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聽政
鮮卑人的宮廷中,男女的職能其實并不是那麽的分明,宮內女官和各位貴人也會男人的各項技能,從騎射到治國。照着鮮卑那種女人都能掄起刀子砍人的作風,說不定哪天還能真正的出個能上沙場的女将軍。
所以作為一個女性,實在不是弱于騎射的好理由。
蕭妙音上輩子體育這項技能就沒有點滿,這輩子似乎依舊,不過真的這麽下去,蕭妙音覺得自己可能真的只能嘤嘤嘤了。大家都會,就她一個人不行。現在還看不出來,等到差距拉大之後,就沒人願意帶她玩了。
她不想入宮之後等到長大就鑽皇帝後宮裏頭,這年頭做皇後妃嫔都是高危險的工作,一旦進宮千萬不要大肚子,要是搶在前頭懷孕,就一條小命交代出去。
東想西想,還是她大姐姐的那條路最為保險,作為王妃,是外命婦,不用被宮規管着,哪怕去管老公,只要別出太大事,老公一般也只有捏着鼻子受的份。王妃一般都是由兩宮或者是皇帝直接指定,頭上閃亮亮的。
皇帝後宮那就真心……
尤其這小皇帝貌似還和她家有仇,蕭妙音都想痛哭流涕抓住東宮的雙肩猛搖了,姑媽你快篡位自立啊!
太皇太後掌權日久,朝堂上是高壓,小皇帝乖的和只鹌鹑一樣,她似乎看到了小皇帝反彈會跳的那麽高。
她讀了史記,別說只是嫡祖母,就是親舅舅,皇帝們也下得了手。例如漢文帝逼自己親舅舅薄昭自殺,那個毫不留情面。
貌似史上對漢文帝的評價還不錯吧?
蕭妙音躺在眠榻上,她一雙手抓住身上的錦被,頭上的帳幔垂下一塊玉璧,玉璧上的吉紋看着像是漢代的樣式。
“唔……”蕭妙音看着帳子頂,這日後要怎麽辦咯……
她一點都沒有察覺自己的思維已經從如何和小夥伴好好相處,拐到十幾年後東宮不在要如何立身的事了。
寝殿外,宮人和女官們都沒有休息,今日尚服女官那裏又送來一批新制成的衣裳。有胡服,鮮卑袍子,當然最多的都是漢女的襦裙。宮中尚漢風,連天子都穿漢服的時候多,漢衣裳自然是要時刻準備着。
秦女官瞧了那邊寝殿一眼,再三确定寝殿那邊不需要那麽多人看着之後,才輕輕走出來。宮中人走路都是十分有技巧的,落腳不能重,否則會影響到貴人的睡眠和休息。
秦女官走路輕悄悄的,幾乎沒有多少聲響,到了一間耳室內,見着宮人們忙着将那些新送過來的衣裳放在熏籠上。
Advertisement
“都看過了?”秦女官雙手攏在袖中轉頭去問一個管事的宮人。“送來的衣裳沒有瑕疵?”
這些衣物都是出自少府那裏,若是有瑕疵,還要退回去。
“都查過了,沒有。”負責此事的宮人說道,做事的人都很用心,或許是知道這位小娘子前途不可限量的緣故,這些負責衣飾的宮人們更是比平常更加用心做事。若是能夠得了賞識,那麽也算是熬出頭來了。
“嗯。”秦女官看了看放在一邊的衣物,沒有發現瑕疵之後點點頭,“香不要熏濃了,淡雅為好。”她看着正張羅着熏衣的宮人想起這件事來,“陛下不愛濃香。”
“此事兒記下了。”宮人颔首。
“仔細着,明日三娘子還要去見陛下。”秦女官叮囑道,這三娘子每日裏都要和天子見面,而且天子似乎很愛親近這個年紀和他差不了太多的長輩,小孩子之間厮鬧在一處是常用的事。
所以這些細致小節才顯得更加重要。
殿中所有人都是輕手輕腳的,蕭妙音在裏面根本察覺不出來外頭還有人依舊為了明日在忙碌。
她煩惱的在眠榻上翻個身,眠榻四周都是合起來的,關上校門就是一個小世界,四面上都繪上了騎馬游春的圖。
蕭妙音盯着圖畫上的鮮卑人半晌,然後無奈的嘆口氣,不得不承認,這會想多了也沒用,因為這件事根本就不是她能解決的,所以……還是趕緊的和那些公主大王把關系處好比較重要。小皇帝和她姑媽,真的不是她能夠決定的啦!
