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辦年貨

忙碌的許久,在康林歌的提醒下,張冬才想起家中還有木炭沒有賣光。而其他人的都已經賣完,得到的錢給家裏人置辦年貨了。

張冬看沒什麽事情,就将他自己的和張山的要賣的那些炭都搬到市場去賣。這時候,還是有很多人賣炭,而且價錢都不低呢。因為要買的人也多。特別是鎮上的人家,柴火要買,那麽寒冬裏,家裏老人孩子取暖的木炭更是少不了。趁着現在還有人賣炭,就趕快買夠,不然天繼續冷着冷,等到開春那段時間還是冷得很,又下雨雪的,也沒有多少人燒炭賣,那時候炭就更加的貴。張冬他們的碳,輕而幹,又是一條條的。把一條木炭弄斷,還能聽到“叮”的一聲響。這樣的木炭是耐燒又無煙。而有些賣炭的人家,是将燒好的木炭澆些水,再晾幹木炭的表層,然木炭裏面卻有點濕潤,那麽木炭就比一般幹淨的木炭要重得多。不明真相的人還覺得這樣的木炭才更耐燒。殊不知,這樣的木炭就像沒幹透的木柴,起火前,得先冒白煙,或者幹脆白煙随着木炭燒完才算完。

張冬和張父去賣的炭。看到那些去買濕碳的人,張冬也是隐晦地提醒:“兄弟,買我的吧。不會有煙,耐燒又暖和……”

那人提起眼皮看了一眼張冬,懶洋洋地拿起一條碳,撇了嘴,輕慢地道:“你這碳太輕了吧?能是什麽好材料燒的!我怕呢這一袋子都不夠燒兩三天呢!哼!”說完,就繼續往賣濕碳的那家走去。

張冬和張父相視一笑,無奈地搖搖頭。反正他們也依着本心提醒了人家,還這麽兇好心人。就由着他去吧。張冬心裏卻笑話那人無知蠢笨。但是這些都與他無關了。守候了大半天,張冬的炭火很快就賣完。張山的那份,給了張父帶着。随後兩人就去自家賣煎餅的小鋪子等張母。

這次和張父一起來賣炭,張母也來了。她主要是想看看要置備的年貨。婦人家總歸是更加細致,知道什麽該買,什麽可以多買少買的。張冬只要記得他家的就好。他不想勞累自己的老母親。反正要買什麽,昨晚上就已經和康林歌商量好并記在一張紙上。照着紙上所寫購置就得。更何況,年夜飯,肯定是兄弟倆跟父母一起吃的。

康林歌沒有什麽要買的。只不過,想吃家鄉的糯米糍粑。就是那些煮羹糍的幹爽款!在下鍋煮之前,将炒熟舂碎的芝麻撒在包好的生煮羹糍上,加上一勺子的花生油,用力搖均勻,用柊葉包好蒸熟;或者只拿芭蕉葉墊底,一個個的糍粑放在上面,蒸熟可吃。這也是張冬喜歡吃的,再者小衍小吉還沒試過,就決定做些來吃。

張冬沒有在鋪子呆多久,很快就挑着一對籮筐去買年貨了。出門前,還被張彥笙笑話了呢。可被張冬一句話堵回來:“你現在光棍一條,給你錢,你都不知道買什麽。”

張彥笙傻眼,張曉上來一句:“大哥,過年的時候,你可記得給我紅封(就好比現在的利是紅包),我可是還沒成婚,是孩子一個呢!”

“得,一輩子給你紅封都行!”

“啊?”張曉還沒明白過來,只得眨着眼疑惑地看着張冬仰天大笑出門去。回頭看着鋪子裏的那些笑得就像是發羊癫瘋似的人,一臉困惑。惹得張彥笙笑得捶桌子。

“笑什麽?我提前跟大哥要紅封怎麽好笑啦?”

“不好笑!不好笑!”鄧圖看其他人笑得說不出話來,就接上話,只是卻沒有想讓他知道大哥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張山也是笑得咳嗽,他也不打算說的。不然,最後張曉惱羞成怒了。張父看着這些年輕人只是抽着煙搖頭。年歲好啊。

