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皇後手劄
傍晚顧九九和姚氏坐着馬車要打道回府時,有人在馬車外送上一個精致的盒子,來者自稱是公主府的下人。
顧九九狐疑,含山公主不是早就離開了嗎?她心中一動,掀開簾子的一角,映入眼簾的是遠處倚着馬車的貴氣少年。
他沖她颔首微笑,顧九九的臉騰地紅了。她忙放下車簾,挽住了姚氏的手。
姚氏還在猜測公主此舉的原因,顧九九卻笑了。明明沒有飲酒,醉意卻浸染了她的心。
盒子裏是一顆拳頭大小的夜明珠,還有一個小小的珠串。姚氏失聲驚呼。顧九九則淡定地合上了盒子。
她不稀罕寶貝,但是他送的,她都喜歡。
她想,這世上最幸福的不是一見鐘情,而是兩情相悅。
……
顧九九沉浸在幸福中時,顧嘉夢卻日漸焦灼不安。因為按照夢裏的情形,顧九九會在近期和景王定情。
閑雲道長說,等時機成熟,顧嘉夢就會回到自己的身體裏。她害怕等她回到自己身體時,“顧嘉夢”已經是景王的妻子,或者還是孩子的母親。
在太子殿下的幫助下,如今的她能在玉玦裏像普通人那般生活,雖說寂寞了些,但比起孤魂,則要幸運得多。
然而,她終究是要回到自己身體裏去的。她曾想過請求太子幫忙阻止顧九九和景王相戀,又覺得此事難以啓齒,幾次話到嘴邊,都咽了下去。——除卻這個原因,拆旁人姻緣也太不道德。如果因為自己想重活,而影響阻礙顧九九的正常生活,是不是太過分了些?
顧嘉夢搖頭,真是魔怔了。那身體本就是屬于她,她回到自己的身體,恢複自己的身份何錯之有?誠然她不如顧九九,但這并不意味着她要将活下去的機會拱手相讓。她是有種種不足,可她沒招誰惹誰,她原本活得好好的,她不該莫名其妙地讓出身體,讓出活命的機會。
太子殿下帶領一幫文士整理文集,他似乎很喜歡這個差使,盡心盡力。
不過,他并沒有因此而怠慢她,隔三岔五的,帶些東西進來,陪她解悶。有時是一本古籍,有時是罕見的棋譜。
他興致上來,會主動與她手談一局,使得顧嘉夢信心大增。
Advertisement
時間久了,她與太子熟悉了,敬仰之情未淡,親近之心卻多了不少。顧嘉夢暗暗惱恨自己,有什麽話,是對殿下說不得的?
她将心一橫,開口說道:“還有一件事想勞煩殿下。”
“顧姑娘想要什麽?”姬央微感詫異,瞧了她一眼。她身上的衣衫是京城時興的樣式,頭上的發簪也清麗雅致。這個小姑娘缺什麽了?
“殿下,可不可以想個辦法,教顧,教那個她,先不嫁人?”她臉憋的通紅,“我過了年,就要及笄了。可我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去。要是我……我回去之後……我,我不要跟景王……我不要嫁人!”
不僅僅是嫁人的問題,成親後,還會有孩子。她想早些回去,越早越好。她怕遲些,她會狠不下心。
姬央一愣,他确實沒想到這一點。他略一沉吟:“的确是個問題,是孤疏忽了。”
顧嘉夢心下惴惴,怯怯地問:“我讓殿下為難了嗎?”
“那倒也沒有。”太子笑得溫和從容,“你還未及笄,現在談及婚嫁,确實是早了些。不過,先不嫁人,那是要推遲多久?三年?五年?”
