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海底城
沒用多久, 正式的國家計劃就出來了。
這個名為“海底城”計劃的項目聚集了大量物理、化學、生物、建築、海洋等領域的人才,全力研發如何在人類能水下活動的基礎上修建起一座海洋城市!
當宣傳片出來時國內網友都瘋狂轉發,國外機構也開始了這一塊的詳細研究, 可惜對比起已經走了第一步的華國, 他們要慢太多太多……
雖然科研界現在已經了解到不少新的原理技術, 可是尚未能找到一個具體可行的方向。而華國已經有了便攜式潛水裝置,只需要考慮如何配合好這個裝置就可以了。
而華國, 也不缺少人才!
當計劃開始招募相關研究員時, 不少海外同胞趕快回國希望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參與進這個注定青史留名的偉大計劃。加上國內十幾個億人口中誕生的無數科研人才,各大聯合實驗室, 計劃開展得如火如荼。
很快, 七年過去了。一個個難題被接連攻克, 海底城的概念模型也發布了出來, 引得無數網友歡呼雀躍!
海底用普通的鋼筋水泥容易被腐蝕怎麽辦?研發新型的海底材料!
海底難以通水電怎麽辦?使用海底電纜, 研發适用于海底的淨水裝置!
而這會兒, 海對岸的霓虹才重新找到另一條路, 研究都才走了一半。最大的競争對手米國也不過是實現了海下建築,還沒能盡善盡美地解決如何讓人類居住在水下的問題,只做到了每棟房子都配一個氧氣艙供養,房屋內海水隔絕這樣。
有了概念模型,有了可以配合的新型海底材料, 國家幾大建築集團通力合作, 立刻投入建造。
又是五年過去, 海底城已經建造起了雛形。
畢竟國家人力物力投入極大, 相關的技術難題也一一攻克了。
在這個過程中,無數人揮舞着鈔票想要投資。畢竟, 這可是國家項目啊!一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海底城市,将會回饋給他們比投資的還要更多!
這時,米國不愧是技術強國,也有了不少突破,開始了自己的計劃。不過對于他們比華國進度還要慢的情況,政客們都喊着什麽他們的目标是星空和宇宙,區區海洋不值一提,他們還沒有用盡全力!
至于霓虹國,它還在中間不尴不尬地吊着。誰也沒想到這個結果啊!可惜當初牛早就吹出去了,沒有一個人敢退出。
又是三年過去,海底城的建造也趨近尾聲。相關消息漸漸流露出來,大家都對此萬分期待。
哪怕沒機會在裏面買房子,能看一下、游玩兒一下也不錯啊!
海底城真正建好的那一天,世界上所有媒體的目光就聚焦在此。
這是世界上第一座海下城池。
它占地1.5萬平方公裏,比京城要小一些。淡藍色的半透明水膜籠罩在城池上,這是新能源建造起來的防護罩,用來抵擋大型海洋生物的入侵。
整體建築呈現出了海洋的特殊風格,無數海底珊瑚、貝殼以及一種新型的混凝材料被用來建設起一棟棟五彩斑斓的房屋,每棟房屋都是一半深埋在海底下,一半伫立在海水中。
海水中的部分将成為商業區、游樂區,參觀旅游區,但是真正的住宿區是深埋在地下的。
無數絢麗的小魚小蝦在街市上**,點綴着這一座新建好的城市,海豚愉快地穿梭來穿梭去,只要需要,就可以打個招呼召喚它過來,搭載着它往前行進一程。在這座城市內,人和海洋生物達成了一種奇妙的共生狀态。走在街上,甚至都能随時享受一番星子魚的按摩。
在城市中央,還有一個巨大的海洋廣場。平整的海底面上镂刻着精致的紋路,陽光透過淡藍色海水給這些紋路打上明明滅滅的精致光影,清晨和傍晚,這些紋路将被一齊點亮,供人民休憩娛樂。
屆時,人們将穿着海草貝殼構成的特色衣物,在這個小廣場上載歌載舞。
在海底,最常見的兩類食物做法大概是生吃的刺身以及蒸煮的食物。
将水通過能源加熱,沸騰,青色的蝦子在裏面被煮成通紅,金針菇、豆腐泡、小青菜等陸地上運過來的植物将能配合成為一鍋美味的海鮮火鍋。願意的話,還可以在房前屋後拽兩根培育出來的海帶,切一切一齊丢進鍋裏。
稍微麻煩一些的大概是生理排洩,必須到隔絕海水的廁所解決。那些排洩物則會被城市生态循環系統收集起來,成為肥料的一部分。
剪彩時,無論是領導人還是相關的建造人員、科研人員、記者,大家都佩戴着新型潛水裝置,靜靜地漂浮在水中。
這款耳釘式的裝置已經風靡全球,并且研發到了第七代,可以在水下續航半年。
“這十五年來,每一位工作人員都不容易……”
水下攝影機将華國領導發表的講話實時傳遞到了地表的電視中、網絡上。無數觀衆看得熱淚盈眶,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自豪而感動。
“居然真的建造了十五年!”