這邊歡聲笑語的,張冬那邊自己穿過人群去買面粉、芝麻、腐竹、糖果、紅白糖,油鹽醬醋茶的。他一個糙漢子的,貪圖方便,沒有貨比三家的習慣,只是在一家雜貨行裏叫上一名夥計跟着,将東西都撿出來扔在他的籮筐裏,随後就讓雜貨行的掌櫃一并算錢。多爽快!樂得掌櫃和夥計眉開眼笑的。買完了自家的年貨,張冬才想起還要準備些禮物啊!例如叔太爺、裏正、幾位爺輩的,還有陳福來、趙楊等人。想想他就覺得牙疼。不過,還是買了七份同樣的幹果、糖果,再加上過幾天康林歌做好的糯米糍粑,和他自制的臘鴨。這樣的禮物可算拿得出手。特別是他夫婦倆親自做的東西!所以,他再加多了三斤的糯米粉。至于自己的父母,扯上兩身做衣服的布,封幾十個大錢就行。最後所有東西買齊後,那一對籮筐已經裝滿了。看着這麽多的東西,張冬滿心歡喜。總算過一個像樣的年了。有他有她,往後還有一個軟軟的孩子。不過,現在也有兩個小調皮了。說不得,就是他們引來的寶兒?想到寶兒,就想到寶兒的娘親,張冬擡頭看到銀樓,回想自己身上的銀錢,大概還夠買銀簪子的。随即就挑着年貨大咧咧地進去了。店裏有些大閨女小媳婦的看到了,都驚呼一聲閃身站到一邊讓開一條路來。張冬只是笑着大聲說:“多謝了!”站在一處櫃臺前,他仔細地看着裏面的簪子,一時想不起來該如何選。想了一會,看着一只鑲着一小顆綠石頭的簪子很是喜歡。他可是知道自己的媳婦多喜歡素雅的物件。“夥計,來,給我拿這只簪子!”等夥計拿簪子時,又想到自家老娘可是沒收過自己的禮物喲!老娘她辛辛苦苦幾十年,當兒子的總歸要表示一下的吧?于是,張冬就挑了一只樸素的銀簪,比康林歌的便宜一點。但看起來個頭可是大點。瞧着這樣的樣式與價錢,張冬深感自己聰明。老娘可不會貪圖太多花樣,實惠最重要!

包好兩只銀簪子後,又看到路邊賣旱煙的小攤子,就買了一把煙葉,夠張父抽個十天八天的啦!至于弟弟他小兩口的?張冬可不願再費心,畢竟弟弟也成家立業了。高興得腳下生風的他将着年貨回到小鋪子裏,就換下張山,讓他去東街的雜貨鋪那邊找找張母,剛才他好像看到張母往那邊去了。張山依言向外走去,但是被張冬叫住了:“挑着籮筐去吧。有什麽東西都放在裏面,可是容易拿多多了。”

Advertisement

“嗯,大哥說的對。我走了!”張山挑着另外一對籮筐出去,想着待會可是要給買些什麽東西給自己媳婦?得了兄弟倆都是有了媳婦忘了娘的。可是就是不知道張山能否想起要給自己的父母買些東西了。

鎮子上熱鬧非凡,村子裏也是熱鬧得緊。康林歌昨天晚上商量買什麽的時候,除了那些年貨外,因為知道給家公家婆準備的禮物,康林歌只需費心一下給張冬和小衍小吉的就行。做荷包吧,她不會。做衣服吧,先前已經做好(更是另外的給張父張母以及她一家四口多都做了一件棉褂子)。所以,就想着給他們三個人每人編織一條紅繩摻上褐色繩子的頭繩,等到新年的時候,綁發髻用!

屋子裏放着火盆子,暖暖的讓人都不想出去。這些天又冷了些,那些孩子也被拘着在家呆着。至少是到隔壁家串門子。因此,小衍和小吉都陪着康林歌在家呢。不過,康林歌卻是拿着一塊光滑的小木板放在火盆子旁邊,拿了兩根小木棍,桌子右手邊就是一個裝着清水的破碗。

“阿姐,這是做什麽的?”小吉看着這些東西首先忍不住就問了。小衍也是疑惑地看着康林歌,等她解惑。

“這是練字的。等一下我們認幾個字,然後你們就乖乖的練,我就做頭繩,好嗎?”

“好!”小衍小吉聽了,眼睛發亮,大聲回道。

康林歌怎麽認識字的呢?張冬可是有一本通書呢!通書,她從小看到大。裏面的字,她也認得一些。就挑認識的那些教孩子也不錯!也不算是睜眼瞎。拿來張冬的寶貝通書,上面只有“書”字是繁體。“通”字還是簡單的那個。康林歌暗喜。根據那些天幹地支與方位、日子什麽的,可是大體猜出是什麽字。自己真不算是睜眼瞎了!她先挑簡單的天地、日月星、人等字開始,教兩個孩子認、念,然後教他們怎麽起筆手筆。雖然有一蹴而就的做法在裏面,可是趁着他們興趣盎然的,效果可是不錯的。過了半個時辰,小衍已經認全了六個字,小雞只記得天人二字。不過,也算極好的了。

小衍看了看康林歌身邊凳子上的頭繩,笑着說:“阿姐,我想自己來練着寫,寫好就讓你看看我寫得對不對。”

“好啊。你寫吧。”

“嗯。”小衍凝神,拿起一條樹枝蘸水後就在木板上生硬地寫着。動作雖然生澀,可是,一筆一橫的順序不錯,音對字也對。

“不錯!繼續努力!”康林歌也是驚奇。她想着,有機會,讓倆孩子上學堂吧?她可是直到念書明理的重要性。

等張冬回來,看到的就是這麽的一個情景:一個孩子坐在那裏認真的用樹枝比劃着,另一個孩子則是探頭看一下用功的孩子,或者是瞧瞧低頭弄頭繩的女子。這畫面讓他不忍打亂。人說的歲月安寧,大致如此吧?

作者有話要說: 感覺好啰嗦。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