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新排版
提起書包,她停頓了會,到底還是往家的方向走去。
陳家離學校只有8分鐘的路程,以她的腳程,很快就能走到。
還沒進門,就聽到裏面和樂融融的笑聲,她看了下腕上的手表,往往這個時間,他們都會湊在一起看電視劇。
鑰匙插到孔裏,防盜門發出“咔嗒”的聲響,這聲音不大不小,卻好像一個靜音的魔法咒語,讓裏面的笑鬧聲都瞬間停止。
以前的陳懷恩,一度都害怕這種氣氛。
她的親生父母在她周歲時因為感情不合離婚了,當初她被判給媽媽劉瑷。
她的親生父母似乎對對方都充滿了怨怼,連帶她,因為有着一張遺傳了雙方優點的臉,他們恨不得一天都不要見到。
3歲的時候媽媽帶着她改嫁到陳家。
因此,她有了一個比只自己大5個多月的姐姐陳璇,1年以後,她又多了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陳旭。
而她爸爸離婚之後也很快再婚,生了一個和她同父異母的妹妹李念恩,只比她小2歲。
她有兩對爸媽,有人說她應該會獲得雙份的愛。
然而事實上,冷淡也被乘以2,這樣不被待見,她常覺得自己好像一個身患傳染病毒的病人,所有親人都要隔離她以防傳染。
小時候也不是沒有活潑的時候,只是那時無論她做了什麽想引起注意,她媽媽都不曾理會她。
她後來變得“乖巧懂事”,因為知道自己吵鬧也不會有人出現。
她有三個兄弟姐妹,但凡她收到禮物或零食,不論是誰看中了,她都要退位讓賢,理由總是很多。
“因為你是姐姐……”“因為你是妹妹……”或者,連理由都不用,她要做的,僅僅是退讓。
Advertisement
她站在鞋櫃處換了拖鞋,提起書包,順着樓梯走向閣樓。
一關上門,樓下似乎又打開了什麽開關,繼續說笑起來。
她小時候傻乎乎的,以為她媽媽不喜歡她,但她爸爸一定是喜歡她的。
因而被媽媽罵了幾聲,她就揣了錢,轉了好幾輛車跑去鄰縣看自己的爸爸。
走到門口,她莫名有點膽怯起來。
她記得那時候緊張極了,像小偷似的摸到窗戶,踮起腳,透過窗簾看着他們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飯。
妹妹聲音甜甜的,說着上學遇到的趣事,繼母給妹妹夾菜,邊笑邊罵。
她有些忐忑,看見了滿牆的照片。
“我也是爸爸的女兒,裏面也會有我的吧。”她的心忽然跳的飛快,滿心期望當中會有她的照片。
第一遍,她揉揉眼睛,第二遍、第三遍……
自然是沒有的。
她覺得自己踮起的腳跟有些酸,眼睛莫名也有點濕意。
不自覺的在門口躊躇,那些期盼和失望,輪番的升起又湮滅。
她還是鼓起勇氣,舉起手敲門,在說明自己是誰之後,屋子的笑聲像被人工截斷。
爸爸開門讓她進去的時候,繼母和妹妹看她的眼神和陳家是一樣的。
冷漠的好像看一個陌生人。
妹妹接過她送的禮物,敷衍的道謝,随手扔在角落。
她很快從李家逃出來,看着太陽一點點落山,終于想到要回家。
回哪裏的家?她不禁要問自己,卻好像哪裏都不是自己的家。
回到陳家,她媽媽正在洗碗,瞪了她一眼。
她繼父問她,“吃過了嗎?”
