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軍閥對軍閥

從後宮出來後,劉辯又帶着一衆随從,緊急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此時,羽林中郎将桓典已在殿內等候。

他的身旁,還站着一位器宇軒昂、一臉正氣的官員。

“臣,拜見陛下”

兩人見皇帝陛下回來,立刻拜倒在地。

“起來吧。”

劉辯擡了擡手。

接下來,桓典言簡意赅地彙報了收尾工作。

攻打宮門的袁紹、袁術、吳匡三将都已押入牢內,大将軍府的其他舊部也得到了嚴格控制,理論上已經消除了再次兵變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十常侍殘黨基本肅清。

按照劉辯的吩咐,但凡和十常侍有關聯的宦官,全部都被押了起來。

而那些跟随張讓參與“綁票”的太監,則紛紛斬了腦袋。

雖然因十常侍影響力過大,太監的數量一下子少了許多,導致皇宮的日常作息運轉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問題。

但只要能消除動蕩,這根本就算不上什麽。

“做得很好。”

劉辯滿意地點了點頭。

Advertisement

雖然桓典在後人眼裏只是名不見經傳之輩,但熟悉歷史的劉辯卻知道,此人能力十分優秀。

當年他在帝都擔任禦史時,便“執政無所回避”,贏得了京城諸多貴族的敬畏。

現在來,史果然誠不我欺

“京兆尹有何所報”

劉辯又向的眼前的另一人。

身體原主人的記憶告訴他,這位一身浩然正氣的中年人,正是數年揚名西北的大将,同時也是劉辯計劃中用來對付的董卓軍的五大人選之一蓋勳。

“禀陛下,城內已基本恢複秩序,目前臣正在盡力控制民間流言,以防皇室威嚴受損。”

蓋勳異常認真的神色中,還隐隐帶着一絲不安。

身為“首都直轄區”的行政長官,皇宮出了這麽大的事,即便如此規模的兵亂屬于“不可抗力”,他也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劉辯道“嗯,有京兆尹,朕安心多了。”

不光能在最短時間內恢複治安,還能想到要控制輿論,這蓋勳,果然是文武兼備的能臣。

“陛下稱贊,臣愧不敢當。”

蓋勳低下頭,心裏略微舒了一口氣。

樣子皇帝似乎并沒有追究自己失責的意思。

此外他還注意到,陛下身旁“聽政”的太後,居然罕見地一句話都沒說,而是讓皇帝親自來主持局面,實在令人有些意外。

和別人一樣,蓋勳也産生了“這還是皇帝麽”的疑問。

不過他也知道,當前并不是研究這些的事情的時候,因此只能強行按下心中疑惑。

忽然,蓋勳想起了什麽,又道“陛下,還有一事。據調查,此前袁隗、袁紹曾傳矯诏,命樊陵、許相二人入都任職。許相已死,但樊陵入城後卻不知所蹤。”

“樊陵”

劉辯念叨了一下這個有些陌生的名字,并在腦中快速思索起來“對了,我想起來了,這家夥可是個能人啊。”

根據史裏的印象,樊陵的能力和對皇室的忠誠度,都很高。

在原本的歷史中,他被“宦黨”的外援,和許相一道被袁紹叔侄殺死,實在頗為可惜。

但可能是因為自己改變了歷史拐點的緣故,此人居然在政亂中成功活了下來。

想到這,劉辯道“找到他,并告知,朕可以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既然樊陵還活着,如此能人,豈有不收之理。

“諾”

蓋勳點點頭,鄭重領命。

這時,只見一名老者通過護衛的檢查後快步走了進來,正是盧植。

他風塵仆仆而來,喘了幾口氣,急切地道“陛下,臣已命使者前往董卓軍中,同時從驿站處得知,董卓軍最多還需一天半的時間,便可抵達帝都”

“這麽快”

蓋勳和桓典對視一眼,都感到有些意外。

董卓的進度,比預想中還要快一些

“消息是否可靠”

一直不做聲的何太後捏緊了雙拳,忍不住開口詢問。

盧植道“回太後,驿站的多名斥候帶來的都是同樣的情報,理應不會出錯。”

“為,為之奈何”

何太後面色發白,心中又悔又怕。

悔的是,當初不該心軟包庇十常侍,以至于落到今天這個局面。

怕的是,随着哥哥何進的慘死,當今的帝都很難聚集起足夠的軍事力量,只怕阻擋不了董卓的威脅。

對于董卓軍的進度,劉辯倒不覺得意外。

董胖子八成已經得知了何家倒臺的消息,知道千載難逢的機會已經到來,當然會馬不停蹄地趕往帝都。

此外通過歷史可以得知,雖然董卓此時心中仍有一定顧忌,态度十分謹慎,但自己的使臣估計也拖不了太多時間。

事實上在十常侍政亂開始前,何進就已經後悔招董卓過來,并派出谏議大夫種邵去阻止後者。

可惜,沒啥卵用。

不過,劉辯并不覺得董卓無可阻擋。

他現在的目光,放在何進之前招來的另外幾方軍閥的身上。

不錯,劉辯的計劃,便是以軍閥攻軍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