守在外面的宮人聽到裏面輕微的嘆氣聲,在垂下來的帷幄邊輕聲問道,“三娘子,有甚麽事麽?”
宮人都是征召入宮的良家子,相貌身高等等有非常嚴苛的要求,說話時語氣聲量都是恰到好處,一點都不會吵到人。
“哦,沒有。兒睡了。”蕭妙音模糊即的應了一句,拉起錦被蓋住頭。眠榻上放了一只香鴨熏爐,聞着熏香她很快就睡過去了。
第二日有點小插曲,小皇帝先到朝堂上聽政了。
蕭妙音坐在枰上,對着桌子上的書卷發了一會呆。
那邊蕭吉和蕭闵見到天子沒來,而讓他們怕的恨不得趕緊躲起來的李平也不在,頓時松了一口大氣。
而且還很有精神的朝着蕭妙音笑,揮揮小手。
這兄弟倆被養在東宮,平日裏就連皇帝遇上他們都得禮讓三分,不過好歹沒被養殘,至少蕭妙音從這兩三月的接觸上來看,覺得這對兄弟心眼不壞,就是稍微嬌氣了點,另外學渣了那麽一點點而已。
“三妹妹。”蕭闵的長相和蕭吉差不多,不過性情要比蕭吉活潑的多,“今日陛下和尚書都不在,我們終于可以說話啦。”
這對兄弟平常就是來上課,她才來的那一天,他們因為偷懶沒有好好完成功課,沒李平捅到太皇太後那裏,太皇太後平日裏對這對兄弟是溺愛,但是李平的話,那麽就……
她從那一日之後,聽到的就是兄弟倆被太皇太後打了一頓板子,當然不是那種給宮人行刑的。
拉下竹簾,讓小黃門啪啪的打。之後連着好幾天她都沒有見着這對兄弟。
不過他們對她還……挺好的?
“三兄?”蕭妙音勉勉強強想起這兩個兄弟在家裏的排名來,這事真心不怪她,誰要這兩兄弟都不是在家裏長大的,而且也沒聽蕭斌提起過這對兒雙胞胎兒子,甚至連生母侯氏都是沉默的人,所以她是真的對蕭吉和蕭闵的事不熟悉。
“三妹妹,你怎麽不怕李尚書的啊。”見着四下沒有李平的身影,蕭闵幹脆将心裏的疑問問出來。倆兄弟對李平那是憷的很,這年紀的小男孩原本是最調皮的時候,李平的教育方式就是,小孩子都是要自覺的,不自覺就罰到自覺為止。尤其還有拓跋演這麽大一個對照組對比着,越發顯得這對兄弟頑劣不堪。
李平原本就不太想教他們,又見着他們如此好玩,連功課都不好好做,憤怒之下越發嚴格。造成了蕭吉和蕭闵瞧着李平就和老鼠見到貓似得。
蕭妙音是半路加進來的,蕭家那樣子,倆兄弟原本以為來的也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結果這個妹妹還能和李平頂嘴?更神奇的是,之後更是一點事都沒有!
“為甚麽要怕?”蕭妙音想不通倆兄弟話裏的意思,李平又不是猛獸,她為啥要怕?