她搖頭,她繼父給她幾塊錢,“我們都吃好了,你媽媽碗都洗了,自己出去買點吃的吧,別餓着。”
這樣成長到16歲的陳懷恩,一個人又窩在閣樓,只記得當時将悲痛都化為食欲,高中三年,體重飙升一百八,人際關系也非常糟糕。
同桌周婷只在開學時和她說過幾句話,因為受不了她的沉悶和陰郁,後來再也沒有找她說話過。
她看過自己高中軍訓的照片,毫不誇張的說,胖的像頭豬,黑的像塊炭。
此時她望向鏡子裏的自己,微笑的撫摸着又黑又胖的臉頰。
那時候的她,聽到樓下的歡聲笑語,心裏好像養了無數毒蛇。
有時候覺得,自己真的不夠善良,卻也沒有那麽惡毒。她雖然産生過各種陰毒的想法,卻只是想想。
那時候的汪語是第一個向她伸出橄榄枝的人。
他是她的初中同桌,個性很是自來熟,知道她不過陰沉而已,本質很好說話。那時中考時沒發揮好,上了一所三流高中。
因着在假期天天玩電腦,有了網瘾,開學後就經常逃課,約了她幾次見面,開門見山的就是向她借錢。
她的繼父并沒有在金錢上虧待她,她第一次借錢給他,他就哄她說她是他唯一的“朋友”,自那之後,她幾乎對他“有求必應”。
16歲的陳懷恩,真的以為,他是她的“朋友”,所以什麽都心甘情願。
她第一次逃課就是因為他打電話約她出去,本來是今天應該發生的事,她還記得她請他的朋友吃飯,上網吧,然後去唱歌,她被拖到很晚回家。
她還以為自己家人會打電話催促,他們會着急她去哪裏,當然她也做了心理準備,很有可能什麽都沒有。
事實證明她第二個想法才是正确的。
她回家的時候,他們都睡着了。
後來,她賭氣的不去上課,開始跟在汪語的身邊,跟他玩游戲,喝啤酒,眼睜睜看着自己堕落。
她的父母一次也沒有管過。
好像所有人都放棄了她,任由她在外面自由自在的,唯獨卡裏每個月還有生活費打給她。
人越是自由,心反而是不安的。
越不安越是行為沒有底限,她任由自己三餐不濟,日夜颠倒,身體快速消瘦下去。
汪語看她的表情漸漸變了,有天他邊喝啤酒邊跟她說,“你做我女朋友吧?”
他說,“我需要你。”
那時候震了一下,忙不疊的答應了。
她毫不懷疑,那時恐怕汪語說要一起結束生命,她也毫無退意。
換上睡衣,洗漱後躺好,她想了想,把汪語拖到了黑名單裏,然後平靜的阖上眼睛,很快睡了下去。
陳家買的房子是屋頂花園的結構,二樓只有一個閣樓做房間,另有衛生間、儲物間和陽臺,平時除了洗晾衣服,只有陳懷恩一個人在二樓獨處。
她曾經做過一次試驗,如果自己一周不和任何人說話會怎麽樣,試驗的結果是,沒有人發覺。
沒有老師向她提問,沒有同學或朋友跟她交談,沒有親人發現她的異常沉默。
在那之後,她就明白,其實她沒有想象中那麽重要。
第二天洗漱後換好衣服,走下樓梯,便看到了姐姐陳穎。
陳穎是貨真價實的白富美,從小學開始,學習比懷恩好,長得比她可愛,說話比她讨喜,向來被衆星捧月般的當做“公主”一樣,卻沒有因此嬌氣蠻橫,歷來就連緋聞男友都是男神級別,她以前看到陳穎,總是連一點嫉妒都沒有。
很多時候,她對于陳穎都是仰望的狀态,她所有的笨拙和努力,比不上陳穎一句輕飄飄的話,比不上陳穎的微微一笑,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男孩子,向來如此。
相差的實在太遠,陳穎永遠都像天鵝一樣高貴優雅,而她是“醜小鴨”。
她輕輕的挑起唇角,她曾經很羨慕陳穎。
陳穎的人生,從來沒有跳出這完美的框架過。
內心裏,她一直渴望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不用為物質發愁,家庭友愛和睦,成績優異,家教良好,會彈琴跳舞,之後留學,認識一個門當戶對的男友,談一場浪漫順遂的戀愛,取得一份高薪又喜歡的工作,披上嫁衣,生兩個孩子。
這樣完美,但為自己活的時間有多長呢?
她16歲時,感到衆叛親離的時候,曾經想過“人是為自己活的。”
她不再努力,放棄了學習,放棄了自己,她覺得可以為自己負責。
在之後看來,那個她就是一個笑話。
但此時,她還是要說,人是為自己活的。
永遠都是。
但是,永遠都不能放棄自己的未來,因為這是生活下去的希望,自己對自己刻意的傷害,從來都有代價。
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一時的愚蠢犯下的錯誤,将來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挽回。
不能放棄接受教育的權利,最好的教育不是學會那些龐雜的知識,而是讓人學會思考和寬容。
當她再一次說她可以為自己負責的時候,心态和16歲的自己,已經截然不同了。
此時她再看到陳穎,奇異的是,她竟然一點羨慕也沒有。
陳穎過着怎樣的生活,或者将要過着怎樣的生活,于她而言,其實一點關系都沒有。
那是陳穎的“幸福”或者“不幸福”。
事實上,許多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盡相同。
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答案,因為價值觀本就不同。
一個人的幸福與否,還不如扪心自問。
追求物質的人,擁有再多的愛意,都覺得空虛。
追求情愛的人,擁有再多的物質,仍感到落寞。
但是旁人的幸福,除了本人,本就是誰都沒有資格點評。
任何“旁觀者清”,無非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其他人的價值觀而已。
所有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