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吃糠喝稀

“你——”劉徹卡住了。乍一聽到“漢武”二字就感覺是指自己,情緒有些激動,換成他是對方,也能猜出他是誰,“你故意的?”

康熙搖搖頭,“不是。朕沒打算現在和你說太子的事,是你自己問的。”看到自鳴鐘上快六點了,“快上朝了,時間不多,說說吧。”

“朕說不知道,你也不信啊。”劉徹道。

康熙點頭,他是不信,可劉徹如果不講的話,他會忍不住一直猜下去,“說說看。”

“我死後就什麽都不知道了,再次睜開眼就到了這裏。”劉徹道,“其實我也想問,你的魂魄為何會離開自己的身體?”

康熙擰了擰眉,“為什麽?”

“對!”劉徹點頭,“問題可能出在你身上。”

未來太子妃的妝奁由內務府籌備,昨日內務府把嫁妝單呈上來,康熙覺得嫁妝少,拿筆添添加加,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子時。

太監總管梁九功催他就寝,康熙考慮到今天內務府就得把妝奁送去親家府上,不放心,又仔細看一遍,确定無誤才回去休息。

躺在床上康熙覺得腦袋痛,惡心想吐,這種情況以前也有過,完全是困的。康熙以為睡一覺就好了,沒想到一夜醒來他已不是他。

假如劉徹說的都是真的,那麽問題确實出現在他身上?看一下劉徹。劉徹神色坦然,任由他打量。

康熙見狀,就想問什麽,忽然想到他如果有死而複生的本事,完全可以去萬國來朝的盛唐。思及此,康熙拉起他的手。

劉徹吓一跳,“幹什麽?”

“別說話,給你號脈。”康熙道。

劉徹驚訝道,“你還有這一手?”

“朕還會開藥呢。”康熙瞥他一眼,“大病治不了,小病難不倒朕。”

劉徹不禁打量他一番,“剛才說太子已成年,你看起來三十出頭,其實有四十了?”康熙點點頭,“太子被你教的那麽好,你整個人精神不錯,不像沉迷酒/色之人,應該挺勤政,還是個好父親,怎麽還有空學治病?”

“每天少睡兩刻鐘就學會了。”康熙道。

這個理由劉徹也是服了,“所以就把自己的身體折騰出毛病來了?”

康熙手一頓。劉徹感覺到,肯定道,“朕猜對了?”

“勞累過度。”康熙沒理他,自顧自道,“估計是我夜裏昏過去,靈魂離體,讓你乘虛而入。”

劉徹:“調養過來,我就會離開?”

“你不想離開?”康熙看着他問。

劉徹笑道:“這話說的,白撿一世,換你也不想離開。”

“即便有個人天天盯着你?”康熙提醒他,“朕不同意,你這一世可要當苦行僧。”

劉徹沒聽懂:“什麽僧?”

“苦行僧。也就是戒色,苦修的和尚。”康熙看他懂了,才繼續說,“民間傳說漢武帝不可一日無婦。正史中雖無記載,朕也覺得誇張,但你身邊的人并不少,有男也有女。對吧?”

劉徹不敢置信,“你怎麽連這種事都知道?”

“你們老劉家,除了你曾孫子和你父皇,全都一個德行,男女都愛,且多情,朕能猜到很正常。”康熙說着,話鋒一轉,“六點了,必須得去上朝。等一下我在你身後,我說什麽,你說什麽,不懂的就在心裏問朕,先把早朝應付過去。”

劉徹張張嘴,聽到“叮”一聲,吓一跳,扭頭看去,多寶閣上的一個東西在響,“那是什麽?”

“記錄時間的自鳴鐘。”康熙道,“六點鐘它就響六下。外面還有個大的,響的時候整個皇宮都能聽見。”

劉徹:“這麽神奇?”話音落下,第六下落下,鐘不響了,劉徹忍不住走過去。康熙拽住他的胳膊,“洗漱,上朝。”

“晚一會兒又沒事。”劉徹擡手就想揮開他。

康熙手上用力,“文武百官都到了。”

“讓他們等着。”劉徹毫不在意的說。

劉徹是個随心随性之人,對禮法教化更是不以為意,康熙聽他這樣講,一點也不意外,“太子和諸皇子也在。”

劉徹停下來,“你其他兒子也在這裏?”

“他們都住在京城,也就是皇城,成年的皇子跟朝臣一樣,每日都會來上朝。”康熙道,“你晚去一會兒,下了朝太子就會帶着他兄弟來看望你,問你是不是哪兒不舒服。”

劉徹不大信,可他什麽都不知道,暫時只能信他,“你的幾個兒子都叫什麽名?”

“上朝的路上朕會告訴你。”康熙随即就讓他喊奴才進來伺候。

劉徹按照他交代的喊一聲,就躲到屏風後面。端着水盆進來的小太監沒看到康熙,就問,“皇上起了嗎?”