“他很兇的。”蕭闵和蕭吉想起上次被太皇太後打了一頓板子就心有餘悸,這麽一個人他們是真的半點都不敢招惹。
“……”蕭妙音看着面前兩張一模一樣的臉,不禁有些不忍直視。果然是……學渣啊……
瞧瞧小皇帝,李平也沒對小皇帝和顏悅色多少,可是就憑借着是學霸,對着李平沒有半點懼怕啊。
宮裏頭誰不知道李平和太皇太後的關系啊。
“兩位阿兄,其實只要将功課做好了,就不必怕了。”只要成了學霸,就不必再怕老師了。
這是十六年學生生涯的經驗之談啊。
她這話才一出口,對面兩個的面色越發的苦逼了。
“……”她難道說了什麽很難的辦法麽?向小皇帝看準啊,只要學小皇帝,基本上就不必再被罵了!
“……”蕭闵坐回去,滿臉的郁卒。
還以為這位小妹妹會給出什麽好辦法呢。
蕭妙音從蕭闵的臉上看出他的想法,只能坐在那裏滿臉無語,她可是把最有實踐效果的辦法給說出來了,既然不相信,那麽也沒有辦法了。
“阿兄,多讀點書有好處的。”想起東宮最疼愛這兩個侄子,蕭妙音決定還是多嘴說上那麽一兩句,畢竟在宮中還是要展現一下兄妹愛。
“……你和姑母說的一模一樣。”蕭闵說了這麽一句。
口氣很像是在發脾氣。
“……”能做的她都已經做完了。
“哎……”蕭吉拉了一下蕭闵的袖子,“你是朝食裏吃錯了甚麽吧?”
蕭闵哼了一聲,轉過身去。
此刻朝堂上,太皇太後坐在珠簾後,前面的禦床上坐着将近十歲的孩童。
鮮卑人早熟,尤其在皇室中。先帝十三歲的時候就有了如今的天子了。太皇太後平常都是讓皇帝在後面讀書,但是如今皇帝年紀漸長,再這麽做已經是不妥,畢竟如今做皇帝的姓拓跋而不是蕭。
太皇太後也讓皇帝開始聽政。
“鮮卑入主中原以來,行使是當年部落那一套,然而事無常理,中原之事,不能全靠八部大人全權處置,而用部落去約束漢人,更是不智。”李平受持笏版,從群臣之中出列對上面的皇帝和太皇太後說道。
“臣覺得,應當依照當年秦漢之時設三長。”
自從太皇太後掌權以來,北方無重大戰事,太皇太後得以騰出手來整頓內政。
其中一條就是改革鮮卑的部落制,而改換成漢人的那一套。
當年永嘉之亂,中原被胡人占據,戰亂連連,後來鮮卑統一北方,開始鮮卑人是行宗主督護制度,宗主的權力遠遠要比魏晉之時的鄉官大的多,關起門來就是一土皇帝。一開始北朝鮮卑忙着打仗,宗主督護制的壞處沒有太多顯現出來,但是将一長,私留上繳朝廷的稅糧,農人負擔過重,等等問題讓朝廷不禁覺得頭痛“可是,陛下!”有鮮卑貴族實在是看不下去,照着這麽下去,到時候朝堂還是鮮卑人的地方了嗎?“當年先帝能夠傳下如此基業,完全靠着賀蘭氏幾個大部落的支持,如今要撤去部落制,用漢人的那一套,豈不是要寒了幾大部落的心嗎!”
