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人選

但要是生了孩子送人,林媛寧願不生。她傲氣了一輩子,最恨這種憋屈的事,拿着自己最重要的珍寶給別人做嫁衣,一個後媽能對孩子多好?嫔妃們搶了別人的孩子來養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太後和皇帝都不可能為她考慮,在他們眼裏自己生了孩子後随便扔哪兒都無所謂。皇上更是從不會愛惜她,若她哪天被後宮的女人吃了,拓跋弘那個渣第二天就能把自己忘掉。這後宮裏五十幾個女人啊,就算自己有點生育價值,那也是多自己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多少人搶着當工具呢!

林媛表示封建社會不好混。

道路是崎岖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林媛知道,太後對自己是滿意的,只要自己能争氣盡快爬到高位,太後會樂意讓她養孩子。至于現在,林媛這副身子算是個柔弱的,不是那種特別容易中獎的。又因着怕孩子被搶的緣故,素日裏常用藏紅花泡茶,多多少少算是避孕藥,所以被皇上招幸了多次肚子也沒動靜。林媛默默計劃着,等個一兩年再開始調理身子,為生育做準備吧。

第二日上午,林媛依着太後的吩咐去了長樂宮。

昨日太後放權給皇後,要她挑人,今日清晨長信宮的內監就去挑好的人那裏傳了懿旨。此時長樂宮的側殿裏頭滿滿當當坐着五個女子,當然裏頭有一個是葉良人。林媛一踏進去,衆人紛紛都轉過臉來看她。

林媛飛快地掃一眼殿內,行至軟榻前對其中兩個女子行禮道:“文嫔娘娘金安,許容華娘娘金安。”又對右邊另一個女子行了半禮:“給恬小儀請安。”

恬小儀和林媛平級,但她那個封號等于高了半品。其餘兩個是葉良人和吳貴人,位分都沒有林媛高。這多出來的四個人是很讓林媛驚訝的,文嫔和皇後并不親厚,恬小儀是韻貴嫔的人,吳貴人進宮多年卻失寵已久,一向入不了皇後的眼。最詭異的是懋嫔,她可是柔妃一手提攜上來的。

皇後這都挑的什麽人啊!

林媛搖搖頭,皇後的心思非同一般,必有其高明之處。這些精英怪的段數個個都超乎了她的想象啊!這打怪升級之路還是不好走的。

文嫔和林媛沒什麽交集,只是半阖着眼睑點點頭,态度十分冷漠。文嫔這個人林媛是知道的,得皇帝喜歡,卻和後宮的女人們相處不來。她并沒有祥妃身上那種刁蠻霸道欺負人的毛病,只是待人待物都冷着一張臉,平日裏也甚少主動說話,拒人三千裏之外的架勢誰會喜歡。

林媛倒是不讨厭文嫔,孤傲的人最好對付,只要你沒惹到她她就不會來找你茬。

而許容華和她卻是完全相反的兩面。許容華面上是總帶着笑的,對着林媛也笑意盈盈地,絲毫不因林媛比她更得寵而惡語相對。她拉着林媛問寒問暖,彎彎的眉眼一看就是個好相處的人。

林媛覺得這個許容華真不愧是柔妃手底下的人,脾氣性子和柔妃都如出一轍,和宮裏所有的人都處得不錯——就算皇後和祥妃二人因着厭惡柔妃而牽連了她,卻也因她一貫出事圓滑、知禮懂事而從沒給她下過絆子。

兩位高位娘娘身後就是葉良人。此時她的一張臉正拉得老長,行禮時守着規矩不肯被人抓把柄,卻連正眼都不看林媛。林媛心裏暗笑她演得真像回事,面上也忙配合着作出惱怒的樣子。

其餘人瞧着這架勢就知道有熱鬧看了,幾雙眼睛目光炯炯地看過來,唯吳貴人心眼老實,低着頭不敢參與寵妃們的鬥争。林媛不經意間撇了她一眼,心裏有些明白皇後的意思了——太後那天說是找些“穩重、知禮”的,吳貴人這樣的才最符合要求呀!皇後拿着這麽一個無寵無勢年紀大的女人來充數,既不影響後宮任何勢力,又彰顯自己用心辦事不徇私。

Advertisement

只能說吳貴人走了狗屎運。

此時的林媛對着葉氏一聲冷笑,扭身坐下來不屑理睬。葉良人坐得遠遠地,兀自輕聲地說了一句:“有些人慣會欺軟怕硬,沒有一點點官家女子的風範,昨日還逢迎祥妃娘娘,今兒就好大的架子。”

明明是竊語,聲音卻不大不小恰恰讓滿屋子的人聽見。葉氏在這一圈人裏頭位分最低,但卻是個得寵的,林媛卧病在床的十餘日裏她被招了兩日,如今正是春風得意。在座的就連文嫔許容華兩位也不好看輕了她。

葉氏一席話惹得林媛怒意又起,站起身怒視着她,卻最終是坐下了,淡淡與衆人道:“長樂宮非等閑之地,我等萬萬不可起争執叨擾了太後,謹言慎行才好。”

