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谷生怪樹初識名(下)
“老大——!”無嗔鬼恐慌之際欲撲上去搶救,被癡雅鬼從後抱腰攔住,無嗔鬼回肘拼命掙脫:“放手!讓我去救老大!”癡雅鬼忍痛喊道:“那裏危險,你別沖動!”
無嗔鬼別過臉怒瞪癡雅鬼:“再不放手,別怪兄弟動手傷人!”癡雅鬼安撫道:“好,我聽你的!我放手,可是你先冷靜下!”
溫風瑜心想:“這瘦高個兒看似面目陰冷,沒想到挺重義氣。”阿樂盯着貪婪鬼袖口被濁液黏成一團的羊皮紙,想撲上去搶過來,又懼怕纏人的毒樹枝,只能在一旁咬唇跺腳幹着急。 癡雅鬼在忍痛撤臂的同時,猛然揮掌擊中無嗔鬼腦後的百會穴,無嗔鬼昏倒在地。伴着食人樹濁液增加、“人粽子”體積越來越小的同時,一道道殷紅的血從樹枝間滲出,又被蒼灰色垂落的樹枝二度吸取。阿樂早閉目別過臉去,溫風瑜驚出一身冷汗。
在慘象中,貪婪鬼凄厲的聲音漸漸消逝,在場的幾人或掩面或昏迷或哭泣。半晌過後,癡雅鬼是滿臉淚痕,跪坐在地上抽噎起來。溫風瑜趁二鬼悲戚時靠近阿樂,與她背身相碰,兩人一接觸,阿樂聽溫風瑜悄聲道:“瞅準時機,彼此松綁。”她立即會意,兩人暗中開始互相解繩索。
衆人繞過飽餐過後的食人樹,阿樂與溫風瑜見機移步到山澗處的粗壯藤蔓旁,每人握着一根老藤拼命攀了上去,兩人手掌均被磨得生疼。
阿樂手足并用地爬了好一會兒,忽然尖叫起來:“有蟲啊!”
溫風瑜擡頭斜望對方,但見一條瓠子長的巨大青蟲正挂在阿樂頭頂的兩片藤葉上,不覺目瞪口呆——其實,這條大青蟲原本正盤繞在藤葉上安逸地打着盹,沒料到藤條因阿樂的攀爬而猛然一震,胖乎乎的它差點從吃食歇腳的葉片上失足墜落。
好在大青蟲也反應迅速,受了驚吓後急忙卷起下半截身子,多對軟足齊刷刷抱緊一根旁枝,知趣地沿着另一條老藤緩緩蠕動走了。藤子下方的阿樂倒吸了一口涼氣,溫風瑜忍不住笑出聲來,阿樂白了他一眼,嗔道:“幸災樂禍!”
同一時間,青幔轎子一路快速擡往寶鼎山南側的玉符坡。
一個黑色的身影在距離轎子三丈遠外的樹林內一路緊跟着。
此刻,逃脫的溫、樂兩人,誤打誤撞地從仄仄的山壁間攀爬鑽出,也來到玉符坡附近。他們滿身是灰塵汗水,阿樂則憑着記憶尋找名為“天索橋”的索道,準備下山離開,卻望見不遠處有兩個人擡着一頂轎子。
轎夫放下轎子,用骨簫吹奏了幾聲詭異的曲調片刻後,坡對面的石崖上出現了十幾個戴木制面具的随從,朝披一襲黑色風衣、卓然而立的鬼面頭領躬身拜見:“參見炎溟尊使。”但見炎溟使者輕搖折扇,沉着嗓子道:“來者也算是客,不必遮遮掩掩。”
溫風瑜本是躲在山石後趴着,無奈之下準備起身時,嘴唇被身後驀然出現的某人一把捂住,低聲道:“別怕,是我。”一旁阿樂也吓了一跳,見溫風瑜似乎認識身後蒙面的女子,于是三人一齊伏在草間緘默不動。
只見山洞口的草堆裏又鑽出兩人,溫風瑜好不容易穩住呼吸——他倆正是癡雅鬼與無嗔鬼。
癡雅鬼見到這群戴猙獰面具的人,又見了他們衣服上的繡紋,忙抱拳賠笑:“原來是東溟教的遠客,幸會幸會。”
那炎溟使的聲音滄桑飄忽,如漠上穿過戈壁的風沙:“二位一人穿藤甲背心持懸月刀,一人着儒裝拿長棍,想必是嶺南四鬼中的癡三爺和嗔四爺。”
Advertisement
無嗔鬼感到對方來者不善,卸下肩上的藥簍,陪笑道:“尊駕好眼力,眼下我和弟兄們夜晚采藥下山,他從簍子裏捧出一個籃子,遞上前道:“裏頭裝着先前在天夕崖采的珍貴藥材,獻上這份禮給尊使,敬請笑納。”
炎溟使不屑一顧道:“先生的美意我們心領,這藥材就不必收了,因為敝教靈樞庫的藥方和藥材已汗牛充棟。”癡雅鬼尴尬道:“既如此,我和四弟還急着與大哥他們會合,就此拜別。”正欲繞行下坡時,卻見炎溟使揮扇示意轎夫攔住他們,啞聲喝道:“且慢!嶺南四鬼不辭辛苦來此,不可能為了區區草藥吧。”
無嗔鬼面上的笑容消失:“大家明人不說暗話,請尊使直言。”
炎溟使道:“我知道你們四兄弟一向是無寶不到,煩請二位告知這寶鼎山有何秘密。”
無嗔鬼道:“不錯,我們跟蹤尋香鼠來到這兒,本想探得寶藏,不想無功而返。尊使若不信,只管帶人沿着我們剛剛鑽出的山澗岩洞,親自下去找路吧。”
炎溟使微微搖頭:“發現寶藏是一回事,将它取出是另一回事。本尊還沒有見到其餘二鬼現身,所以你們現在還不能走。”
無嗔鬼側身向癡雅鬼瞥了一個眼神,嘆道:“唉,既然尊使不依,咱們只好……”
一瞬之間,癡雅鬼和無嗔鬼同時揮袖出手,雪亮的菱形暗器如流星般飛快襲向炎溟使。
驟然之變,其他人還來不及抵禦,但見炎溟使手間折扇端部射出透骨釘,躍到半空,腰間佩劍瞬時抽出,腕間旋轉的劍花向對面強勁一劃,一道劍氣呼嘯着蕩向二鬼,身側松柏紛紛落葉,菱形暗器受阻紛紛回襲主人。
此時炎溟使身側的護衛也亮出兵器攻向二鬼,癡雅鬼眼見不妙,叫道:“四弟閃開!”他羅袖霍然輕卷,大部分暗器被收攏回來,一部分釘在山石間,擦出火光,二鬼忙揚出毒粉,向山坡一側逃離,沒跑多遠卻發現是一處斷崖,正欲反向擇路逃遁,卻被東溟教澤部的門人攔住,纏鬥起來。
一片混亂中,原本隐藏山坡一隅的樓妩月、溫風瑜和阿樂三人生生暴露在東溟教衆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