李平看了一眼那人,認出那是鮮卑大姓之一賀蘭的人,心中輕笑。
當年拓跋鮮卑創業,的确那幾個大部落出了不少力,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想要坐定天下,靠的不僅僅是鮮卑人的武力了。
“當年先帝創業,進入中原,”太皇太後沉穩的聲音從珠簾後傳來,隐隐間給人以無形的壓力,“尚需要鮮卑幾大部落的支持,到了如今北方安定,也少不了這些大姓,他們功勞甚高,此事誰也忘記不了。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事無常理,天無常道。漢人不是部落制能管起來的,實行三長制也是大勢所趨。”、女子的聲音不急不緩,早就沒了當初初次聽政的時候的緊張興奮,取而代之的是歲月積澱下來的威信。
“從太祖一來,官員都無俸祿,所得依靠戰事和賞賜。而漢人中,官員每年都能依照等級領到俸祿。”李平笑道。
北朝一開始為了促進上下對戰事的熱衷,一開始是不設俸祿的,因此做官可沒有什麽錢米可拿。除非能得到賞賜或者是在戰事中得到什麽。可惜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戰事中混下來的。
可是這飯還是每日要吃的。
“……”果然,李平見到那個鮮卑官員明顯的噎了一下。
這漢化鮮卑人失去了一些,但是還能得到一些。其中取舍就看他們自己如何選了。
“陛下有何看法?”太皇太後的聲音從珠簾後透過來,隐約間帶着些壓力。
“一切都聽大母的。”拓跋演看着那個鮮卑大臣退回到臣子的行列中,面帶微笑道。
他這段時間讀的書不少,知道太皇太後實行漢化,看上去好像和鮮卑人的利益相左,可是若是想要長久下去,還非得被漢化不可。
草原部落的那套哪裏能夠長久?
自然是一切都聽這位祖母的了。
“嗯。”裏面太皇太後點了點頭。
拓跋演坐在那裏,接下來太皇太後和那些大臣們說了什麽,他只是聽,不說出半點自己的看法。
這時候只要他好好聽就行了。
朝會并不是每日都有,三日一次,每日的政事,都是大臣和太皇太後在東宮決定的。至于天子就剩下一個蓋章的作用了。
朝會結束之後,太皇太後讓拓跋演暫時回到昭陽殿休息,她和李平等大臣回到東宮繼續商議要事。
回到昭陽殿,拓跋演将頭上的鮮卑帽給摘了下來,這麽多年來,鮮卑人一直都在漢化,不過在服侍上,還沒有一個銘文的規定。
站在足足逼人還高的銅鏡面前,拓跋演瞧着自己一頭鮮卑小辮,外加鮮卑短骻圓領袍的模樣。
他生下來開始就被東宮抱去撫養,三歲被立為皇太子生母賜死,甚至連生母長得什麽樣都不知道,接受的的都是東宮的影響。
“陛下?”毛奇雙手将一條錦巾呈給拓跋演,卻沒看到拓跋演伸過手來。
“……”拓跋演站在銅鏡前,左右看了看自己,他天生皮膚白皙,而且長得要比同齡人要快,雖然九、十歲,但看着已經有十一二歲的模樣了。
“朕長得和漢人有區別嗎?”拓跋演看了看鏡子裏的男童,轉過頭來問身邊的毛奇。
毛奇不知道這位陛下怎麽突然來了興致問這一句,但是還是好好回答的好,“陛下,和漢人并沒有多少相異之處。”
拓跋家混了多少代的漢人血統,到了如今哪裏還能見到半點胡人的樣貌?
而且胡人那副高鼻深目的模樣委實醜陋。
“那就好。”拓跋演對于毛奇的回答十分滿意,“将這身衣裳換了吧,如今穿着袍子和靴子都不太習慣了。”
太皇太後是漢人又大權在握,宮中自然是漢風鼎盛,拓跋演長到這麽大,穿漢服的時候多,鮮卑炮制的時候少。熟讀漢家典籍,再見到自己那一副鮮卑模樣難免不習慣。
毛奇領命,一群小黃門上前服侍這位陛下換衣。
等到小黃門退下的時候,身上的衣裳已經變成漢人,可是他頭發依舊披着。畢竟是鮮卑人的天子,全換成漢人那一套好像也有些吓人,尤其他這年紀還不到漢人行冠禮的時候,總不能學着成年男子那樣将頭發全部梳做發髻。
“朕要看書。”拓跋演說道。
**
蕭妙音瞅着面前傲嬌着一張臉的常山王,不知道要用什麽表情來對待,她不過是自學完之後沒去找小皇帝,自己在女官的帶領下出來逛逛而已,竟然還能遇見這麽一個熊孩子?
