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 1月25日,是個好天氣。雖然是冬天,沒見的沒風天。天氣雖然有些幹燥,室外氣溫卻沒有那麽冷。

負責美食專欄的胡記者,今年已經将近30歲了。

他一直自诩為是一個飲食文化人。從大學畢業開始,他跑遍了城市裏的邊邊角角每個角落,挖掘出一些老板姓沒有發現的,或者正被大家遺忘的美味。

大概是由于對吃太有熱情了。這位胡記者的美食專欄總是寫得充滿人情味。他寫美食,寫美食故事,也寫一些廚師的故事。他筆下的美食讓人食指大動,他筆下的故事平淡卻動人。

幾年下來,很多讀者都因為這位胡記者成了帝都時報的忠實讀者。

每周四一有胡記者的美食專欄,當天的銷量都會升高。

讀者們親切地把胡記者稱為,這座城市裏的“美食信號塔”。

慢慢地,胡記者在圈子裏有了自己的名聲。他的追随者幾乎是與日俱增,就連很多美食家和知名廚師都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胡記者也就這樣在飲食圈有了屬于自己的江湖地位。

今年,胡記者甚至還考下了二星級美食家證書。他想自己這一生,只要從事美食相關職業就可以了。哪怕永遠不升職都無所謂。只要,他對美食的熱情一直都沒有死掉,他就願意一直憑着良心做下去。

近日裏,胡記者接到了一個內線消息。

據說有一家由社會敗類們聚集在一起組成的新飯店,今天就要開業了。

這家飯店可能還涉及到了某些社會團夥和不法分子。特別是裏面還有近日來被炒得比較火的少年廚藝明星——許少安。

許少安雖然現在已經在網絡上已經被洗白了。

可是,前些日子那些網絡上的大讨論,因為也是發生在飲食圈子裏的事,胡記者還是挺關注來的。

犯了錯的人,到底值得不值得相信?他們還會不會再犯錯?人們能不能不要帶着有色眼鏡看着他們?

Advertisement

胡記者也想過這些問題。

憑心而論,就算嘴上說得再好聽,如果知道身邊有個朋友曾經進去過。那麽下次出了什麽事,不管平時多要好,大家還是會第一個懷疑到他的頭上?

這大概就是人的通性。表面上大家做了好朋友,實際上卻還是忍不住給他貼上各種标簽。

除非那些人真的做出了一番業績,闖出了一番成就,或者成為一位大衆偶像。

這樣人們在仰視他的同時,才會把這個人的過去輕輕翻過去。大家只會說,哦,這個人也曾經年少無知,誤入歧途過。

所以,胡記者一直對又炒作又洗白的許少安沒有多少好感。

胡記者認為,你既然真的犯過錯,那就該低調的好好生活。然後,努力用實際行動來改變別人的看法。這比什麽都強。

何必兩次三番的這麽瞎折騰,把自己的過去曝露在大衆面前。這麽炒作又能有什麽好處?

胡記者是帶着幾分不屑的心情,來到老陸家酒樓的。

與此同時,他還找到了一些朋友,社會紀實版塊的張記者以及其他報紙的同事。

如果,到時候發現老陸家酒樓真的有什麽黑幕,他們一定會互相配合着,聯手阻擊這家酒樓。

###

結果,到了地方一看,老陸家酒樓裝修的古香古色,青磚黛瓦,雕花木紋。看上去既敞亮又帶着幾分雅致。就像是從古時候走過來的飯莊。

今天來得車特別多,人也特別多。

一點都不像一家即将開業新酒樓,這些人不像是來吃飯的,反而像是來參加集會的。

很快,有個眼尖的記者就發現了。“我暈,蘇永民,是蘇哥,他怎麽也來蹚這攤渾水了?”

“他不是金牌廚師主持麽?跟那個許少安相處不錯,幫他們捧捧場呗?哎,蘇哥身後跟着的是馮元斌馮大師?”

“不,不……快看馮大師扶着的那位,居然是馮宗師?是華國第一位傳統菜女性大宗師?這位大宗師怎麽也親自來了?現在的小輩們開酒樓,哪裏來得這麽大的臉面?”

這幫記者一臉震驚地看着彼此。這家酒樓真的是黑餐館,有什麽黑幕等着他們揭露麽?

為什麽大宗師都被請來了?這家酒樓的背後到底是什麽呢?