康熙就在他面前,見他沒發現自己,才喊劉徹出來。随後告訴劉徹他成年兒子的名字和年齡,兒子家的情況一個字沒說。

劉徹本以為是在正殿議政,沒想到得去什麽乾清門,還要自己走,心裏嘀咕康熙有福不會享,又要把他說的事記住,一心二用,就沒注意到他故意漏掉許多。

緊趕慢趕,到乾清門門洞,也就是禦門聽政的地方,還是遲了一刻。

劉徹可不管這些,坐下就打量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發現為首身着杏黃色龍袍,二十來歲的男子身姿修長,長相俊美,氣質如虹,眼中一亮,這個不錯!

“這是太子。”康熙在他身後提醒道。

劉徹張嘴想說什麽,意識到有外人在,輕咳一聲,在心裏說,“不像你。”

“那也不可能是你兒子。”康熙不客氣的說。

劉徹:“他現在就是我兒子。”

康熙噎了一下。太監總管梁九功小聲問,“皇上,可以開始了嗎?”

康熙接道:“可以。”

“這麽急幹什麽。”劉徹不明白。

康熙想說不是急不急的問題,看到太子忽然想到,“等一下還有重要的事,你別磨叽了。”

“你能有什麽重要的事。”劉徹在心裏嘀咕一句,就吩咐梁九功開始。

梁九功話音落下,有一人出列。康熙忙說,“此人乃索額圖,朕元後的叔叔,朕平時稱他索愛卿。你問索愛卿有何事。”

劉徹跟着說一句。

索額圖立刻禀報他所奏之事。等索額圖說完,奏折由太監總管梁九功呈上去,劉徹随手拿起來,很輕,不是絹帛?劉徹翻開一看,白底黑字,十分清晰,沒有一絲暈染的痕跡,不禁眨了眨眼,這是什麽東西?

太子眉頭微皺,汗阿瑪今兒怎麽一副沒見過奏章的樣子?

康熙注意到太子的表情,忙說,“快把奏章給梁九功,繼續問除了索愛卿說的這件事,還有沒有別的事。”

劉徹想問為什麽給梁九功,一看到下面站着那麽多人,連忙把話咽回去,又坐直身體繼續問。

太子轉向旁邊的大皇子胤禔。

胤禔也看向他,你也發現了?

平時不對付的兩兄弟頭一次這麽默契,太子心中很複雜。可他汗阿瑪的事當緊,就點了點頭。

大皇子胤禔往上首看一眼,下了朝去問問?

太子微微颔首,可以。

劉徹忍不住在心裏問,“你的兩個兒子在搞什麽?”

“他們發現你不對勁。別說了,想知道什麽回去再說。”康熙說太子很了解他,他也很了解太子,“回頭按我說的做,就不會出錯。現在出列的這個是納蘭明珠,他是惠妃的堂叔,惠妃就是大阿哥的母親。”

劉徹點點頭表示知道,按照康熙說的交代下去,随後見無事啓奏,就給梁九功使個眼色——退朝。

劉徹到乾清宮,就令宮女太監門外候着,“你為何喊自己的兒子大阿哥?”

“我老家人都是這麽叫。”康熙道。

劉徹:“你不是關中人?”

“不是,朕老家在遼東。此地在你那時屬幽州,燕國轄地。”康熙道。

劉徹不解,“那為何把皇城設在此地?”

當然是因為此地東連山海,西靠太行,北枕居庸,南可俯瞰中原啊。然而漢武帝時期還沒山海關,康熙說出來又得跟他解釋,“前朝皇城,說來話長,先說要緊的。

“我這邊的少爺都叫阿哥,小姐是格格,這點你必須記住。太子和大阿哥胤禔都會稱你汗阿瑪,稱他們的母親額娘。皇後就叫皇額娘。”

有道是“百裏不同俗,十裏改規矩”,劉徹也就沒問為什麽這麽稱呼,“你說太子是元後的兒子,意思你後來又立後了?”

“是的。但都死了。”康熙道。

劉徹不禁扭頭看向他,“都死了的意思,不止一個?”

說到這點,康熙十分不好意思,“兩個。”

“死了三個妻子?你克妻呀。”劉徹脫口而出。

康熙臉色頓時變得異常難看。

劉徹忙說:“開個玩笑。怎麽死的?”

“元後難産,後面兩個病逝。”康熙道。

劉徹不禁“啧”一聲,“你這皇宮風水不好啊。”

康熙看向他,你說什麽?劉徹連忙說,“我瞎說的,別往心裏去。”

“你不克妻,只克子。”康熙很不客氣地說。

劉徹心梗,“你——”想直呼其名,停頓一下,他好像還不知道對方叫什麽,“我該怎麽稱呼你?”

“我姓愛新覺羅,名玄烨。”康熙道。

劉徹:“玄烨?好聽。”

“謝謝。年號康熙。”康熙道。

劉徹眉頭一挑,“吃糠喝稀?”

“放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