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中酒>
歸來時,斜風卷着細雨,撲面而來夾雜着陣陣花香,令人無須親見牧童遙指的杏花村,也一樣會生出淡淡醺然之感。
沈寰許久沒坐在車裏好好觀賞京城景致了,可惜不能和顧承坐在一起——這是源于他的顧慮,未婚男女一道出行,總還是要避諱一些人言才行。
只是她知道,他這麽做并不是怕人家說他閑話,卻是純粹為她的名聲考慮。
顧氏祖墳建在城郊,回到鬧市,已近正午。她撩開車簾,入眼先看見他挺直隽秀的背影,唇角不自覺輕揚,問道,“都這會兒了,咱們在外頭用了飯再回去罷。”
他說好,微微側過頭來,“想吃點什麽,或者有什麽提議?”
想了好一會兒,她才笑答,“我都多久沒混過京城的大館子了,好些時下受追捧的都不知道。這麽着罷,從前西華門外有家合欣居,那兒的廚子是從揚州聘的,味兒還算正,不如咱們去那兒?”
他聽過一笑,随口道,“你成天吃甜口的飯菜也不膩,真是北方丫頭,長了條南方的舌頭。”
其實他去哪兒都無所謂,也不在意吃什麽,只是呼吸着不燥不膩的清新空氣,覺着心情極好,不由自主想打趣兒她兩句。
經他這麽一提醒,她才想起來,平日為了照顧自己,舉凡做菜他都要多放幾勺糖。一個大男人每天吃的清淡不說,還動辄甜膩膩的,也真是難為他了。
這麽想着,便又改換了主意,“那是好多年前的館子了,興許這會兒早就黃攤兒了。”她随手指着路邊的一間三層酒樓,上面匾額上寫着福興樓三個字,“說的我都餓了,咱們就地停下,不拘什麽菜色,就是它罷。”
顧承自然都依她,停下車,夥計招呼他二人上了三樓雅間。臨街的一處單間,有窗子可以眺望外頭街景,頗有幾分鬧中取靜的意思。
只是菜牌拿上來,她看得一臉憂傷,“魯菜啊?”
夥計瞧見,不甘心她這副反應,“姑娘是覺着不對胃口?那我可得跟您講解兩句。魯菜,原是四大菜系之一,我們這兒主打的還是魯菜中的膠東菜系。食材輔料考究,一應都是最新鮮的。旁的不說,就只一道蔥燒海參,管保教您平日裏一口蔥不沾的,嘗完也能把裏頭的蔥段吃的一根不剩,您瞧……”
“得了,你也甭說那麽多了,好不好的手底下見真招。”沈寰打斷他,一臉挪揄,“反正從你嘴裏,也絕聽不出半句不好來。”
夥計咧嘴笑了,“不是這麽說,您要是不信,只管往樓下看看。您瞧見沒,外頭站着的,全是等着翻臺子進來用飯的。要是本店做的不好,能有那麽多人願意擎等着?且別說這些散客了,就是宮裏頭吃慣了禦膳的常千歲,家裏頭開堂會的時候,都指名兒點過我們家廚子去幫手……”
眼見她臉色忽然一沉,顧承忙笑着截斷夥計話頭,“知道了,我們嘗嘗就是。一共就我們兩個人,三個菜一道湯足矣。你挑最拿手的上罷,姑娘沒什麽忌口,只別做的太鹹就好。”
夥計得令,喜滋滋的去了。她看了他一眼,笑嗔起來,“幹嘛打斷他,我又不是一粒爆炭,還能聽見一個名字就炸開毛不成?”
那還真不好說,不過他沒承認,笑着說不是,“我怕你嫌夥計啰嗦,給人家甩臉子,到時候下不來臺的人還是我。”
她翻了一記白眼,“你就是爛好人做派,對誰都和和氣氣的,難道和氣真能生財?”
