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刮油水
離了周府,一行人直奔縣衙。
襄城府縣同城,一城內既有襄縣縣衙,又有河南府府衙,縣衙在城南,府衙在城東。襄荷一行人便是要去位于城南的縣衙。
謝宋之前,戶籍制度十分嚴格,禁止逃亡和任意遷移,為此漢時定舍匿之法,就是為打擊逃亡犯及其藏匿者。只是這固然打擊了逃犯,卻也更将百姓束縛在家鄉,導致流動人口十分稀少。
謝宋歂岳帝時,大力改革戶籍制度,将戶口遷移限制放松,只要手續俱全,即可遷往它地。當然,遷移人要取得遷入地的遷入資格,而資格的獲取無非幾種,與現代也所差無幾。
劉寄奴身無恒産,年紀又小,要在秀水村落戶只能算作投靠蘭家,也就相當于現代的找個監護人,臨行前襄荷便是跟蘭郎中嘀咕這個。
虧了田菁和趙小虎,襄荷總算明白村人們八卦起來有多恐怖,如果不做些什麽,恐怕整個秀水村都會一直把劉寄奴當做她的“童養夫”。為了給劉寄奴摘掉“童養夫”的帽子,襄荷便跟蘭郎中嘀咕,磨着他收劉寄奴為義子。
義子不同于繼子,可改姓也可不改姓,但只要劉寄奴成了蘭郎中的義子,他與襄荷自然便成了兄妹。這個時代風氣還算開放,但再怎麽開放,倫理綱常還是要守,兄妹——即便是義兄妹,也斷然沒有結為夫妻的道理。
既然村民們腦洞亂開,那襄荷只好來個釜底抽薪。
只是既然是無繼承權的義子,劉寄奴的戶口便不能入蘭家,而是單立一戶。只是因為他年紀小,需要暫時挂靠在蘭家,将來等他長大成人,便可獨|立出去,蘭郎中在此期間便是他的“監護人”。
秀水村屬于襄縣,因此戶籍冊子也在襄縣縣衙,只是大周律令,戶籍手實計賬的編制時間為歲終,即冬日農閑之時。屆時以鄉、裏為單位,每戶人家出具一張紙,上面書有該戶人口的年齡、性別、身份,及相貌特征等信息,這張紙叫做“手實”,也就相當于古代的戶口本。
此時并非歲終,手實皆已入庫封存,縣衙管檔案的小吏一聽蘭郎中是要給人落戶,臉上笑意滿滿,話裏話外卻混不是個意思,只見他一拍大腿,沖着蘭郎中叫道:“哎喲,這可真是不湊巧。前日我看日頭好,就将手實冊子搬到院子裏曬,誰知平地刮起一陣狂風,您是不知道喲,那是秀水村裹着連營村,連營村壓着柳樹村——全亂喽!”
趙小虎站在蘭郎中一邊,聽到小吏這話,瞪大眼傻呼呼地道:“那可麻煩了呀。”
“可不是!”小吏眉毛一揚又一蹙,“一個縣的冊子全亂了呀,偏咱這縣衙人手不足,只我一人管着這檔子事兒,為了理清這些冊子,可把我這把老骨頭給累壞喽!可只我一人又哪裏忙得過來,這不,到今日都還未歸攏整齊呢!所以說呀,您幾位來的可真不是時候,早不來晚不來,偏偏今日來,這可叫我怎麽在那千千萬萬份兒裏找出您的手實呀。”
“啊?那今天不能落戶了?”趙小虎這才聽出小吏話中意思,不由急急地喊道。
“咳,倒也不是不能,”小吏輕咳一聲,眼珠一轉,“我一人力薄,但衙裏另有幾位同僚,若得他們幾位襄助,今日或許能将所有卷冊都歸攏清楚,倒時想要找什麽還不是輕而易舉?如此或可趕在日頭落下之前,把這事兒給辦了。”
話說到這裏,哪還有不明白的,蘭郎中早有準備,因此臉上笑容半點不變,手卻麻溜地往後一伸,直伸到襄荷面前。襄荷暗暗地裏翻了翻白眼,心疼地摸了摸袖子裏的僅存的銅板,想了又想,還是只數了二十個出來,塞到蘭郎中手裏。
Advertisement
那邊趙小虎腦子還一根筋地擰着,瞪大眼道:“這個簡單!我們這有四個人呢,都留下來幫大人一起收拾,保準一會兒就弄好。”
小吏胡子一吹,綠豆眼一瞪,拉起官腔咬文嚼字道:“小子無狀,縣衙卷冊豈是你等草民可随意觸碰的?若是出了什麽事兒,誰又擔得起責任來!”
