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阿姨揉了揉玩偶,一來一回的砍價:“這麽滴滴小的一個,只管二十五。你賣給我,我拿起就走。”
攤主搖搖頭:“不得行。”
阿姨将猴子玩偶從孫女的手中拿出來,放回攤子上:“那就不要了。”
那阿姨推着車子走了幾步,攤主嘆氣的招招手:“二十五,拿起去嘛。”
顏聽歆:嗯?!!這也行?
都有阿姨幫忙砍價了。
砍價這種事,聽着有份!
二十五塊,成功抱走!
抱走長臂猴子小玩偶,顏聽歆又尋了一個公廁,一秒從峨眉山切換到出租小屋,撲倒在床上。
鞋底的泥,珍藏的回憶。
顏聽歆蹭了蹭枕頭,美好的周末。
洗澡澡,睡覺覺,晚安!
……
星期天,飽飽的睡了一上午。
昨天,爬了峨眉山,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是坐纜車坐客車,但是中間還是有幾段需要自己爬階梯,而且客車把骨頭都颠散了,累啊。
顏聽歆不打算出門了。
那麽,星期天宅家做什麽呢?
今天又吃什麽呢?
真是幸福的苦惱呢。
不如,一起來計劃下周的早餐吧!
參考一下《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尋味順德》、《早餐中國》等等紀錄片後,下周早餐計劃get——
星期一吃西安肉夾馍;
星期二吃山東雜糧煎餅;
星期三吃廣州雲吞面;
星期四吃廣東腸粉;
星期五吃武漢熱幹面;
星期六吃杭州煎包;
星期天吃河南胡辣湯!!!
嗯,至于中午和晚飯吃什麽,收藏夾收藏一波美食攻略,想吃什麽吃什麽,不限距離,不限地域,不限國籍,想吃什麽‘點兵點将’随便點,亦或是臨時起意就可以了。
……
星期一。
以前,顏聽歆對肉夾馍的記憶是大學小吃街和校門口的店,她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宗地道的西安味道。
今天她要去打卡一家網上著名的網紅店——西安秦豫肉夾馍。
早上用任意門到達西安,總店的店門口已經排了隊,沒想到從門外進店一看,店裏還排了一截隊,生意挺火爆的。
餐廳頂挂着吊扇,每個座位都坐滿了人。
還真是如《舌尖上的中國》寫的一般“永遠站滿了等候的人”。
牆上一塊标識“中央電視臺CCTV1、CCTV2、CCTV4、CCTV9、CCTV12在本店錄制節目”,其中就明确寫出了《舌尖上的中國》。
終于排到了她,貼在玻璃窗的紅色的菜單價目表上寫着:普通肉夾馍10元,純瘦肉夾馍11元,優質肉夾馍13元,雙份肉夾馍85元……
顏聽歆問了問,雙份肉夾馍就是指來兩份肉。
做為一個肉食主義者,那就淺淺的吃一個雙份肉夾馍吧!
每付一個款,店裏的工作人員就會手裏拿着一個尺子撕一張小票。
工作人員手腳都非常麻利。
雙份肉夾馍,說是雙份就是雙份。讓你能看得到的,用菜刀擡兩份臘汁肉放進劃開的馍馍,将肉夾馍放在白紙白盤子上遞給了顏聽歆。
顏聽歆端着盤子找了個空座位,開始今天的早餐。
肉夾馍一定要趁熱吃,如果吃外賣的話,餅皮外殼回軟,就不是最好的口感了。
迫不及待用白紙包着來上一口,一口下去,嘴都裝不下。
雙份肉份量真足,它的餅皮最外殼脆脆的,稍微有點厚度,馍馍內部被肥瘦相間的臘汁肉的汁水微微泡軟,在嘴中咀嚼的時候,馍馍和肉融在一起。
絕配!
臘汁肉的汁水浸了一些在白紙上,有點滴油,需要用衛生紙擦擦手。
雖然臘汁肉看起來顏色比較深,像是炖肉的料很足,但這麽多肉都吃進嘴裏,咀嚼之間,也不會覺得很鹹。
這一個雙份肉夾馍吃進肚裏,一個早上都不會餓。
聽說,還有一家比較出名的子午路張記肉夾馍,下一次想吃肉夾馍的時候,再試一下那家。
……
早上,到了公司,顏聽歆得到一個意外消息,同事Rebeca請了病假,無法完成上周讨論的游記的剩下部分,項目經理Daniel 将她手裏的稿件分給了顏聽歆完成。
顏聽歆倒是無所謂,她現在的薪資構成是這樣的,每個月有保底工資加提成,保底工資則對應了每個月要翻譯幾萬字的保底字數,超過保底字數的翻譯工作,則算作提成,每千字120。
這個月她的保底字數已經完成了,接下來的翻譯工作便是多勞多得,獎金和翻譯稿件挂鈎,接了也就接了,就是得加個班。
額外分給她的這一部分正是作家的瑞士游記。
瑞士,這不就巧了?