貓兒雙手抱臂,他今日是典型的鮮卑人裝扮,甚至腰下的蹀躞帶上還挂着小匕首火石這類游牧民族常常用得到的東西。
蕭妙音不禁擡頭望天,在宮中這些東西真的能夠用的到麽?
“你怎麽在這裏?”這位小貓咪一樣的大王開口就是滿滿的傲嬌氣息。
“大王忘記了,兒被太皇太後安排住在西昭陽殿。”蕭妙音面無表情答道。
“咕嚕……”貓兒把這茬給忘記,他的耳朵根情不自禁的隐隐作痛。貓兒的生母羅夫人在宮中可只有這麽一個兒子,自然是捧在手心裏,可是聽到自己兒子竟然當着天子諸王諸公主的面說要娶蕭三娘,哪怕羅夫人心裏覺得和蕭家結親不錯,還是把兒子給提着耳朵給教訓了一頓。
‘阿娘明明看起來那麽溫柔,揪耳朵好疼!’貓兒想起自己被揪的那只耳朵,又想伸手摸了。
不過當着蕭三娘的面,他才不會這樣呢!
蕭妙音瞧着貓兒伸出手來似乎要捂耳朵,結果那雙滴溜溜的貓眼瞅到她,臉又鼓起來,要摸耳朵的手也放下去了。
說句實話,她真心覺得這位大王有些像以前的那只貓。不管什麽是都是要順着心意來,只能順毛,不然給一爪。
“貍奴?”她眨了眨眼看着貓兒說道。
“貍奴?”琥珀色的貓眼裏滿滿都是疑惑,貓兒四下看了看,也沒瞧着貓的蹤影。除非是貴人們養作寵物,不然貓這東西就是抓老鼠的。
“哪裏有貍奴?”貓兒虎着臉問。
“兒面前就是。”蕭妙音盯着面前的小大王說道。
“你!!”貓兒立即就跳了起來,蹀躞帶下面的物什随着他這一跳,叮叮當當碰撞作響。
“大王要打人麽?”蕭妙音瞧着貓兒一跳老高,下意識就往後面一躲,秦女官将蕭妙音護在身後。
秦女官滿臉笑容,“大王這是怎麽了?”
貓兒正在氣頭上,才不管秦女官,一個勁的就往秦女官身後鑽,要把蕭妙音給揪出來,“有本事你給我出來。”
蕭妙音才不會乖乖的被貓兒抓出,“兒有沒有本事又不是大王你說了算!”說着她還跑起來,貓兒去追,結果倆孩子圍着秦女官轉起了圈圈。
“你、你別跑!停下和我一決勝負!”貓兒跑的氣喘籲籲,他雙手撐在膝蓋上,瞧着那邊同樣氣喘的不行的蕭妙音。
“大王要是和我比騎射,那就是以強欺弱!”蕭妙音見着兩個人都跑不動了,幹脆使出激将法,這麽個小小伎倆對付個小孩子簡直是綽綽有餘。
“誰以強欺弱了!”貓兒白皙的臉上因為運動起了一層緋紅,“那你說比甚麽?!”
蕭妙音陰測測一笑,那邊的貓兒頓時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險些炸毛。
拓跋演的習慣是每日必須看書一個時辰,雷打不動,看的書不必是儒家經典,幾乎是什麽書都有。
等到他放下手中的書卷,毛奇在殿外和一個小黃門低低私語完,拓跋演見着毛奇趨步進來,不禁問道,“怎麽?”
