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分錢了

八組的人,一共獵了十三頭野豬,都是半大或者是成年的。這樣野豬剛好賣。趁着天色還早,離鎮上又近,張冬和裏正商量了,就決定拉九頭比較大的豬去鎮上賣了,好換些錢回來分給去打獵的人。另外的四頭就在村裏殺了,然後每家都分個一二斤的,也算不賴。村裏人好吃懶做有沒甚麽本事的人自然會眼紅,但是那些老實本分的、家裏多年老幼小的都是感激不已,自家沒人去打獵,還能沾光拿一兩斤的肉回來吃,是幸福的事情了。

張冬沒理會那些眼紅他們的人。他要帶着人去鎮上賣豬呢。将村裏所有的板車都拿來用,每輛板車上都有兩頭豬,要兩三個人才行。這樣,還剩下一頭豬沒能放上去呢。張冬看着這隊伍實在惹眼,就想着要怎麽做才好。想了想,他就拉着大家說:“我們平明百姓一個,鎮上多貴人,也多小人。我們還是小心一點好。說來也是湊巧,我的兩個好兄弟在縣衙當差,前不久他們說想吃野豬肉了,想買一頭來吃。那,我們就将這頭大的‘賣’給他們。你們覺得如何?”大家都不是笨的,當然知道張冬說的“賣”就是“白賣”,就是當做是一份人情,被賣出去了。不過也知道張冬是為大家好,就同意了,可是也另外叫了一個平常跟張冬幾個就是打聲招呼的普通的兄弟過來和張冬兩人一起擡着野豬就送去縣衙。 張冬弟弟張山、張彥笙、張曉、鄧圖和張魯明他們都覺得大家不怎麽信得過張冬,才會叫其他人跟着去。可是,他們也不計較。一起來的這些人都是他們自己的門路賣野物的,大家就各自去賣自己組的野物,賣得多少,他們自己組分。

張山和他組的人也是和鄧圖張魯明一起去平常張冬賣獵物的鎮上最大的酒樓。那家酒樓的掌櫃跟張冬也是合得來,因此多收張冬的獵物,連同張山,酒樓掌櫃都是和藹對待的。這不,知道這兩頭野豬都有張冬兄弟倆的份,看着又肥壯,立即就爽快地買下。每頭豬都有一千文。大家夥都高興得不得了。他們才一天就掙得這麽多錢!如此,張山那組,開始愉快地分錢,張山拿弓箭就拿四百文,其餘兩個每人三百文。而鄧圖和張魯明就想等張冬回來再分。畢竟這次還是張冬收獲最大。張冬就是拿五六百文都是可以的。

此時的張冬正在縣衙的後院和後廚的人在說話呢。跟來的小夥子也是好奇地緊跟着張冬,看着縣衙的屋子都覺得好看。這時候,陳福來和趙楊進來了。他們首先看到的是那院子裏還沒被刮毛的灰黑色的大野豬。兩人都沒看到坐在旁邊板凳上的張冬,只顧得研究野豬的獠牙和“膚色”。“哎呀。原來野豬長這個樣的啊?這麽難看的家夥,肉好吃的嗎?”這麽傻的話,只有趙楊才會想得出來。陳福來都自動忽略這樣的話了。他壓抑着高興,擡頭看着張冬問:“大哥。這頭豬是你獵的嗎?”

張冬被忽略了,心氣正不順呢,就沒好氣地回答:“送到你們這裏來的,能拿別人的獵物來嗎?我願意,人家還不打死我啊?”

“對啊,陳福來這麽笨。這都想不到!不過,大哥,那你還有東西賣嗎?要是有的話,賣的那頭豬也是你獵到的嗎?”他聽過張冬捎信過來說今天去打獵的。所以才有這一問。

“都是我的!”張冬看看天色不早了,就沒什麽耐心陪他們廢話,就起身道:“我們村裏野豬糟蹋莊稼,只得跟裏正商量了帶着村裏的男子去深山裏獵野豬。也算是我們幸運,得了幾頭,每人應該也有一點銅板吧。”

陳福來和趙楊一聽,就知道這是張冬跟他們說野豬的由來,他們也好跟上司報備一下,況且今日的豬肉也是大人們有大份,也不怕有小人說閑話。

他們倆跟主簿都能說得上話,主簿也是算得上為民為公的人物,于是兩人就對張冬說:“放心好了。縣衙裏的大人曾經都很憂心今年的莊稼會不會被山上的畜生糟蹋呢。現在你們村可是為民除害了。好得很!”