一句話不疾不徐地,避開與葉氏相争,卻不客氣地指出葉氏不懂得“謹言慎行”。看戲的衆人都掩口竊笑,葉氏怒目圓睜卻也找不到話來反駁,只能悶悶地罷了。

林媛輕呼一口氣,自己和葉氏反目成仇的樣子被祥妃看在眼裏,定會對二人同時放松警惕。

坐了一會子太後那邊就傳召了。

一衆人依禮進到大殿。太後慢慢擡眼瞧過來,笑道:“嗯,都是好性兒的人,皇後做得好。”

林媛聽着心內一動,突地就明白了一件事——皇後挑人看似亂無章法,實則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皇後大權在握,誰都覺着她會把白良娣給捧出來,可她沒有,連一個和自己親厚的人都沒舉薦。其餘的文嫔、吳貴人、恬小儀和她既不交惡也不交好,但恬小儀所在的韻貴嫔一派身為寵妃,和祥妃一貫不和,捧一個恬小儀就等于打壓了祥妃。至于許容華,捧了她就是幫柔妃,幫柔妃這又是在打壓祥妃呢……

這麽一連串算下來,皇後針對的人正是祥妃。不僅如此,她還是嚴格按照太後的吩咐辦事,選的人都是好性兒的,白良娣刁蠻浮躁一看就不符合太後的要求,送上去不是落人話柄麽?她不選自己親近的人,大家都要誇贊一句“不徇私”!再對比着柔妃四處拉幫結派,就更顯得柔妃過分了……

林媛唉聲嘆氣,皇後做事的謹慎和周全讓她吃驚了,以後若是對付起自己來可是麻煩吶。

衆嫔妃行了禮,太後往旁邊紅木桌處一指:“也到了午膳的時候了,都坐下吧。”

衆人忙又拜謝賜膳的恩典。

一席午膳又是素食,滿桌子的人用膳連丁點的聲響都沒有,四周侍立的宮女們也屏息凝神。吃了半個時辰,林媛等都沒敢伸幾次筷子,都在悶頭扒拉米飯。

這般就用過膳了,太後照例要念佛,幾個人就跟着去陪伴。其實老太後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消磨在佛事上頭,打坐、誦經、祈福,這些在年輕人看來無聊透頂的東西就是她下半輩子的正事了。

林媛搖搖頭,太後可是先帝遺孀裏頭過得最好的,其餘的太妃們都無權無勢、任人磋磨,日子既沉悶又擔驚受怕。

今日太後念的是金剛經,一群人跪在後頭一塊兒念。跪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太後雙手置于膝,吩咐道:“文嫔的字寫得好,幫哀家抄金剛經的第六卷吧。”

文嫔之父是翰林院掌院學士徐士峥,官拜二品大員,為朝中博學者。徐家是百年的書香門第,文嫔雖是女兒身,自幼卻是詩書禮儀四書五經不落的,進宮後就因才女美名給了“文”字封號。

如今文嫔已經二十多歲,不年輕,卻從未失寵。皇上愛重她正是因着她的才學。

她聽太後點名,忙起身應了聲跟着嬷嬷去外室抄寫了,面上沒有過多的驚喜。太後看着她心裏點頭,文嫔也是個不錯的,性子沉穩,又有才幹。最重要的是她父親官位雖高,卻是個清高的文人,沒有什麽實權。徐家一大家子人都這樣,保持着文人的風骨,不太喜歡參與朝堂權柄。

這個文嫔,還是值得提攜一把的。

太後後來想了想,若是要得皇子,只要不是那三位生出來的就都好說。其餘的嫔妃不乏家世顯赫的,但再顯赫也無法和蕭家他們相提并論。就算最後立了他們的外孫為皇儲,他們想着左右朝堂也必須奮鬥二十年以上,戰線拖得久就沒太大威脅了。但這到底是下策,皇子的生母最好還是小官人家的女兒……

若說文嫔有什麽讓太後不喜歡,那是就她太過清高了。她這些年得寵全因着才情,就對自己那點子墨水無比驕傲,傲到最後都開始矯情了——和她那同樣迂腐的老爹放一塊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太後想着這些心裏又笑了,年紀大了,卻越發地挑三揀四。

過了些時候,文嫔拿着抄好的書卷進來,雙手捧給太後。太後翻看一眼,滿意道:“恩,蠅頭小楷,很是娟秀。”之後,她緩緩與衆人道:

“最近哀家讀經文總有些不解之處。今日你們過來了,正巧幫着哀家解解惑。”

嫔妃們忙稱不敢,許容華道:“嫔妾等都是俗人,對佛法的領悟哪裏及得上太後娘娘。”

太後笑道:“無妨,佛緣衆生相,誰又能說念佛年歲多的人就一定領悟得好呢?你們随意說就是,只要誠心就不會冒犯了佛祖。”

林媛等都斂了心神,正襟危坐等太後發問。

只見太後把方才的金剛經翻到卷首,看了一眼上頭的畫像,道:“長着絡腮胡子的人會令人懼怕。達摩祖師是我們中土佛教的禪宗,那麽他為何會留着絡腮胡子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