然後,緊接着更讓他們震驚的是,不止馮宗師來了。這老太太性格很硬,一般人都不好打交道。所以,就算是宗師,也比較低調。一般人都不認識她。

可是,後面來得這一位絕對是飲食界的泰山北鬥——廚藝大宗師顧炎顧老爺子居然也親自來了。還帶着他的三兒子,顧家酒樓帝都分店的現任當家。

顧老爺子跟馮宗師個性完全不一樣。顧老爺子是出了名的喜歡照顧提攜後輩。性格寬容,豁達大度,海納百川。他的徒子徒孫對華國廚藝圈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顧老爺子一看見馮宗師,很自然就跟她走到一塊去了。老頭子和老太太本來就是老朋友了。兩人還閑聊了兩句。

有了這麽兩位華國廚藝圈頂端的前輩,來參加這家小酒樓的開業儀式。所有人都都受到了不小的驚吓。

之後,再看見什麽人,大家也就不會那麽震驚了。

只是,白案大宗師劉崇喜會帶着他的孫子一出現在會場。還和顧宗師馮宗師坐在一起一聊天。着實是讓人又震驚了一把。

然後,很多廚藝圈的名人,加上很多美食家協會的知名美食家也都來了。只是,有了大宗師鎮場子,這些人就顯得沒那麽引人注目了。

這些飲食界的人剛過去,緊接着一大幫律師就出現了。

社會紀實板塊的張記者看着這些人直皺眉頭。

“我去,怎麽這幫人都來了?打離婚官司的黃友達,打經濟案件很有名的劉宏遠。還有律師協會的青年理事——程紅彬。近年來,名聲鵲起的律師,居然都在這一天湊到這家酒樓來了?我就想問一句,老胡你收到的內線消息到底準不準?

是這家酒樓真的有這麽多漏洞,需要顧這麽多律師打官司?還是這幫律師随時可以幫助他們去把槍口對準別人?”

“這個……我還真說不準了?”到現在胡記者,看着擺在門口的花籃也開始含糊了。

作為最先一批進入電子行業,開發網游,網絡銷售,因為成功進入華國富豪榜的葛振平署名送來一個大花籃。

房地産起家的羅氏企業總經理——羅永波也署名送來了一個花籃。

開購物中心的肖總署名的大花籃;神秘的保全公司老板田總署名的大花籃……

這麽多社會知名人士給送花籃。讓人看到花籃都開始覺得眼暈。

這些人會給一個黑窩點,不法小酒樓送花籃麽?

為什麽老陸家酒樓到底是怎麽變成的黑窩點酒樓的?

###

剪彩的時候,幾位宗師還互相推讓來了。最後,還是馮宗師親自去替老陸家酒樓剪的彩。

馮宗師致開幕詞的時候說:“三十年前我受困的時候,得到了一位德藝雙馨的廚藝大師的幫助。那位大師曾經抛棄門戶之見,指點過我的廚藝。如今,我就想替他的孫子做個擔保。不管這個年輕人是不是曾經走過彎路,至少他現在帶着家傳的手藝回來了。我希望陸家可以傳承下去,讓食客們有幸品嘗到那些美觀又美味的菜品。而不是像其他的那些好手藝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掉。”

劉宗喜劉宗師說:“我最關注的還是老店的傳承發展問題。如今陸家酒樓能夠重新開業,沒理由我們不來。如果有可能,以後兩家完全可以合作。”

顧老爺子也忍不住語重心長的說:“我希望有一天,有機會可以看見一些消失的菜品或者正在消失的菜品被再次重現出來。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們,品嘗道它們。因為,只有真正吃過的人,才知道為什麽說我們華國有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只有吃過,你才知道華國的菜是多麽有魅力。

當然,我并不是排斥一些別國美食。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納入一些精華的東西,把我們的東西做得更好。但是,前提是祖上留下的東西不能丢。丢了的話,想辦法把他找回來!”

顧老爺子說得很動情,他的話也是铿锵有力。

美食家代表們說:“我就想品嘗一道最正宗最有味道的菊花魚。就想見識一下刀工和味覺視覺的完美結合。”

“我就想看看傳說中的‘陸三刀’!我少年時,有幸吃過他爺爺吃的菜,現在我就想吃孫子做的菜。看看這味道變了沒有?”一位老先生樂呵呵地說着。

他看起來特別不起眼,就像一位鄰居家的老大爺。穿衣服也不那麽講究。

大家都想不明白,怎麽那些大宗師美食家說完就輪到他了?

可是,混這圈子的人卻認出他來了。

這位老先生是位知名作家,他之所以在飲食圈有一種超然的地位。是因為他寫了一本書叫《帝都飲食錄》。

那本飲食錄裏記載了各種失傳的飲食。為了這本書,老先生花了大半生做研究。也正因為這本書,這位老先生贏得了廚師和美食家們的尊重。

這老頭對美食如此執着,他是絕對不會說謊的。

###

入職8年的胡記者聽到這裏都傻了。老先生可說的事“陸三刀”?該不會是他聽錯了吧?

“陸三刀”的那個陸家不是已經有了一家老店麽?那家店已經開了30多年了。

從一家小店做成了大店,再從大店做成老店。特別是近幾年來,那家店特別火。

據說他們就是“陸三刀”最正宗的傳人。到現在,陸家酒樓幾乎成了帝都飯店的代表了。那家老店可還有位廚藝大宗師坐鎮呢?

現在,這邊怎麽又冒出來了一個“陸三刀”來?

胡記者突然想起自己的信息來源,好像就是那位最近特別火的陸大師。

該不會他一小不小心就被人當刀子用了吧?

胡記者就算只是一個小記者,可是他端得就是人品端正不作假。

他今天到底要弄清楚這是怎麽回事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