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眼昏花

劉徹吓一跳,“開玩笑,開玩笑。”

“你的玩笑一點也不好笑。”

劉徹見他真生氣了,想到自己還占着他的身體,不自在地咳嗽一聲,認真起來,“哪兩個字?”

“萬民康寧,天下熙盛。”康熙道。

劉徹琢磨一下,“這兩個字不錯。今日早朝我看到除了穿杏黃色龍袍的太子,還有三個穿蟒袍的,老大我知道,後面那倆誰是老三,誰是老四?”

“一身書卷氣的是老三,看起來倔強的是老四。”康熙道,“老三是榮妃的兒子,老四的生母是德妃。我這裏早年有個規矩,分位低的宮妃沒資格養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生後要交給分位高的妃子養。老四是我第三個皇後,佟佳氏養大的。佟佳氏是我表妹,她父親是我舅舅佟國維。”

劉徹點點頭,“我記住了。繼續。”

康熙并不擔心劉徹敷衍他,因為劉徹若不想被別人看出什麽來,必須得記住:“皇後走的那年老四才十來歲,我讓德妃照顧他,德妃說他大了,老四不需要她這個生母,老四性子倔,聽她這樣說就自請出宮——”

“等等,他以前住宮裏?”劉徹問。

康熙點頭,“東南邊有個阿哥所,朕的兒子都住在那裏。北面有個公主所,朕的閨女住那邊。”

“不跟生母住一塊,想必平日裏有奴才照顧他。你讓那個德妃照顧,也是偶爾照拂一二,她連這點都不願意做?你的四兒子怎麽惹到她了?”劉徹對這事很好奇。

康熙:“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做再過分的事,又能有多過分呢。”見劉徹更加好奇,輕笑一聲,“她以前是皇後宮裏的宮女,看到小四就想到她伺候人的那段日子,不願回憶,更不想別人提起,所以不待見小四。”

“你知道?”劉徹驚訝道。

康熙微微點頭,不禁嘆了一口氣,“朕也是她不願意養老四的時候猜到的。宮裏這些奴才一貫捧高踩低,擔心他們欺負老四,就交代太子平日裏多照顧一下老四。”停頓一下,“你以後別在老四面前提她,不然你讓老四往東,他會故意往西,跟你對着來。”

劉徹:“性子夠倔。”

“皇上,太子殿下和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求見。”

梁九功的聲音傳進來。劉徹第一反應是找康熙。康熙點一下頭,劉徹道,“宣!”

“嗻!”梁九功應一聲。太子領着三個兄弟進來,請了安,劉徹免了禮,太子走向前。

劉徹條件反射般後仰。康熙忙說,“別緊張,把他當成你兒子劉據。”

提到劉據,劉徹整個人僵住。

太子見狀,擔憂道,“汗阿瑪,早朝的時候兒臣見汗阿瑪臉色不大對,哪裏不舒服?有沒有宣太醫?”

康熙站在劉徹身後道:“昨天睡的晚,有些頭痛,歇一會兒就好了。”說完拍一下劉徹。

劉徹一個激靈,清醒過來,就把康熙的話複述一遍。太子和他幾個兄弟臉上寫滿不信。

“等一下朕就宣太醫。保成,朕昨晚看內務府給石氏準備的妝奁有點少,就加了一點。那些東西朕私庫裏都有,你着人立即送去內務府,晚了內務府就該把妝奁送去石家了。”康熙說一句,劉徹跟着學一句。

太子大為感動,“謝汗阿瑪。汗阿瑪昨夜睡得晚,就是在看嫁妝單?”

“是的。”劉徹說着,就聽到康熙講,“那本奏折就在禦案上,趕緊給太子,打發他們走。”

劉徹擡手拿起來,翻開一看上面的字不認識,遲疑一下。

太子眉頭微皺。康熙連忙提醒,“倒數第三本。”

劉徹抽出來遞給太子。太子看一眼他老爹,接過去就翻開,上面加了不少,感動的同時心底更加困惑,但他嘴上只說:“兒臣謝汗阿瑪。”

“免禮。”劉徹道,“你們回吧,朕去歇一會兒。”

太子見他老爹說話聲音正常,只是臉色疲憊,不像生病,“汗阿瑪用了早膳,再去歇息。”

“朕又不是小孩子,用得着你提醒。”康熙笑着說。

劉徹正好不知道該怎麽回,一聽康熙說完,确定他父子二人感情好,也想到一個現實問題,“太子,今日這些奏折……”停頓一下,活動一下脖子,其實扭頭看康熙,怎麽辦?

