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收編西園新軍

才華不輸建安七子

劉辯心中微微一愣。

要知道就文學能力而言,陳琳、孔融他們絕對已經是當世金字塔頂端般的存在了。

還有誰,能媲美這幫筆杆子界的杠把子

劉辯不禁好奇地問道“若真如尚所言,朕自當可以免除他的罪罰。”

他雖然并不太懂政治,但也聽出了一些名堂。

盧植話語中的“因罪流放”是很委婉的說法,以免對當初下令的靈帝有所冒犯。

既然是先帝的旨意,那肯定不能随随便便就取消。

所以盧老頭的神态才會如此懇切。

這時只聽盧植道“回陛下,此人蔡子文先生之侄,名為蔡邕。”

我曹,又一個文學界大佬同時還是藝術界大佬

蔡子文就是蔡質,是漢官典儀的作者,曾擔任過衛尉,後來在政治撕逼中被人害死。

後面一個名字就耳熟多了。

蔡邕

很多人對這個名字的印象,只局限于“蔡文姬老爸”。

但實際上蔡邕真心是個“大才”級的人物,無論是能力還是影響力,都非常出色。

Advertisement

劉辯現在體內的靈魂不是當世人,對蔡邕到底如何牛逼,并沒有什麽概念。

但他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中,董卓把持朝政後第一批發出的政令,其中有一條就是招募蔡邕回朝當職。

而後來王允怒殺蔡邕後,也瞬間感到追悔莫及。

光是這兩點,就足以出蔡伯喈的招攬價值。

當然,劉辯之所以激動,還有另一個原因。

“蔡文姬诶”

在前世所有的三國穿越說中,她向來都是主角後宮中不可缺少的一位。

雖然劉辯早就吐了和蔡文姬有關的劇情,但轉念一想,如此傳奇美女,若是将其放過,簡直就是大罪一條

記得歷史上的蔡琰,好像就是最近一兩年嫁給了衛仲道。

不行不行,得早點搶先手”

想到這,劉辯按捺住興奮表情,随後才道“蔡邕之才,朕亦有耳聞。也罷,既然如今朝廷是用人之際,既往過失可酌情處理,朕準了。”

盧植一聽頓時大喜趕緊激動地行禮道“陛下英明”

他冒着一定風險舉薦蔡邕,就是由于之前和後者一同續寫漢記時,對其橫溢的才華倍感欽佩。

有如此人才協助,陛下定能更快地恢複帝國秩序

老盧又哪裏知道,皇帝之所以答應地如此爽快,有一半其實是因為蔡邕的寶貝女兒。

接下來,張溫和朱y也提出了建議。

他們倒不是舉薦人才,而是提醒劉辯在啓用人才的同時,也別忘了軍務上的處理。

張溫道“陛下,整編皇城諸軍勢在必行,若不盡快處置,恐多生變故。”

朱y補充道“如今戚黨與宦黨同歸于盡,正是絕佳出手之機”

這兩人昨天奉陛下旨意組建援軍,雖然及時完成任務,但過程可相當不輕松,為此還耗掉了不少人脈與私人資源。

因此比起其他三位,張溫和朱y更能清楚地意識到,整編帝都軍隊,無疑是當前極為迫切的事情。

“所言有理。”

對于他們的提議,劉辯深以為然。

歷史無數次證明,鞏固政權的首要前提,就是得把手中的槍杆子端穩。

此外,這也恰好與自己“收編西園新軍”的任務相合。

劉辯沉思了一會而後,道“就先從西園軍入手。”

大将軍府舊部在自己有何家烙印的份上,多多少少還能安穩些。

西園新軍就不同了。

雖然“二代目首領”袁紹與何進站在了一起,但當初這支軍隊,可是作為大将軍對立面而存在的。

其“初代目首領”蹇碩,更是自己繼承皇位時的頭號威脅。

總之,西園新軍身上的麻煩更多,自然也是優先處理的對象。

一個時辰後,皇宮。

四名校尉級統領,齊齊站在了內廷外,等候皇帝的召見。

因無法預知未來的命運,除一人外,其他三人都比較緊張,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

助軍左校尉趙融嘆氣道“世事難預料,沒想到如今只剩下我等四人。”

當年西園軍初成立時,上軍校尉召集天下各路強兵,與如日中天的大将軍府分庭抗禮,那是何等的威風。

沒想才過了短短幾年,就連續遭遇重創。

老大蹇碩想跟十常侍聯手幹何進,結果卻被張讓他們給賣了,最終慘遭反殺。

下軍校尉鮑宏因和黃巾賊交戰時貪污軍饷,被豫州牧黃琬彈劾,幾個月前死于獄中。

左校尉夏牟和中軍校尉袁紹,在幾天前的政亂中黯然退場。

前者因分糧不均,被大将軍府舊部殺死。

後者雖然沒死,但卻被陛下親手關進了大獄,眼是要涼涼了。

如今,西園軍殘存的四大校尉又被召了過來,不知道将接受怎樣的結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