張冬想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就跟小夥子出去了。陳福來還想去給銀子,可是被趙楊攔住了:“你給了銀子,可不是綿村的東西了!”

陳福來一愣,明白了,就收起銀子往外走去。趙楊氣悶:“喂,去哪?”

“去跟縣太爺和堂上的兄弟們說說有野豬可以看。”話說着,就已經消失在後院門口了。趙楊不再理會,轉身再去觀察野豬了。心裏想着什麽時候他也要去打獵!

那個小夥子跟着張冬去街上了,剛好看到小夥子那組的兩人從酒樓裏出來,笑容滿面,張冬和小夥子就迎上去問道:“這麽高興啊!我們準備回去吧!”

那兩個人轉頭一看是張冬,就高興地點頭,并對小夥子說:“小虎,我們回村裏再給你。這裏人多的。”

小夥子高興地點頭。他本來就是去湊份子的,能拿到錢也是好的。

回到他們原先聚集的地方,大家都差不多到齊了。有些人的野豬是賣到大戶人家去了,得的銀錢也是一千文上下。有些人就少點,但大多都是八百文以上的。這樣的錢,對于有錢人家來說,不算什麽,但是對山村的人來說就是一筆不錯的收入,若是趕上年尾,都可以過上一個稍顯豐足的小小新年了。

Advertisement

張冬看到自己的親兄弟和好兄弟都高興的樣子,就知道收獲不錯,當下也沒問得了什麽價錢,只看人都到齊了,都趕着回家去。村裏的老人婦幼都等着他們回去呢。

想到家裏應該分得應得的那份肉的時候,大家腳上更是使不完的勁,一大幫人都趕在太陽剛落山去的那一刻回到村裏。村裏那些不用幹什麽活的孩子都在村口等自家的父兄歸家呢。一看他們就一窩蜂地圍上去,吱吱喳喳的說着“大冬哥家裏除了兩份肉之外,還得了兩頭小野豬崽!”“裏正爺爺說那是因為大冬哥獵了三頭野豬……”小孩子天真羨慕的語氣讓大人們都好笑不已。他們當然知道了張冬一人就獵了三頭野豬的事情,算起來他們每一組能賣一頭豬也是托了他的福。所以,并未說妒忌什麽的。至于村裏的婦人怎麽妒忌,就不是他們能管得了的。

這群小孩子裏也有張魯明的小兒子阿吉。阿吉這時候也是咧着嘴抓着張魯明的褲腿,他想拉着自己的爹快點回家吃飯吃豬肉。他好久都沒有吃過豬肉了。不過,看到了站着的張冬,他就想起哥哥跟他講的話,說以後見着大冬哥要乖巧禮貌地喊大冬哥。那麽以後就會多多有肉吃了。阿吉聽話,就上前小聲地說:“大冬哥,你好厲害!我以後也要像你那麽厲害!”

張冬笑了笑,道:“好啊!”

旁人看到了都笑了。互相提醒了明天要将那輛板車送回到哪裏之後,不一會,大家就分開各走各的了。張彥笙和張曉兩個還說明天要去看小豬崽呢。

這時候,鄧圖也拿出了錢給張冬,讓他分錢。張冬也是跟着張山他們的分法,拿了四百文,其餘的是鄧圖和張魯明平分。鄧圖和張魯明都很不好意思,想讓他多拿一百文。張冬笑了,說:“沒事,我也是靠幸運。況且我家還多拿兩頭豬崽,也算值得。你們這樣做,以後沒有誰敢跟我一起幹的了。這不是讓我孤立嗎?”