“淚奔,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見這一幕!”
“哭了,是真的不容易。”
無數次流出的資料顯示着工作人員的辛苦。清潔海洋、克服海下用水用電問題、驅逐途經的大型海洋生物、克服海下的孤獨與黑暗……
十五年,沒有一天是輕松的。
孟舒在不遠處靜靜看着,看到那一條飄揚的紅色絲帶斷開,看到這座美麗海底城的牌匾露出。
這會兒,孟舒已經35歲。她在實驗室泡了十五年,整天穿着防塵的白大褂,留長的頭發直接挽起,整張臉不施粉黛,看起來好像和十五年前也沒多大區別,只是深邃了不少的目光好似刻畫出時間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記,整個人也越發沉靜起來。
“孟院士,這段時間您辛苦了。”
實驗室所有能做的已經結束,研究人員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前面剪彩的同時,也有領導來一一慰問他們這些幕後人員,親切地勉勵大家。
“哪裏,我的榮幸。”
這一輩子,她能實現這個夢想,加入這個計劃,切身實地地改造母星環境,這是她的榮幸。
現在,哪個國家要建造海底城市,第一步就是要清潔海洋保持良好的海洋環境吧。
來探望的領導一點架子也沒有,拍了拍孟舒的肩膀,“您接下來有一個月的假期,好好休息一下吧。”說着,他也俏皮地眨眨眼睛,“高院士那邊也放假了。”
高院士說的是高澍。
畢業後,高澍也加入了這個國家實驗室一起協助完成計劃,而孟舒則是帶着深海實驗室參與計劃。
他們在這十五年內功勳卓著,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兩個人只有在攻克同一個難題時才會在小組內見面。
他們的日常很普通,沒有什麽耳鬓厮磨,沒有什麽送花送飯,只是我手一伸,你就知道是需要哪個試劑,你眼睛一動,我就知道實驗是什麽結果。
他們默契地宛若連體人,所有的思緒都有同一個大腦處理了一般,不需要經過語言表述,不需要輾轉反側的斟酌猶豫,一個動作就能讓對方明白心意,一個眼神就能了解彼此。
這種狀态久了,實驗室裏的人也都發現了。
“真是浪漫啊……”
彼此心意相通,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大概是科研人員最大的浪漫了吧?
不用去擔心一方忙得沒時間交流感情,不用擔心距離會割裂兩人之間的紐帶,只要還有着同一個目标,他們相信會在前進道路上遇見彼此。
我的研究成果将為你走向真理的道路打下鋪墊,你亦然。
我們終将在理想的殿堂之巅相遇,在真理面前許下最神聖的誓言,發誓為了偉大的願望共同努力,在攀登的道路上互相攙扶,直到我們一同登上頂峰,窺見那最奧秘的規則,沐浴發現的榮光。
“公元2105年,華國海洋城市之母孟舒和宇宙飛船之父高澍去世,他們一生有過多項推動世界的發明與發現,為海洋科學及宇宙飛船學做出了卓越貢獻……”
看,我們又要前往一個新的領域了。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全文到此結束啦。
最開始其實是想寫一個地理大佬的故事,但是越寫到後面就發現越是超出我的掌控,這個領域比我想象的還要深,還要廣,而我的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筆力也不足以寫出我想要的效果,最後只能快進一下,在這裏結束。
嘗試了一下感情戲,着墨不多,中間也有一部分不夠完美,但是我很喜歡最後的這個狀态,大概是我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在一起與結束了。
這本文中途兩次斷更一兩周,一次是因為三次元的事情,另一次是全站斷更。不可否認,斷更回來後,狀态和之前已經不大一樣了,使本書的後半部分多了不少瑕疵,也有很多寫得不夠的地方。
在這裏我必須給各位小天使道個歉,對不起,沒能保持前半本的狀态。
也十分感謝一路追下來的小天使,沒有你們的鼓勵,我可能早在四五十章就草草完結了。很感謝“ENINEI”小天使的留言,讓我一路堅持到這裏。
希望之後我文筆進步後,能将這本文修得更好。
也期待在未來還能看見小天使們~
那麽,再見啦,下一本見~揮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