“陛下。”毛奇神色古怪,“外面常山王和蕭家三娘又鬧起來了。”
“又鬧起來了?”拓跋演想起這位弟弟的任性來,不由得覺得頭疼。
蕭三娘的性子他知道,雖然不膽小,但絕對不是甚麽胡鬧性子。可貓兒脾性不這樣,脾氣一上來鬧個天翻地覆都是有的。
這昭陽殿中除了他之外,那麽就是将貓兒的生母羅夫人叫來了。
“去看看。”拓跋演起身。
拓跋演擔心自己弟弟胡鬧會做出甚麽事來,畢竟這個弟弟年紀偏小,兄長們常常讓着他,羅夫人又寵着這個兒子,難免脾氣越來越嬌縱。
人就在昭陽殿,沒跑到哪裏去,也用不到步辇這種代步工具,他快步走過去,心裏有些焦急,貓兒可別做出什麽事來。
“啊啊啊——!你耍詐!”貓兒氣急敗壞的吼聲随着清風傳過來。
貓兒還是個孩子嗓音裏軟糯糯的,聽不出什麽窮兇極惡,只有一片的柔軟。
拓跋演見着兩個孩子坐在樹下面,面前的是手談用的棋枰,而棋枰之上擺放着黑白兩種棋子。
他也是會手談的,可是他一瞟卻發現棋盤上的走向根本就不是手談那般,而是有些怪異。
“兒哪裏耍詐了?”蕭妙音沒瞧見一旁秦女官已經暗示到抽痛的臉,她對着面前的貓兒輕哼了一說,“兒早說過了,棋子能連成五子為勝,可是大王沒連成五子,怪我咯?”
“你老是堵我—!”貓兒幾乎快跳起來,他老是一個勁的被堵,怎麽可能贏?
“大王不是一樣的堵兒麽?”蕭妙音瞧着貓兒那張圓鼓鼓的臉,手癢的很,恨不得捏一把享受那手感。
貓兒莫名的覺得蕭妙音的眼神有些寒碜,他不動聲色的向後躲了躲。
“貓兒,聽說你又鬧事了?”拓跋演瞧着兩個人玩的正起勁,擡手阻止了秦女官行禮,他走過去。
“阿兄?”玩的正在心頭上,兩個人都沒有注意到拓跋演的到來。
“陛下,”蕭妙音趕緊從枰上起來,站到一邊去。
“坐下,都坐下。”拓跋演招呼蕭妙音重新坐下,“你們玩得好好的,是我打擾了。”
蕭妙音有些習慣拓跋演的随和了,拓跋演脾氣挺好,而且說話也不會一個朕來一個朕去,不過好似這會皇帝更喜歡用‘我’和‘吾’?反正她是沒聽到小皇帝說什麽朕的。
“不敢。”蕭妙音口裏說着已經在枰上坐下來了。
“和貓兒在下棋?”拓跋演看了看,棋枰上的棋子黑白夾雜在一起,而且許多棋子都已經可以被提起,卻依然在那裏,“這種下法倒是沒見過。”
“貓兒贏了嗎?”拓跋演瞧着弟弟那副氣鼓鼓的模樣,好笑的問道。果然貓兒轉過頭去。
“未曾!”聽着聲音就知道不服氣的很。
拓跋演噗嗤輕笑,他擡頭看向蕭妙音,“那麽請三娘子賜教了?”
蕭妙音看着拓跋演一副小大人模樣,心裏有些可惜,年紀還小,不管什麽标簽都脫不掉小孩子的稚氣。瞧這眉眼,若是長大了,少不得是個俊俏的兒郎。
不知道那會自己還有可能在宮廷內麽,蕭妙音想了想,覺得還是別要在這地方了。
“陛下,這下棋方法很簡單,只是所持棋子連成五子就可以了。”蕭妙音給拓跋演說了一下游戲規則,宮人們過來講黑白密布的棋枰擡走,直接換上另外一張。
“這種,還挺簡單。”拓跋演聽到規則這麽簡單,不禁有些奇怪。
“大道至簡嘛。”蕭妙音剛剛把貓兒給完虐了一頓,心情很好,現在那只小貓正傲嬌的坐在一旁哼哼唧唧的。
“道?嗯,挺簡的。”拓跋演笑了一聲,指間夾起一顆棋子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