……
其實最近這些天,晚上吃完飯,興之所至,想換腦子,卻想不到去哪裏玩時,她都會去曾去過的瑞士小鎮散步消食。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12個小時的白天,12個小時的黑夜。
晚上吃完飯,推開任意門,邁入小鎮,一秒從黑夜踏入白天,好似穿梭時光。她的一天被延長了,好像一天不止24個小時。
這樣奇妙的體驗和美麗的風景,讓她瞬間愛上了那個地方,像是帶了魔法的秘密花園。
哪怕有的時候工作生活很忙,百忙之中只能抽出20分鐘或者半個小時,她也會選擇來這個小鎮散散步,給自己換個腦子。
然後,每次都悄悄從那個荒廢的隐秘莊園的栅欄門離開。
況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她頻繁光顧此處,上周帶回去的面包,味道非常可口。
讓人吃了還想吃。
而且,她還想嘗試更多的當地美食。
哪怕不是接了這個翻譯的活,她也會常常去瑞士散心的。
有了第一次沒有現金付款的尴尬經驗,顏聽歆特意去銀行櫃臺了兌換瑞士法郎和歐元,因為不是所有的營業廳都能辦理,顏聽歆沒有經驗,找了好幾家大銀行,預約之後,方才兌換成功。
瑞士,我來也!
……
以前是沒有這個條件,現在她可以親自走過這個作家游記中記載的地方,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既有樂趣,又對她的翻譯工作大有幫助。
對照着游記原著書,她親自走遍了作家所寫的阿爾卑斯山、伯爾尼古城、獅子紀念碑……她每天晚上下班,吃完飯,就逛一個地方,既當是游覽,又是給自己儲備翻譯知識,感受當地的文化。
翻譯雖然說起來簡單,是把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但其實很考驗譯者的文化功底,他們平時需要積累的知識非常多,這樣實地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除了觀光,對她的個人熏陶也是有利的。
每次她的下班時間,瑞士都是午後閑散的時間,很适合觀光。
幾天下來,她已經對游記篇章內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在心裏打好了腹稿。
可是,有一段卡殼了。
文章裏面提到了一種食物,作家沒有寫在哪家店吃到的,甚至作家本人也不知道名字,但對該食物混合的口感,大為贊嘆,後來想吃,卻因為不知道名字,再也找不到,并且沒嘗過了。
文中寫該食物有着土豆的綿軟、洋蔥的辛辣、培根的鹹香、奶酪的酸味、韭菜的異味,複合口感,讓人難忘。
顏聽歆:“……”這麽多食材,各有各的酸味、鹹味、辣味、異味,組合在一起,到底是種什麽口味?
顏聽歆實在難以想象作家所說的令人難忘的複合口感。
其實,這段話作家只寫了一段,且語義含糊,若是實在不知道是什麽味道,顏聽歆照章翻譯,也能直接譯制。
但她在有些方面挺軸的,既然有這個條件來瑞士,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她就要把翻譯工作做到最好,她就要親自體驗這道菜,寫出最精準的翻譯,不想找個含糊的詞語,用含糊的描述,做含糊的翻譯。
她嘗試在幾家飯店,用英文對服務員形容該食物的口感,但全都碰壁而歸。
就在她準備回家查查資料,尋找網上有沒有人提過類似口感的食物時,在瑞士小鎮的湖邊,她見到了迎面而來的一個身影。
輪椅帥哥!
他鄉又遇故知!
顏聽歆走上前去:
“先生,你好,又見到你了!”
她的笑容爽朗,像是一個小太陽,在輪椅帥哥的視線裏,正巧也擋住了天空中的太陽,太陽的光暈散在她的頭發上,笑容比陽光燦爛。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顏聽歆。”
輪椅帥哥定在原地,長長的雙眼皮下,黑色的瞳孔微顫,帶着憂郁氣質,仍舊保持了上一次見面高冷矜持的作風,簡潔的回道:“你好。”
絲毫沒有回應顏聽歆自我介紹的意思。
顏聽歆:額……長得帥就可以随便高冷啊!
畢竟都是一個國家的人,服務員聽不懂她的描述,顏聽歆抱着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希望,問道:
“先生,冒昧打擾,可以請你幫我一個忙嗎?我想尋找一種食物,裏面有土豆的綿軟、洋蔥的辛辣、培根的鹹香、奶酪的酸味、韭菜的異味,請問你知道是什麽菜嗎?”
輪椅帥哥頓了頓,微微蹙起濃黑的眉:“Cholera。”
顏聽歆疑惑:“嗯?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