“也給太子。”康熙道。

劉徹松了一口氣,更加确定康熙沒騙他,就讓太子把康熙還沒批閱的奏章全帶走。

右手奏章,左手嫁妝單,出了乾清宮日精門,太子就停下來問,“你們看出什麽了?”

“汗阿瑪很不對勁。”換作平時見康熙嫌內務府給未來太子妃準備的嫁妝少,他又加點,看到康熙把奏章給太子,大皇子和三皇子早忍不住酸了。今兒康熙整個人透着古怪,大皇子胤禔也顧不得羨慕嫉妒,拈酸吃醋,“早上汗阿瑪一副沒見過奏章的樣子,剛才又差點拿錯嫁妝單,我感覺問題出在眼上。”

四皇子胤禛脫口道,“你說汗阿瑪老眼昏花?”

大皇子胤禔道:“你說的。”

“你——”四皇子胤禛一見太子瞪他,急忙剎住,“汗阿瑪注重養生,自己也會診脈開藥,是最不可能諱疾忌醫的人。真是眼不舒服,汗阿瑪不可能說他沒事。”說着看向他二哥。

太子點點頭,贊同他四弟的說辭,“汗阿瑪已經答應孤宣太醫,孤等一下就問今兒當值的太醫究竟怎麽回事。”

“問出來使人告知我一聲。”胤禔道。

換作以往,太子根本懶得搭理整天跟他對着幹的大阿哥胤禔,可先前胤禔也注意到康熙不對勁,心裏有他汗阿瑪,難得點了點頭,才轉身回隔壁毓慶宮。

劉徹長舒一口氣,“我感覺你幾個兒子不大對勁,太子說話的時候他們哥仨恨不得把朕盯出花來。”

“當然不對勁。”康熙道,“上朝前朕就提醒過你,朕的兒子都是人才。你在早朝上一副沒見過奏章的樣子,剛才又險些拿錯嫁妝單,別說他們,朕身邊的奴才都能發現你有問題。”

劉徹忙問:“那怎麽辦?”

“用膳。”康熙道。

劉徹愣住,張口結舌,“用,用用什麽?”

“該用膳了。”康熙道,“膳後宣太醫,确定身體無恙,去東暖閣休息,朕教你寫字,認字。”

劉徹想說朕不用你教,一想剛才險些出錯,“大漢和大清中間隔了多少年?”怎麽連字都不一樣了。

“一千八百年。”康熙算一下道。

“多少?!”向來泰山壓頂而不變色的劉徹滿臉震驚,比看到西洋鏡,看到薄如蟬翼的奏章還要震驚,“怎麽這麽久?”

“就是這麽久。大漢未央宮都變成一抔黃土了。”康熙道。

劉徹心中一慌,渾身發虛,下意識抓住龍椅扶手。

康熙站在他身邊,見他神情恍惚,頓時覺得他很可憐,親人朋友不在,連家也沒了。張口想安慰他,卻又不知該如何安慰,難道說節哀順變?康熙猶豫片刻,按住他的肩膀,給他些許溫暖,“未央宮雖然沒了,但上至天潢貴胄,下至販夫走卒都還記得你。”

劉徹扭過頭,不用哄朕開心,朕不是無知幼兒。

“不信?”康熙道,“小太監擺膳的時候你問問他們知不知道漢武帝。朕這裏的太監和你那邊有所不同,你那邊多是犯了罪的官員,朕這裏的太監都是窮苦百姓家的孩子,連自己的名都不會寫。”

劉徹打量他一番,康熙笑笑。劉徹扭頭就喊梁九功傳膳。

片刻,禦膳房太監端着膳食過來。小太監拿着銀牌驗過毒,又挨個嘗一遍,才請皇帝用膳。

劉徹看一下康熙,康熙微微點頭。劉徹拿起青玉鑲金箸,看似随意的說,“你們知不知道漢武帝?”