趙小虎被唬地一愣,正待要再說些什麽,便被蘭郎中拉到了身後。蘭郎中直接将那二十個大錢塞到小吏手中,陪着笑道:“大人辛苦,咱也不想勞煩大人,只是這大老遠的來一趟也不容易,還請勞煩請您那幾位同僚幫忙,看今日能不能幫忙把孩子的戶給落了,讓咱心裏也踏實。”
小吏一看只有二十個錢,臉上便帶了些不滿,又很是推脫了一番,無奈襄荷這次鐵了心,捂緊袖口再不肯掏出一文錢。
那小吏看一行人身上穿着,知道估計再也刮不出油水,只得悻悻作罷,口上說是請同僚一起整理,讓襄荷他們先在縣衙門外等着,待整理好自然有人來喚他們,話畢便衣袖一甩,鑽進縣衙不見了蹤影。
這一等足足等了兩個多時辰,日頭早過了中天,蘭家一行人只得去附近買了簡易的飯食,匆匆填飽肚子,回來又繼續站在縣衙大門外等。
等到小吏再度出來,縣衙已經快要關門。
接下來的事簡單,只需将劉寄奴的信息登入蘭家的手實,不需一刻鐘便能辦好,許是因為收了錢,小吏并未再難為,只匆匆打量了劉寄奴一眼,便算核查過了。按說手實應為本人親手所書,但尋常百姓識字的不多,因此多是戶籍官或裏正代為填寫,那小吏全沒想過眼前這群鄉下人會識字,因此也沒詢問,直接挾了筆,一邊問一邊填寫。
襄荷便聽着小吏與劉寄奴一問一答,當小吏問到年齡時,襄荷只聽劉寄奴沒半分遲疑地道:“十二。”
襄荷差點沒摔個趔趄。劉寄奴只比她高一些,因此襄荷便一直以為他頂多八|九歲,哪裏想到他居然已經十二歲了。
待到西邊晚霞漫天時,一應手續終于辦全,蘭郎中趕着車,三個小的都擠在板車上,趁着城門落鎖前出了城。
驢車駛出城門老遠,趙小虎才終于醒過神來,大罵那小吏貪官,“卑鄙小人!扯什麽冊子亂了,原來是想要錢!”
襄荷:“……”
這反射弧未免也太長了些。
前頭蘭郎中呵呵笑道:“這算啥啊,襄城有周家,有鶴望書院鎮着,從府衙到縣衙,甭管跟哪地兒比,可都算得上頂頂清廉了。“
趙小虎瞪大眼睛:“這還叫清廉?”
“那是自然,”蘭郎中嘆了一口氣,“他既還願拐着玩兒地尋個由頭來要好處,便說明他上頭的老爺還算個好官,不然哪還用扯什麽風吹亂冊子這等借口,直接開口索要,咱們又能如何?如今這般,不過是因為上面老爺眼沒全閉上,怕被捅上去落了口實而已,如今拐了個彎,即便捅上去他也好有托詞。唉,你們這些小娃娃,長大了便知這世道有多不公,咱們襄城因有着鶴望書院和周家,不論縣衙還是府衙的老爺們都不敢太放肆。別的地兒——更亂!”
襄荷與趙小虎均沒了聲息。
“這世道……原來這般也可稱作清廉麽?”劉寄奴突然低聲說了句。
蘭郎中捋了把胡子,将鞭子甩地脆響,半晌後才悶悶地道:“唉……你可知道,息州動亂已被壓下了麽?”
劉寄奴驀地擡起頭。
“平叛的長官便是原來息州太守,如今因平叛有功,砍了五萬叛軍頭顱,已是連升三級,入京當京官兒去了!”