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分家事

8.

婚後的生活甜蜜讓張冬每天都笑容滿面。比起以前的沉靜,如今多了一份開朗與穩重。而康林歌則是嬌美。幸好她性子灑脫卻又保守。以前她的朋友總說她在保守中尋求開明。她也從未否認過,或者是她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麽評價自己。她只是想找一個穩重、有責任心,有上進心的男人相愛相守一輩子,不會怕苦怕累。可是她到這裏了才遇到這麽一個男人。

康林歌沒有娘家,回門的時候,是去叔太婆家裏的。也是帶了幾尺的粗布給兩個老人家,還抓了一只雞去。這份禮讓兩個老人家高興又心疼。他們是過來人,知道新婚日子是甜蜜,可之後,就得面對瑣碎的家事,更可能是分家。那麽那時候就要處處考慮細致講自己的日子過好。這樣的浪費就是要不得的了。

可是張冬和康林歌都感激兩個老人對他們的關心,還教康林歌怎麽做針線,又提供住的地方、回門的地方。這是給康林歌長面子,撐腰板的事情,作為晚輩,受益良多,那麽自然要回敬一番方可。

因此,老人家也只得高興地收下。幾人聊聊天,過了晌午之後,就開始燒水殺雞。張冬心疼自己的媳婦,就上前幫忙殺雞,拔雞毛,還把雞都弄幹淨擺放好,就等康林歌做菜了。他知道自己做菜不及康林歌,看真沒他什麽事情了才出去跟叔太爺聊天。

竈間裏,叔太婆笑着對康林歌說:“冬子這孩子是膽大心細,狡猾又心善的孩子。現在還要加上一條:‘會疼人’!”想當初,叔太爺都不會像張冬那樣心疼媳婦的呢。或者說叔太爺不夠細心,想的也不夠多。

“哎呀,叔太婆!您說什麽呀!他是看你也在這裏做飯,敬老呢!而且,他肯定是想快點吃飯了。”康林歌嘟一下嘴,卻立即抿下嘴角。這一幕剛好讓回頭拿開水爐子的張冬看到,讓他嘆為觀止。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有人能将兩種動作做得那麽快速和諧的,或許是經常做的人才能做得來吧。她以前的生活該不會是苦難的。看來,他以後要努力幹活掙錢,不能讓愁苦布滿她的臉。

康林歌看到進來的張冬問:“拿什麽嗎?”

“嗯,那個燒水的爐子,去煮茶水。”

叔太婆聽了,問:“那老頭子舍得拿他的寶貝茶葉啊?”

“啊?不用叔太爺拿,我們這次帶了些回來。就在我一個兄弟家裏拿的。”

“是誰?”康林歌好奇了,立即問:“是誰家裏有茶園?”

“就是在縣衙裏當差的那個陳福來。我們成婚,本來他們答應了要來的,可是那天臨時有點事,都被縣太爺派去護着大官了,就沒來。托人送來賀禮,這其中就有茶葉。他家的茶葉也是炒來賣的。”

“那他怎麽想去當差了?”康林歌繼續問。叔太婆也是好奇。家裏茶園大的話,那就是很大的家業了,哪裏舍得自家的孩子去當差役?

張冬當時也是好奇的,而且陳福來還跑去入伍了,這才是最重要的。想到這裏,也就不賣關子,直接說:“他是家中貴妾的孩子。他生母在他兩歲的時候就被……去世了。而那一年剛好是他嫡母生了嫡子的。所以……”都是聰明人,知道他生母的死不簡單。張冬還知道陳福來的嫡母本想将他母子一并除掉的,可是當時陳福來剛好被他的父親抱去外院了。于是嫡母想着能除掉一個,就容易引着陳福來長壞的想法,沒有繼續迫害,也害怕陳福來的父親追查。就這麽放下。可是後來,陳福來的弟弟成年後就成婚,将家産全部收入囊中,而分給陳福來的只是那一片曾經是他生母親手栽種的一畝茶園,令加上一間收益一般的小鋪子。這對外來說,庶子能有這樣的家産也算是不錯了,畢竟明面上嫡子的家産也不多。陳福來想念書,被嫡母阻攔,想做生意也是攪壞事情,最後迫不得已,他就去從軍了----這是他唯一的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說起分家這類事情,張冬就想起曾經無意間聽到弟媳婦和某個長舌婦說的話。他以前還沒娶媳婦也沒多在意,但是他如今有人要疼,自然要保護好自己心中的那個人。可是分家的事情,不會跟康林歌說的,到時候有什麽罵名就他一人承擔即可。他一邊想,一邊提着爐子出去了。臨到門口了,還對康林歌勾唇一笑。

Advertisement

康林歌抿唇一笑,轉身來專心燒菜了。她如今可是領會到了張冬的“厚顏”。哪怕她前世的一些男子都不會如他這般恣意,隐隐間還似乎有一股潇灑落拓的味道。所謂男子漢大丈夫當如是吧?