兩人一聽就猶豫了。因為知道張冬說的也是實話。畢竟村裏的人都想掙錢,沒理由讓張冬多拿許多的。要是這樣,寧願跟其他人一起打獵了。這樣一來,就真的讓張冬難做。張山在旁邊也是勸鄧圖他們不要多想,況且進山去,大家都一樣冒着危險的。現在這個分法也是對的。

最後鄧圖和張魯明都感激不已。

阿吉看着那些銅板,眼睛都直了。他長這麽大,第一次見到這麽多的錢。想到自家哥哥的話,更加相信跟着大冬哥不僅有肉吃,還有大錢拿!此時的張冬在阿吉眼裏,就是財神爺!

大家看看天色暗了,這才分開回家吃飯。張冬和張山兩兄弟也是說笑着回到了家。因為今天是開心的日子,張父張母就決定了大家一起吃飯,圖個熱鬧。

當兩兄弟回到家的時候,康林歌已經将所有的飯菜都做好了。剛好讓兄弟倆洗洗手就上桌吃飯。兄弟倆今天跑了一天,都餓狠了。狼吞虎咽地吃着飯。讓一家人都是歡喜又是心疼。這些錢真不是容易賺到的。

說起今天的收獲與分豬肉,張母就一陣火大。按理,他們家應該是三份豬肉,一共六斤肉的。可是因為裏正說了要将兩頭野豬崽給他們家,因此那些個臭婆娘愣是少給他們家兩斤肉。可氣死她了。可是裏正覺得張父張母是和張山一起的,這樣少分兩斤肉也是合理的。所以,張母也就鬧不起來。康林歌也沒辦法,就說到他們家能得多些錢,也算不錯了。況且,這次打獵還是張冬出的主意,以後村裏的人只會更加信服張冬。那麽少兩斤肉又如何,那些婆娘還能怎樣?

張母聽了可是樂呵不少,可不,就她家的兩個兒子都使弓箭,到時候,兩兄弟都會拿賣野豬的大頭銀子,她們這是妒忌她家呢。張母順口就回道:“算了,我家的倆兒子就算不要這少了兩斤肉依舊是有本事的,以後還會少肉吃嗎?”她這是暗諷她們兒子沒本事呢。特別是那些個兒子不上進又懶惰的婦人更是氣恨。可是裏正在那裏呢,就忍下沒反駁。張母這下才高興地拿着豬肉先回去。張母原先只顧得那幾斤肉,都忘記骨頭了。康林歌沒忘記,拿了了幾根腿骨回去,想熬湯就給家裏人補補,特別是張冬和張山。

因為湯還沒煲好,只能小火慢慢熬着,明天一早,他們就可以喝了。今晚只能喝點雞蛋湯,吃悶了很久的野豬肉。

這樣的飯菜也是豐盛的了。一家子都吃得飽飽的。待張父張母看了兩兄弟得的錢之後。就讓他們趕緊去洗漱睡覺。張冬拿了一百錢給了張母,讓她存着怎麽用都行。這把張父張母感動得淚水都差不多流出來。康林歌是沒意見的,這樣一點小錢能換得家裏和睦,她是沒所謂的。張冬看到康林歌也是微笑着看着他,就放心地去洗漱了。

康林歌洗好碗筷就去竈間燒更大的火,她也要洗澡呢。至于張山媳婦,兩家都分家了,就沒必要分熱水給她了。

康林歌洗漱好之後,張冬已經回來了。他和張山是去院子裏的洗澡棚洗澡的。女眷就是在院子裏的一個角落的泥磚搭建的洗澡房洗漱的。

兩人一天都沒怎麽說話了,這時候,他們才能依偎着低聲說着今天的見聞。康林哥覺得,這樣的生活才叫溫馨甜蜜----家裏沒有多少煩心事,公婆一般明理,妯娌不算野蠻,最重要的是夫婿英勇疼人。

這樣的生活一直這般下去,也不錯。确實如此,只不過,生活中總有磕磕碰碰的不如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