正打算退下的小太監定住。劉徹立刻轉向康熙,你不是說知道?

“皇上在跟奴才說話?”候在一旁的梁九功試探道。

劉徹沖小太監們努一下嘴,“他們。”

“知道啊。”打頭的小太監道,“皇上有何吩咐?”

劉徹心底詫異,瞥一眼康熙,康熙笑笑,繼續。繼續就繼續,劉徹扯一下嘴角,“朕聽說你們都不識字,還以為你們不知道。”

“漢武帝那麽大名氣,奴才不識字也知道。”小太監說着,看一下梁九功,小的這樣回行嗎?

梁九功接道:“皇上今兒為何突然問起漢武帝?”

“沒什麽。”劉徹道,“只是想到他那麽厲害,朕以後要是能像他一樣就好了。”

梁九功恭維道:“皇上現在就比漢武帝厲害。”

劉徹眉頭一挑,看向康熙,康熙滿臉笑意。劉徹轉向梁九功就想反駁,一想到如今的身份,佯裝不好意思,嘆了一口氣,“你這奴才,就數你機靈,退下吧。”

“嗻!”梁九功推到門外。

劉徹轉向康熙,康熙搶先道,“用膳。一半是你沒吃過沒見過的。”

“朕什麽東西沒吃過。”劉徹嘀咕一句,低下頭一看,“咦,這什麽東西?”

康熙走過去,“香草蘑菇炖豆腐。這個是燴銀絲,那個是挂爐鴨子,你左手邊的是黃焖雞炖豇豆角。不說剩下那些,這幾樣,哪樣你吃過?”

別說吃,聽都是第一次。劉徹老實了,“你真會吃。”

“早上吃好,晌午吃飽,晚上吃少,此乃養生之道。”康熙道,“朕晌午會吃一些小米粥,或黃米糕,你也要吃。”

劉徹揮揮手,“知道。”就夾一塊鴨肉。

康熙忍不住說,“先喝點湯,吃點青菜再吃肉。”

劉徹放下箸。

“你的身體是朕的。”康熙提醒他,“朕能碰到你,你不聽朕的——”

劉徹連忙小聲說,“我聽。你讓我吃什麽,我就吃什麽行了吧。”随即指向豇豆。康熙點頭。劉徹無奈地夾一點,“喲,還挺香。”

“朕是皇帝。”康熙道。

劉徹明白了,在心裏說,“哪怕是糠,廚子也會想盡辦法做成佳肴。”

“做不成,但他們會盡可能的做美味些。”康熙道,“比如用老母雞湯煮的軟爛。”

劉徹詫異,“你連這些都懂?”

“這世上沒有朕不懂的。”康熙道。

劉徹瞥他一眼,吹,使勁吹。

“領兵打仗,治國安/邦,開方抓藥,種田犁地,朕無一不懂。”康熙說着,看一下他,猶豫片刻,“功績可能沒法跟你比,但你如果是朕,不見得有朕厲害。”

劉徹聽到功績沒法跟你比,心中大為受用,擡手夾點青菜,聽到最後一句,又把康熙讓他吃的青菜放回去,“承認朕比你厲害很難嗎?”

“不是朕嘴硬,是朕遇到的困難比你多。”康熙道,“朕幼年得天花,天花是一種要人命的病,挺過天花還沒養好身體,汗阿瑪就駕崩了。

“朕堪堪八歲,就不得不登基,九歲額娘就随汗阿瑪,也就是父皇去了。留下朕和朕的曾祖母,以及一個連漢話都不會說的養母相依為命。”

劉徹不由自主地放下箸。

“那時大清立國沒多久,類似漢高祖後期。當時民間有前朝舊臣鬧事,朝中四大輔政把持朝政,南邊還有三大藩王占據大清将近三分之一國土。”康熙道,“北邊還有一股人,類似你那時候的匈奴。如果是你,你能熬到朕這個歲數?”

劉徹張了張口,“朕,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