他搖頭笑笑,連哄帶吓唬的勸她,“生不生財不知道,但至少不生事兒。人家明面上不敢回嘴,說不準在暗處報複你。回頭往你飯菜裏吐口水,反正你也吃不出來。”
她倒吸一口氣,咋舌一通,想想也确實有點惡心,嘴上雖沒認輸,心裏到底也算認同了他的話。
不多一會兒功夫,菜便上齊,等人走了,她才又蹙着眉,嫌棄道,“什麽四大菜系,要我說,魯菜就是兩個特點,看着黑乎乎,吃着鹹乎乎,總之就是讓人覺得粗。”
“齊魯是文明之地,怎麽叫你說成這樣。”他不理會她胡亂抨擊,先夾了一只海參給她,“好不好,也要嘗過才知道。”
吃過了方才感受出,海參入口酥軟,随即便化,沒有一絲腥氣,帶出鮮嫩口感,餘味還有濃濃的醬香。
她不禁大贊起來,“還是挺不錯的,你也嘗嘗看。”
他說了一聲好,細嚼慢咽了一會。一時無話,耳聽得外頭雨聲住了,伸手推開一扇窗子,看了看下頭。正瞧見一對父女自車上下來,父親抱着三弦琴,女兒手裏拿着牙板,在門口和夥計笑談了兩句,便雙雙進了正門。
這是說唱的清客,如今京師大館子裏流行邊用飯,邊聽些小曲、戲文、鼓書,于是就催生了清客這個行當。
一晃眼,他看見門前确鑿排着不少人,正有一個頭戴鬥笠的人打馬上下來,看樣子也是要進店用飯的。瞧身形有些熟悉的感覺,但又沒見着正臉,一個轉身便消失于視線之外。
他笑笑,心道來得好不如來得巧,要是讓沈寰排隊等吃飯的位子,她可一定沒有那個耐心——她是最不耐煩等的,就好像他們頭一次見面時,她寧願一擲千金也要提前拿到藥材一樣。
正亂想着,樓下的樂聲已悠悠飄了上來。他凝神聽了聽,樂音似乎是三笑,不過唱詞用的是蘇白,聽了半日,竟是一個字兒都沒聽懂。
按說他還在孝期,不該聽這些莺聲燕語的樂曲,只是出門在外,也只得随行就市,何況瞧着對面人的樣子,倒是頗有幾分歡喜。
倏忽敲門聲起,方才那名夥計又含笑進來,手裏捧着一壺酒,沖顧承笑道,“這是本店新進的梨花白,是用正宗濟南府的漱玉泉釀制而成,不比京裏的水,是真正的甘甜清澈。您二位要不要來點,和着樓下的小調,最是應景合宜。”
眼見這倆人穿着孝服,這夥計也算是夠沒眼色的,不過現如今人在單間,就是喝點小酒,只要沒人瞧見也不大要緊。
顧承自是不肯飲酒,轉頭看看沈寰,覺出她目光中似有期待,于是吩咐道,“放下罷。”
夥計放下酒壺出去,沈寰奇道,“你能喝麽?”
“不能。”他搖搖頭,“不過你可以,其實再過幾個月,你就可以除服了。”
她挑了挑眉毛,“那太太呢?就不算了麽,她可是我親口認下的幹娘,再說……”
她沒說完,見他已含笑為自己斟了一杯酒,一面說着,“不用事事都那麽死板,放在心裏就好。我還是那句話,活着的人比較重要。”
說得容易,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可他自己還不是嚴格恪守規矩,這個人最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她有時候也好奇,究竟是怎生養成的,才能有這樣随和又曠達的好性子。
知道勸谏或是引誘皆會無效,她便由他去了。自己一口口抿着那酒,開始還不覺得怎樣,越喝越覺出味兒好,不知不覺間竟也貪起杯來。
半晌聽得樓下咿咿呀呀的唱起新曲兒,唱腔依然是蘇白。她眯着眼睛聽了一刻,問他道,“聽得出來麽,她唱的是什麽?”
他搖頭,說實在聽不懂。
她滿眼都是笑意,朦胧迷離,“沒出過遠門的人吶,真可憐。你長這麽大,是不是還沒離開過京城?”
他承認,想了想,語氣不無遺憾,“最遠去過西山,還是沒出京師。”
“所以你聽不懂。”她握着酒盞,翹起一根手指,“我說給你,她唱的是,一段賞中秋。講的是許仙和白素貞,兩個人在七裏塘坐船賞月。”
也許是因為聽着蘇白,她的聲音也跟着軟軟糯糯起來,“前頭是許仙的話:我是不知幾世來修到,方能夠締結絲羅,攀了你這女千金。我好比,得水的魚兒有精神,我是暮暮朝朝,忘不了你白素貞。”
倒像是應了他此時的心境,也仿佛道出了他心底的話,他靜靜地聽着,沒有言聲。
她聆聽一道,接着說,“後頭白素貞回應:但願君心似我心,心心相印心連心。官人啊一年幾見當頭月,但願得花常好,月長明,人長壽,松長青。但願千秋百歲常相親,地久天長永不分。”
她眉眼如霧如絲,輾轉相視間流轉着綿綿情意。他心跳如擂鼓,看得幾乎如醉如癡。
良久,他方才警醒過來,不能再這樣盯着瞧下去了。連忙下移視線,卻又毫無征兆的,被她捏着酒杯的玉指吸引。好似柔弱無骨,根跟白皙纖美,直教人想将她一把拽過來,握在掌中,按在心口。
可那廂的人卻越發有了醉意,只覺得酒杯晃啊晃的,眼前的人也跟着搖曳起來,好像從一個變作了兩個,随後整個屋子都開始不停的轉着,天地一片混沌。沈寰知道,自己的酒量不至于這樣淺,怎麽會只喝了半壺就醉成這樣,實在是萬分不應該。
然而沒等她再細細思量,身上的力氣已在倏然間被抽空,耳聽得哐啷一聲,是酒杯墜落在桌上的聲響。
她感覺到自己額頭上全是汗滴,一顆顆豆大的,順着兩鬓流淌,跌落在鼻尖臉上,甚至眼睛裏,她被蟄得雙目一陣疼痛。視線愈發模糊,影影綽綽地看見顧承一臉焦急迷茫,抓着她的手臂,急聲向她問話。
可她始終聽不大清,也無力再去回答。好像只想沉沉睡去,在僅剩下一線神智時,她咬了咬牙,勉力擠出一句話,“酒裏有東西……”
然後再也沒有能力多說一個字,頭一歪,栽倒在了顧承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