很快,康林歌在叔太婆幫忙燒火的情況下很快就将六道菜做好。有一瓦罐的香菇炖雞肉濃湯,一碟香菇炒雞肉,一碟是炒苦麥菜墊底上面是一小碗焖雞肉,一碟雞胗炒酸菜,另外還有一碟的炒蘿蔔和一小碟的花生米。簡簡單單的,最後的兩道菜是湊足的,畢竟四道菜不好聽,一頭也不好。而叔太爺和叔太婆是吃得很舒心的。其他的菜不說,單是那用三分之一的雞肉和一對雞爪、雞翅煲的湯香濃可口,他們還是第一次喝這麽煲的湯。以前他們都沒這麽講究,只放些花生下去就作數。其他的雞肉鮮嫩可口,慢慢嚼着也是能吃得下去的。

吃晚飯的時候,太陽已經差不多下山了。康林歌想着家裏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就跟叔太婆叔太爺說一聲,就跟張冬回去了。

他們回到家裏的時候,張父和張山去田裏了還沒回來,而張母卻是拉牛遛彎、喝水了。想到這個,康林歌就覺得好笑。現在家裏最疼那頭牛的不是她,而是張父和張母,想來将來耕田都會心疼,要是牛有了牛仔,更是寶貝了。每天早上,張父都會拉着牛去吃早,說是沾着露水的草讓牛更肥更壯;随後在早飯前就在自家的田埂上割好了兩籮筐的草讓牛吃一天。張冬也是覺得好笑。不過對于這個情況,他還是喜聞樂見的。一來,父母就不會那麽針對自己的媳婦,另外,媳婦就不會分出太多精神去照顧那頭快要成精了的牛。

張山媳婦在整理院子裏的柴火,看到張冬和康林歌回來了,就平淡地喊了人就不出聲了。張冬和康林歌也沒多在意。他們做不到能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他們的。兩人回屋裏去後,張山媳婦就猛地甩下了手中的短短的幹柴,悶響的聲音響起,驚了剛坐下發着呆的康林歌。張冬摟着康林歌無聲地撫着她的背。可是康林歌沒怎麽,卻被他捂着喘不過氣來,用力地撐開兩人的距離,低聲道:“我沒事!我還是出去吧。準備喂雞喂豬了。”

張冬回一聲“好”,就跟着康林歌走出房門來。

康林歌看着板着臉的張山媳婦,又看看沒有多少零散的柴火,就去拌雞食讓張冬去喂雞,随後又弄好兩桶的豬食,這活也要張冬喂完雞去做。而她淨了手就立即去做飯了。現在沒什麽事情,最好将晚飯做好,在餘晖中吃完飯,好省下燈油。

張山媳婦看到張冬兩人這麽快幹活,也有點不好意思了。可是随即想到自己今天忙碌了一天,他們現在忙碌,也是對平,沒必要不好意思。

等到康林歌和張冬做好晚飯的時候,張母牽着牛回來了。她将牛牽到了院子裏的一處用小矮牆隔開來的木棚裏安頓好。不一會,張父和張山也從田裏回來了。

人都齊了,就在院子裏擺飯桌吃飯。

這天晚上,張冬就跟張父張母說了分家的事情。他們本來就說好的,他成親了就分家,他也沒有占過這個家一點便宜,甚至是一直以來都拿着他一半的收入養着家,弟弟一家可是受益不少。至少,不用出家用。

張山媳婦想着分家的好處,就能和張山攢私房錢,而且,不用養家裏的牛,她也能用。她大嫂不敢伸手要好處的,老人可看着呢。這樣,她的小家可就是進多出少。到時候,老人跟他們住的話,大哥給老人的嚼用,也是進了他們家,又全了她家孝順的形象。雖說村裏的傳統,老人是可以随便跟那個兒子住,不拘長幼的。但是,那樣做的話,對張山和她來講,只有好處了。所以,她就極力贊同分家,又說了一籮筐想要養老人的話,讓張山很是感動,也就同意了。

張冬看到這樣的結果,心裏也是高興的。不是他不想養老人,而是老人更喜歡小兒子。那麽就随老人的意吧。最多他以後起房子了,還會預留一間房子給父母去住的。

說好了分家的事情,第二天就請幾個老人和裏正來做證明,讓張冬兩口子分出去。只不過是分竈而已。到時候張冬若是起了屋子就搬出去。

當天就宴請了來看他家分家的幾個人吃飯,算是答謝他們特意走一趟。于是男人的桌上是高興的。畢竟是和氣分家,沒什麽矛盾。

晚飯裏有一條魚,是張冬買回來的。晚餐上就有一道魚湯。大家端着一碗魚湯喝得開心。農家裏,沒人像康林歌做飯燒菜這麽講究的。所以,這魚湯裏,有他們平常放的姜蔥之外,也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啊?怎麽比他們做的要香得多?只是女人這一桌張山媳婦不怎麽想和魚湯,聞着那魚味就不舒服。可是那湯看起來确實奶白色的,不吃的話,她又覺得虧了,于是就舀了一碗來喝。可是才喝了一口就跑開去吐了。張山看她似乎連膽汁都要吐出來了就想背她進屋躺着。可是張母卻是阻攔下來,親自上前扶着張山媳婦進去。因為張母懷疑張山媳婦是懷了孩子了。

張山一聽更是跑去村裏找那個赤腳大夫來瞧瞧。大家被這件事弄得尴尬。張父雖然高興,可是也知道沒有将客人撇下的道理,想着反正是好事,就請衆人再去吃飯喝酒了。

赤腳大夫來了一瞧,确定了張山媳婦真的懷了孩子了,已經一個多月。這下子,大家都樂呵呵地恭喜張山要當爹,更是恭喜張父要當爺爺了。張父和張山都高興不已,又請大夫也上桌吃飯。

大家都很高興,包括康林歌和張冬。一個是因為喜歡小孩子。另外一個則是慶幸早一點分了家,不然他的媳婦到時候可能要幫着料理別人坐月子!

可不是,在客人散了之後,張山回去陪他媳婦的時候,就發現他的媳婦不怎麽高興。一問,才知道他媳婦現在後悔分家了,想跟大嫂他們晚一點再分。張山不同意,畢竟在村裏老長輩那裏處理明白的。要是賴賬,自己面子怎麽好?

張山媳婦就發瘋了,她不樂意啊。分家了,就不能名正言順讓大嫂做一家全部的家務了。于是夫妻倆半夜裏也是鬧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