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将軍府的僚屬
一份名單,在劉辯的心中展開。
東郡太守喬瑁。
河內太守王匡。
武猛都尉丁原。
這三人和董卓一樣,都是之前受何進所邀,準備前往帝都鏟除十常侍的地方軍閥。
不過和董胖子相比,他們實力更弱一些,野心也沒那麽強,基本還都願意聽命于朝廷。
劉辯心裏清楚。
雖然帝都的整體軍事力量不弱,但成分太過混亂。
西園軍、大将軍府舊部、被十常侍腐蝕的部隊,各種山頭應有盡有,連何進本人都很難将其有效整合起來。
這也是兵權在握的大将軍,居然還要調集外軍來滅宦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現在即便把在西園軍和大将軍府舊部中都有巨大影響力的袁紹放出來,也沒太大意義。
既然帝都軍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到帝都之外。
劉辯之前和盧植談論過,得知左将軍皇甫嵩正領兵三萬,駐紮在扶風郡。
這支部隊,無疑是自己用來對抗董卓的主力。
但只靠皇甫嵩部的話,只怕很難抵抗以剽悍西涼軍為班底的董卓所部。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得調集那三股軍閥力量了,這也是目前的唯一辦法。
Advertisement
想到這,劉辯道“盧尚,将喬瑁、王匡、丁原三部軍隊詳細情況一一禀來。”
“諾”
盧植表面認真答應,內心卻是一愣。
陛下真的太不對勁了,一個身居宮中的皇帝,居然會知道這麽多事情
別盧老頭方才只是去派人傳信,其實這家夥在暗中抓緊時間,已經快速地搜集了不少情報。
通過對宮內太監們的旁敲側擊,他漸漸排除了“陛下被人假冒”的可能性。
眼前的這位少年,毫無疑問就是劉辯本人
“莫非,真如老夫所想”
盧植心道。
盧老頭的最新猜想是,陛下以前的模樣都是裝出來的,實則大智若愚,目的是為了韬光養晦
聯想到當今皇上出生時,因宮內皇子接連夭折,太後曾将其安置在一處道觀內養大。
而道觀觀主史子眇,又向來是個神秘莫測的人物。
因此這個猜測,确實是有依據的
劉辯并不知道盧老頭內心的想法,即便知道了也暫時懶得理會。
他現在的心思,全部放在如何對付董卓上。
除去皇甫嵩部和三股軍閥勢力外,自己也得想辦法組織一些軍力才行。
甭管能聚集多少力量都可以,哪怕只是求個心安也行。
畢竟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到別人的手中,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哪怕對方是忠心耿耿的皇甫嵩,他都沒法徹底放心。
“到時候就讓蓋勳和盧植出征吧,統兵能力有保證。另外,若是有一個軍師型的人才輔助,就能再增添一道保險。”
忽然,他想到了什麽,立刻向桓典道“大将軍府的舊部,确定都控制起來了麽”
“回陛下,可以确認無誤。按照陛下的吩咐,除袁紹、袁術、吳匡三人關押大牢,其餘大将軍府的主要人員,不管有沒有參與兵亂,現在都被押在大将軍府,一個都沒逃脫。”
桓典如實答道。
劉辯思索了一番,道“嗯,你去一趟大将軍府,給朕帶個人出來。”
“諾不知陛下要帶何人”
桓典不禁一愣。
陛下還知道大将軍府的人物
正當他愣神時,耳中聽到了一個名字
“荀攸,荀公達。”
此時,帝都北方。
一直保持着進擊狀态的大軍,終于停下了腳步。
董卓望着眼前的頑固老頭,心中的忍耐終于達到了極限。
但由于心中還存着一絲忌憚,他暫時還沒有和對方徹底撕破臉皮的魄力。
“最後警告一次,立刻回去”
谏議大夫種邵大聲呵斥道。
雖然老頭身後就這麽幾個随從,但他絲毫不懼對方的千軍萬馬。
其瘦弱的身軀,卻展現出了一夫當關的威嚴氣勢。
“大夫,本官是奉大将軍府軍令入京滅宦,為何要阻攔”
董卓用最後一絲耐心,近乎咬牙切齒地說道。
種邵絲毫沒有被對方的猙獰表情吓到,凜然道“老夫也是奉大将軍府軍令,勒令并州牧即刻退兵”
就在雙方緊張僵持的時候,突然,一騎快馬從遠方奔馳而來。
數秒後,一位手持聖旨的騎士出現在了眼前“奉陛下旨意,奉太後懿旨,并州牧董卓立刻領兵回到駐地,若再敢前進一步,以叛逆罪論處”
“什麽”
聽到旨意上嚴厲的措辭語氣,董卓有些不寒而栗。
居然是皇帝親自頒發的聖旨
按照弟弟董f的意思,皇宮現在已經亂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皇帝哪裏還有功夫傳旨
莫不是假的吧
董卓猶豫了。
萬一這聖旨是真的,這抗旨之罪,他可不想承擔
就在董胖子體內流動的血液,再也不複興奮的時候。
其身後的謀士李儒,眼中卻忽然綻放出了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