“我……”
“女子年華珍貴,顧姑娘心中可有期限?若是顧姑娘回到身體時,已經韶華不再,到時再論及婚嫁,只怕……”太子沒再說下去,而且,顧姑娘是當朝尚書之女,即便是天子,也沒有阻止臣子女兒出嫁的道理。
“三年!”顧嘉夢道,“三年,三年。明年及笄,三年後我十七歲……”
這也是她給自己的期限。若是三年後她還是不能回到自己身體,她會選擇放棄。屆時,大哥已經高中,顧九九年齡雖然大了一些,但是未必不能得到一門好親事。
顧家上下都很好,所有人都很好。她就這麽躲在玉玦裏,看着大家幸福,也很好。
太子搖頭:“十七歲,其實也還是早了些……”
“什麽?”
“閑雲道長曾說,成親太早,并非好事。這話孤在白皇後的手劄中也見到過。白皇後在手劄中,講明了早婚的種種弊端。可惜本朝建立之初,人口凋零。太。祖皇帝不得不下令女子及笄便可出嫁。若有不從者,則由官府做主發嫁。這規矩是人定的,也不是不能更改。”太子将手負後,目視前方。
顧嘉夢有些不安:“殿下,不可因我之故而……”
“不是因為你。”太子擺擺手,“閑雲道長和白皇後都是見識卓絕的人,他們的話自有道理。孤請教了多個名醫,女子過早成親生子,确實對身體不利。我朝人丁興旺,為鼓勵生育而讓女子早稼,使其處于危險的境地,确實不當。這不是你的緣故。”
顧嘉夢沉默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謝殿下了。”
“不必。”太子笑笑,“你若是悶得慌,孤下次進來,可帶白皇後手劄給你看。”
“真的嗎?”顧嘉夢雙眼一亮,笑染雙頰。
白皇後是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女子,據說她不但有傾城傾國之貌,還通武藝,善醫術,她救活的人不計其數。據說,亂世中有不少人因為感念白皇後的恩德,而向太。祖皇帝投誠。
一百多年過去,民間還流傳着她的轶聞。只是,她從沒聽說過,白皇後留下了手劄。
“不過很抱歉,孤只能給你帶來手抄本。”
“手抄本也很好啊,謝謝殿下。”顧嘉夢喜笑顏開,神往不已,那可是白皇後啊。
太子只笑了一笑。這個姑娘缺乏自信,優柔寡斷。也許白皇後手劄可以幫她正确認識自己。
他這次奉旨編選詩文,收獲良多,最大的收獲就是在文淵殿發現的白皇後手劄。
——白皇後手劄并不見諸于史冊,而且甚是雜亂。若非那字跡與玉玦中箱籠上附了姓氏的封條字跡相同,姬央也不敢作此論斷。
手劄裏的內容觀點新奇精妙,大都可以流傳後世,警勵世人。
其中還提到了兩塊玉玦,一塊儲物,可容納天下珠寶,玉玦內的糧食可在荒年用于赈災。一塊有神泉,可洗筋伐髓,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更有起死回生,強大靈魂的功能,可發給百姓,治療時疫。
讓人想不明白的是,玉玦的奇特之處為什麽會成為無人知曉的秘密?
史書記載,太。祖皇帝和白皇後崩逝于同一天。是以民間傳言,他們攜手隐居了。可若是隐居,秘密何至于塵封?從內容上看,白皇後是想将手劄傳下去的,可為什麽手劄會文淵殿的角落沾染厚厚的灰塵?
一百多年來,并無暴卒的皇帝,絕不至于秘密中斷。
當年肯定發生了不為人知的事情。
太子沒有把他近來在尋找另一塊玉玦的事情告訴顧嘉夢,順其自然吧。但是顧姑娘如果能活下去,他希望她可以堅強些,快樂些。
至于白皇後的一些觀點,他會想辦法讓其流傳下去。
次日晚上,顧嘉夢就見到了太子帶來的手劄。她捧在懷裏,眉眼彎彎:“多謝殿下,真不知道該怎麽報答殿下。”
太子見她一掃多日來的陰霾,喜動顏色,也笑了一笑,溫聲說道:“不必言謝,若真想報答,就開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