤寧宮怕是要大動肝火的”。

“無妨”,殿外忽響起串串腳步聲,熹妃示意不再言語,片刻,聽門外傳來翊坤宮大太監李德林那不陰不陽的聲音:“啓禀主子,六品司記女官佟玉墨來給畫屏嬷嬷道賀!”

屋內的兩個人相視一笑,“有請!”

畫屏親自到宮門口迎接,大雪紛飛,但見玉墨俏生生站在門前,手撐一柄油紙傘,身着褐色氅衣,打扮與尋常宮女無異,宮燈照映更襯得人亭亭玉立。兩人邊說邊笑一同走入翊坤宮,遠處一個人影也如鬼魅般沒入黑夜之中,蹤跡全無。

養心殿內,暖意融融。胤禛正在讀書,臘月二十六皇帝照例要封筆,直到正月初一才能再在奏折上寫下朱批,所幸年關将至,各地進京的折子也少了許多,雍正皇帝才得空禦覽已經編了二十七年的《古今圖書集成》。

Advertisement

見蠟炬所剩無幾,高無庸忙取來一支新的,點燃,“萬歲爺,近二更天了,您快歇着吧”。

胤禛正看得入迷,不做聲,只擺了擺手,忽燭光搖曳,胤禛沒來由一陣心慌,一旁的高無庸見他怔怔發愣,忙問:“萬歲爺許是累了?”

上次心悸是什麽時候?若曦離他而去那一日,他也是在空空蕩蕩的養心殿裏,忽然左膀疼得厲害,恍惚間看到若曦站在面前與他話別。胤禛心下掠過一絲不安,吩咐高無庸:“後宮興許有事,給朕打聽!”他本不信鬼神之說,若曦去後,他卻開始相信心有靈犀。

“嗻”,高無庸正要轉身下殿,“慢着,怡親王、果郡王那兩府也要問到!”

此時已近子夜,宮裏門禁森嚴,打探消息可謂難上加難,高無庸自有他的辦法,小半個時辰後進殿回報宮中與兩位王府皆平靜如常。

胤禛仍是一副眉頭緊蹙,高無庸忙差人去請玉墨為主子奉茶壓驚,誰知宮女回報鶴音堂裏人去樓空,書案後的雍正不由得眼皮一跳,他這才明了,原來與自己心有靈犀的竟是六品司記女官佟玉墨。

內廷規矩森嚴,若發現奴才私下走動,有什麽茍且之事,一向是拿住就行刑,法子有上百種之多,哪一種不是讓人吓破了膽,根本沒有活路。

那高無庸也吓出一身冷汗來,只低頭不敢作聲,半晌,又聽胤禛那不見高低的聲音:“宮帏之事,諱莫如深,用你的老法子,不要驚動內廷,朕,活要見人”…那“死要見屍”四個字卻怎麽也說不出口了。

循祖制,天亮之後,此事就将交予皇後處置,高無庸自是清楚其中的利害,調動手下所有人,暗中打探消息,可眼見卯時降至,東方升起了啓明星,玉墨卻如人間蒸發一般,蹤跡全無,只打聽出她曾到翊坤宮與畫屏嬷嬷道賀,之後她走出翊坤宮一路向南,本應經過太極殿、永壽宮與養心殿外牆,約一裏地就能到她的鶴音堂。太極殿與永壽宮的守門太監都說曾看到一位褐衣宮女經過門口,因天降大雪,那女子手撐油紙傘,看不清容貌,而養心殿外守衛森嚴,人人認得玉墨,可她根本沒有走到此地就憑空消失了。

天大亮,雍正皇帝照例批閱奏章,今日不是逢五的禦門聽政,諸軍機大臣與六部尚書皆在軍機處候旨。辰時,太監來報,皇後烏拉那拉氏觐見。時在養心殿的臣子只有軍機大臣兼戶部尚書蔣廷錫一人,皇後若無大事必不會登門,他本想告退,哪知書案後的雍正皇帝仿佛不曾聽到,照常談論政事,蔣大人想到那帝後失和的傳言,只得硬着頭皮,繼續彙報官員三年大考之事。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太監再次進殿,報熹妃求見。蔣大人心中大喊不妙,自己這是撞在槍口上了,情急之下,忙跪地:“臣一時內急,許臣下殿更衣!”

“蔣大人辛苦”。

蔣廷錫如蒙大赦,忙下殿去了,走出養心門時正與進門的莊親王允祿撞在一處。允祿本為康熙爺十六子,本朝元年,因太宗皇太極孫博果铎卒而無子,允祿繼嗣為後,襲了莊親王的爵位,如今還兼着鑲白旗滿洲都統,也是富貴至極的皇子皇孫。看平日沉着的蔣大人慌慌張張,允祿好生好奇,“這是怎麽了?大白天的,可是遇到鬼了不成?”

蔣大人忙擦了擦額頭的汗,看四下無人,才低聲道:“臣在殿內,內侍卻報皇後娘娘求見,不多時,又報熹妃娘娘觐見,帝王家事,臣,臣……”。

“噢?這可新鮮了”,允祿也覺奇怪,後宮準是出了大事,再看養心門內停着鳳鸾儀仗與熹妃的步辇,兩方宮女太監勢如水火,有意思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